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優質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5W

看完書後我們會收穫很多的知識,趕緊寫份讀後感吧,我們寫的讀後感是對已經讀完的書籍的覆盤,必須要認真對待,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優質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優質8篇

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篇1

?麥田裏的守望者》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説話口吻,生動而細緻地描繪了一箇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從主人公這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荒蕪的社會風氣,道出了資本主義的實質。

塞林格的小説《麥田裏的守望者》無疑是許多年來影響年輕一代的重要作品,其名字的由來在其書中有這樣一段的對話也許可以註解説明:"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望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説這話的時候,高中生霍爾頓剛剛因為4門課考試不及格而被潘西中學開除。他漫無目的地在12月的紐約街頭遊逛,而不願意他的父母知道,但他還是牽掛着他的菲比妹妹,所以在一天深夜偷偷地潛回了家中,叫醒了睡夢中的菲比,於是有了以上的這段對話。

在我看來,霍爾頓更像他説的在麥田裏迷失方向的孩子,而不是一個在懸崖邊的守望者。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孩子煱括成年人犠鈧漳芄輝諦崖邊停下腳步,並不一定是因為正好那裏有一個守望者在看護,而可能僅僅是因為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的守望者存在。

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篇2

很早就開始覬覦此書了,但是礙於想要看的太多,所以久久未能一睹芳容。今天終於看完了。看完的第一感覺就是,塞林格這傢伙真夠味兒,結局居然來了個懸而未決。好吧,我想説的是,小説的境界不就是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麼?如果這樣説的話,塞林格這傢伙就真成功了。

小説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展開述説,讓人身臨其境。出色的心理描寫使人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脈絡,以至於不會感覺生澀難懂,相比《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這部小説淺顯易懂多了。當然,這兩部著作是不能拿來作比較的,畢竟都不是同一類型的著作。不過因為我是同時看這兩本書的,所以儘管他們在本質上沒有什麼聯繫,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因為考慮到理解層次上的話,它們對於我來説就必然有共通性了。

根據小説的情節,我料想,主人公霍爾頓會掛掉的,畢竟他的思想在一步步墮落,一步步走向無可救藥的境況,他的腦子也因酒精的麻醉和厭世的情緒而導致思維的混亂。骨子裏的反叛特性在他的內心世界表露無遺,但是卻因為世俗的眼光而不得不壓制自己心靈最深處的吶喊。他嚮往東方哲學,他的願望是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一個沒有喧囂,沒有鬥爭,沒有鄙夷,沒有媚俗,沒有壓迫,沒有強制的美好願望,有的只是一羣單純天真的玩耍的小孩。多麼純粹的想法喲,不過也僅僅只是願望、夢想罷了。能實現的夢想不叫夢想,只有那些實現不了的夢想才叫夢想。霍爾頓知道這樣的夢想是不能實現的。所以退而求其次,做不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他就選擇隱居山林,一樣可以逃出這個紛繁的世界。就在要付諸行動的時候,小妹妹菲比及時拯救了他。怎麼説呢?與其説是拯救還不如説是讓他摒棄了出世的想法罷了。有一種説法叫做“委曲求全”,霍爾頓的最終妥協也算是一種博大的求全方式吧。我覺得這樣理解能夠稍微舒坦一點,這樣比較對得起我的內心,因為有時候我也有霍爾頓這樣的想法,但是現實卻總是把我拉回來了。

小説中這麼一句話:“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謙恭的活下去!”把“委屈求全”這個成語詮釋得淋漓盡致,也就是説一個成熟的人懂得怎麼去委屈求全。這讓我想到一句話:“一個真正自由的人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細細想來,多麼讓人糾結矛盾的兩句話哦。給你一個選擇題,你是要成熟還是要自由?到此為止,我又想到另一個問題,一個關於智者和聖人的問題。大凡智者不一定能成為聖人,而聖人在我看來應該都是智者,就算他們沒在某個學科領域內有所建樹,但是他們的心境已經能夠折射出他們就是一個智者,因為他們能夠在成熟與自由之間遊刃有餘地做出選擇,或者他們根本不用選擇,因為他們兩者兼有,這是你我此等凡夫俗子所不能企及的。很悲慼地承認,我不是一個成熟的人,更不是一個自由的人。如此種種,我還是一個存在很大提升空間的人。

言盡於此,這部著作給人的感想不會只有這些,我暫且寫上這麼一些,相信我哪天重新翻看一定還會更有一翻感慨的。

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篇3

金燦燦的麥穗一個個低垂着頭,像個靦腆害羞的少女,在陽光的照耀下泛着微黃的光,麥田裏響起孩子們嬉笑的聲響,風鈴般的笑聲勾動陽光的温熱,他就這樣靜靜地、靜靜地看着,會心的笑着。

他是一個愛做夢的懶散人,是不願醒來的避世人,活在自己的天空,走在眾人的世界,融不進去,走不出來,彳亍行走的魂靈,找不到心靈的共鳴。茡茡而立,任風霜侵蝕。所以他叛逆,逃避,桀驁不馴,只為追尋心中的信仰。他迷茫無措,就像失去指南的航船,面對大海的洶湧,手足無措。世人皆醉我獨醒,該是怎樣的悲涼與無奈。但是面對複雜黑暗的社會,他依舊是一張純潔無瑕的白紙,他追尋美好與真理,用單純的心思去看世界,只希望當個麥田的守望者,在那混帳的懸崖邊守望那些狂奔的孩子,留住那些迷失的靈魂……

大家都知道你將那善良火熱的心擱淺在麥田的深處,化作稻草人,守護孩子們天真純潔的夢。

不知何時起,搖滾的曲風,快速的節奏,強烈的律動取代了抒情優揚的小調,成為這個季侯的主打;不知何時起,鍵盤的敲擊,鼠標的快速,屏幕的絢麗,取替了油墨書香的手卷,引領了近一個世紀的潮流,不知何時起,郭敬明、韓寒的校園小説,哈日哈韓風的盛行,許嵩的《素顏》取代着周樹人的白話,馬克思主義,席捲着整個校園……一切都在上演着時代的變奏曲。

迷茫、失措、無奈周遭被快速的生活方式所感染。我們不得不為那決定我們一生命運的分數奔波,期待某一天地停歇,為那依舊黑暗的前途尋找出路,等待着象徵希望的曙光,為我們身上承載的責任壓得喘不過氣,希冀着某天清新的空氣。我們就像被上緊發條的陀螺,不停地旋轉,沒時間停息。

親愛的霍爾頓啊,你捉到多少像這樣狂奔的孩子。

絢麗的社會,噪雜的世界,麥田裏的我們已不復當年模樣。可是你是否記得,曾經奮筆疾書,寫下一張張鬥志昂揚的座右銘,只為老師鼓勵的眼神,是否還記得,兒時偷偷摸摸臨摹的塗鴉,是否還記得,曾經笑得很大聲,用左半邊的笑顏牽扯右半邊的心房,用右半邊的淚水撕扯左半邊的悲傷,大聲笑,縱情哭,不會為害怕受傷躲起來偷偷哭泣,是否還記得在某個陽光正濃的午後,喝着奶茶,拉着閨蜜,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聽小販的吆喝聲,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只為尋得舊時最愛的書籍,體味紅袖添香夜讀書的妙趣……是的!真的太久了!久到忘記心底最初的悸動。

親愛霍爾頓啊,如果你在,請一定要抓住那些孩子,他們只是暫時不屬於自己罷了,等他們長大了,一定會記得,停下來,好好看一看世界。

那一片麥田,有着大冷天穿着風衣,帶着紅色獵人帽的稻草人,孩子們追逐的身影,彩虹一般的稻田,你望見了嗎?

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篇4

才17歲的主人公霍爾頓,幾度退學,這點和我有點類似,是最初與我共鳴的地方,要不然根本看不下去,因為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他嗎的、混帳、膩煩、什麼什麼得要命、胡搞、偽君子、瘋子、假模假式、下流、裝腔作勢,詞彙量廣泛,而本人現實中口語出現最高的是:靠,他嗎的。我説起來並不覺得痛快,有些人説的很過癮,言詞犀利。就為這些驚人的詞彙。

主人公第四次退學是由於成績不及格而被潘西學校開除,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自己身邊都是些偽君子,假模假式的老師與虛偽的成年人、得到退學通知後在學校待了一會,不敢回家,就想着要離家出走,在繁華都市遊遊蕩蕩,全文講的就是這幾天的經歷。對這幾天所遇到的事或人,都是以頹廢的無聊的態度來面對的。

他家境富裕,吸煙喝酒,全文滿口的髒話,思想偏激,憤世嫉俗,調皮搗蛋,幽默任性,狡辯也很歷害。他容易幻想、叛逆、仿偟、苦悶、憤怒、焦慮、反抗現實、這是多少年輕人的影子啊!

但是霍爾頓是善良的,為同學自尊心改放位置的皮箱,為捐錢而慚愧,覺得妓女的那身衣服可憐。

麥田裏的守望者,有一個孩子在路上唱着:“如果你在麥田裏捉到了我”,這就是霍爾頓的理想,他想保護那些純潔沒有被污染的孩子,守望着,他想做一個守望者,在這些小孩在走向崖邊時,就捉住他……

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_-----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是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一個是麥田,另一個就是那些中央公園南邊的鴨子,有三次都出現過,開始還以為是作者實在是無聊,他老是問別人,中央公園的那些鴨子到了大冬天,都結冰了,會到哪裏去呢?是自己飛走了,還是被卡車運走了?似乎是在説他和那些鴨子一樣,無法適應環境,與社會格格不入。

借書裏的話,老實説,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幾乎沒有,我説的話並沒有違心,雖然退過學,有好多的影子在裏面,不過那些都很遙遠了,這本書應該在我三年前看,現在我活的並不頹廢,但還是為那個守望者而感動,相信很多人都喜歡那個理想,並嚮往着。

守望是一種難得的情懷,一種勇氣,一種姿勢,又飽含着一份期待。我想這也是霍爾頓可愛的地方。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護一種美好這才是真正的大善良,這種大善良讓霍爾頓在頹廢中也顯得那樣的可愛,就像在一片沼澤地中讓我們看到了閃光的美好的東西。

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篇5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象話。”

長長的小説到了尾聲才第一次出現了與主題相關的描述,要命的是描述得還這麼詩意温暖。是啊,原本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充滿詩意的。荷爾德林説:“人生充滿勞績,但詩意地生活在這大地上。”一個十六的孩子用自己疼痛的成長經歷洞悉了成人世界的一切虛偽,包括師長、室友、女友,甚至父母,唯一留在記憶力的美好就是逝去的十歲的弟弟艾裏和他現在努力想要去保護的同樣十歲的`妹妹菲苾的種種言行。可誰又知道他們在這個充滿虛偽的世界裏終會變成何種顏色呢?所以有一方淨土,有一個守護者就成了一個願望了。小説最後讓菲苾坐在旋轉的木馬上,那麼單純無邪,而守護在旁邊的“我”連下雨了也不在乎,只有一種充實的快樂。此時的“霍爾頓·考爾菲德”是哥哥,更由先前的理想者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行動者。他勇敢地擔負起了守護的責任。

所以整個小説從邏輯層次上來講,就形象地探討了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麥田的守望者)的問題。“為什麼”當然是重點,這是整部小説的價值所在。小説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的成長是一個由純真到虛偽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孩子或者我們的童年就成了寶貝,變得稀貴。真是莫大的諷刺,卻又如此真實,生生地刺得人心疼。

?麥田的守望者》於我是一本老書,多年前就讀過。年少時有點輕狂,似乎不買老塞林格的賬,不喜他筆底下人物的玩世不恭、放蕩不羈,便連帶的不願去細想文字底下的那份深沉與温情。昨晚一口氣讀完,夜不能寐,只為感動,發自內心的感動。我們的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容易,都值得讓人放下一切的偽飾來呵護。但我們做得似乎遠遠不夠,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感謝老塞林格,讓我們自慚自省,更讓我們學會擔當,擔當起原本就應該屬於我們的那一份責任。

最後要説的是,《麥田的守望者》是一本如《小王子》一樣精彩的書。

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篇6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裏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着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正處於科技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反.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篇7

本書寫了主人公霍爾頓被學校開除後在紐約遊蕩時經歷的事情,並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他的心理變化及內心的想法,充分探索了青少年的內心世界。作者以“壞小孩”的視角描寫了一個刻薄、假模假樣的社會現象。描寫中摻雜了一些“壞小孩”內心的抱怨和誇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客觀的寫出了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冷漠和刻薄對他的傷害。

這篇小説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一個是作者對青少年內心的描寫,通過對霍爾頓的描寫反映了絕大多數的青少年的心理特徵,比如説老斯賓塞教育他時霍爾頓的心理獨白:“人生是場球賽,但只是對某些人説,你要是參加了實力雄厚的那一邊,那倒可以説是場球賽——這一點我承認,可你要是參加了另外那一邊,一點實力沒有,那還賽什麼球?”表現了霍爾頓表面叛逆地抵抗着外界給的信息,但他的內心卻在不甘心地接受着現實,同時也表現了他的不安全感和孤獨感,極力用不在乎的態度來掩蓋內心的脆弱。還有一個部分是霍爾頓説出自己真正想做的是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這讓我感觸頗深,如今社會也常會有這樣的現象,人們往往會問你在什麼學校讀書,在什麼單位上班,理想是什麼,目的多數出自想要知道你足不足夠有出息,而非你是否真的喜歡做你的工作,你的夢想是什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純潔的夢想,像霍爾頓一樣,不是為了想多麼出人頭地,而是可以真正給自己帶來快樂,簡簡單單的快樂。

作者把霍爾頓的內心世界描寫地淋漓盡致,把讀者帶到了以主人公視角下的世界。讀書不僅把我帶到了不同的世界看到了不同的故事,同時也讓我思考了很多東西。本書給我帶來了許多樂趣。

麥田裏的守望讀後感篇8

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既有醜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為什麼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境,便不難明瞭。

學校裏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裏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偽君子,而這位老師對他説: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原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着。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着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託或崇高理想呢?

他不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讀書,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頹廢,沉淪,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的最無情的揭露。作者把霍爾頓身邊的人,全都描繪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想逃離這個噩夢般的現實世界,到偏遠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這樣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討厭看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間;他討厭愛慕虛榮而又毫無主見的女友去又迷戀她的美色,;他看不慣這個世道,卻無法改變;他甚至痛恨自己,卻沒有參照的標準來改正自身缺點(亦或是説沒有毅力),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註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脱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妥協於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