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日月潭》教學反思日月潭的教學反思及改進方向6篇 《日月潭》探究:教學反思、優化策略與未來展望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本文主要圍繞一次關於遊學的《日月潭》教學反思展開,通過對整個過程的回顧和總結,試圖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方向,以期能夠進一步完善遊學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日月潭》教學反思日月潭的教學反思及改進方向6篇 《日月潭》探究:教學反思、優化策略與未來展望

第1篇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描寫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這三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台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使他們不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麗,還大大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寶島台灣的情感。 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夥伴讀一讀並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採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藴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裏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並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如品讀“清晨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學生起初只能通過“薄薄的”“隱隱約約”等詞語的表面感覺美,這也正是由於他們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想到只有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我藉助課件通過讓學生看圖感受霧之薄,像隔着一層紗。之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假使我們乘着小舟在這輕紗薄霧籠罩下的湖面上飄來蕩去,你們是什麼心情呀?”通過移情讓孩子獲得心理愉悦進而體會日月潭這種朦朧的美。學生在這優美的意境當中、欣賞着美麗的畫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讀“中午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抓住 “建築”一詞,我採用圖片教學法,不僅讓孩子瞭解到那裏藴藏着豐厚的文化底藴,還進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風光秀麗,同時體現了課內外學習的結合。

在朗讀、理解之後,我讓學生説説你還了解台灣的什麼,知道的小朋友可以來説説,這時我也補充了台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台灣產生了美好的嚮往。這時,老師導語“在台灣也住着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説説心裏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那麼我們一起來欣賞台灣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 比如説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為什麼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説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於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後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到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於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慾望,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再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當今大力提倡感性語文教學的同時,就更應該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藴和語文素養。反思自己,由於我的語言比較枯燥,沒有把孩子們帶入到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當中,孩子們沒有充分地感受到日月潭秀麗的風光,更何談讀出美呢?

《日月潭》教學反思日月潭的教學反思及改進方向6篇 《日月潭》探究:教學反思、優化策略與未來展望 第2張

第2篇

俗語説: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課堂生成猶如無心所插之柳,往往能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教師要善於關注課堂生成,這樣才能提高課堂實效性。

?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的美文,本文描繪了我國台灣省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台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課文語言流暢優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學生品詞析句的好文章。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生成的梳理。

本課我能很好的利用課堂教學評價處理生成資源 。比如在叫小老師領讀時,一個孩子快步走到講台前,我説:“張宏宇迫不及待的想領大家讀生詞了。”這樣導向性的評價,不但使這個學生再整堂課都積極的舉手發言,也激起了其它學生學習的熱情,都能踴躍發言。再如剛上課時,我提出了問題,一個男孩子聲音很響亮的回答了問題,我評價説:“你的聲音真響亮。”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回答問題的聲音都很大。還有我提問:“日月潭還有哪些名勝古蹟呢?”一個孩子回答道:“日月潭周圍還有阿里山。”課前我並沒有預設到有孩子能知道日月潭周圍的名勝古蹟,我也是出於好奇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啊?”他説是在課文後面的介紹裏瞭解的,我發自內心的稱讚道:“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能在書上找到答案。”我這樣的評價不但是給這個孩子會讀書的肯定,也介紹了一種學習語文的方法,就是到書中找答案。這種方法的滲透還出現在,我提問“日月潭的得名”時,有一個孩子説:“不知道。”我提示説:“讀讀第二自然段,書上就有答案。”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紛紛舉手了。

我還對學生的錯誤生成給予了教學內容的彌補和修正。一個孩子讀第三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飄着薄薄的霧。”“薄薄”在這裏應該讀báobáo,孩子讀成了bóbó,在這裏我沒有預設,這個字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説有點難,但孩子出錯了,我又不能置之不理,於是我將這個字寫在黑板上,將問題擴大化,問大家:“這個字有幾個讀音?都讀什麼?在這裏讀什麼?”通過部分學生的已有認知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教學“隱隱約約”時,通過肢體語言學生已經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我讓學生再説幾個這樣“aabb”式的詞語,一個孩子説出了“打打掃掃”當時由於過於着急,我只是説不對,沒有給孩子糾正。如果我能把這個問題擴大,讓孩子自己改正,或讓其它同學幫忙改正就好了。這樣“abab”式的詞語在以後也要學到,如果及時糾正,不但會修正孩子的錯誤,還能對“abab”式的詞語稍加滲透,拓展教學內容。

生成的課堂,知識不再是機械沉悶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機械乏味地習得。總而言之, 課堂生成是無處不在的,關注課堂生成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理智對待每一個課堂動態生成,才能讓課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第3篇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台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那裏有所瞭解。課前我佈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文本的學習得以拓展,並有利於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夥伴讀一讀並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採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藴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裏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並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如品讀“清晨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學生起初只能通過“薄薄的”“隱隱約約”等詞語的表面感覺美,這也正是由於他們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想到只有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我藉助課件通過讓學生看圖感受霧之薄,像隔着一層紗。之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假使我們乘着小舟在這輕紗薄霧籠罩下的湖面上飄來蕩去,你們是什麼心情呀?”通過移情讓孩子獲得心理愉悦進而體會日月潭這種朦朧的美。學生在這優美的意境當中、欣賞着美麗的畫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讀“中午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抓住 “建築”一詞,我相機補充圖片資料,並伴隨導語“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聖孔子、及武聖關羽而得名的文武廟。南邊青龍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為紀念唐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宣揚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這樣一來,不僅讓孩子瞭解到那裏藴藏着豐厚的文化底藴,還進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風光秀麗,同時體現了課內外學習的結合。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後,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師邊導語“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着自己的新裝……”,邊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着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蕩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誇誇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説“日月潭你什麼時候都美啊!”有的説“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説“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後,我讓學生説説你還了解台灣的什麼,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説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台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台灣產生了美好的嚮往。這時,老師導語“在台灣也住着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説説心裏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我們班正好有一位來自台灣的小朋友潘德貴,我利用這一條件,讓孩子們知道台灣小朋友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地像一家人一樣。此時情感價值態度觀目標得以落實。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 比如説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為什麼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説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於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後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到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於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慾望,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再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當今大力提倡感性語文教學的同時,就更應該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藴和語文素養。反思自己,由於我的語言比較枯燥,沒有把孩子們帶入到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當中,孩子們沒有充分地感受到日月潭秀麗的風光,更何談讀出美呢?

第4篇

?日月潭》是一篇描寫細緻,語句優美的課文,易調動人的情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一則招聘啟事引入課文,讓學生當小導遊,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後,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着自己的新裝……”,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着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蕩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誇誇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説“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説“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後,我讓學生説説你還了解台灣的什麼,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説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台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台灣產生了美好的嚮往。這時,老師導語“在台灣也住着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説説心裏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

本課中也體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是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引導;而且在“導遊招聘”環節,由於一部分同學缺乏勇氣,及對文本掌握不熟,沒有積極參與其中,課堂參與面不是很廣……等等。今後在學生的培訓方面還要進一步規範語言,多多聽課,多多積累經驗。

第5篇

在教學《日月潭》第一課時中,我檢查初讀情況時,發現大多數學生通過之前的堂上預習,已基本能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我突發靈想,不想再“走教案”了,就對孩子們説:“你認為這篇課文哪部分寫得美,先把它多讀幾次,再爭取背下來,然後向大家做介紹。看誰背得快,説得好。”於是課堂上書聲琅琅,我則巡堂找學困生,聽他們朗讀,抽查識字效果。當多數學生能背1到2個小節時,我只請了兩個學生當堂背誦並點撥品析詞句。然後指導堂上寫6個生字,下課前佈置學生回家繼續讀背課文。

第二天在教學第二課時中,我先讓同桌互相檢查背書,交流自己欣賞的語句,與此同時,我再次去找昨天未接受檢查的學困生,瞭解其完成讀背作業的情況。接着請部分學生當堂背誦並指導品析詞句。

如此讓學生在讀背中感悟,我感到效果挺不錯。這既能給孩子充分的讀背課文的時間,也不需老師以講解代替學生的思考。但是,老師必須“該出手時需出手”,在精要之處做點撥,發揮主導作用。

我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及最後一句話,給“風光秀麗”換上意思接近的優美詞語,學生就有機會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了;但當學生質疑:讀不懂“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這部分內容時,有些學生説“把日月潭當作人,它的身上就像披了一塊紗巾,所以看上去不大清楚。”對此,我表示認同,馬上指導他們用比較的方式讀這個小節的前後兩句話,注意日月潭在“太陽高照”與“濛濛細雨”下的不同情形。雖然孩子們好像弄明白了,但我仍感到意猶未盡。

第三天一早,天空瀰漫着薄薄輕霧,“真是天助我也!”我心中暗喜。回到學校,利用早讀時間,我請孩子們遠望窗外,説自己的所見所想。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不但理解了課文的第四小節,還積累了“若隱若現、朦朦朧朧、隱隱約約”及“早晨,霧中的紅太陽就像鹹蛋黃一樣可愛。”這樣的詞句。

在讀背中感悟,點撥在精要處,既給學生帶來收穫,也使我感受到作為教師的滿足與快樂,教孩子們學語文,這是多麼有意思的事情呀!

第6篇

?日月潭》是一篇十分精美的文章,結構思路清晰,文字優美。本課教學的情感與態度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資源和傳説故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美文美讀,豐富內心體驗,逐步提升人文素養。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尊重學生的讀書體驗,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讀書與形象的圖片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並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體現學習的主體性。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導入:運用日月潭的傳説,喚起孩子們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興趣。深刻理解“潭”字後齊讀課題。

?在導入和學習生字的環節上,我做了比較周全的準備,上的時候也比較輕鬆自如,孩子們當時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

二、運用抓重點詞品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美進行課文講解:

1、結合圖片、日月潭俯瞰地圖和神話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來。

2、運用課前學生自主提出的問題,結合多媒體課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為什麼早晨的景色是“隱隱約約”?看到“濛濛細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喜歡嗎?喜歡的同學讀一讀。

我聽説過這樣一句話:倘若語文教學舍棄了情感,那麼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學,必然走進繁瑣、機械、無效的死衚衕。這句話給我極大觸動。在這節課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同時努力讓學生自己感受課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日月潭之美的讚賞之情。要體會這種讚賞之情,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於是,我試着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美,那麼這種“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同時我採用了“找近義詞、反義詞”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詞語中品讀課文。但由於讓學生的品讀的句子較多,顯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裏美?卻説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留下這美的烙印。我想課文美的地方較多,如果重點抓住一兩處美景深入體會,更能讓學生形象的感悟美景,體會語言文字的精美,從而得到一定的語言積累。

(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意想,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

1、感覺有點緊張,書寫不是很滿意。課下需要加強書寫練習。

3、教學目標沒有完全落實,尤其是有感情朗讀、背誦這兩個目標上引導得很少。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語文課需要花大部分時間在朗讀上。在整堂課的學習上,我讓孩子們進行朗讀的環節比較少,目標中的有感情讀,似乎在整堂課中都有所忽視,沒有真正落實目標。

4、教師話語有點多,還是應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孩子。

總之,教學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時的修煉,一如既往的去做,才會日漸提升。因此在以後教學中,我應多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的文章,虛心求教,多聽聽別人怎麼上課,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學行為,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