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年月日》教學反思6篇 "倒退與前行:《年月日》教學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6W

《年月日》教學反思是一篇深刻的教育實踐反思文章,作者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了詳細的思考和總結,通過自省,發現了自身的不足與問題,並提出了諸多改進建議,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年月日》教學反思6篇

第1篇

1、數學內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間單位,也是來自學生自身和現實生活,教學時,我把教學內容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上課時,師生先交流此時激動和高興的心情,再讓師生一起記住這難忘的時刻:20xx年4月2日上午8時31分6秒。師問:這句話裏有哪些表示時間單位?師:時、分、秒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表示較短的時間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表示較長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同時,也使學生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就在他們身邊,接着藉助課件演示講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師再用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使學生初步體會年、月、日的時間概念,接着讓學生説出課本中四幅有意義的日子發生在什麼時間,這樣,再一次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明朗化。最後讓學生在猜迷語的愉悦的氣氛中,師生共同進入新課。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個課堂中,我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始終以“導”的姿態,讓學生富有興趣去觀察、探索、發現新知。即新知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曆,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一年中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問題,通過這樣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接着在師生共同的遊戲中引出二月這一特殊月份,教學時通過設計一張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數,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教師再用課件上的算式説明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這樣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完成創新教學模式中的探究過程。

3、留給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時空 在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自由空間和時間,這樣教學、學生才會放飛思維,張揚個性,但是,在教學中,由於內容比較多,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所以後面判斷平年和閏年這個環節中講得比較快,加上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深化新知,導致有些學生吃而不消,這就是這節課留給我的遺憾。 以後在教學中,我必須認真反思,爭取在不斷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斷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年月日》教學反思6篇

第2篇

?年月日》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怎樣有條理地教學這麼多新的知識點呢?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呢?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本節教學的重點定位於: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構成的過程,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潛力。透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準確,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讀出這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並提出教學目標。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此時巧妙引導開始本課的學習。在練習環節出示問題。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已經圓滿結束了,你明白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麼時候?如此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對2008年8月8日這個歷史好處的日子的記憶火花,並藉機練習大月小月等幾個知識點,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加強了練習。最後知識拓展環節出示以全班羣眾照為背景的月曆,讓同學們興趣再一次提高期盼一次的數學課,製作月曆,為下節課知識作鋪墊。

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忙他們記憶,這一資料本來很枯燥,但透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個性是對於中、低年級學生來説,更貼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練習中還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資料,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帶給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還巧妙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能夠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潛力.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再就是課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現,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潛力還需鍛鍊,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第3篇

預習對於人成長的重要作用,我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先秦時期的孟子,宋代的程頤、朱熹、陸九淵,明清時期的王守仁、王廷相、王夫之等許多有影響的大教育家,都對此有過專門的論述,但遺憾的是,他們只把這種學習能力作為學者的素質而加以提倡,並沒有將它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來推廣。預習與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並不矛盾,它恰恰能使課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它能讓探究學習更深入、更有效。因此,樹立正確的預習觀,讓學生在預習後有更多的收穫,應該成為廣大教師研究的重點課題。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年、月、日》時,如果不讓學生預習,老師按部就班地講,一般是先讓學生觀察年曆,找出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是多少,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等。得出一年有12個月,哪幾個是大月,哪幾個是小月。接着向學生介紹平年閏年的知識,然後就是有關的練習。這樣的課堂枯燥乏味,教師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記,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仔細地分析這部分內容,我們可以發現,象關於一年有幾個月,及大月與小月的知識,學生通過預習完全可以掌握,不需要佔用課堂時間,而把寶貴的時間用在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上。學生預習後在課堂上就可以這樣教學:師:在小組內説一説,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向全班同學彙報一下。學生通過預習,可以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國慶節,兒童節是6月1日,教師節等一些節日;還能通過閲讀教材知道一年有12個月,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平年的2月是28天,閏年的2月是29天;也能根據教材的介紹知道如何記憶大月小月,即用拳頭來記憶而學生真正不懂的地方是:大月和小月是怎麼回事?大月、小月是誰規定的?還有課本第71頁最下面的“你知道嗎?”的太陽公轉時間和平年閏年的設置,學生看不懂,為什麼判斷閏年要除以4或400呢?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很顯然,課前預習後,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了,每個人參與學習的機會增多了。

第4篇

我在分校上課,與組內的同事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討論,只能利用每週開會的時間與他們交流,他們都非常樂意的幫助我。由於我們組內研討出上同課異構的研究課,對於本校的老師來説,都要用到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而唯獨我那沒有這些,所以就不好統一教案,我們最後商量出每個老師都不用試講,剛好本校有多餘的一個班級,所以就讓我用那個班級上,我也在充分的準備教案,板書都修改過好幾次,但是臨近上課時,我反倒有點不安,因為我對這個班級的學生不太瞭解,據説一班的孩子很好,所以我也不用擔心了,但是最後因為1班有外教課,所以不能佔用,那隻能臨時調整,上五班的課,跟着教案走下來,再加上臨場的發揮,總感覺學生説不到點上,而且他們連基本的閏年什麼的都不知道,我才當場給補充的這個知識點,,在課上我就有點鬱悶了,但是還是繼續上下來了,上完後,老師們才説我抽的那些學生都是差生,但是我感覺很納悶,差生為什麼舉手啊。他們説他們這個班級就這樣,好學生不愛舉手發言,偏偏是那些差生喜歡回答,不過這節課這幾個差生肯定有收穫,因為都跟着你的思路走的。

聽到這些,我才恍然大悟,在上課過程中,我看到那幾個聽課的老師為什麼老跟那笑了,可能是因為那幾個差生總是舉手,我還總是叫那幾個舉手的人回答問題的原因吧,畢竟用別人的班級就有這樣的弊端,我想用同樣的教案,上我自己的班級,效果會更好,畢竟他們已經熟悉了我的教法和語言。

在這節課中也得到了幾個肯定的地方,最為顯著的就是我在講解一個習題的過程中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方式,把抽象的問題,難懂的問題轉化成比較直觀的容易的問題了,也能幫助學生理解。

中國少年先鋒隊是1950年10月13日建立的,到20xx年10月13日是多少週年?

通過數形結合,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算法的過程,也容易做對,這種方法在我的教學上經常使用,從另一個方面也能反映出我所教的那些孩子抽象思維能力不強,所以只能用簡單可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畢竟東分校的學生與本校的學生是由差距的,不論是生活經驗方面,還是對社會的瞭解等等都有很大的差異。

第5篇

老師讓學生拿出年曆卡,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學生如魚得水,激情高漲,因為他們從年曆卡上發現了許多從未明白的知識。我順着學生的思路整理板書,當提到平年和閏年有什麼區別時,一生説:“二月份的天數不同”,另一生説:“閏年比平年多一天”。能説出二月份的天數不同不足為奇,但能説出平年與閏年全年的天數相差一天,確實是了不起,説明學生的思維上升到了必須的高度。在學生思維碰撞最激烈的時候,我適時點撥,引出公曆年份是整百年份的就應除以400這個決定方法,既解開了學生的疑惑,又恰倒好處,學生自然理解。一節課,我拋開了自己原先設計的思路,完全跟着學生的思路走,既不把老師的想法強加於學生,又能在關鍵的時候拉學生一把,使每個學生的思維有機會得到最佳的展示。

學生只有親手“做數學”,才能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探究:首先,要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不要將教學過程變成機械兑現教案的過程;第二,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不要急於得到圓滿的答案;要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個性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

學生不僅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相互幫忙,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培養聽、説、交往等各項技能。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處於一種“放鬆的警覺狀態”中,這種放鬆着的思考狀態是學生思維最活躍、最便於激發學生靈感和創造欲的狀態。〕

思路一變天地寬,只要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變了,學生就會變得好學、樂學、會學,我們的課堂就會煥發新的生機!

第6篇

?年、月、日》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及相關的知識,整節課,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索發現新知,學生儘管不是妙語連珠,知識面也不是很廣,但還是體驗了自主探索的樂趣,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幾乎天天接觸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需要關注的是,不同的學生在這方面的積累是有差異的。而且,學生關於年、月、日的知識應該也是非系統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錯誤的理解,但是都為他們學習年、月、日打下了基礎。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首先安排讓學生觀察年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年曆中發現各月的天數。從而探索出大月、小月、平月以及平閏年。

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維,讓學生在層層質疑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在教學平年、閏年時,通過平閏年的排列順序,找出4年一閏的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解決了20xx年和1996年是什麼平年還是閏年的問題。再要求1935年是什麼年?當學生感覺運用剛才的規律不能解決這一問題時,我讓學生大膽的猜想:年份與4有什麼關係。然後拋出1997÷4=499……1;1998÷4=499……2;1999÷4=499……3;20xx÷4=500;20xx÷4=500……1;20xx÷4=500……2;20xx÷4=500……3;20xx÷4=501;20xx÷4=501……1;20xx÷4=501……2;20xx÷4=501……3;20xx÷4=502;學生得出年份除以4有餘數的是平年,÷沒有餘數的是閏年。把1935÷4可是又碰到4位數除以一位數,三年級學生還沒學。引導拿年份的後兩位數除以4,97÷4=24……1;98÷4=24……2;99÷4=24……3;觀察得出把年份的後兩位數除以4就能判斷平年和閏年。再讓學生判斷1900年是什麼年?學生很自然的會以為是閏年,這時展示萬年曆上1900年2月的月份只有28天圖,這是為什麼呢?再次讓學生猜想。介紹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規定。

課堂的生命活力來源於對事件或對事實的感受和體驗,來自於對問題的好奇和思考,來自於不同觀點的碰撞和認同,來自於探究體驗中的驚險和喜悦。老師要儘可能的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感悟、體驗的過程,使教學充滿無窮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一些課堂生成沒有很好的利用。例如:在記大小月的方法時有學生提出7、8兩月是大月。如果當時能提出:像這樣連着的大月還有嗎?讓學生知道時間是連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