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年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9W

《1984》這本書是反烏托邦的三部代表作之一,那麼是不是在讀完之後一定都有着不少的讀後感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2022年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5篇

2022年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1

雙重思想就是2+2=5,一套即知道英社是錯誤是偽造是虛假但仍能在腦中構建出一套英社的言論中實現了那個社會並深信不疑。我知道是假的,但我假想他是真的並相信假想的思想方法。聽起來荒謬,實際上可怕。

英社的聰明在於,它知道歷史存在於人腦中和文字記錄裏,只要沒有文字記錄,並能在每個人腦中虛構一套完美的社會體系,那麼歷史就不存在了。這讓我想起笛卡爾的二元論,我們看到的世界都並非真正的世界,而是存在於我們意識中的認知,真正的世界是客觀的,客觀的如上帝。當我們的意識改變,很大程度上説是社會改變了。而這正是英社統治大洋邦的準則。書中還講到許多細枝末節的事情,但和現代社會去很相近,也就是説,我們看到的生活都是生活的表面,至於生活的真相,我們也許不知,就像文中的普通大眾一樣愚蠢。

而對於朱莉婭,一個只有下半身是叛逆的.人,她沒有雙重思想,卻生活中逃避現實,鑽體制的空子的生活中,她寧願像老鼠一樣過着自己想過的生活,也從不想努力去改變社會,這和現在的我們多麼像,討厭某些體制,卻從沒有想過要改變,實際上也是為體制順從的一種體現。

最可怕可悲的是結局,原來兄弟會並不存在,原來以為是最懂我的人,實際上是最可怕的思想警察,以為我的愛超過一切,卻在身體的恐懼下出賣所愛。所有的一切努力不過是徒勞的掙扎和無聲的溺死。最後終於養成了雙重思想,並活着虛假的榮譽感中,這才是最可怕,是這個社會的可怕,無聲的獰笑着。

睡前想: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我們是活在意識中還是真實中?

2022年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2

整本書十分壓抑,令人深陷其中。我們不過是陷入泥濘卻不自知的螞蟻,我們以為的泥濘,其實是深淵。歷史是無數巨大的齒輪,真相與謊言夾雜着傳動,轉啊轉,轉啊轉......我們,是像《一九八四》裏的羣眾一樣,只對細枝末節感到不滿,還是會跳出重圍,審視這個世界?説到底,還是我們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的問題。

我們比較能接受殘酷的真相,還是比較能接受精美的謊言?是先看到後相信,還是先相信後看到?我們比較想要這樣子生活,還是那樣子生活?我們所追求的僅僅是快樂嗎,還是真相?自由?很多人説《一九八四》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恐怖小説,絕望、無助、悲涼。

我覺得《一九八四》更像是一瓢冷水,潑得我們清醒。我們想要脱口而出---“這個時代好過那個時代”,卻有隱隱約約覺得哪裏有些不妥。真相易碎。避開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不談。我們會發現,逛過了別人所處的世界,會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看到了那個世界人們的空洞和了無生趣,想要讓自己活得真實一些,豐富一些。如此便好。

2022年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3

這是一位極具個性的朋友推薦我看的,所以我一開始就帶着強烈的好奇心翻開這本書。故事的開頭部分就是講外圍黨員温斯頓的普通生活,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我”來敍述。雖然看到幾個有意思的畫面,但匆匆翻了十幾頁就沒有繼續看下去了。直到暑假裏從暑假上再次看到它,就一口氣讀完了。讀的過程中漸漸理清了思緒,作者奧威爾雖然是寫一個普通的外圍黨員的生活經歷,實際上是想描述一個極權的社會。

大概的故事情節就是三個國家(大洋、歐亞、東亞)不斷地發動戰爭,大洋國內部分和平部、友愛部、真理部。雖然這些名字都好聽動人,可實際上它們分別管轄的內容卻與這三個名字恰恰相反。主人公温斯頓是真理部的文字編輯,主要負責篡改歷史,發佈假新聞等工作。在這裏每個人每天都活在電子屏幕下,在時刻記牢“老大哥在看着你”。但温斯頓天生有着反抗精神。他在沒有遇到裘利亞之前,把自己心裏的一切感受都寫進日記裏去。之後他遇到了裘利亞,兩個人之間產生了愛情。卻被偵聽機器發現,成為了"思想犯",接受嚴刑拷打,最終淪為思想上的奴隸。

看這本書時我發現自己不由自主地就處在一種壓抑、恐怖的氛圍中,其中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極深。温斯頓的鄰居在睡覺時説了幾句夢話,被自己的孩子(只有文化歲)舉報,思想警察抓走了他,從此世界上沒有這個人的存在了。這使我毛骨悚然,這難道不是一種道德的淪喪嗎?之後我在網絡上搜索了這本書,才知道這是反烏托邦的代表作之一,是指物質文明氾濫並高於精神文明,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裏並沒有真正的自由。道德淪喪,物質浪費蔓延,表面上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本質上是在掩飾空虛的精神世界。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曾在微博上看過的一個由外國憤青拍攝的一個視頻,他毫不留情地指出現在的這個世界只操控在少數人的手裏,只由那些金字塔頂端的人們掌握着。看完之後不得不讓人仔細思索一番。這本書也是如此,雖然書中寫的是個極權社會,但在現實與書的交界處總能找到相似之處。現代人們的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網絡也越來越發達,有時候總會感覺自己是處在“電子屏幕”下,不説話、不交際,謹言慎行,但自己的個人信息卻還是完全暴露……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警醒我們不要將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即書的封面中所述“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

2022年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4

歷史的車輪在緩緩轉動,奴隸、封建、再到民主共和,追求的不外是全民平等自由,也只有這種追求才是推動整個國家自然而然前進的衝動。《1984》以前所未有的睿智預測到了極權的中國,他用鋒利的批判展現了對自由、對平等的永恆夢想。

民族的崛起,自由平等是永恆的夢想和追求。古羅馬帝國的昌盛,可惜那只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東西分裂,如曇花一現;古希臘民主的興起,可惜自由平等無法席捲整個社會,腐敗衰亡,如過往煙雲。良性的資本主義制度,自由的社會風氣,美國得以傲立在世界巔峯;獨特的社會主義制度,平等的人民保障,中國得以崛起在歷史洪流。

一九八四的倫敦,自由和平等只是可笑的虛妄的存在,巨幅的領袖照片,警告的標語"老大哥在監視你",私人家中的電眼與麥克風,深夜拜訪的思想police。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個咳嗽都逃不過思想pol。ice的眼睛,整個社會、整個時代掙扎在壓抑憤懣的環境中,吶喊、咆哮都只剩下無力的蒼白。沒有了思想,沒有了平等,也沒有了自由,這個時代註定是悲哀的,“從下等階層的角度看來,歷史性變動所意味着的,除了主宰者的名稱變換,從來別無其他。”

我看見的是國家衰亡的哀歌,民族湮滅的悲劇。一個沒有了思想價值觀,沒有了自由平等的社會,剩下的只有靈魂的遊蕩,行屍走肉般的頹廢,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當主人公那僅有的思想也被磨滅,合上書本,低低的哭泣,濃濃的悲歎,深深的絕望,“過去已然死去,未來不可想象。”

而我的夢想,只是那自由平等的追求,永不停息。“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決不妥協。”如三毛一樣在沙礫中狂舞,在戈壁邊眺望;“我決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如西蒙·波娃在落日中唱歌,在狂風中呼喊。

平等和自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也從沒有妄想哪一天閉上眼睛,睜開眼睛便是人間仙境。歷史可以像車輪一樣駛向夢想,卻不可能像田蛙一樣跳躍在曠野。

對權威的懷疑和不甘,到對日記的嘗試和熱衷,再到對掌控的反抗與挑戰,雖然温斯頓失敗了,然而他的衝動還是蕩起了一片漣漪。如同我們的國家,農民起義,辛亥革命,五四運動,___,改革開放……人類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連串衝動,這些由夢想編織的衝動,洗滌了一代又一代的心靈,推動了一輪又一輪的翻新。

誠然,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正沉浸在濃濃的自由平等的氛圍之中,我們在進步,而且有廣闊的進步空間。我們的夢想,只要珠峯有頂,攀巖者的足跡就能踏上巔峯;只要大海有邊,無畏者的歌聲就能撒向彼岸;只要人心有愛,自由風的星火就能照亮蒼穹。假使有一天,農民工不必為了生計背井離鄉,無權者不必為了利益耗費錢財,小門户不必為了權威趨炎附勢……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不要求一切平等自由,只是機會均等,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夢想。

喬治·奧威爾筆下的倫敦激盪着我的夢想,我的中國夢。思想、自由、平等。我們渴望自由平等,事實上,我們也擁有自由平等,在不斷地完善中,中國也將在歷史的洪流中勢如破竹,屹立羣雄之巔。

2022年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5

讀了喬治奧威爾的《1984》我才第一次知道“反烏托邦”小説。

烏托邦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就像世外桃源。而反烏托邦就是指充滿醜惡與不幸之地。這種社會表面上充滿和平,但內在卻充斥着無法控制的各種弊病,如階級矛盾、資源緊缺、犯罪、迫迫害等,刻畫出一個令人絕望的未來。

《1984》正是描繪了這麼一個幻想的社會,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作者以先知般冷峻的筆調勾畫出人類陰暗的未來,令讀者心驚肉跳。在這個人人被“老大哥”洗腦的社會裏,親人朋友之間互相揭發,甚至兒童都可以向組織告密自己的父親所説的言論。所有人性向往的美好都是罪惡,必定要被扼殺。温斯頓和茱莉亞沒有相遇之前,文章的色調是灰色陰暗潮濕的,而兩人產生愛情之後,烏雲背後彷彿透出一絲陽光。

在黃昏的小屋裏,窗外夕陽的光芒投射在他們的身上,外面有一個洗衣婦人的歌聲。那樣的時刻,那樣的愛情,它真實地存在,不容抗拒,是極寒的世界裏可憐的一點温情。他們都知道這樣的時光不會長久,但是從此復活的人性之光照亮在陰暗的頭頂,這縷陽光一直支撐着温斯頓對茱莉亞的忠貞,被俘後嚴刑拷打都不出賣茱莉亞,直到他最恐懼的老鼠出現。背叛了茱莉亞他就獲得了自由。自由即奴役。奴役即自由。老大哥完成了他的自圓其説,成功的又洗腦了一個人。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閲讀時我一直在想,第二句話為什麼不是“奴役即自由”。後來明白,在那個時代,廉價的自由已然氾濫,奴役才是被擺上枱面的民眾所需,也是最終目的。人民最終的麻木和奴性才是極權統治者最終想要得到的結果。

《1984》警醒我們,權利運用不當會導致可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