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教案早期閲讀9篇 啟蒙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9W

幼兒期是人類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早期閲讀對於兒童的語言、認知、情感、社交等多個方面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編寫高質量幼兒教案是保障孩子閲讀能力的關鍵所在,本文將從這個角度深入分析早期閲讀對於幼兒的發展意義和教案編寫的重要性。

幼兒教案早期閲讀9篇 啟蒙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第1篇

2、紅黃綠色顏料各一盤,畫有小房子屋頂的鉛畫紙一張,大傘一把。

——讀到“你看,葉子做成的屋頂很棒吧”,可以讓幼兒把書合上。讓他們預期想象下面將會發生什麼事情,請幼兒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小馨在葉子小屋裏遇到了誰?小馨和哪些小動物在一起避雨?她是怎樣想的呢?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小馨面部表情的變化,以及畫面上出現的各種小動物,幫助幼兒理解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為幫助幼兒理解主人公情緒變化,可以和幼兒討論下列問題:

——你喜歡小馨嗎?剛開始的時候,小馨對螳螂的態度怎樣?其他小昆蟲進來時,小馨是怎麼説的?小馨和同伴避雨時,她高興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啟發幼兒在白紙上用手印畫的方式,製作一間彩色的葉子小屋。然後一邊操作圖片一邊領着幼兒講故事《葉子小屋》。

幼兒教案早期閲讀9篇 啟蒙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第2張

第2篇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一本外國經典圖畫書,它的文字與畫面形成一種非常滑稽的對比:文字講述的是母雞蘿絲去散步的平淡無奇的故事,而圖畫則還講述了狐狸追逐獵物卻屢屢受挫的故事。

為了引導幼兒在笑聲中理解故事內容,重點講述出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故事。我決定分三個環節來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分析故事,並感受、體驗故事所帶來的樂趣:看圖聽故事學動詞――自主閲讀、大膽講述――作品欣賞與經驗分享。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對故事內容和情節發展的理解。

師:今天,老師帶給小朋友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是母雞蘿絲生活的農場,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一邊講述故事.一邊用紙偶母雞在地圖上演示她散步時經過的地方,並運用語氣、體態和手勢引導幼兒注意動詞。

提問:母雞蘿絲都去過哪些地方?(院子、池塘、草堆、磨房、籬笆、蜜蜂房。)

提問:它是怎麼來到這些地方的?你看到了哪些動作?(走過、繞過、越過、穿過、鑽過。)

師:今天,母雞蘿絲又去散步了,會發生什麼事呢?快去書裏找找吧

提問:你們看完書為什麼都笑了呢?看到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你能講講自己感到最可笑的那頁故事嗎?

先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講自己最喜歡的一頁故事,再讓幼兒以小組形式互相講述、交流。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圖書部分內容,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幫助幼兒正確理解故事內容。

師:老師來講母雞蘿絲散步的故事,小朋友們來講狐狸發生的故事,好嗎?

可以和孩子繼續討論:你喜歡這個故事嗎?這是一隻什麼樣的母雞?什麼樣的狐狸?讓孩子體會並描述母雞和狐狸的性格特點。還可以引導幼兒表演這個故事。

第3篇

1、通過觀察圖片,嘗試逆向猜測故事情節,理解“貪吃”的含義。

3、知道貪吃的後果,願意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活動準備:小書2本、...

1、通過觀察圖片,嘗試逆向猜測故事情節,理解“貪吃”的含義。

一、 出示小書第6頁,設置情境,激發好奇心。

1、天黑了,很多小動物睡着了。可是,還有一隻小動物沒睡覺,是誰呀?

1、出示第5頁:小熊在幹什麼呀?小熊為什麼吃蛋糕和餅乾呢?

教師依次出示第4、3、2、1頁,引起幼兒驚奇:“原來小熊一直在不停的吃啊!”

3、鼓勵幼兒創編故事結尾;討論貪吃的後果,願意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1)、小熊一共吃了多少樣東西,你們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出示卷軸)

2)、小熊吃了這麼多東西,它是餓了嗎?那小熊是怎麼回事?

幼兒期孩子們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走到哪兒都愛問為什麼。幼兒對早期閲讀方面的常規已有了一定的瞭解,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了此次活動《為什麼我不能》。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善於提問。讓幼兒充分感受提問帶來的樂趣。

1.瞭解畫面內容與文字間的對應關係,認識符號:説話的“泡泡”。

這是書的哪裏?有誰?兩條魚一樣大嗎?小魚和媽媽在幹嘛?

泡泡裏裝的是小魚問媽媽的問題,泡泡是表示説話的意思,尖尖對着誰就是誰有問題。

3. 每種動物都不同,它們都有各自的優點,就像我們每個小朋友那樣。

我們也要像這些小動物一樣仔細觀察,大膽提問,有問題可以問爸爸、媽媽,可以向有知識的人請教。

把書放在圖書角,孩子們可以在晨間活動時自主閲讀。

故事《為什麼我不能》文字簡明,重複句型製造出節奏的韻味;圖畫單純可愛,由拙撲線條勾出稚嫩的造型,再用粗獷筆觸上色,幅幅充滿童稚。着重以幼兒為主體,觀察圖片、引發想象、大膽提問與講述各個環節結合起來,使幼兒在一種積極的閲讀過程中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善於提問,並努力想辦法解決,起到了一個有效的推動和啟迪作用。

第4篇

小熊戴着粉紅色的帽子出去玩,一陣風吹來,把小熊的帽子吹 跑了。小熊要去找帽子,正巧遇到小青蛙。

小熊説:“風把我的帽子吹跑了,你願意幫我去找帽子嗎?”

小青蛙説:“行啊,母雞在孵小雞,我正想給她送蘑菇去當點心,我們邊走邊找吧。”走啊走啊,他們遇見了小松鼠。

小熊説:“風把我的帽子吹走了,你願意陪我去找帽子嗎?

小松鼠説:“好啊,母雞在孵小雞,我正想給她送傘去呢,我們邊走邊找吧!”他們走啊走,突然小熊發現了粉紅色的帽子。帽子在地上,兩隻小雞住在帽子裏。

雞媽媽説:“多虧了這頂帽子,要不然,我的寶寶們會着涼的。

小熊採了一片葉子戴在頭上。呵呵,小熊又有新帽子了。

1、通過觀察、理解小熊尋找帽子的有關情節,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2、能正確的翻閲圖書,並願意大膽的講講、演演故事中有趣的情節。評價:

第一條目標定位單獨看比較的合理,既有故事情節的認知也有情感態度,比較的整合。但是從教師還想融合翻閲的學習和講述表演的能力,那還需要上下調整。

第二條目標中“能正確的翻閲圖書”在過程中涉及的不多,因為以大圖書閲讀為主,而且“正確”是指什麼,不太明確。

調整:1、學習有序翻閲圖書,瞭解小熊尋找帽子的有關情節。2、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扮演角色,表演情節感知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活動準備:大圖書一本、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角色頭飾、錄音故事比較的充足,也都是能為目標達成服務的。

錄音:在孩子還沒有能比較熟練的有序翻閲期老師可以調整為教師當場講述故事,根據孩子的行為來調整翻閲的間隔速度。如果孩子能比較熟練的有序翻閲了,那麼可以用錄音來統一翻閲速度,這是個別的能力弱的孩子老師可以正對性的幫助了。

師:小熊還會怎麼説?(是自己接着説)你能幫我一起找嗎?

師拿出角色頭飾,一個戴在自己頭上,一個呆在幼兒頭上,兩人模仿對話。其他幼兒聽、看。

師:小熊又遇到了誰?會怎麼説?(接着直接請兩名幼兒戴上頭飾進行對話)

師:雞媽媽説:小熊謝謝你的帽子,如果沒有你的帽子我的小雞會着涼的,現在有了你的帽子我的小雞在你的帽子裏很暖和。

師:雞媽媽説:謝謝小熊。小熊沒了帽子該怎麼辦呢?

調整:(封面的閲讀,介紹主要的角色和情節中關鍵的事物)有一隻小熊,頭上戴了一頂漂亮的帽子,有一天他高高興興的帶着他漂亮的帽子外出散步了,多神氣呀!

價值:雖然這段話故事中沒有,老師需要去創編,突出:帽子的漂亮、小熊對帽子的喜歡。價值:和接下來帽子被風吹走了,小熊應為喜歡捨不得,才會去找;最後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了別人,給孩子放大幫助別人的珍重好品質的情感。

(2)老師的迴應過於去重複孩子的回答,應該追問一些有特別別想法的孩子。

調整:即是個別孩子的回答已經是老師需要的回答,還應該給其他孩子觀察和表達的機會。鼓勵孩子再來説説;不要過多的去重複孩子的回答,在她們的表達上老師要自然的提升一些東西。如:一個孩子説再買一個浪費錢,老師應該:你可真是個節約用錢的好孩子,那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

1、從老師和孩子的互動裏看出,老師在聽到孩子的回答已經符合文本規定的內容時,老師就不再為孩子提出再想一想,在猜一猜的平台了。尤其是在(五),孩子們出現了不知道。忘記了的語言表達。説明孩子太過於依賴老師先説而他們來模仿,老師一旦不説了,他們就自己也不想了,不會説了。

第5篇

1.使幼兒初步瞭解一些關於圖書的簡單知識,產生對閲讀圖書和文字的興趣。

2.引導幼兒按頁碼翻閲圖書,理解圖書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嘗試用語言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

3.啟發幼兒主動地認知漢字"上面、下面、裏面和外面",理解這兩對相對關係的概念。

(這是一次前圖書閲讀活動。目標貫徹了三個方面的精神,(1)介紹圖書的發展變化過程;(2)強調培養幼兒良好的閲讀習慣和閲讀表述能力;(3)在閲讀圖書的過程中,教幼兒認讀兩對方位詞,正確理解相對關係的概念。目標中滲透了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的內容,較具體,難易適中,較適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

教師用語參考: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很好看的圖書,你們想看嗎?你們知道古代的書是怎樣的嗎?現在老師來告訴你們,在最早的時候,人們把字刻在烏龜殼上,人們稱它為"甲骨文",接着人們把字刻在竹片上,人們稱它為"簡牘",後來人們把字寫在絲綢上,人們稱它為"帛",最後人們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把字寫在紙上就成了現在的書。

教師出示圖書,告訴幼兒書的名稱,並帶領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認讀故事封面上的漢字:皮-皮-鼠-吃-跳-跳-糖。

(向幼兒介紹關於圖書的簡單知識,讓大班幼兒瞭解圖書從甲骨文-簡牘-帛-現代的書籍的發展演變過程,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對於大班幼兒來説是可以接受的。)

幼兒人手一本幼兒用書,讓幼兒自己閲讀故事。閲讀前,教師可提出以下要求:

(3)看書時要像國小生一樣身體坐正,眼睛注視圖書使幼兒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

(給幼兒提供自己閲讀的機會,很有必要。它可以讓幼兒自主地去認讀畫面內容,在活動中獲得有關的信息。閲讀前提出適當的閲讀要求,這一環節很重要,這樣可以保證幼兒在一個安靜地環境中閲讀圖書,還可以逐漸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3.帶領幼兒一起按故事發展的順序進行閲讀活動。

指導幼兒逐頁觀察畫面,並提出相應的問題。建議提下列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裏有誰?皮皮鼠喜歡吃什麼?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幼兒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感知故事中重點的語言。

(在幼兒自己閲讀的基礎上,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一頁頁地翻閲圖書,瞭解故事發展的進程,正確理解畫面的內容。)

4.圍繞閲讀重點開展前識字的討論活動。

1)組織幼兒討論"四隻皮皮鼠為什麼會跌傷"、"他們都在哪裏摔斷了手臂,跌踴了頭"。帶領幼兒學説故事中的語言,並重點指導幼兒觀察畫面中最大的漢字:上面、下面、裏面、外面。

接着教師出示漢字:上面、下面、裏面、外面,並配上相應的圖片,幫助幼兒初步理解相對關係的概念,再請幼兒説一説,我們周圍的環境中,什麼東西在上面(下面、裏面、外面)。

(2)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幼兒思考並討論:如果你是皮皮鼠,你會怎樣?引導幼兒説出聽爸爸、媽媽的話,做好孩子,不讓爸爸媽媽操心等等,從而幫助幼兒掌握閲讀的重點和難點。

(組織幼兒圍繞重點進行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和中心內容,使幼兒明白:不聽爸爸、媽媽的話有時是很危險的。一定要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此外結合故事內容,認讀"上面、下面、裏面、外面"兩對方位詞,幼兒易理解,為幼兒今後進行正式的書面文字閲讀奠定基礎,此種閲讀圖文的形式,較適合大班幼兒的認知和發展水平。)

並帶領幼兒邊看圖書邊完整地講述"皮皮鼠吃跳跳糖"的故事。最後,教師請幼兒把書翻到最後一頁,請幼兒看圖説一説:哪些東西在上面?哪些東西在下面?哪裏東西在裏面?哪些東西在外面?鞏固對四對方位詞的認識和理解。

(在前面幾個層次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對閲讀內容進行總結,帶領幼兒完整地閲讀圖書,講述"皮皮鼠吃跳跳糖"的故事一遍,並運用方位詞講述圖中的物品所在的位置,從而幫助幼兒鞏固本次閲讀活動的內容。)

第6篇

1、引導幼兒繼續學習用一一對應指讀的方法閲讀圖夾文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4、“兔爸爸”“兔媽媽”“兔寶寶”“搖籃”的漢字卡片。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音樂嗎?現在老師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看書,把書裏的故事找出來好嗎?看書的時候要注意一頁一頁地翻看。

教師提問:這個故事中講了一件什麼事?(幼兒回答,教師出示放大的圖書)對,故事中講了兔媽媽生了一個兔寶寶,兔爸爸高興地説:“我給娃娃掛一個搖籃。”(教師用一一對應指讀漢字的方法閲讀第一幅圖片。)

教師小結:兔爸爸再一次失敗了,都把小鳥、小猴的尾巴當成掛搖籃的地方了,那你們再想想他會把搖籃掛在什麼地方,誰的身上去呢?(發散幼兒思維,進行創造性地講述)

教師:最後兔爸爸到底把搖籃掛在了什麼地方?(幼兒邊説教師邊出示圖夾文)兔寶寶再搖籃裏怎麼樣了?(兔寶寶在搖籃裏睡得多香啊!)

6、幼兒與教師一起閲讀圖書,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兔媽媽、兔爸爸看着寶寶在搖籃裏睡着了,心裏怎樣?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你愛爸爸、媽媽嗎?他們為你們做了些什麼?你們想為他們做些什麼?

教師:你能給故事起個名字嗎?(出示漢子卡“掛搖籃”)

第7篇

這個故事向幼兒展示了三隻機靈的小兔戰勝大灰狼的事情。其中,三隻小兔遇到大灰狼後顯露出的機智能給孩子一定的啟示,幼兒非常喜歡這類故事。

中班幼兒雖然已經掌握了初淺的閲讀方法。但對於有序的閲讀單頁多幅圖還沒有經驗,為了讓孩子在閲讀過程中根據故事的線索有序閲讀,我將引導孩子閲讀的過程分為兩個步驟。先讓孩子與教師共同閲讀,在觀察與分析中讓孩子初步學習按數序閲讀,為下面的自主閲讀做好鋪墊。第二部分孩子以對故事背景有所瞭解,這時師生通過藉助大小圖書相互交流意見,討論分析解決問題,使幼兒形成對故事連貫的理解。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本大圖書,想看嗎?猜猜裏面講的是什麼故事?你怎麼知道了?

這本書裏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指圖1)先來看看第一幅圖,這裏有誰?這三隻小兔長得一樣嗎?

(指圖2)誰來説説第二幅圖?他們到底想幹什麼?(幼兒充分説了以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説出他們在爬山。)

(指圖3)這裏有誰?在什麼地方?猜猜他想幹什麼?誰來講講這幅圖?

(指圖5)這裏又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一起來學學大灰狼撲向小兔的情景。

小兔有沒有被吃掉?請小朋友拿出小圖書從第六幅開始接着往下看。

大灰狼找到小兔了嗎?請幼兒找出第9幅圖。教師講述。大灰狼沒有捉到小兔心裏會怎麼想?

三隻小兔戰勝了大灰狼心裏怎麼樣?你是從哪一幅圖看出來的?(幼兒找出那幅圖)他們在幹什麼?

小結:我也非常喜歡他們,因為三隻小兔遇到危險沒有害怕,會動腦筋想辦法,他們很機靈。

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請拿好你的小圖書和我一起講講這個故事吧。

第8篇

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好心的老爺爺擔心深山裏的兔子沒東西吃會餓壞,就將家裏的胡蘿蔔送給兔子吃。可是,看到堆成山的胡蘿蔔,兔子們卻你爭我搶,亂成一團。最後,小兔子們能不能吃到蘿蔔呢?

故事講述的是小兔們都想要得到胡蘿蔔,但大家互不相讓,你爭我搶,最後終於找到了分蘿蔔的好辦法。故事幫助孩子們知道,在集體中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和秩序,要學會謙讓。

故事一開始,老爺爺打開窗,看到屋外漫山遍野的雪,他替山上的兔子擔心起來,形象地描繪出了老爺爺的善良、慈愛之心。兔子們看到堆積如山的蘿蔔,都從四面八方跑過來,這張畫面很好地刻畫出了兔子們看到蘿蔔時欣喜的神情和急切地想得到蘿蔔的心理,這正好與故事開始部分老爺爺的想法相呼應。在一陣混亂中,兔寶寶的一句話成為故事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整個故事的靈魂。“排隊拿東西真快啊!"最後,當兔子們有序地排隊領蘿蔔,時,小兔子們感受和體驗到了排隊拿東西的快速和快樂。

故事中的老爺爺慈眉善目,從他擔憂的表情、驚喜的神態,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充滿愛心的老人。小兔的形象天真可愛,就像一羣剛剛融入羣體的娃娃。他們似乎只知道快樂地擁有,卻不懂得顧及他人,不懂得分享與謙讓,這正是生活中大多數幼兒的真實寫照。

故事的畫面色彩主要以白色為背景色,很好地凸顯出了這是一個發生在寒冬的故事。整個畫面除了白色以外,還運用了紅色與咖啡色這兩種主色調,分別顯現蘿蔔和深山的景物,讓人一目瞭然。

故事的構圖簡單而清晰,通篇以彩色鉛筆勾勒出人物造型。畫面充滿童趣,很符合小年齡幼兒的欣賞特點。

故事中的兔子為了得到蘿蔔,上躥下跳,吵吵鬧鬧,這張畫面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兔子們的動作,猜測此時兔子們的心理活動。當畫面出現到最後一幅,老爺爺看到自己的推車上裝滿了暖茸茸的兔毛時,他愣住了……看似簡單的畫面,卻藴含了很深的教育內涵。

本故事的語言簡單\精煉,易於被孩子們理解。而且,其中小兔的對話很符合小班年齡段孩子的語言發展特點。因此,可以讓孩子模仿這些話。

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要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而變化,一開始對環境和老爺爺的講述可以慢點,隨後,爭搶蘿蔔時的語氣稍稍急促與緊張,與前面的安靜祥和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孩子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充滿期待。最後小兔們有序拿蘿蔔,謙讓時的對話可以略微放慢,讓孩子從語句中感受到平穩、和諧和快樂。

第9篇

在第一個活動中,孩子們在閲讀繪本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秩序的重要性,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並先後模仿了小兔分蘿蔔時不同的話語,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當然除了學會動口以外,還應該學會動手哦!

一直以來,小兔是孩子們喜愛的動物,而小兔愛吃蘿蔔的形象也深入幼兒心中,何嘗不讓孩子們試試學做“胡蘿蔔”呢?或許這對小班孩子是一次挑戰,趕快試試吧。

一還記得《小兔子分蘿蔔》的故事嗎?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季節?他們的蘿蔔是從哪裏來的?

(2)聽聽講講:教師講述故事,在對話處引導幼兒一起説

一小兔子實在太愛吃蘿蔔,這麼多的蘿蔔都已經分完了,我們一起動手再給小兔做些蘿蔔嗎? (引出主題“做蘿蔔")

一看看胡蘿蔔是什麼顏色的?長得像什麼? (重點認識錐形)

示範:每人拿一塊泥,和老師一起團泥,團揉光滑後再搓泥。

一請你們把泥放在手心,手掌一邊用勁大,一邊用勁小,搓出一頭粗一頭細的錐形。看看胡蘿蔔少了什麼?

示範:教幼兒使用小塑料棍將皺紋紙當做蘿蔔葉嵌插在蘿蔔頭上。

一哇,一會兒我們已經做了那麼多的胡蘿蔔,真棒!請你們把做好的胡蘿蔔放在籃子裏。(引導幼兒排隊有序放置)

一現在我們一起去給小兔送蘿蔔吧? (繼續引導幼兒有序排隊)

一小兔今天非常開心,大家送的胡蘿蔔真多真好,小兔子説謝謝你們。

4、活動提示:引導孩子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列。如果色彩和品種有混合,但大小有序即為完成任務。

在閲讀區放置幾張孩子排隊的照片,每張照片排隊的人和數量都不相同(最好是本班孩子的照片)

然後提供一些場景:如洗手間、放置茶桶的地方、樓梯,等等。

引導幼兒將孩子排隊的照片放置在場景中,並向大家介紹:我們(或誰和誰)排隊(幹什麼),或在(地點)我們(或誰和誰)排隊(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