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魏晉南北朝祕書瑣議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1W

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中書系統外,在其他政務機構和中央大臣府內、地方官署中,從事祕書工作的官吏也不少。本站小編整理了魏晉南北朝祕書瑣議範文,歡迎參考。

魏晉南北朝祕書瑣議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封建社會史上的分裂割據時期,這時政權林立,更迭頻繁。因此,各個政權之間官職名號不一,職掌也有差異,有的連完整的正式官制都不存在,一些制度多系臨時措置。但是,由於政治、軍事鬥爭的需要,對於以文書事務為中心的祕書工作,統治者卻十分重視,秦漢時期所形成的三層祕書系統還大致存在,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對後來的隋唐制度產生很大影響。現就幾個較為重要的祕書官及其機構作一簡要介紹。

在皇帝身邊出現了以中書系統為主幹的祕書機構網絡。其長官是中書監、令,屬官有侍郎、中書舍人等,官署名為中書省。

中書監、令是魏文帝曹丕在黃初元年(公元二二○年)設置。當時,尚書枱權力甚重,形同宰相府,曹丕放心不下,便將尚書枱的機衡之任遞奪,委任久掌機要的劉放、孫資管理。因劉、孫兩人資歷不相上下,故分兩官而監列令前。這樣,中書便獨立出來,成為直接秉承君主旨意,掌握機要的官署,類似後世的祕書處。屬官有通事郎、黃門郎。主要業務是為皇帝起草詔令和其他機要文書,並轉送各地奏書。送給皇帝的奏書,先由黃門郎看過簽名,通事郎再署名,然後進呈皇帝,皇帝批准,最後向下行文。

晉代廢通事郎,在中書監、令外增設中書侍郎四人。屬下有舍人、通事,後合稱通事舍人,掌管呈奏案章,據説加“知制誥”銜也可以參加草擬詔誥的工作。還有主書一職,負責保管各種文字資料,以備查詢,相當於現在的機要祕書。此時,中書的地位並不算高,但職務親重,朝廷官僚往往喜任此職,《晉書·苟勖傳》記載,苟勖以中書監改為尚書令,有人來賀,他卻説:“奪我鳳凰池,諸君賀我耶?”

這裏需要重點提一下的是中書舍人。舍人一名始見戰國,藺相如曾當過舍人。西晉時在中書省設中書通事舍人,東晉和南朝劉宋、蕭齊政權均相沿置,蕭樑時除“通事”二字,直稱中書舍人。在南朝的一百六十多年中,中書舍人的權力不斷增長。劉宋時,已“入直閣內,出宣詔命,凡有陳奏皆舍人轉入,參決於中”。①蕭齊時,更是不離君主左右,例如,齊高帝蕭道成決心廢蒼梧郡,早晨起來就叫值班的中書舍人虞整草擬敕命,不料此人夜間喝酒太多,不能操筆任事,齊高帝只得叫來另一位舍人劉系宗,“高帝曰;‘今天地重開,是卿盡力之日’。使寫諸處分敕令及四方書疏,使主書十人,書吏二十人配之,事皆稱旨”。②可見中書舍人是越過中書長官直接奉帝旨意的祕書,這必然導致位重職寵。《南史·呂文顯傳》説,呂文顯“與茹法亮等迭出入為舍人,並見親倖,多四方餉遺,並造大宅,聚山開池。時中書舍人四人各住一省,世謂之四户。既總重權,勢傾天下。”當時的太尉王儉常發牢騷,説:“我雖有大位,權寄豈及茹公!”樑陳時,中書舍人權勢有增無減,有時甚至代表皇帝發佈詔令,其辦公規模也相當可觀,史載五位中書舍人,屬下主書十人,負責抄抄寫寫的書吏二百人,有時人手不夠還要找人來幫忙,這很有一點辦公廳的味道了。北朝的後魏、北齊曾設置舍人省,雖雜務較多,但其工作性質仍屬祕書之列。

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中書系統外,在其他政務機構和中央大臣府內、地方官署中,從事祕書工作的官吏也不少。例如,在尚書省這個機構內,尚書郎就是用文書案卷為封建國家效力的人。尚書郎始見於西漢,東漢沿置,魏時此官大增,計有殿中、吏部、駕部、金部等二十五個侍郎,主要負責各部曹的政務文書起草和公文往來。每有一郎任缺,便選五名能結文案的孝廉考試,以第一名補缺。西晉時,設置二十三個侍郎。東晉先設十八個侍郎,後減為十五個。南北朝時,情況較複雜,不過,一些政權的尚書省內,或多或少也設有此職,是助理政務的重要祕書。

此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政權的宮廷內還出現修起居注的官員。魏晉及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開始設置專門從事此項工作的起居令史一官,主要任務是記錄皇帝的重要言行,日積月累便成冊本。起居注有皇帝平時的言行,也記載在朝廷會議上與大臣論政的言論。可見,在某種意義上説,起居注既含有備忘錄的性質,也含有政務工作的內容,實開後世會議記錄之先河。掌其事的官員,是介於行政和會務之間的祕書工作人員。

在中央大臣府內,有錄事參軍、記室省事令、閣下記室令、記室督等祕書性質的吏員,而最突出、最有影響的祕書官則是主簿一職。主簿,較早見於漢代,主管文書、計簿。魏晉時期,主簿成為統兵開府大臣的重要幕僚,由大臣自行招聘,它負責上下行文,掌握印鑑,熟悉本系統情況,往往成為幕僚之首,總領官署事務,像個辦公室主任。魏時,曹操很怕主簿楊修幫助曹植奪世子曹丕的繼承權,竟在自己死前一百天殺掉了這個有威脅的祕書官。東晉時,王珣為重臣桓温主簿,府中稱“髯參軍(指郗超,他滿臉鬍子。——引者注),短主簿(指王珣,他身材短小。——引者注),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桓温專擅朝政,王珣二人能操其喜怒,足見影響之大。

南朝時,一些主簿明瞭上下機密,甚至直接參預廢立皇帝大事。例如紀僧真,在蕭道成為南朝劉宋政權的中領軍時,他在府內任主簿,“答遠近書疏”,並模仿蕭道成筆跡,以文書交通四方。他曾幾度勸蕭自立,當蕭準備與大臣袁粲、諸彥回共同廢掉在位皇帝,聯合執政時,諳練各方情況的紀僧真説:“今朝廷猖狂,人不自保,天下之望不在袁、諸,明公豈得默己!”③強調國內上昏下亂,正是獨攬大權建立蕭氏江山的好時機,蕭道成接受了這一建議,最後終於登上皇帝寶座。紀僧真為什麼能在決策時刻提出這種洞若觀火的明見呢?這固然有其個人才智因素,但和他擔任典領文書、總知內外的主簿一職也密切相關,因為重要的政務、軍務都需經過文書案卷,總領這些東西無異於裝天下大勢於胸中了。

在地方官署中,和漢代相似,與文書打交道的吏員是很多的。例如《晉書·職官志》載州刺史署內吏職八個,郡太守署內吏職十個,縣衙二十二個吏職,其中十二個是舞文弄墨的小吏。

在魏晉南北朝這個紛亂的特定歷史時期內,祕書特別是最高層次的祕書官們,權力很大,在決策中有着重要影響,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歷史現象。

注:①見《文獻通考·職官》。

②見《晉書·劉系宗傳》。

③見《南史·紀僧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