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關於《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後感作文3篇 《追尋生命意義》:我心深處的答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W

《追尋生命的意義》是一本具有啟迪性的暢銷書籍,從哲學、心理學等多角度探討了人們在生命旅程中的困惑和探索。本文將分享讀者們對這本書的讀後感和感受,為大家呈現更多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和啟示。

2023關於《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後感作文3篇 《追尋生命意義》:我心深處的答案

第1篇

書中處處流露着他真實的自我,有大多的感悟,值得我們去學習: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有待抉擇的事情,隨時隨地都會有的,人無時不刻不在做出抉擇。而你的抉擇,恰恰決定了你究竟會不會屈從於強權,任其剝奪你的真我及內在的自由。從這個角度上説,一個人之所以變成怎樣的人,其實是他內心抉擇的結果,而非純是環境因素使然。環境只能影響人,但不能決定人。任何人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根本上都可以憑他個人的意志和精神,來決定他要成為什麼樣的子。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痛苦自應有其意義。痛苦正如命運和死亡一樣,是生命中不可抹殺的一部分。沒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無法完整。

一個人若能接受命運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並且肩負起自己的十字架,則即使處在最惡劣的環境中,照樣有充分的機會去加深他生命的意義,使生命保有堅忍、尊貴、與無私的特質。否則,在力圖自保的殘酷鬥爭中,他可能因為忘卻自己的人性尊嚴,以致變得與禽獸無異;險惡的處境,提供他獲致精神價值的機會,這機會他可以掌握,也可以放棄。但他的取捨,卻能夠決定他究竟配得上或配不上他所受的痛苦。

一個人不能去尋找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天職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體地去實現的。他的生命無法重複,也不可取代。所以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機遇去完成其獨特的天賦使命。 生命中的每一種情境向人提出挑戰,同時提出疑難要他去解決,因此生命意義的問題事實上應該顛倒過來。人不應該去問他的生命意義是什麼。他必須要認清,“他”才是被詢問的人。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

2023關於《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後感作文3篇 《追尋生命意義》:我心深處的答案 第2張

第2篇

?追尋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e?弗蘭克爾是精神醫學家、心理醫生、猶太人,二戰時期被投入奧斯維辛集中營。出獄後他根據獄中經歷,總結出一套意義療法,用於治癒神經官能症,效果很好。

一:作者沒有用大量筆墨放在奧斯維辛的酷刑、苛責及死亡,而是通過幾個事例説明了獄中生活的殘酷與磨難。

獄中經常進行的“換營”,病弱及無力工作的俘虜被淘汰送往煤氣間或火葬場,淘汰的方法是全體俘虜羣毆或分隊格鬥,想想都覺得血腥;俘虜沒有名字,只有編號,這編號就刺在皮膚上,或繡在衣褲上,在換營隊伍即將離去時,如果有可能,每個人都會盡可能想辦法弄到另一個“號碼”來代替他加入換營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這些猶太人被關進集中營之前基本都是社會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這屠宰場一樣的集中營裏,人被剝奪了尊嚴,道德就成為最沒用的東西,每個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儘可能活下去,為此不惜採取各種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為只會發生在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社會會催生文明的行為,惟願世界越來越美好。

作者説他們中的精英都沒能挺過奧斯維辛的磨難。活下來的是三類人:

第一類就是“酷覇”們。一般來説,這些人是俘虜中最殘暴的人,由納粹警衞挑選出來或者他們毛遂自薦,他們的個性恰恰適合擔當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們還會被刷下來,因此他們格外賣力,打起人來,比納粹警衞還狠。因效忠納粹,他們在獄中的待遇格外好,成為俘虜們羨慕的對象,只是不知道出獄後這些人境況如何。記得幾年前看過《朗讀者》,女主角因做過納粹看守而受審,估計“酷覇”們後來的日子並不好過。人真的不能為了一時一事的'好處,做喪盡天良的事情。

第二類存活下來的人是那些為了生存毫無顧忌,或偷或搶,甚至不惜出賣朋友以自保的俘虜,因為唯如此才能活下來。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那些劫後餘生的人都不願意談論獄中的經歷,因為不堪回首,因為再也不能接受過去的自己,沒有那段經歷的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就連這本書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慮到真實性才是其最大的價值,作者才鼓起勇氣,公開陳述他的信念。

第三類人是像作者一樣,儘快認清現實,適應環境而僥倖生存下來的人,如作者所言,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為了讓納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會被送往煤氣間,他每天用玻璃刮臉,腰桿挺直,以使自己看起來氣色良好,完全能勝任工作;作者還利用自己心理醫生的特長幫助酷覇,分析他在愛情和婚姻上的難題,提出治療建議,以此博得酷覇的關照,躲過了幾次被送往煤氣間的厄運;就餐時還能得到豌豆湯,得以度過了黑暗無光、忍飢挨餓的日子。

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夾縫中,仍能攻破縫隙,露頭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第3篇

?追尋生命的意義》全書第一部分,主要是作者在納粹集中營的所見所聞。那裏,沒有道德倫理,沒有行為準則,沒有人情教化,只有痛苦、疾病和死亡。想象一下,漫天飛雪中,無數的人赤着腳帶着鐐銬,日復一日的做着繁重的苦工,沒有食物,沒有温暖,沒有希望。在閲讀的過程中,相信每個讀者都敬佩着作者的偉大,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才能在重重白色恐怖的迷霧中,找到拯救大眾的方法。

全書第二部分,是作者的“意義療法”的概述,作者從生命的意義這個高度,闡述了生命的意義、愛的意義、苦難的意義和“意義療法”的內容。很難以置信的是,這些都是在作者目睹了自己的雙親、哥哥和妻子被送進煤氣間離開人世後,結合自身的理論知識和思考得到的成果。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苦難,在經歷了人世間最為慘絕人寰的打擊和飽受飢寒凌虐的現狀中,以一種睿智和飽含憐憫的目光審視世人。後人多將弗蘭克爾博士的研究成果和大師弗洛伊德相比較,兩位大師都是專注於精神官能症的性質及治療。弗蘭克爾博士的見解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它並不排斥弗洛伊德的成果,反而以其學術貢獻作為學説的架構基礎。

在通讀這篇短小的“鉅著”後,我第一時間想起了《活着》。在福貴老年的時候,也許很多讀者也是充滿好奇,他的生存的意義和精神支柱是什麼。成年後短短二十年間,福貴的人生歷程真可謂是由高點一直向下落,直到落入谷底,看不到任何反彈的跡象。人生僅有的温情被生活一次次的撕碎,什麼樣的勇氣能讓他再次提起家珍,提起鳳霞和有慶,還有那小小的苦根,最後在夕陽中,牽着同樣年邁的老黃牛慢慢離去。我一直認為,福貴的內心其實早死了,活着的只是一具皮囊,不再有温度,不再有思想,不再有痛感。我不知道意義療法是否可以對福貴有幫助。意義療法的觀點認為,人的生命,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個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整合的整體。生理需求的滿足使人活着,心理需求的滿足使人快樂,精神需求的滿足使人有價值感。這樣看來,福貴三個方面都不會再得到滿足,而意義療法是否可以幫助那個可憐的老人呢。

不過,不管怎麼樣,意義療法都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在實際的治療中,將各種療法根據病人自身的情況相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自己生命的價值,而作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地去幫助人們追尋他們生命的意義。這一點值得讓人尊敬和學習,我想,這也是作者生命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