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巴金《霧》的讀後感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4W

讀後感可以幫助讀者發現書籍中的細節和隱含的意義,寫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作品中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巴金《霧》的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巴金《霧》的讀後感7篇

巴金《霧》的讀後感篇1

讀完巴金的《家》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好比在嚴冬裏往身上澆了一盆熱水,好比在炎夏中赤腳逛街,心中一直有股勁頭在不停的上升。書中形成鮮明對比的兩個人物,同時也是兄弟兩——覺新和覺慧,他們雖然出生在同一家庭,但是兩人的思想完全不同。覺新的“作輯主義”和“不反抗主義”使我義憤填膺;覺慧的初生牛犢不怕虎,追求自己的理想,使人感到一點欣慰。

因為懦弱,因為封建禮教的傳統舊思想,斷送了覺新這個有為的、年輕的生命。覺新雖然有過嚮往“五四運動新潮”的影響,但是在封建家庭的“孝”道的感染下,在全家的封建思想的帶動中,他放棄了不敢説“不”字。當父親決定用抓鬮的方法決定婚姻時,他默認了,當家人要讓瑞鈺到城外生孩子時他更默認了……

相反,覺慧這個封建禮教叛徒,這個膽大妄為的青年卻在不平中走向光明的大上海。離開了這個關着他18年的恐怕的籠子。

正因為有了覺慧,才使這個生氣沉沉的大家庭中帶來了一絲朝氣,一股清風。“無論如何,我不跟他們一樣,我要走自己的路,甚至於踏着他們的屍首,我也要向前去。”這是覺慧對封建禮教,對舊制度發出的一聲警告;“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把自己的幸福爭過來!”這句話證明了覺慧追求自己理想,是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雖然他沒有和鳴鳳結合,雖然他努力的想把腐朽的家庭變朝氣,但是他失敗了,而他在失敗中選擇了離開和放棄,去追尋自己的理想。

許多人在譴責與猶豫中一直沒有正確的選擇。可你要知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只要堅持自己正確的理想,不要管別人是如何指責,相信自己,向勝利之門衝啊!

巴金《霧》的讀後感篇2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着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那些官員仗着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巴金《霧》的讀後感篇3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家》這部小説是巴金為他的哥哥寫的,並且以他哥哥及他的事為原形,巴金的哥哥就是覺新的原形,懦弱和無奈,但他哥哥三十幾歲就服毒死了。巴金的哥哥也曾愛過一個少女但父親用抓鬮的方法決定去和另一個女人結婚。他愛他的妻子,但終因別人的鬼話不得不把待產的孕婦送到城外荒涼的地方,忍受着這一切不義的行為。他知道他已走到深淵邊,但就是不願意去走另一條新的路,只顧着向深淵走去,這和覺新是一模一樣的。而覺新是這部小説裏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説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説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

雖然他哥哥是這樣的不願意死,因為他寫了三次遺書,又撕了三次,但終於寫了第四次,字裏行間控訴着“我不想死”,但終究還是走進了深淵。與覺新一樣,覺新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着“舊式”的生活,最後在壓迫下痛苦的死去。

而小説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着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説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覺慧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進行的鬥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

此外《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其實,巴金寫覺新、覺民、覺慧是想體現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寫梅琴、瑞玉、鳴風,也是想體現那個年代,不同的女人、不同的思想,但都是同樣的約束和封建。鳴風倒沒什麼原形,只是靈感來自於巴金家後來一個叫翠環的丫頭,寄飯在他們家,當有一個遠房親戚要取她去做小老婆,被她嚴詞拒絕,後來她快樂的嫁給一個農夫,雖然很貧窮,但只有無價的快樂和幸福。鳴風是從這迸發出的靈感從而塑造了這人物,由於封建禮節約束,湖水成了她的最終歸宿,這是一個悲劇,也是美好的結局,沒有屈服,而是自已選擇歸宿這就是很勇敢的,在那個年代來説。而最後出嫁的婉兒,也是這場悲劇是一個替代品。

可以説這整本書説的都是一個家庭悲劇,一個被封建禮教約束的悲劇。

巴金《霧》的讀後感篇4

?家》寫了覺非戰爭性的出走,而至於他走到哪裏,那不一定是一部小説所要回答的。不過巴金的一系列青年題材的小説,大概已經回答了覺慧走上社會以後的情況。

巴金出生於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他從小就愛和下人在一起,這讓他有可能從受欺壓者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家。一旦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便可能比較堅決地背叛家庭,開始追求新的光明之路。巴金的作品多是對不合理社會現實的控訴、討伐,於是便有了這篇引發我諸多感想的《家》。《家》這篇文章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鉅著,我想我真是愛上它。

巴金《霧》的讀後感篇5

讀《家》的時候,我喜歡的是覺慧這個人物,因他的熱血和熱烈,因他敢拋下一切地去爭取去闖蕩。他的光彩是耀眼的,像一片強烈的白光,掩蓋過一切後通透徹底。所以直到捧起《春》,我才看到覺民的光。他是薄暮的晨光,一點一點地射放,越來越強大。

如果對覺慧是愛是歎,那麼於覺民則是敬是佩。同樣的家庭,他的抗議是逃婚,他的抗爭是留下來,留下去拯救,留下去承擔。

我敬佩的就是這麼一份敢於擔當的魄力和責任。像覺慧那樣灑脱決絕地轉身他也會,也許他也會走上這條路,但與覺慧不同的是他做不到那麼幹脆,那麼不計一切。不是舍不下家的富貴,説實話他巴不得生於平凡人家。金絲雀是關在籠子裏給別人看的。他還有大哥和妹妹需要他,他的走與留不只是一個動作,而是一代人的命運。再瀟灑的轉身都不過是逃避而已,而他卻是面對,從當下開始抗爭。正是他的無比清醒,所以他一定要幫淑英在那條通往死亡的路上走出一個拐點。女人不應當是封建禮教的祭奠品,更不是一個毫無思鄉心緒的木偶或砝碼。他要這些人在一條女人毫無自主與地位的路上走出一個拐點。

他是一個強者,他留下來了,這是證明;淑英飛出了囚籠,這是證明;報社辦的風生水起,這是證明。

歎往事隔不過昨天。覺民看着覺慧與淑英飛遠,下一個人也在蓄勢待發,而他,他還不打算先逃離,他還有更遠的路要摸爬滾打,還有更難的前方需要他的晨光去照亮,一絲一縷,微弱的,強烈的,都是力量。一個強者的光芒。

巴金《霧》的讀後感篇6

這次寒假,由於時間不足,匆忙看完巴金的名着《家》,不敢説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這是一個成都地區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後。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代表傳統封建的勢力。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薰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鬱中病逝。覺新的弟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脱離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筆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揭露了在温情關係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鬥角,揭露了所謂“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無恥。另外,他還描寫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封建勢力雖然強大,但那畢竟已成為過去,和現代社會發展相悖,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即使覺民、覺慧不站起來反抗,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一個如此龐大的的家庭衰落,雖然有點可惜,但封建專制始終是不可取的。

在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細節的描寫。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辭,景物彷彿就是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説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以及結尾寫覺慧如鳥脱籠似的離家。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洋溢着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正如巴金所説:“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巴金《霧》的讀後感篇7

寒假在家,閒來無事,靠着巴金先生的《家》,度過了這個漫長的冬天。回味至此,甚是有些感觸。

昨夜風雪瀰漫,如客忽至。總算是有了點冬天的模樣。

雪花零星,又像什麼呢,紛紛揚揚地。陰冷的天氣莫名地好心情。如果是幾年前,或許尚有心情為自己沏一壺茶,算一算積年的過往。可如今,也只是一杯開水,呆怔幾秒罷了。你們,早已不需我的牽掛與惦念。

想起《平生歡》最後的句子: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無端念起那些執筆為你寫信的日子,無論和如何現在也靜不下一絲一毫的心緒去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描摹那些平凡到極致的瑣事,並企圖還原了。但,終歸有過那樣的經歷,也不枉,這些年。

是個太沒耐心又冷淡的人吧,一如你所言,果真是“十分冷淡存知己”。連鼓勵的話説多了也覺矯情。畢竟許多事只能自己經歷自己走出去,但那時的自己卻也是盼望着轟轟烈烈的救贖,卻終不知到底在企盼些什麼。如同我知道你需要,卻不知你需要些什麼,很是糾結,安慰也變得有氣無力。

如同我想念你們你們卻也不會出現,索性連思念也省去。是這樣倦怠。當年那些費心費力收集的許多聱牙詰鉏的詞語也通通消散在空氣中。只剩下最平實的訴説。

多希望你們還在,多慶幸你們不在了;多想要把你們忘記,多害怕有一天會再也記不起。我出現的季節不對,一開始便走了相反的。但許多當時刻意的喜好經年累月,卻蜕變成了習慣。就像在身體裏播種了一粒種子,經年累月,藤蔓與血肉緊緊纏繞,難捨難分,變得看不清彼此。

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風塵。終歸是要啟程的吧。就這樣好了,把你們裝進密封的小翁,再經年累月,或許就有了幾分香醇的味道。待到客至,聊以,慰風塵。

家人,無論何時最掛念的那個家

寫到這裏,不禁想到這樣一段話:“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現在細細想來,心中難免傷痛,我們總是走的太快,以至於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忘記了父母正在老去。年幼的時候父母總是想將我們推出去,讓我們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去學會獨立,學會自強。現在我們長大了,父母有心讓我們留下陪伴他們,卻發現已經追不上了。只從我們的背影中讀出了,我不必追。

其實,在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們去看長輩的背影,而是多數的時間裏我們承受着愛我們的人寵溺的目光,時刻追隨着我們。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就承受到了,來自他們眼神中的不捨,擔憂,種種難言之隱。我們卻不曾回頭多看一眼

在我的印象裏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以前回老家,每次離開錢前,自己在門前低頭穿鞋,偶爾談起頭,總看見姥姥穿着圍裙用衣角不停的擦拭眼睛。那時候自己還小很不以為然,又不是再也不見,為何搞得如此傷感。但是現在想來,當時還是太小,真的難以理解老人心中的情緒,假如真的有一天這簡單的分別成為了最後一次。不管我如何離開,都不再會有一人在門口因你留戀,為你掛牽,為你等待,待你消失在街角,默默拭去眼角的淚水。就算有千萬次的回頭,又有誰會一直目送着你的離開。我們的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後我們會目送着我們的孩子蹦跳着離開。但是我們都很難去回頭張望,只因我們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愛一直堅實地存在着。

我們這些做小一輩的要明白,在長輩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我們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淚看着我們的背影,漸行漸遠消失在他們的視線裏。

雖然我們不聽的長大,知道有些事情總要一個人去面對,但也不要忘了,不時的回頭,給背後目送你的親人一份安慰。告訴他們,我還好,勿念!這種眼神的轉述勝過留給他們一個孤單的背影。

無論何時,家都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巴金先生筆下那個黑暗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應該行動起來了,抽出時間多陪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