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懺悔錄》讀後感3篇 《懺悔錄》:走近罪惡與救贖的心靈之旅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13K

《懺悔錄》是法國文學大師羅曼·羅蘭的自傳體小説,通過描述自己的一生經歷,反思了自我意識、人性本質、宗教信仰和人生意義等重要問題。這部小説從出版至今,一直深受讀者的喜歡和追捧,成為人們探討精神層面問題的經典之作。

《懺悔錄》讀後感3篇 《懺悔錄》:走近罪惡與救贖的心靈之旅

第1篇

為什麼要註明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懺悔錄》,因為還有另外兩部《懺悔錄》,分別是盧梭和奧古斯丁所著。在我看來,本書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寫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劇烈的社會變革衝擊下,托爾斯泰的內心矛盾更趨尖鋭。這是他一生最艱苦的精神探索階段,正如他自己在書中所説,生命是毫無意義的,生命原本是徹底虛無,生命的真相是死亡。為了找到出路和答案,他廣泛接觸、考察現實生活,閲讀了大量有關社會、哲學、道德和宗教方面的書籍,經過緊張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第二部分是説當他最後發現信仰才是生命的力量,一個人活着就必須有所信,如果他不相信有什麼讓他必須活着,他就不會繼續活着了。人生的目的在於拯救自己的`靈魂,為了拯救自己的靈魂,人必須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他的艦載宗教道德基礎上的為上帝、為靈魂而活着,愛一切人,“無以暴力抗惡”,通過“道德自我完善”擺脱罪惡。

托爾斯泰在書中所體現出來的思想矛盾,也是當時社會錯綜複雜矛盾的反映。他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他試圖毀滅自己,但都未成功。當他脱離思想的桎梏時,他決定徹底同貴族階級決裂,而站在了農民一方。宗教和信仰賦予了他新的生命,讓他找到了生活意義的答案。

《懺悔錄》讀後感3篇 《懺悔錄》:走近罪惡與救贖的心靈之旅 第2張

第2篇

盧梭的《懺悔錄》這本五十五萬字的自傳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盧梭想要通過對自己一生的回顧闡明一個事實,即他在自序中所説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偉大高尚,思想是否豐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開始,盧梭就大聲宣稱:“我深知自己的內心,也瞭解別人。我生來便和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生來像我這樣的人。雖然我不比別人好,至少和他們不一樣。”他對於自己“與眾不同”的認識是正確的。

盧梭開始寫這部自傳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但他對童年生活的`記憶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盧梭的精神源頭,而且更重要地,已成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園,在墜落之後剩下的就是悵然回望,以及不自覺的對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純粹的情感上的滿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終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盧梭的情感如此細膩,性格如此敏感,休謨形容他“好象這樣一個人,這人不僅被剝掉了衣服,而且被剝掉了皮膚”,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識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種天賦,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須把情感作為最高的價值。

盧梭寫的是“懺悔錄”,卻把一根繩索吊在了聽他懺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現在也有人拿一根繩子去要求別人懺悔一樣。

第3篇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百看不厭,會讓你捧腹大笑閲讀作為人類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自有書籍文字伊始,人類就在閲讀中傳承着文化,開啟心智。而一些經典名著的閲讀,更是人類思想文明的精華,值得後人去研究,發現。

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實的生平。尤其是書中對耶和華的信仰,是那麼的執着。對於我這種無神論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們是怎麼從無信仰到執着信仰的。在《懺悔錄》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會了自然的規律,就破壞了我們和自然之間應有的關係。”這裏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規律,不能破壞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實這也暗示我們,孩子出生到社會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產物,作為成年人,我們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強迫他改變他自身帶出來的本性。這對於幼師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兒園,總是擔心幼兒不聽話,調皮,導致安全出現問題,於是作為老師的我們總是不允許他們做這個,不允許他們玩那個,其實他們只所以調皮,那是因為他們好奇心的本性而導致的,我們一致的壓迫會不會改變孩子們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書中,他沒有隱瞞也沒有誇耀,沒有焦躁也沒有自卑。我們常説世上沒有後悔藥,我們也常常受人告誡和告誡人:後果自負。也許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錯再錯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