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水資源教學反思7篇 從理論到實踐:水資源教學的發展與挑戰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9W

本文主要探討水資源教學的反思,通過分析現有課程內容的缺陷和教學方法的不足,提出改進措施,旨在培養學生保護和利用水資源的意識和能力,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水資源教學反思7篇 從理論到實踐:水資源教學的發展與挑戰

第1篇

?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一課,屬品德課,在實際課堂中所要動手實踐的操作環節遠遠比教學設計來得詳細和生動。在經過這堂課的教育的學生在基本能意識到節約用水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學校不浪費一滴水,自覺關緊水龍頭,擦玻璃的水用來澆花,沖廁所等,能勸阻低年級同學不浪費水。

在本課中,我結合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浪費用水、污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經歷等事例,佈置學生做課前調查,總結。這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教育內容之間的距離,而且使學生擴大了知識視野,將最新最真的信息帶進了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動情的基礎上,認識得到了一個飛躍。

這是養成性的實踐踐行。養成性實踐活動就是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宗旨的實踐活動。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深化。《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後的行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最後提出要求,要求學生在家庭生活中不斷加強實踐,以不斷強化後續教學目標。

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所以《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一課,其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交往的過程,真正的師生交往應該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並在課堂上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人道的`師生關係。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都是開放性的課堂,在此過程中我和學生不斷創設教育的情境,發現教育的內容。他們從生活中的用水經驗談起,到逐步認識到淡水的嚴重缺乏,再到制訂節約用水的措施。這裏沒有老師的説教,有的只是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氛圍。學生要節約用水則是發自對水資源缺乏的深層認識,節約用水也不再是一條抽象的規範,它在學生的生活中得到了具體化,成為切實引導他們道德踐行的規律。

水資源教學反思7篇 從理論到實踐:水資源教學的發展與挑戰 第2張

第2篇

時光飛逝,一學期又接近尾聲了。回顧這半年,經歷了很多次鍛鍊,很感激學校給予的機會;更感恩讓我遇到了非常好的同事,給我許多支持和幫助。細細回味,感觸良多,收穫也很大,特別是參加的全z市裏的研討課《水資源》,讓我成長很多。那堂課也是我本年度感覺幸福指數最高的一堂課。

作為才參加工作的第三個年頭的我,要準備這樣大型的課,心裏是很打鼓的。所以從準備到展示,歷時近一個月,過程是煎熬,不過更是歷練,在這個過程中改進是飛速的,現在的回味,這過程讓我很享受。

記得是九月中下旬就開始準備,從選題開始,翻了目錄,馬上就定了《水資源》這一節,覺得這與生活貼近,活動和環節的設置都會比較好進行。緊接着就認真仔細備課,參考多種版本的課件和教案,同時和小馬進行集體備課,共同商量,設計亮點。針對本課時的特點,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將問題拋出後,由學生像醫生一樣來找“診斷”出原因,再像“對症下藥”,想辦法解決。過程的實施就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全班分成六個大組,用粗筆將探討出的結果,寫在準備好的'宣紙上,活動結束後,各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進行比較評獎。然後結合學生作品進行講解,最後幻燈片展示我實現設計好的答案進行對比後,進行後面教學環節。

備好課後,第一次試課,選了28班,邀請譚校長、侯宇他們幫我來聽課。一堂課下來,用譚校長的話來説是,需要大改,作為常規課是可以的,但是研討課不行。所以初試以失敗告終的。首次嘗試,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讓我早早的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可以及時的改進。同時,通過這堂課,我也更瞭解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相關反應,讓我可以更符合他們實際情況來設計活動。因此,課後我做了以下反思和改進。

(1)反思:這堂課失敗之處主要有:一、因為第一次上內容不夠熟練,語言不夠流暢;二、每個環節時間沒設計好,活動開展時間過長,導致還有教學環節為完成;三、有聽課老師在,自己比較拘束,沒放開,課堂不夠活躍,學生積極性沒完全調動起來。

(2)改進:首先,背詳細教案,充分熟悉,做到成竹在胸,自信不拘謹;其次,對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改進,把花費時間過長的成果展示替換為學生找好,老師簡介板書到黑板上。同時,讓幻燈片保持同步,預先設計好觸發器和超鏈接,根據學生所答來展示相應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和補充強調。

進行調整後,課堂設計合理,時間安排也恰當了。同時,請小馬幫我聽了兩次,不斷在細節上進行了修改,環節上完善。還有我們年級組長譚老師親自來幫我指導,給我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議,同樣的話語,不同的處理方式,效果卻不一樣。特別感激她的是,讓我發現了為什麼別人聲調不抑揚頓挫,學生會覺得我的課乏味枯燥。是因為我喜歡平鋪直述,不注意留懸念。還有是音調大小沒變化,一直都是唱高調,自己累,學生聽着也累。再有,要把自己定位於演員,只有自己都覺得精彩,能眉飛色舞,再配合合適的肢體動作,哪裏還能不吸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呢?這些觀念對我是很受用的。後來,譚校長還幫我請來了一中的地理組幫忙聽課,在知識方面,給我很多指導,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講解時能跟系統科學。另外,我還將教案課件發給教研員請他進行了指導,結合了最新的時事,在深度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這堂課先後經過了譚校長、譚組長、小馬、一中地理老師、教研員的幫助和指導後,結構很完善了。而我經歷這麼多次修改試教後,課程環節很熟練了,能夠很好調動氣氛,由於充分挖掘了生活中的地理,內容比較有趣,學生非常積極活躍,爭先恐後參與活動答問,整堂課師生配合默契,一氣呵成。

這堂課讓我感覺很幸福,有同事熱心幫助的幸福感,自我成就的幸福感,而最主要的幸福感是來自學生。一下課,就聽到學生説,這麼就下課了?這節課時間這麼這麼短?這是他很久以來,唯一一次沒看着手錶等下課,原來參與到課堂是這麼愉快的,還來問我,以後能不能每堂課都這麼上?

我想這是他們幸福的表現,也是對老師的最大的肯定。在這堂課裏,有三十多個同學站起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基本每個同學都在積極開動腦筋,並在我的鼓勵下能站起來暢所欲言,獲得表揚肯定。大大的激發了他們的興趣,鍛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生存能力,讓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實現自我價值!

這堂課雖然整個過程比較辛苦,但是精心的設計卻可以換來學生的輕鬆愉悦學習,甚至終身幸福。而讓學生的幸福就是老師最大的幸福!

當然本堂課也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本課教學主要靠學生自主探究出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提問引導和中肯評價非常重要。但是在課前對學生如何進行有效預習的指導不夠,只是籠統的讓學生預習課本知識以及生活中水資源的相關知識,準備時間又比較倉促,思維侷限性比較大,拓展不夠。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引導得比較多,學生不能像杜郎口教育模式一樣,大尺度的實現自主探究,以後將在這方面進行改進。

第3篇

本節課與過去明顯的不同在於:把單純的教師傳授式改為學生自學與討論相結合,學生感到很新奇。課堂上所探討的問題就在身邊,更重要的是,不論課前、課中,都是學生唱主角,比給教師當聽眾要有趣得多。整個教學過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配合得很好,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和諧、輕鬆。

廣義的水體自淨是指在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下,受污染的水體逐漸自然淨化,水質復原的過程。狹義的水體自淨是指水體中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而使水體淨化的過程。水體自淨可以發生在水中,如污染物在水中的稀釋、擴散和水中生物化學分解等;可以發生在水與大氣界面,如酚的揮發;也可以發生在水與水底間的界面,如水中污染物的沉澱、底泥吸附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分解等。自然界各種水體都具有一定的自淨能力,這是由水自身的理化特徵所決定,同時也是自然界賦予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如果我們能夠科學有效地利用水的自淨功能,就可以降低水體的污染程度,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特定地區、一定時間內水體的自淨能力是有限的。研究和正確運用水體自淨的規律,採取人工曝氣或引水衝污稀釋等輔助措施,強化自淨能力,是減少或消除水體污染的`途徑之一。同時,在確定允許排入水體的污染物量時,水體的自淨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決策因素。

水體自淨大致分為三類,即物理淨化、化學淨化和生物淨化。它們同時發生,相互影響,共同作用。

(1)物理淨化。物理淨化是指污染物質由於稀釋、擴散、混合和沉澱等過程而降低濃度。污水進入水體後,可沉性固體在水流動較弱的地方逐漸沉入水底,形成污泥。懸浮體、膠體和溶解性污染物因混合、稀釋,濃度逐漸降低。污水稀釋的程度通常用稀釋比表示。對河流來説,用參與混合的河水流量與污水流量之比表示。污水排入河流經相當長的距離才能達到完全混合,因此這一比值是變化的。達到完全混合的距離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稀釋比、河流水文情勢、河道彎曲程度、污水排放口的位置和形式等。在湖泊、水庫和海洋中影響污水稀釋的因素還有水流方向、風向和風力、水温和潮汐等。

(2)化學淨化。化學淨化是指污染質由於氧化還原、酸鹼反應、分解化合和吸附凝聚等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而降低濃度。流動的水體從水面上大氣中溶入氧氣,使污染物中鐵、錳等重金屬離子氧化,生成難溶物質析出沉降。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環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隨水漂移而稀釋;在中性或鹼性條件下,某些元素形成難溶化合物而沉降。天然水中的膠體和懸浮物質微粒,吸附和凝聚水中污物,隨水流動或逐漸沉降。

(3)生物淨化,又稱生物化學淨化。是指生物活動尤其是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使污染物質的濃度降低。工業有機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域後,即產生分解轉化,並消耗水中溶解氧。水中一部分有機物消耗於腐生微生物的繁殖,轉化為細菌機體;另一部分轉化為無機物。細菌又成為原生動物的食料。有機物逐漸轉化為無機物和高等生物,水便得到淨化。如果有機物過多,氧氣消耗量大於補充量,水中溶解氧不斷減少,最終由於缺氧,有機物由耗氧分解轉為厭氧分解,於是水體變黑髮臭。

第4篇

本節課學生表現非常活躍,積極思考,思路開闊,踴躍發言,小組合作也非常好,不僅做了實驗,還通過實驗學會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學生們希望以後還有機會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教學達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後,學生很需要一些機會將知識和技能應用與實際,老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為學生創設探究的情景,通過大量的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水污染的嚴重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自由、寬鬆的課堂氣氛,同學們積極活躍的思維狀態,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敢於同他人爭論的良好素養,不是靠幾節課的培養所能實現的`,需要老師長期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育。

此外這種探究活動課對老師的要求較高,授課之前要精心選題並設計每個探究環節(形成問題串),授課過程中要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維並能調控學生活動過程。此外教師還要查閲一些生產化工知識,使我們設計的探究內容不脱離生產實際,在這些方面我要學習的還很多。

第5篇

?水資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是繼《自然資源》、《土地資源》之後,進一步探究水資源。課本通過圖文的形式,形象生動,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敍述了“水是寶貴的資源”“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突出“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①運用相關資料,説出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特點以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②運用實例,説出我國解決水資源分佈不均建設的大型工程。

③結合當地生活實際,提出合適的節水方法。所以本節課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閲歷,對身邊地理事物的進行描述、分析、歸納、總結,充分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根據“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在課堂的開始,我給大家看了一段錄像,讓同學們體會到水是寶貴的資源。本着以人為本的原則,我把課堂交給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討論等方法,讓學生的大腦真正運轉起來,活躍了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觀點。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特點、影響及對策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更好地突破難點。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複習本節課學習所涉及的已學知識——我國“降水的時空分佈”、“主要河流流量比較”,做好温故知新有助於掌握本課的重點,這樣,水資源時空分佈特點的影響因素也就不言而喻。其次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帶來的不利方面,教材着重點放在了耕地集中的東部季風區。通過“活動”,用比較的方法,揭示了水資源供需矛盾最嚴重的北方地區鬧水荒的原因。但水資源時空不均,尤其是時間上的變率較大造成的旱澇災害,課本沒有直接涉及,課堂上加以提示和補充。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特點極其影響。

儘管興修水利、跨流域調水可有效地緩解局部地區和局部時間內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但這隻能治標,不能治本。在本課每個教學環節都應涉及或滲透着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思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強調節約、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核心途徑。教學時從生活實際出發,設計了實踐性很強的學生活動,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便於學生學以致用,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水是自然環境中的物質,又是與我們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的資源,水資源危機意識不僅僅是地理課上學生應該形成的意識,而是全球人應該形成的意識。用國家節水標誌作為結尾,昇華了節水意識,讓同學們明白在保護水資源的同時還要注重宣傳,做到人人節水。

1、由於時間有限內容豐富,一些活動課題給學生留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髮表意見時,學生的個體作用發揮的不夠好,不能照顧到更多的學生。

2、應該組織一次水資源宣傳活動,讓學生更深刻、更全面的瞭解水資源。針對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今後的教學中會把成功的地方繼續發揚,不足之處改正過來,讓今後的課堂更加完美無憾。

第6篇

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自己的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作為研究學習的對象,我本着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提出了“節約水資源”這樣一個主題;而且我們學校在用水方面的浪費現象尤為突出。所以確定這一本課主題是學生的需要和學校的需要的雙重需要。

在課中,我先要求學生學習這一課的引言,瞭解水的重要性。然後通過他們親身去調查統計學校裏浪費水的現象培養他們節約用水用電的習慣。在調查前,給各小組分配調查任務時。各小組聽了各自的調查任務後,第一反映都是“啊!”。都出乎他們的意外,因為這樣的調查的方式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是頭一次,他們不知道從何下手,所以比較吃驚。各小組在調查中。我原本意是準備和學生一起去調查的,不過臨時改變了注意,想培養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於是就讓他們獨自的去調查,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我預想他們在調查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的,其中就有人出了差錯,雖然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出現了失誤,但他們得到了實踐,得到了經歷,這就是收穫。大部分學生都非常順利地完成了調查,蒐集到了很多真實的可靠數據。一開始學生都是以“啊!”來接受本次調查的,等到調查結束後又有了另外的一種反映。有很多學生都來問我接下來還要不要再調查了。學生對像這樣的調查非常感興趣,雖然一開始沒有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但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參與產生了興趣,真正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的特點。

設計這次活動,我的主導觀念之一是:結果不是最重要的,要讓學生在參與調查過程中有收穫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説過程和方法是核心。這節課留給我很多思考,帶給我更多的是對教育理念的思考。我深深體會到:與其它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對於滿足學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然而,當前課程剛剛啟動,由於經驗不足,也暴露了不少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第7篇

在本節課中學生表現比較活躍,積極思考,思路開闊,踴躍發言,小組合作也非常好,雖然在本節課中,我沒有設計學生動手實驗,但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很好,尋找的資料也相當豐富,達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大量的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水污染的嚴重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歌曲《eco water song》和公益廣告《珍惜每一滴水》的首尾呼應,讓學生增強了節水意識。

在這節課中,我還明顯感到一個不足,就是每個探究環節沒有形成問題串,這還有待學習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