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10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7篇 "深入分析兒童10的加減法學習過程:教學反思與有效策略"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63K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了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反思。通過對傳統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究,以及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總結,對於如何更好地教授10以內的加減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議。

10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7篇

第1篇

據我課前瞭解,我兩個班的學生大都已經學會了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也會根據具體情境正確地選擇加減法(熟練程度有差異),但是對?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得數‘5’是怎麼來的?之類的問題講不出所以然。

10以內的加減法?教材安排了13課時。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情境。我利用坐火車旅遊形式,將練習題串在一起,變枯燥的練習為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練習中,通過用手指表示得數,將式子列在自己的紙板上,小組交流,搶答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習題的內容上選擇有生活味的、學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們的興趣。比如點點人數,看看動物園,數數小蜜蜂,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注意,去思考,從而讓學生親近數學,喜歡數學,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於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用課件演示出大括號,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説説你覺得大括號有什麼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情況下用加,什麼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並説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

10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7篇

第2篇

每個學期的骨幹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作為我個人來講,既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事,又是個自我超越的挑戰。為什麼會這樣説呢?那是因為從事低年級的教學工作已有十幾個年頭了,可以説,每一個課例在我的頭腦裏早已是根深蒂固了,可是越是這樣上了好多次的課,越是這樣一次次需要適應新的教學理念改變的時候,再次重新上的時候,壓力就會越大,需要自己仔細思考地方的就會越多。

回顧這節課,圍繞學校的教學要求,盤點自己的得失,主要有以下幾點感想:

教學重點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並能熟練掌握10的組成,形成一定的規律和方法。我覺得在實際教學中較好的落實了,教學中知識點的生成是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和訓練之下完成的,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精彩的展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兩者的作用發揮恰到好處。

對於學生思維的訓練,一直是學校教學的新主張。這節課從學生探究10的組成的過程,到後面的練習設計,思維的訓練點是層層推進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通過語言上的有序訓練,最終形成掌握知識的能力,並會運用這種能力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練習的設計體現的先是加法,再是減法,再是加減法的綜合,直到最後的解決應用問題,核心的體現都是思維訓練的層次性和完整性。

教材中所涉到的案例並不是沒有目的隨意展示的。其實編者是想通過一些案例來告訴我們一些信息,找準這些信息併合理的運用它們做訓練非常的重要。比如有一道練習題,教材中原本的訓練點只有一個,在想課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圍繞知識間的前後聯繫可以稍作拓展和延伸,這樣不僅使訓練的內容更加的豐滿,更使得知識間的前後銜接更加的緊湊,學生參與的熱情也會很高,突出了教學的時效性。

作為低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有限注意力的時間大約只有15~20分鐘,而要在這些有限的時間裏既要落實教學任務,又要使學生興趣盎然,我覺得練習題的設計與實施形式很重要。所以我採用了大量的有趣的練習來幫助我完成教學目標得達成,所有的練習不管怎樣生動有趣,最終它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脱離了這一點,那隻能説是在做無用功,浪費時間。

這節課新授的時間大約在15分鐘左右,剩下的`時間做了大量的訓練,我覺得這與學校倡導的精講多練的思路是吻合的,也使的整個教學環節不宂長,更有節奏感。

(1)部分練習題的訓練方法應該更加的透明和直接,使學生一看到同類問題,腦海中呈現的是老師引導的思路和方法。

(2)反饋應該更注重實效,對錯誤的學生的訓練跟進不夠。

(3)有的教學資源沒有盡力發揮他們的作用,體現了資源的新意,但是利用的不到位。

總之,每一次相同的課例都會上出不一樣的感受來,從中不斷地錘鍊與改進,會讓自己不斷提高,也會讓別人有所收穫,共同學習,共同思考,共同進步!

第3篇

縱觀整堂課的教學過程,全體學生快樂的參與了學習活動,很好的複習了所學的內容。細細品味每一個教學環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感想:

1、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習興趣。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設計了一個故事貫串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故事中輕鬆的複習了所學的知識,並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學習熱情,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

2、問題情景動畫化,便於學生理解。根據情景圖正確列式計算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我用課前準備的圖片將問題情景逐個轉化成現實情境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加減法的含義,從而教學難點也就不攻自破。小小的圖片準備起來即簡單還能帶來如此好的教學效果,這不得不使我重新審視它的作用。

3、數學來源於生活,更服務於生活。新課標提出“學習數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課堂中我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的到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用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意識。

1、如何培養學生“交流”的能力。如今特別提倡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而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這個要求似乎有點高,如果處理不當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本節課我較少地安排了小組合作。如何培養低年級的小組合作是我今後應該探索的問題。

2、如何培養學生解決特殊的加減法問題。在本節課中雖然我有意的滲透了特殊的加減法問題,可是根據學生做的練習題發現效果並不理想,從而發現這是一個新的教學難點,如果從數量關係下手,加強練習或許會收到教好的教學效果。

第4篇

10以內的加減法是在幼兒認可10以內的數,並初步掌握了10以內數的分與合的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採用加法和減法穿插編排的方法,同時注意突出加減法的內在聯繫,加強操作,啟發幼兒思考。

10以內的加減法,主要是利用數的分與合進行口算。例如,計算5+3時,先想5和3合成8,所以5+3=8。又如計算5-3時,先想5可以分成3和幾。因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這部分內容的難點是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運算,要使幼兒能做兩步計算,並記住第一步計算的結果,為學習“湊十法”打下基礎。

在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教學加減法的初步認識時,要重視學生對加減法含義的理解。每個例題都要結合操作直觀演示,突出説明加減法的含義,以幫助幼兒正確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學加法時,教師可用教具或手勢表示合併,引出加法算式,讓學生初步感受加法的含義,即知道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計算;教學減法時,也可用教具或手勢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減法算式,讓學生初步感受減法的含義,即知道從一個數裏去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要用減法計算。寫減法算式時,要着重使學生弄清從哪個數裏去掉,就要把哪個數寫在減號前面。

教學10以內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都在一節課內完成,這樣便於加強加減法的聯繫。一般是先講加法,後講減法。但是幼兒一開始接觸加減法,需要從認識加減法的含義開始,到逐步理解,掌握計算方法,感受加減法之間的內在聯繫。這一過程必須逐步擴展,不斷的充實和提高。

3、通過操作演示,引導幼兒思考用加還是減

教學和是2、3、4、5的加法以及相應的減法時,一般都採用一幅圖表示一個加法或一個減法算式,即一圖一式,要通過操作和圖示,聯繫加減法含義引導幼兒想該怎樣算,用加法還是用減算。

教學6、7的加減法時,出現一幅圖表示兩個加法算式或兩個減法算式。教師先演示,讓學生列出兩個加法算式。然後,讓幼兒比較它們的異同點,逐步知道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再讓幼兒自己動手擺學具,鞏固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對於減法的教學,也可以仿加法的教學進行。

教學8、9、10的加減法時,先引導學生看圖説出四個算式,即兩個加法和兩個減法的算式,再領學生一起擺學具,邊擺邊説算式,最後由學生自己擺學具並將算式填寫完整。

這裏應該只要求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擺學具和觀察教師演示,初步瞭解加減法中各數之間的關係和聯繫,不要求幼兒講出來。

教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時,要讓幼兒聯繫情境理解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含義,教師要按照圖意利用教具進行演示,把式題的含義講清楚。教學加減混合運算式題時,由於幼兒學過連加連減,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時可以多啟發幼兒想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從而初步理解運算順序,掌握計算方法。在教材中,例題把第一步算出的結果寫出來,主要是為了幫助掌握運算的順序,實際做題時,第一步的得數最好寫出來。

把計算與解決問題緊密結合,使幼兒在掌握計算方法的同時,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產生了計算,所以學習計算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同時又是為了能解決問題。脱離生活現實的需要學習計算,就不能體現計算的價值和作用,因而也不能很好的促進幼兒積極學習。現行教材中的例題,也都以現實問題為背景,讓幼兒聯繫生活中常見的、需要且能夠解決的實際問題,學習加減法計算,體會加減發的含義,感受計算的價值和意義。對這些有目的、有意義的生活情境問題,教師在教學時要積極利用,充分發揮它們的價值。

第5篇

我如果教《10的加減法》時,我先出示採松果的圖,然後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後提問"同學們,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麼?學生經過討論後發言:大森林裏松鼠媽媽採集了7個鬆籽,小松鼠採了3個鬆籽。我當即表揚同學們觀察得很認真,接着我又問現在你能根據這些條件提出哪些問題呢?

受到表揚的同學情緒很高,有的説:"我會提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集幾個?有的説:“我想知道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採了多少個松果?”。有的説:“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採集幾個?”……我又表揚同學們:提的問題可真多,那麼,你們準備怎樣去解答這些問題呢?出示第一個問題:一共採了多少個松果?學生經過思考後回答應該用加法,即把7與3合併起來,列出的算式是:7+3,這時我又提問:你會計算這個算式嗎?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把你計算過程表達出來。

小組討論後派代表上來説説:方法一:7+3等於幾,那就在7後面接着數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於10。方法二:左邊擺7根小棒,右邊擺3根小棒,把這兩部分合起來數一數是10根。這樣的教學,完全尊重學生,而學生始終處於主人地位。

問題由學生自己發現,學習目標由學生自己決定,探索材料由學生自己選擇,並根據目標自主尋找規律,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就是研究經過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有效地培養並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了自主探索的積極性,為學生的主動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6篇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礎,低年級口算是基礎的基礎。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又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必須使學生非常熟練。

把加減法與數的組成聯繫起來教學,使學生真正明白加減法的算理。以10的組成與分解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組成10。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來,即2+8=10。減法是從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從總數10裏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減法訓練,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如:把數的組成寫成卡片進行練習,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讓學生説出數的組成與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説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另外製作口算卡片進行練習,這樣循序漸進,既能照顧到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又能使全體學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讓學生視算,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聽算,聽算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

總之,聽、説、讀、寫在口算訓練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説數的組成、讀口算卡片、寫口算題、讀口算題、聽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堅持,持之以恆,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7篇

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和好動,喜歡做遊戲,因此在教學中我計了一些遊戲活動:找朋友、歌謠、搶答等等。通過遊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

我是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的,一是檢查複習:利用找朋友的遊戲練習學過的加減法,使用口算條練習,全員參與,體現了面向全體,又極大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第二個層次是授新知:這部分教學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圖説圖意,再説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然後是看算式直接計算結果,讓學生們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在肯定了學生們説出的各種方法後,指出想數的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後通過口算條鞏固計算方法。第三個層次是利用各種形式考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書上的練習10的減法,最後搶卡片的遊戲,培養競爭意識。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

1,加強備課環節。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多向同組教師請教,正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使教學環節更加合理。

2,課上認真關注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教案,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講易懂。

3,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常説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法寶,如何在課堂上真正用上這個工具,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問題。我們要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快樂學習,創造地學習,就要採取多樣的教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