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蘇州園林》教案9篇 "園林之美:蘇州園林教學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5W

“《蘇州園林》教案”是一份為高中語文教師編寫的課程教案,旨在通過講解蘇州園林的歷史、文化、設計等方面,讓學生了解中國園林文化的精髓,提升其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教案內容詳實,涵蓋了課堂講解、閲讀材料和活動設計等方面,是一份值得推廣的教學資源。

《蘇州園林》教案9篇

第1篇

一、體會作者抓住了蘇州園林的哪個特徵,又是怎樣突出這個特徵的。

四、熟悉説明方法,學習用比較的方法説明事物的特徵。

一、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作意圖,進而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理解文章結構。

二、在把握全篇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練習進一步加強對説明文的分析掌握。

1、找出説明對象的總體特徵,並分析作者通過哪幾個方面來突出這幾個特點的。

3、以課文第4、5節為例,指導學生掌握説明文閲讀重點。

一、導入:同學們已經提前預習了《蘇州園林》,那麼請大家先看兩段影片,請你們猜一猜哪段影片是蘇州園林?你是根據什麼判斷出來的?你認為蘇州園林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回答)下面,我們共同學習葉聖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看看他是怎樣抓住蘇州園林的特點來進行説明的。

二、朗讀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説明蘇州園林地位的詞語,分析。

明確:標本——同一類事物中可以作為代表的事物。表明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具有崇叩牡匚唬梢砸鴝琳咴畝戀男巳ぁ

三、朗讀第二段,找出蘇州園林具有怎樣的總體特徵,才能成為各地園林的標本?

明確: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提問:為了達到這一標準,作者認為設計者和匠師從哪幾個方面下了功夫?

為了什麼這一特點,作者採用了什麼説明方法?(作比較、打比方)

五、閲讀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練習:(學生思考、討論)

(8)文中“假山的堆疊,可以説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中的“藝術”和“技術”有什麼不同?可不可互換?

六、配合圖片,簡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問題:

(3)這段文字除用説明這種表達方式,還用了什麼?作用是什麼?

作者在寫完蘇州園林的四大特點後,為何又寫了7、8、9段?

(7)在説明文中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運用及效果

《蘇州園林》教案9篇

第2篇

2.瞭解作者的思路,學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説明事物的組織方法。

3.學習抓住事物特徵,由總到分的説明順序;學習本文多樣性的語言。、品味準確生動的説明語言;學習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的説明方法。

4.培養學生在佔有一定材料的基礎上(或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掌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概括事物的共同特點的能力。

1、摒棄舊傳統"串講"教學模式。設計"課前積累——創設情景導入——自由式閲讀——合作式解讀——探究式拓展"五大環節。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的自感、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這是七年級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説明文,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閲讀説明文的方法,明確説明對象是什麼,分析説明對象的特徵有哪些。

3、 本文着筆於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有很強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瞭解文中總説和分説的自然結合;蘇州園林的總特徵是畫意美,教學時應儘可能將有關文字還原成畫面。

4、 本文以説明為主,有時也穿插使用了議論、描寫等多樣性的語言表達方式,學習時應適當分析。

5、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學習時要引導學生仔細領會,認真辨析。

本文是篇介紹園林建築藝術的説明文。文章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建築的成就,詳細介紹了園林建築的佈局,分析了園林建築的原理。作者採用了由總到分的邏輯順序,恰當地運用了多種説明方法,寫得情文並茂、趣味盎然。

1、本文説明的對象是什麼?抓住了蘇州園林建築上的什麼特徵來寫的?

2、從整體上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説明的?局部又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説明的?

解惑:山水園林建築結構佈局自然協調帶給人們的美感和情趣。

質疑:“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一句中“敗筆”在文中指什麼而言?

解惑:本指書法上失敗的筆畫,此處是借喻,“敗筆”指園林設計上的欠缺。

質疑:假山的堆疊,為什麼説是一項藝術而不是技術?

解惑:這句話是説假山的堆疊既是技術,更是藝術,它不僅僅是把石塊羅列堆疊形成假山,而且講究審美情趣,審美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

解惑:本文沒有采取一般按照空間位置、遊覽路線介紹名勝古蹟或其他處所的結構方法,而是以先總説、後分説的結構形式,抓住了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從幾個角度分別解説,寫得謹嚴有序,條理分明。

1.“東邊有了個亭子或者一道迴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道同樣的迴廊”,“同樣的”一詞刪去行不行?為什麼?

(提示:不行,因為“同樣的”表明東邊和西邊的亭子或者回廊的形式不一樣,而去掉後成了東邊有一個亭子或者一道迴廊,西邊就沒有亭子或者回廊,所以不能去掉,體現説明文語言準確性。)

(提示:不能,因為高樹才“俯”,低樹才“仰”,如果調換二者位置,與後面的描述矛盾,表意不準。)

3.“這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寂寞’一詞”可以換成“單調”嗎?説説作者用詞的好處?

(提示:可以,但還是作者用的“寂寞”好“不感到寂寞”不僅表達了樹和花的種類多,而且還有繁榮,熱鬧的氣氛。)

1、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為一本介紹蘇州園林的攝影集寫的序言,最初發表在1979年第四期的《百科知識》上,原名為《拙政諸園寄深眷》。葉聖陶先生本是蘇州人,對蘇州園林十分熟悉,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2、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典範,遊覽者無論站在那個點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文章多角度、全方位向讀者説明到了園林就如在畫中感覺。讀完這篇文章,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場面畫一幅漫畫。如果覺得自己獨立完成有困難,小組共同完成好嗎?

探究前期導引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探究重點詞語的含義及重要的一些問題,並結合課文談談對蘇州園林的看法。

(1)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講究假山池沼的,講究花草樹木的,講究近景遠景的。

(3)落葉樹與常綠樹,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

(4)階砌旁邊幾叢書帶草,牆上着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

1.結合“思慮和練習”四,教師給予朗讀指導,要求“讀音清晰,速度適當,語調舒緩,特別是一些關鍵性的説明語句,更要注意讀清楚,”以同桌為互助組,進行朗讀練習。然後由幾位學生示範朗讀或聽錄音。

2.在朗讀課文的同時,把需要認讀的字和理解的詞提出來。教師隨即板書歸類或出示小黑板。

1.文中四次提到“畫圖”或“圖畫”,請分別説明其作用。

(提示:第一次提到:點明事物特徵;第二次提到:強調蘇州園林的'特徵;第三、四次提到引用設計者的願望和遊覽者的話來證實作者的評價。)

2.“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提示:比喻;説明蘇州園林像美術畫,蘇州園林建築像畫一樣美。)

3.“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這句話中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是指什麼?

(提示: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是講究自然之趣,追求圖畫美,不講究對稱。)

4.文中描寫藤蘿的句子有哪些,説明這些描寫着意説明什麼?

(提示: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悦,可是沒法説出來。意在説明,蘇州園林樹木的栽種與修剪追求自然之趣,符合中國畫的審美觀點。)

5.為什麼到了花開時節,各種花會顯得更“明豔照眼”?

提示:蘇州園林建築和環境色彩淡雅,作為奼紫嫣紅的背景,反差大,反襯出各種花開放時明豔照眼。

1.為什麼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2.談談你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園林建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看法。

江蘇揚州個園,是一座獨具風格的名園。它是清嘉、道光年間兩淮鹽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興建起來的,當時圓中遍植翠竹,蓋取東坡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葉形狀很像一個“個”字,故名“個園”。個園以四季假山的堆疊精巧而著名。

步入個園大門,便見湖石傍門,修竹繁茂,石筍參差,恰似“雨後春筍”破土而出,此景即個園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與不似之間,與整個“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來,繞過“宜雨軒”,眼前豁然開朗。在濃陰環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現在面前,這就是“夏山”。過石橋,進石洞,只覺得藕荷飄香,蒼翠生涼。

轉過“鶴亭”,是座“一”字形長樓,循樓而去,“秋從夏雨聲中入”長廊盡頭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黃山石堆疊而成,構思大膽,用石潑辣,相傳為大畫家石濤傑作,看此山,山勢巍峨,峯巒起伏,又見古柏斜伸,紅楓遍植,鐘乳石掛,石橋儼然,氣象果然不同一般。設若晴天薄暮時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紅如染,“秋高氣爽”的詩情畫意頓時溢出。

步下秋山,過“透風漏月亭”,迎面是一組白色石英石堆疊而成的“冬景”。一隻只“雪獅”似頑皮的孩子用殘雪堆就。山脈、山頂“終年積雪”。南面有一堵白圍牆,牆上開了四排風洞,使人不寒而覺寒。

3.文中有許多生動形象的語句富有詩意,試找出一個例子加以體會。

4.“秋山全用黃山石堆疊而成,構思大膽,用石潑辣,相傳為大畫家石濤傑作。”一句中“相傳”一詞是否能去掉?為什麼?

5.閲讀此文後自然會想到《蘇州園林》一文,試比較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3篇

1、積累“軒榭、敗筆、邱壑、嶙峋、鏤空、薔薇、明豔、因地制宜、重巒疊嶂”等詞語,掌握其音、義,並用詞造句。

2、瞭解我國園林建築藝術,特別是蘇州園林的藝術成就,領會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3、瞭解説明文常用的一些説明方法,初步學寫説明文。

1、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紹園林的條理和順序,培養學生按事物本身規律組織材料,有條理地説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説明方法,培養説明文的閲讀能力,初步學寫説明文。

3、揣摩語言,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説明中糅合記敍、議論,表達方式靈活多變、語言簡潔生動的特點。

瞭解我國園林建築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1、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和本文的説明順序。

2、揣摩語句,理解句子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學習課文之前,利用書籍、網絡等課程資源輔助教學,指導學生登錄“園林”旅遊天地等網站,走進圖書館,瞭解蘇州園林的概況,增強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同時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充分預習,探究課後習題,養成自學的好習慣。

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蘇州的園林藝術歷史悠久,現存園林遠則上千年,近則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處園林,可以説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藝術風格。今天讓我們一起隨着葉聖陶老先生去觀賞那富有詩情畫意的園林吧。

作者:葉聖陶(1894——1988)名紹鈞,現代作家,著名語文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22歲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蘇州,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葉老病癒後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言。著作有長篇小説《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

因地制宜別出心裁重巒疊嶂俯仰生姿諸如此類別具匠心

指導學生閲讀説明文應從下面兒方面人手?(明確説明文的對象,分析説明對象的特徵有哪些,理清説明的順序,找出説明的方法,體會説明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

1定義:説明文是以説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説明事物或闡釋事理為主要內容,它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特點、功能,或者解釋事物的含義、原理、關係、演變等。

2分類:説明文根據説明對象可以分為事物説明文和事理説明文。

“特徵”,就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主要標誌,抓住了特徵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

4常見的説明方法有:打比方、下定義、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畫圖表、舉例子、引資料。

時間順序:按照時間先後來安排説明順序。常用於説明事物的發展過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裏對十幅浮雕的説明。

空間順序:按照空間的位置來安排説明順序。常用於對羣體事物的説明。

準確就是如實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就是説明文科學性要求,其作用是為了更好的説明事物的特徵。

第一部分(1—2):總説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概括介紹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第二部分(3—9):多方面具體説明蘇州園林的總特徵

為兩層:一、(3—6)圍繞四個“講究”分別加以具體説明;

二、(7—9),從園林角落、門窗圖案、屋室裝飾等方面説明也沒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前者從大處講,後者從細部談,説明這裏的一切構成了“完美的圖畫”。

第三部分(10):指出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還不止以上寫的這些。

第2段是總説,第3、4、5、6段是分説。每一段與前面的~個“講究”相照應,具體説明蘇州園林某一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圖畫美。

2問:課文第7、8、9段寫了什麼內容,與中心有何關係?

這三段從園林角落的佈置、門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説明蘇州園林的特點。這是細部介紹屬非重點,故寫得簡略。

第4篇

同學們,這節課再向大家介紹一篇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板書)創作的十四行詩《蛔蟈與蛐蛐》(板書)。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閲讀註釋①,教師補充。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於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託兩名保護人經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學並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 內科醫生執照,還繼續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學,從事文學創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説,他可以深入到一隻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基調,注意處理朗讀語調,注意音步和輕重音的正確掌握。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詩人創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並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6、尾聲:“從蛐蛐的歌中彷彿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繫起來的。

這是詩人的聯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明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詩人這樣寫,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之情。

第5篇

掌握本節課的生字詞和作者情況,正確把握文章的結構,瞭解文章語言的多樣性。

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合作交流這一過程,能夠理清文章結構,提高文本理解能力。

瞭解蘇州園林的建築特點,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築美,學生能夠激發起對我國園林文化的喜愛和欣賞。

談話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反覆誦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利用多媒體展示蘇州園林的圖片,然後用激情的'語言介紹蘇州園林,它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蘇州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藴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板書課題)

2.在五分鐘的時間內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總——分)。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如何理解“標本”這個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2)標本的意思是標準、典型,在這裏説明蘇州園林就是我國園林建築的典型,其他園林建築都是或多或少地蘇州園林的影響,體現了蘇州園林的地位。

2.閲讀文章第二段,主用三個字概括本段圍繞什麼來寫的?又是如何來展開的?

(圖畫美,通過四個講究來展開,並且用“如在畫圖中”總結)

3.文章第三到九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內容?與第二段有什麼關係?(同桌合作、交流討論)

(3-6自然段寫亭台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遠景近景與第二段一一對應,7-9段寫各處細節之處的)

4.三到九自然段的順序可以調換嗎?為什麼?(四人一組,展開討論)

(不可以,這是按照總體——局部——細節這樣邏輯順序展開的)

作業:説明一下你最近去過的一個景點,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説明文

第6篇

一、本文着筆於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有很強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瞭解文中總説和分説的自然結合,是教學的重點。

二、蘇州園林的總特點就是畫意美,教學時應儘可能將有關文字還原成畫面。

三、本文以説明為主,有時也穿插使用了議論、描寫等多樣化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學時應適當分析,這是教學難點。

四、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仔細領會,認真辨析。

一、知識與技能:查字典等有關工具書,掌握生字的字形、讀音,瞭解文中部分字詞的意義。學習本文多樣化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總説和分説的結構層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略蘇州園林的畫意美,激發學生愛美愛國。

粗讀課文,抓住本文的説明中心,劃分課文段落,藉助工具書弄懂生字詞。

二、導入新課: 人們常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美在西湖,蘇州美在園林,那麼蘇州園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讓我們伴着清雅的古箏曲,一起來欣賞一組蘇州園林的圖片,感受一下蘇州園林的美趣。

三、課件顯示圖片欣賞,請同學們説説看圖片後的感受。

[感受蘇州園林的美趣,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蘇州四大名園)

2、説説你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 (鼓勵學生運用詩句)

[感受畫意美的同時,把握蘇州園林的總特徵,理清文章説明的思路,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下面請同學們聽聽葉聖陶對蘇州園林的評價,看看葉聖陶先生跟你們有沒有同感。

3、作者分項概括,又從四個方面體現以上特點,是哪四個方面?

電腦播放課件:蘇州園林的相關圖片、原文文字)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自由發言。)

[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將朗讀訓練與學生個性的發展需要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信、有主見。]

1、結合圖片,用語言再現蘇州園林四個“講究”的圖畫美。

(學生分小組合作,教師提供相應的圖片、音樂,小組推薦代表表演,師生共同點評。)

2、文中優美的句子很多,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並説説你喜歡的原因。

3、從文中你領會到哪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學生自由發言)

(鼓勵學生敢於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尋求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幫助。)

[學文與作文成為一體,意在指導學生注意作文的條理性]

試以“我的家”為題進行寫作練習,要求不實寫哪一處景或哪一件事,而從總的印象寫起,引出對事物總的特點的概括,然後圍繞中心多方面説明。

第7篇

1.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特徵,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説明事物的方法。

其中,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和從反覆誦讀、重點詞句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特徵,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説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學難點。

多媒體投影課前大家蒐集的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師生邊欣賞邊交流感受,通過創設情景,激發起學習興趣,導入新課學習。

2. 請同學們談朗讀課文後的發現、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1.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閲讀課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究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四個“講究”的,作者採用了什麼説明方法。要求大家邊讀邊標畫關鍵句,並嘗試在課本空白處做旁批。

重點學習第五、六段,通過反覆誦讀,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葉聖陶先生已經把四個“講究”介紹的很清楚了,蘇州園林的“畫意美”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為什麼還要寫7、8、9、10段呢?去掉行嗎?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四段,思考交流。

⑴寫一篇文章,介紹你遊玩過的一座園林,200字左右。

⑵説明一幅畫。(提示:可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介紹。)

伴着優美的古箏曲,多媒體投影課前大家蒐集的蘇州園林的圖片(波形廊、海棠春塢、涵青亭等),師生邊欣賞邊交流感受。

生1:難怪大家都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呢!蘇州真美!

生2:我還看過這樣一句話“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真是令人神往。

師:的確,凡是遊覽過蘇州園林的人,沒有不為蘇州園林典雅別緻的造型,處處入畫的設計讚歎不已的。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先生22歲之前一直生活在蘇州,他不僅對蘇州園林有着深厚的感情,還有着深入的研究。這節課我們就跟隨葉聖陶先生的介紹,一起走進蘇州園林。

生1:讀了課文我知道了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多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不同凡響。

生2:蘇州園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生4:老師,第四段中作者説“假山的'堆疊,可以説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為什麼説“不僅是技術”?

師:你問的很好!那麼,“藝術”與“技術”有什麼不同呢?

生討論後回答:“藝術”富有創造性,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技術”只是操作方面的技巧。蘇州園林假山的堆疊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所以“可以説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師:你從哪裏看出“假山的堆疊”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生:“或是……,或是……,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生:我想請教大家的是,第一段中“標本”在文中是什麼意思呢?

師:你回答的真好!窺蘇州園林之一斑,就可見各地園林之全豹!

生(齊説):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生:“務必”、“無論”、“哪個”、“總是”需要重讀。作者用這些詞語來強調設計者和匠師們一定要追求使蘇州園林達到處處入畫的效果。

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師:為了達到處處入畫的效果,設計者和匠師們真是自出心裁,匠心獨運。那麼,此處四個“講究”能否顛倒次序呢?

生小聲討論後回答:不能。因為這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寫的。而且這四個“講究”概括了下文分説的主要內容,分別與3、4、5、6段一一對應。

師:這篇課文像是一把鑰匙,給我們打開了蘇州園林的美的奧祕之門。下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閲讀課文的三至六段,看看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四個“講究”的,作者採用了什麼説明方法。要求大家邊讀邊標畫關鍵句,並嘗試在課本空白處做旁批。(生自由朗讀,討論交流。)

生1:為了追求自然之趣,亭台軒榭等建築的佈局絕不講究對稱。作者運用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佈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生2:第四段,作者先説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有“自然之趣”。再寫池沼,先説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後説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形形色色,各具特色。

師:作者對假山與池沼的這段介紹優美生動。大家推薦一位朗讀最好的同學朗讀本段,同學們閉上眼,仔細聽,仔細體會。(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通過朗讀,一系列鮮活的景物都在我們面前浮現了出來。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1:我彷彿看到寬敞明淨的池沼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着粼粼的波光,各具特色的小橋伸向遠方;橋下水裏有金色的小魚和各色的鯉魚在歡快的遊動。

生2:我彷彿看到小魚們有的在水底悠閒的吐着水泡,有的在密密的蓮葉間追逐嬉戲。極目遠眺,一層層碧綠的蓮葉挨挨擠擠,一朵朵白色的、粉紅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真是“如在畫圖中”了。

生3:我彷彿看到曲折蜿蜒的河道旁,有一座玲瓏的亭子,它四角翹起,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

師:同學們説得太精彩了!我都要沉醉在這如畫的山水間了。那他們是如何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和“近景遠景的層次”呢?請大家繼續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作者採用作比較、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介紹了設計者和匠師們注意高樹與低樹、落葉樹與常綠樹、季節不同的花樹的相間映襯,栽種中式的藤蘿、不栽寶塔樣的松柏、閲兵式似的行道樹。

師: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傳達這種“畫意”美呢?

生1:“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的“俯仰生姿”最為傳神。彷彿是一對母子:孩子仰着小臉,天真地看着媽媽;媽媽低着頭在温柔的向他説着什麼。

生2:“盤曲嶙峋”很有表現力,讓人一下就想象到藤蘿的古老蒼勁;“珠光寶氣”讓人感覺到花開時的熱鬧與生機,彷彿成了一位美麗雍容的貴婦。“有兩個園子裏……”這兩句是用的舉例子的説明方法。

生3:為了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他們在蘇園裏安排了“鏤空的花牆、無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鏡子……”這樣做達到了避免一覽無遺,增加景緻的深度、層次和觀賞點的效果。

(投影蘇州園林中“鏤空的花牆、無所依傍的廊子”。)

師:這一“隔”、一“界”、“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設計的確巧妙極了。我們家鄉的小小“清怡園”也是借鑑了這樣的理念。

生:老師,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是不是也體現了這樣的理念呢?窗子本來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開窗户,西邊的山嶺,皚皚的白雪,盡收眼底,反而別有洞天,別有情趣了!

師:你能用剛剛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發現的問題,真了不起!大家看,寫到這兒,葉聖陶先生已經把四個“講究”介紹的很清楚了,蘇州園林的“畫意美”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為什麼還要寫7、8、9、10段呢?去掉行嗎?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四段。

生1:不能去掉。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小處也沒有忽視,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彩繪也“自出心裁”,更進一步説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

生2:我最喜歡第7段“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中的“補”字。寫出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細心和匠心獨運,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一句。

生3:結尾作者説“可以説的不止以上這些”説明蘇州園林美的地方還很多,是設計者和匠師們用智慧和勞動給遊覽者帶來美的享受,應該感謝他們。

師:對,這也正是作者寫作本文的“深眷”所在。的確,蘇州園林值得我們瞭解的還有很多很多,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親身去體驗、用心去品味。我們也要感謝作者,是他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條理清晰的説明讓我們領略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為我們揭示了蘇園美麗的奧祕。

有人説,建築是凝固的詩。中國園林更是極富傳統文化意藴的詩,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所以我認為本課不僅要教會學生學説明文,還要讓學生學會用鑑賞者的眼光來看園林,擴而大之會看傳統藝術,進而激發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蘇州園林》雖然是“談”蘇州園林,其體裁是説明文,但本文語言簡潔、生動,很有一種“畫意美”,因而我認為教學本課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感受蘇州園林的畫意美,體會文章的語言美。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蘇州各名園的圖片和資料,並加以簡要生動的文字説明,在班上展覽;課上則通過反覆誦讀和重點詞句賞析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蘇州園林“處處入畫”的特點,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潛能,傳統説明文學習時的單調、乏味一掃而光,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喚起了他們對祖國美好風物的熱愛,也有益於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本課的教學中,我沒能及時抓住契機充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主人翁”的地位還可以有更充分的體現。新課改,新課堂,給每一位老師的啟發是多樣的,也是深刻的。它對每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參與者”的責任更重了。

第8篇

初步瞭解説明文的要素,進一步瞭解説明文常用的説明方法及説明語言的多樣性,初步培養學生的藝術鑑賞力。

整體感知課文,初步把握文中蘇州園林的特徵。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學寫説明文。

1、把握蘇州園林的“圖畫美”整體特點,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2、能夠根據具體語境分析説明方法,品味準確生動的説明語言。

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建築的珍品,它的山光潭影、亭台樓閣、花木蟲魚、書畫雕刻,無一不是設計者和匠師們的精心創作,它的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網師園、怡園……蜚聲中外,每年吸引着大量的遊客來此觀光遊覽、拍照留念。同學們有去過蘇州園林的嗎?美不美?拍照片了沒有?那你能不能概括出蘇州園林的總的特點呢?

這還真有點難度。不過,今天,我們可以跟隨葉聖陶先生,一起走進他筆下的《蘇州園林》,看看他是怎麼寫的。(板書課題)

1、讀了課文,同學們想一想,從文體上來看,這是一篇什麼文體的文章?(説明文),這篇文章是不是泛泛地介紹蘇州某處園林的特色?

不是,作者是就蘇州園林的整體特徵來寫的,你能從文中找出概括蘇州園林整體特徵的'句子嗎?

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一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那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學生齊讀: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要求學生背過)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第9篇

1、熟讀課文,把握説明對象的特徵、文章結構和説明順序

2、品讀課文,學習本文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體會本文靈活多變的表達方式

3、瞭解蘇州園林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特創造,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和學習本文的説明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體會本文靈活多變的表達方式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被稱為人間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蘇州園林蘇州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園林城,大小園林數量之多、藝術造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區所罕見,“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可以説蘇州園林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今天讓我們聽着現代作家、蘇州人葉聖陶先生的介紹走進蘇州園林

聽配樂朗讀,欣賞園林美景,初步瞭解蘇州園林並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體印象是什麼?(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1.粗讀課文,梳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表現形式,用“蘇州園林美在——”説話(文章怎樣分項説明蘇州園林的特徵?四個講究)

(此意在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大致內容,理清課文總分結構,迅速識別中心句與支撐句學生可説:蘇州園林美在亭台軒榭的佈局(3段),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美在花草樹木的映襯(5段),美在近景遠景的層次(6段)

2、蘇州園林講究完美的圖畫除了上述四個講究之外,還注意了哪些細節?(注意角落的圖畫美(7段)、注意門窗的圖案美(8段)、注意色彩搭配的協調美(9段))3、尋讀課文,評説園林圖畫美的內涵,用“蘇州園林體現出

(抓住文中與圖畫美相關的詞句,學生很快能深入理解:蘇州園林建築的佈局呈現出不對稱的美(美術畫),假山的堆疊體現出藝術的美,池沼周圍景物的配置追求自然的美、變化的美,栽種和修剪樹木着眼於畫意的美,花牆和廊子增加了景緻層次的美,角落裝飾體現出別緻的情調,門窗體現出工藝的美、圖案的美,色彩體現出搭配的美……)

1.學生帶着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3-6段,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方面探索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的原因(小組合作,畫出關鍵詞句,並進行圈點批註)

思考: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是如何創作這幅完美圖畫的?蘇州園林的美究竟有什麼特點?(此為主問題)

(通過此問題的探索,使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對蘇州園林的特點有全面的瞭解,也對欣賞園林藝術的方法有初步的瞭解,並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①要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品質的訓練,要巧妙地插問,承上啟下,使課堂教學流暢,教師可對學生的回答稍作補充評論,既起到點撥作用又提高學生的認識

語言是文章的靈魂,本文語言簡潔生動,準確而充滿情趣要把探求蘇州園林的藝術之美與品味本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結合起來,以體現語文課堂的本色

③對於文章提到的藝術特點的品析,應隨即播放相應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消化)

(1)亭台軒榭的佈局有自然之趣(此處主要扣住“絕不講究對稱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畫之感(這一部分重點研讀,為學生精讀文本提供範例,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假山的總體特點:假山的堆疊,可以説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造型,它們千姿百態,重巒疊嶂;搭配,幾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效果,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都能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教學時用“改詞”、“換詞”、“移詞”、“減詞”等方法引導學生比較、推敲、品味,體會語言的精妙之處)

學生思考:假山的堆疊,可以説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刪除“僅”字,説“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是技術”行不行?為什麼?為什麼蘇州園林假山的堆疊是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改成“假山的堆疊,可以説是一項技術而不僅是藝術”行嗎?

⊙全在於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閲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身在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能否改成“一生中見過許多山水風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池沼的設計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據園林的具體情況佈置池沼要求學生説出四點:

一是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佈置”;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佈置一些湖石,或種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為了“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

(補充説明:可與《小石潭記》裏的描述“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和“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比較由此可見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們所追求的這樣的一種自然之趣,都是為了取得稱為一幅畫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園林的生趣,而且水中養魚種荷,“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一景

⊙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可以改為“決不相同”嗎?不可以,“雷同”是不該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蘇州園林橋樑的各具情趣)

⊙用減詞法品味下列修飾限制性的詞語,領悟它們準確的表達作用

①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説明比較客觀,不排除個別

(3)花草樹木映襯的畫意之美這個環節利用抓關鍵詞的方式,

抓住“映襯”一詞,讓學生思考:蘇州園林的花草樹木是如何映襯,達到畫意之美的?

這個環節既要讓學生領略蘇州園林花草樹木映襯的畫意之美,又要引導學生體會精練而形象富有詩意的語言之美如:

①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它形象寫出了俯下的高樹和仰起的低樹枝交相輝映的情景,富有動畫美

②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繁華和歡娛“盤曲嶙峋”寫藤蘿的古老,“珠光寶氣”,顯示出藤蘿花的典雅風韻,構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圖畫,烘托出園林的繁華氣氛)

設計花牆和廊子是為了增加園林的層次和景緻的深度花牆上有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兩邊無所依傍,隔不隔,界而未界,層次多了,景緻深了,畫面就有變化了

(請學生欣賞滄浪亭的復廊和廊牆漏窗圖片,體會什麼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學生交流7-9段學習所得,內容如下: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內容門和窗也具有圖案美和雕鏤美,色彩有中國畫的淡雅美:

(注:如果學生這個環節沒有提及且課堂時間不夠,就略去或作為課外作業)

課文先從遊覽者的角度來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然後再從亭台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和每一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建築的色彩美等三個細微方面,也就是從主要到次要來具體説明這個特點的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個整體的瞭解,並以此牽出課文的説明順序,感受課文嚴謹的結構)

要求學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説明方法,結合實例體會其作用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遊覽者來到園裏,沒有一個不心裏想着口頭説着‘如在畫圖中’的”

“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牆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

“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看,誰都要讚歎這是高度的圖畫美”

五、揣摩語句,理解語句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表達方式靈活多變,語言簡潔生動的特點

(1)倘若要我説説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3)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6)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羅,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

明確:(1)“標本”原指實物原樣或經過整理、供學習研究時參考用的動物、植物、礦物這裏是典範、樣本的意思用這個詞非常簡練地説明蘇州園林在各地園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各地園林的廣泛影響

(3)不能去掉,“一切”“決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強調蘇州園林的總特點

(4)“藝術”是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悦,並且無法被複制;“技術”,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複製

(5)去掉“往往”,使表達失去了分寸原句強調“大多是這樣,但又不全是”這一層意思

(6)這句子寫出了藤蘿爭春的情景,烘托園林的繁華氣氛,生機盎然

(7)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麼意思?

明確:“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儘管猛一看上去花牆和廊子把景緻分開了,但因為牆壁是鏤空的,廊子兩邊無所依傍,所以景緻並沒有真正隔開,而只是緩衝了一下視線,使得景物不是一覽無餘地呈現在遊覽者跟前,而是漸次展開,給人“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