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5篇 "挑戰 "10減9":探究學生思維困惑及教學策略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5W

本文主要反思了在教授《十幾減九》這個數學題目時常見的做法和誤區,並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個題目。通過深入分析和實驗,本文展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技巧,旨在幫助教師們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成績。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5篇

第1篇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課之初我就安排了對九加幾口算以及求未知加數的複習。在探索算法這個環節,我們的學生算法並不多,一個就是“想加算減”,即想“因為9+()等於13,所以13減9等於4.”一個算法就是破十法,即想“10-9=1,3+1=4”。至於平十法,班上沒人想到。既然沒人想到,我自然也沒必要強求,所以在2者的基礎上,首先幫助學生理解了一下“破十法”的思路,因為是個別人的思路,所以根據舉手表決有部分學生尚不能理解意思,所以我在這兒請學生分別説一説10從哪兒來的,為什麼要加上3.來幫助大家理解算法。在理解算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考慮,你覺得哪種方法是最快的。班上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想加算減”的方法。一開始我是挺高興的,因為教材不就是要他們優化出這種算法嗎?但是我聯想到以往的學生,好像沒有這麼集中的,想法很開,學生指向如此集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學前教育:當我把13-9=?這個問題拋下去以後,幾乎頃刻之間學生就舉手了,而且舉手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見他們是有心理準備的。

2.忽視學具的操作可能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在上課之前,我看到教材邊上這樣寫道:要引導學生思考:你想怎樣算?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用小棒或其他學具進行操作,幫助思維。所以當我看到班上那麼多學生都舉手後,我想當然的認為他們肯定不能算是計算有困難的,所以就沒有讓他們操作學具,而是直接讓他們發言了。如果讓他們利用實物考慮先去掉什麼,再去掉什麼,想法就能比較開放了。從這點上看,我這節課處理不當之處就是沒能讓學生很好的藉助實物進行思考,對計算的表象形成不夠。

計算教學如何能利用好學具,不為學具所累,能借力而教、學生能借力而學,我想是我要繼續思考的地方。對於這節課的不足,我想利用練習一里面的題目再加工一下,幫助學生建立牢固、清晰的具象,為後面的教學打好基礎。同時再次提醒我自己不要高估學生們的實際思維水平,這是我常常犯的錯誤。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5篇

第2篇

1、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不精練,不會使用專業的教學術語,比較羅嗦。一個問題學生説完後,我又接着重複一遍,不僅浪費了時間還讓學生感到不耐煩。總的來説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

2、不會使用兒童語言,激勵性語言和鼓勵性語言比較單調。只用了“好”、“很好”,沒有走進學生,師生之間的配合不太好。

3、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沒有教學激情,所以沒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至學生在課堂中死氣沉沉。

4、自身心理素質不太好,站到講台上較緊張,感覺腦子裏一片空白,思維變的比較混亂。

由於剛開學才一週,學生還沒有回到學校的學習生活當中,沒有走進角色,感覺學生也不太適應;再加上第二單元的內容和第一單元的內容沒有聯繫。上學期學過解決問題,也只是讓學生試着提一提,也沒有當成重點問題進行學習;本節課又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所以導致學生不知道什麼是問題,也就不會提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學生知識面窄,語言貧乏,尤其數學語言更難以正確表達。有時他們能夠想到、做到,但就是不能表達出來。比如我講的破十法,十五分成五和十,十減九等於一,一加五等於六。學生會這種方法,但就是不會表達,口頭表達能力也較差。第三方面,我從教學設計上進行了反思:

3、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起着關鍵的作用。只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學生才能跟着老師的思維走進教學內容中;如果老師有一步引導出錯,學生就會偏離方向,甚至越偏越遠。本節課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引導有誤,不會引導,以至學生走投無路,無話可説。

1、逐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有敢説的勇氣;讓學生把話説清楚、説完整,同時也逐步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

(1)重視運用教具、學具和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3)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3篇

“十幾減9”是人教實驗版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課本上通過小精靈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節遊園會,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再列式計算。我在教學時,也是通過課件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探索十幾減9的算法多樣性。課本上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上出現了三種算法:一是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裏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三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13,13減9就等於幾。雖然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時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同時學生思維品質得到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還給學生留出了動手擺小棒的時間,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後就明確了兩種計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體現了“我要學”這一教學新理念。同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計算教學,學生能從中感悟到學習計算教學的必要性,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由於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以下還有幾點做得不足: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減兩種方法之後,應該回過頭把複習的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

2、每上完一個環節應該給這個部分做個小結,最後還要給整節課做一個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

3、個別學生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還不能清晰地表達。在今後的練習中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學困生。

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不足,發揚優點。爭取讓學生掌握所學的內容。

第4篇

在十幾減九的教學中,力求方法多樣,“想加做減”或“破十法”中選擇一種,在交流這兩種方法的時候需要適當的強調;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掌握其中的一種方法。

1、注重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創設“賣氣球”、“賣風車”、“猜字謎”、“套圈遊戲”等問題情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獨立解決問題。

讓學生合作,擺小棒,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注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同時要求他們對這些方法進行反思,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比較,談談自己最喜歡哪種方法?你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你最不喜歡的方法是哪種?為什麼不喜歡,你覺得它令你不喜歡的原因在哪裏?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去理解、去領會,學生對不同的算法就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後讓學生進行鞏固練。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

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覺得在這些方面沒有處理好。

2、對教材的理解不透,以至於出現給計算方法的錯誤命名。

還有的學生確實不會,有的學生不敢説,有的學生是不能正確地表述。

第5篇

國小數學《十幾減9》教學反思20以內的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礎的知識,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教學,現將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賣氣球、套圈、猜字謎等)為主線展開教學,而這些情境又是學生所熟悉的,他們能在已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根據信息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

而在計算思路上也做好了鋪墊。教學例1時以扶為主,出示了書上第10頁的主題圖,孩子們認真觀察並提出數學問題,列出了算式15-9,15-9=?,然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接着讓孩子們同桌討論,你是怎麼計算的?孩子們討論開了,接下來讓孩子們交流彙報,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這節課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的有吸引力的活動背景中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這節課,我充分利用書上的主題圖,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連成一體,並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思考,讓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來計算算式的結果。

因為不同生活經歷、不同知識能力水平的學生有着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使有的解法不是很簡單,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但畢竟是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動腦筋想出來的,它閃耀着創新的火花。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主動參與算法的優化過程。

2、既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又不忘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

班上的學生數學思維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計算15-9時,所用的計算方法在思維水平上也是有差異的。王鑫:9+6=15,15-9=6;雷鳴:10-9=1,1+5=6;有的同學通過觀察與思考説出15-9=6,多種方法呈現後,我不急於評價,為學生提供了兩次比較、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分析、比較中,使學生充分體驗想加算減方法的優越性,使學生在自願選擇方法的前提下,自覺主動地選擇想加算減的方法。促進了低層次思維學生的發展,在練習中有的同學對破十法還是對新知僅知其然,還是不知其所以然,如14-9= ? 10-9=1 1 +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