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示例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74K

《致青年教師》這本書可以增強教師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寫一寫相關的心得體會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示例三篇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在“不要急”這一輯“讓學生喜歡我的課”這篇文章中,吳非老師説:讓學生喜歡我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如果一名教師能做到這些,他一定是個合格的教師。讓我深有感觸:怎樣才能做到讓學生喜歡我的課?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學生對一個老師的感情,直接影響着這名學生對這位老師所教學科的情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一位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同樣,也可能因為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作為一名教師,當你的學生喜歡你,喜歡上你的課,喜歡聽你的話,那麼你的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首先必須讓他們喜歡你。下面就圍繞着這個主題來談談我的感受。

一、和學生一起玩,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教師都知道,只有走近學生,甚至走進學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課間十分鐘,我會站地一旁會心地觀看學生玩的一些小遊戲,接受學生的邀請和他們一起玩鬧;在學生歡度“六一”的節日裏,我會和學生一起投入地拍手唱快樂歌;在運動會上,我會跑上跑下地大聲指揮,並且和學生一道聲嘶力竭地為隊員吶喊加油。只要教師能經常參與學生的活動,成為學生中的一分子,學生沒有理由不接納你,你的情感投資沒有理由得不到回報。但當你和學生打成一片時,你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自己畢竟是他們的老師。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中有無對老師的過分接近,如果有,應馬上進行處理,不能使學生覺得你這個老師不兇,是他們的朋友,而忘了是他們的老師。

二、學會鼓勵學生,建立學生自信心。

人性的弱點中曾説:沒有人不喜歡聽恭維的話的,學生也是如此。在課上,我儘量精講多練,讓更多的學生有參與到課堂活動的機會。例如:在上《陶罐和鐵罐》這一課時,我讓同桌的學生根據文中陶罐和鐵罐的對話,表演讀,要求每一位同學都必須參與,當然,大部分學生自然沒問題,但我們班有個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成績差,自信不足的學生,不願意和他的同桌一起表演,我發現後,鼓勵了他,他雖然演得不好,但是我還是給了他鼓勵和表揚,讓他參與了課堂活動,融入了這個課堂。步伐雖然小,但畢竟是邁出去了。

二、批評學生要有“ 度”,尊重學生。

有的老師喜歡一上課就批評某些學生的作業如何如何。因為你的批評,會給學生繃緊神經,屏住呼吸,好長時間不能放鬆,只會麻木地坐在那裏聽你講課; 輕鬆上課的心情沒了,思維的閘門也關住了。課中更不能隨意批評學生。有的老師喜歡抓住課堂違紀典型不放,一批評起來沒完沒了,甚至讓“ 肇事者”站在座位上,或站在教室的後面,或趕出教室外聽課,甚至動手拉扯。本來好好一堂課,就這麼被攪亂了。對此,教師心中不悦,學生怨氣多多。而我遇到課堂偶發事件,總會採取“冷處理”的辦法暫時化解一個眼神,走下講台接近“肇事者”,點一下“肇事者”的名字等都是使教學得以正常進行的有效舉措。對於一些比較嚴重的偶發事件,一般也是以穩定為上,等到下課後再作處理。因為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不喜歡老師在課堂上無休止地批評個別學生,而讓其他同學無辜地“陪批”。要想學生喜歡你的課,最好不要在上課之前批評學生。

總而言之,學生喜歡你的課,他會盼望你的課,把聽你講課當做一件快樂的事。相信只要我們多探索、勤實踐、善總結、好學習,就會有好的辦法,這樣離優秀的教師就更近了一點點,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暑假,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感觸觸頗深。

吳非老師以平易的語言,將自己教書生活中那些生動典型的案例,一個一個展現在我們面前,書中很多寶貴的意見能讓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閲讀這本用心靈澆灌的文字,就如同與一位智者在徹夜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在人生必經的歲月裏,青春的印記彌足珍貴。在燦若繁星的時光中,流逝的是青春的光陰,記錄的是思想的沉澱,而正是信仰支撐着青春的腳步。信仰是呼吸的空氣,信仰是沙漠中旅人的飲水,信仰是我們心中的太陽。正值青春的我,懷揣激情和夢想,走上了教學的工作崗位,工作七年有餘,心中一直堅守者那最初的信仰——示人以美好,授人以希望。

在第一輯中有一篇名為《做個有胸襟的教師》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吳非老師寫道:“教師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優秀教師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樣遼闊,如同長空一樣高遠。只有教師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學生的樂園;他所教的學生,才會愉悦的開墾自己的心靈。”

教師在教學中不光是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還要擔負起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面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擁有愛心、耐心,寬容對待。如有學生遲到了,別為難他,讓他進教室。因為學生遲到了,內心一定很不安,能站在教室門口,那也得需要很大的勇氣啊!教師用寬廣的胸襟對待學生以及身邊的人,無形中透露着教師不凡的氣度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些將春風化雨般滋潤着、影響着學生,學生也將心胸開闊起來,不自私,不與別人斤斤計較。

同時,吳非老師還指出有的教師心胸狹隘,總會把同行貶得一文不值:同行愛好讀書,他馬上就批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同行發表了幾篇學科論文,他就説“評價教師還是要看課堂教學”;看到同行上課受到好評,他又會説“只能上課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樣樣不如人,什麼都比不了,他甚至又會説“沒有生活情調又有什麼意思“。這些事情似乎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舉步維艱。這就讓我想到了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我剛看這本書時,還不以為然。現在走上社會,到處都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時不敢“冒尖”,有時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點成績,免不了要看小肚雞腸們的臉色……然而,自己對別人,則儘可能地做到一片坦白。我的人生個樣就是:簡單做人,真摯待人,平凡人生。我對學生説過,我要説到做到,一視同仁,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吧。

追尋着吳非老師那束光,品讀着《致青年教師》這本書,讓我如沐春風,使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心懷理想,不懈追求,追尋心中的那片光,朝着教育的理想不斷前行!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利用空暇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本書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問題直白犀利。它所關注的,都是教育教學一線的事。豐富的實例講述了很多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

我想,這本書大約是吳非先生的工作日誌和反思隨筆中的結晶。在他將近退休之際,將以往所寫編纂成書,目的也只有一個——“把自己的種種教訓與思考告訴青年同行,以之為前車之鑑,庶幾可使他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抱着這樣的目的,我們可以看到,先生的書中所具事例確實大都為教訓。先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發現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問題。先生筆觸嚴肅,一個個短小的祈使句標題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瞭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師範”尚未形成。於此之際,先生為我們列出了很多作為老師不能做的事情,事無鉅細。此外,先生還將很多非親身經歷,而是他所見所聞的例子寫於其中,誨人不倦地告訴我們,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聯想蝴蝶效應,我深以為然。縱觀先生言論,給我最深的感觸是“教師要關注教育中的點滴小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諦——教本領、育人才。

一、關注學生的點滴事

我們常説,教育無小事,就是這個道理。然而,雖然每名教師都懂得要心裏裝着學生,但對學生的關注角度不同,對事件的考量不同,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對學生的愛也會顯得不同。是的,雖然我們都愛學生,但愛是不同的,愛的表現方式也是不同的。作為老師,首先,我們不能和一些家長一樣溺愛、縱容學生,其次我們也不能走入嚴苛的誤區。然而做到了這些還不夠,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身處地地思考學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裏裝着學生”。

(一)以身作則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學生面前,我們是榜樣,學生喜歡模仿。外界社會我們管不了許多,但在這小小校園中我們卻一定得守着我們的本分。吳先生在《不是活潑,是缺乏教養》中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自以為是”的諸多個性行為。這篇短文雖僅有寥寥千餘言,但文中卻涉及三個真實的反面事例。先生觀察之敏鋭,可見一斑。雖不知先生有否與當時老師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對我們來説,這是應引以為戒的。此外,《做個有胸襟的老師》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過先

生所述事例後,兀自失笑,文中“爭強好勝”的老師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這比賽風這件事上,我們還是應該注意調節好學生的風度。友誼第二,比賽第一這樣的玩笑話是不是也會説着説着就真的變成現實?勝不驕敗不餒,果然應該在學習、比賽等各種競爭中反覆踐行。

(二)細心觀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學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學生。可以看到,書中的例子涉及範圍很廣,讓我們既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發現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訴我們不放棄點滴機會,與學生平等會對話。《等一會兒,讓他把話説完》真的很適合七年級學生,以前也有試過聽學生説話,前一句氣得要命,後一句又感動得不行,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書中説的那個蘋果的例子,我覺得沒有我工作中的例子來得好,有一次,幾個男生跑到樓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們叫了上來。其中有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我很生氣的對他説:“我不敢相信你也會和別人追跑打逗,而且你為什麼不像別人一樣認錯!”孩子沉默很久,説:“我國小的時候也這樣。”我一下子氣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是要告訴我他原本就是喜歡追跑打逗學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沒想到他後一句説:“後來老師説我,我就改了。”我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頑固的樣子。那時候我真想跟他説一聲“對不起”,並暗自慶幸,幸好沒有立即批評他,幸好他低着頭沒有看我的眼睛。孩子們小,有些學生還不善於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給這樣的同學足夠的時間,聽他們説他們想説的所有事情。可是時間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吳非先生執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樣平衡工作、和學生交流之間的時間呢?而與他不同的是,七年級學生更喜歡跟老師説話,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偶爾快樂的感受。有時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時間,我一定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説個夠,聽他們説話,然後誇獎他們。

(三)培養學生是教育的頭等大事

國小進入中學應先學會適應中學生活,其實就是中學生的習慣,而習慣的培養應是每天每日從不間斷的,這就要考老師敏鋭的觀察能力了,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契機。其中《的確有難教的學生》這篇文章寫得讓人難過。確實,教師的力量很有限,它遠不如家庭對孩子還得更有影響。可是,當看到吳非老師書中的那個反面例子後,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説,在孩子還沒真正步入社會的時候,作為老師,能一直不斷地在他心中種下善的種子,至少他不會變得太可怕。惡作劇、踐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舉,當這個孩子悔悟的時候,他會多麼痛苦。還有《對一位家長的批評》中的那個反面例子,當老師的,應該用怎麼樣的勇氣去挽救一個孩子。前兩天又看到了女孩兒殺死母親的報道,雖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男孩兒因為受不了母親的“關心”拿斧子砍死母親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師自己的

事情,教育不是學校的事情,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事情。但是作為教師,如果我們能在國中階段,一直告訴他什麼事好的,一直做給他看什麼是善的,就算他學不會,他也會記得,就不會走得太遠。因為在他還沒步入社會時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靈還沒有完全定型的時候,我們對他的教育才能有點用,便更不能放棄。

把學生的心靈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護不需要很多語言,需要的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微笑去感化,用愛去澆灌。雖然我還很年輕,雖然我也許還效仿不來母親對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孩子,然後來猜什麼樣的方式對他們好。

二、關注教師自己的點滴事

為了讓孩子有更大的發展,教師自己就要不斷學習和發展,不斷提升自己修養。鑽研業務、學無止境、追求發展和進步。

《珍視我們的專業》、《理想,然我活着》、《不放棄理想》前者從反面,後兩者從吳非先生自己的經歷正面説着,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學習工作不能停滯的,是不能畏懼辛勞的。他那個年代,幹教育很苦,就算是現在,教育也仍舊是個良心活,是個需要奉獻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這苦不僅是工作上的,還有工作之餘自己對自己的提升。可是,就像他自己説的,什麼是苦,什麼是樂,其實很難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從來都意識到他是“苦”的。當別人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的時候,他自己還渾然不知。可正相反,當他看到有的老師不珍視自己專業,為了成績“功利”了自己的專業時,他反而生氣了、傷心了。他説,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成長。這種成長即使教師自己學習的結果,又是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共同進步的結果。

不斷修煉自己的品德,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相對於專業、業務的學習,吳非先生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品德、素質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筆墨來論證它。《教師應當比一般人“會學”》讓我疑惑了很久,讀了一遍沒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讓教師學什麼,故又再細細讀。原來他説的不僅是知識技能上的學,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學!還有《教師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長》也改變了我們“燈下黑”的老觀念。還有如《教師心中要有陽光》、《你為什麼不快樂》、《我們將留給學生的記憶》、《教學樓裏有多少個洗手間》都是在告訴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之大,在學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要想學生表明我們的愛憎》等文章告訴我們教師不是“聖徒”,否則便是苛責教育。一開始自己絕得這樣的觀念會不會是矛盾呢。後來也就瞭解了,這不是矛盾,説到底,都是要求教師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

如果我們想讓學生努力學習,我們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説到按時完成作業、提前預習、課前研究、愛讀書,這些要求我們自己都能做到嗎?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要沒做到,總會給自己找藉口。孩子的藉口是“忘了”,大人的藉口是“太忙”,然而,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沒辦法再責備。孩子們我認為是極好的,雖然偶爾忘寫作業,但一學期下來也超不過那麼幾次,我不喜歡跟他們沒完沒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每天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學習。但是人一長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難保證每天雷打不動地去學習,總會有很多天應為事情,把學習留到了明天,那我們又有什麼權利去要求孩子。雖然沒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大方得體,我們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體。我看到很多喜歡整理東西、整理自己的老師,他們的班都很乾淨,他們的學生儀表得當。對別人大方的老師,他們的學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説什麼樣的老師帶什麼樣的班,真是一點不假。

名利於我如浮雲,心中自有不滅的追求。《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中寫道,一個滿腹理想的孩子對父母傾訴,父母一言不發的離開。吳老師覺得這是不好的,他對那個孩子説:“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許你就庸俗了。”可我覺得,難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嗎?生來的啼哭被説成降世的磨難,誰生來不是帶着個性稜角而來。而然塵世消磨,漸漸圓滑世故,追憶當年,誰能沒有痛楚。當兒子的一番山高水常驚醒了自己消散的鬥志,心中也許是感慨萬千故而無言。雖然教師都已經是大人,對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但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種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觀,我們自己也先得調整好我們對這個社會的心態。是謂感同身受,讓學生奉獻自己亦應奉獻,讓學生保有純潔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雜念。童繼紅老師説教育不能沒有激情。是的,哪怕是為了築一片聖潔的教育之地吧,我們也得先讓自己“鬆靜勻樂”起來,教師心中要有陽光。

書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要當一名合格教師要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