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讀書筆記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8W
成長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有時候,懵懂的我們選擇把自己的不滿和內心的小叛逆藏匿於心中。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讀書筆記三篇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讀書筆記三篇
  篇一: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小説作者jd塞林格曾經説過:“我雖生活在這個世界,但我不屬於這個世界。”在我看來,他的這句活印證了他孤獨傷感的內心。  
 
  故事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被潘西學校開除,並在向家的途中發生了許多事情,就在這三天裏,每當他無聊的時候,他總是去夜總會喝酒,侍者總認為他是小孩而不給酒賣,他還和好朋友一起溜冰,卻因為一點小事和朋友大吵一架,非常想念妹妹的霍爾頓偷偷溜回家中,和妹妹交談時説了這麼一段話:“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羣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本書作者以犀利的洞察力解剖青少年的複雜心理,透過現象觀察精神實質,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霍爾頓的精神世界的各個方面,既揭示了他受環境影響頹廢、沒落的一面,也寫出了他純樸、敏感、善良的一面,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反映了青春變化期青少年的特點,揭示二戰之後青少年豐富的人生觀、價值觀,展現了一個青少年內心的矛盾。  
 
  他是一個不文明、不守規矩的人,作為一個優秀光榮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學會禮貌待人,説文明用語。在守規矩方面,有些規矩我們應該遵守,有些規矩天生是用來打破的。  
 
  孩子是不能失去童真的,霍爾頓對妹妹非比呵護有加,還給她買最喜歡的唱片,妹妹生氣了他還想着去安慰,當他看到妹妹在旋轉木馬上高興的笑時,他自己也快樂的大叫。我們應該在這個方面向他學習,愛護自己身邊的親人。  
 
  小説有異常強烈的諷刺意味。霍爾頓是一個充滿理想的人,他想作一個[麥田守望者],看護那些天真無邪的兒童;他想離家出走,遠離塵囂,過田園般的純樸生活。但是,現實生活中,他的理想卻被一一擊破。讓他變的孤獨。
 
  篇二: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不管怎麼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羣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裏玩一種遊戲,有幾千人,旁邊沒人——我是説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我是説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説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裏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唯一真正想當的,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
 
  ——霍爾頓
 
  雖然還沒讀完《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卻已經被書中主人公——一個十六歲“壞小孩”所感動了,尤其看到他想當麥田裏的守望者的想法,誰也無法不為之動容——那是孩子獨有的純淨得讓大人們慚愧甚至感到害怕的夢想。
 
  霍爾頓是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在第四次被開除出學校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惡,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偽君子。最後打算收拾行李離家出走,去一個沒人打擾的地方。最終因為妹妹的懇求與挽留留了下來。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真的不知道作者要透過霍爾頓表達些什麼,可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終,於是硬着頭皮往下看,也因此漸漸被吸引了。
 
  初始,只覺得霍爾頓是個愛抱怨,不求上進的少年——他幾乎看不慣周圍發生的一切,他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和取笑周圍一切虛假的人和事,討厭無聊至極的電影,他討厭骯髒的“阿克萊”,討厭表裏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他經常口是心非,説謊胡扯,在心裏看不起別人,而且也愛裝B……
 
  可是繼續看下去,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孩子,一個善良的孩子——他會怕他那貧窮的舍友有自卑情結,於是把自己的高檔次的手提箱從架子上卸下來,放在牀底(只是後來他的舍友把自己的便宜貨放到架子上,目的是想讓別人以為霍爾頓的手提箱是他的,這跟霍爾頓簡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會由衷地喜歡心地好,笑得甜的人;他主動幫修女撿起籃子,並主動捐錢給兩位修女,即使知道她們並非募捐……他很愛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妹妹菲比……
 
  其實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
 
  對於他的學校潘西的“自從一八八八年起,我們就把孩子栽培成優秀的、有腦子的年輕人。”他説:“完全是騙人的鬼話。在潘西也像別的學校一樣,根本沒栽培什麼人才。而且在那裏我也沒見到任何優秀的、有腦子的人。也許有那麼一兩個。可他們很可能在進學校時候就是那樣的人。”
 
  對於厭惡的朋友,他同樣會承認別人的好,這與“阿克萊”有很大的差別。
 
  在大家都為厄尼彈的鋼琴曲子(他認為被糟蹋了的曲子)鼓掌時,他則説:如果他是個鋼琴的或者演員什麼的,而那些笨蛋認為我很厲害,我是不會喜歡的。我根本不希望他們為我鼓掌。人們老是為不該鼓掌的鼓掌。他甚至為厄尼惋惜,因為他已經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彈對。
 
  在評論一場電影中演員演技時,不像其他人對演員演技大讚特贊,他在承認他們演得棒的同時也説到:一件事如果你做得太棒了,然後一來二去,不注意的話,你就會開始有點兒炫技,這樣一來,你就沒那麼棒了。瞧!多麼棒的説法!
 
  對於戀愛,他討厭那些玩弄女孩的混蛋,他説:我覺得如果你並非真的喜歡一個女孩兒,就不該跟她瞎胡鬧。真的喜歡她,就應該喜歡她的臉,就不該對她的臉做出下流的事,比方説往她臉上噴水……
 
  看到這些,你會覺得霍爾頓是一個思想多麼奇特的孩子,讓你不敢看小他。或許因為這本來就出自一個成年人之手,想法當然深刻啦!可是不可否認,當我們像霍爾頓一樣的年紀時,思想的確能夠這麼深刻細緻,且總不被大人們知道認可。
 
  相比於他那兩個糊塗的舍友,他更清楚地認識到他所處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他厭惡一切虛偽的東西。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裏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着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污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他厭惡虛假,可他也擺脱不了這樣的生活:學校裏全是偽君子,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學有所成之後買輛他媽的凱迪拉克。然後他們讓你覺得足球隊輸了你得表示傷心,你要做的就是整天聊女孩,酒還有性。每個人都在骯髒的小範圍裏天天混在一起。
 
  霍爾頓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書了,決定去西部謀生,做一個又聾又啞的人。可最後依然沒走成,表面上是因為妹妹的勸阻,可根本原因又怎會如此簡單?事實上,霍爾頓也離開他所處之境。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後,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在這一點上説,他是可悲的。
 
  他厭倦世間的虛情假意,不願同流合污,表面上又頹廢墮落,談一切被人為捏造過但又脆弱無比的東西,同不喜歡的女人摟摟抱抱,在影院聽一大堆愛顯擺的人對片子胡扯一通,在歌手唱的很爛人們卻樂在其中的酒巴里與老女人調情,與連琴的名字都搞混的傢伙打架,而打完後那人依然不明所以,不是他沒有企圖同他們深入探究,只是他們膜拜於那些被廣泛認可的世俗價值,而只有他一個人被嘲笑了,處於被冷落的境地,最後他瘋了,究竟誰活的更悲慘,是腦袋清醒卻被看作精神病的瘋子,還是不懂思考譁眾取寵的正常人?
 
  很多時候,我們將自己的不滿和叛逆埋藏在心中,為了迎合社會,我們學會了偽裝欺騙,未來追名逐利,我們麻痺了自己的心,那些真是的想法漸漸被封藏於心底。我們試圖改變命運,到頭來卻發現總被命運捉弄;我們試圖探討人生,到頭來卻發現人生如夢;我們試圖張揚個性,到頭來我們只能無奈的接受被同化的命運。
 
  那麼,我們還能做什麼?
 
  我們最終無奈地加入到社會大潮中,為了今天的晚餐,明天的衣服沒命的奔波者,誰會探索到孩子們內心深處的想法?誰又能記起我們也曾有過“麥田裏的守望者”的純淨夢想?
 
  篇三: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我們生活在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達年代,我們的生活中充斥着前人連做夢都想不到的高科技產品。可是不是,就是在這創意無限的快節奏中,人們反而忘了自己的夢呢……
 
  我只願做麥田裏一個安靜的守望者,守望住兒時的夢。
 
  縱觀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最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開口閉口物質主義順便談談理想的人,而是那些時時追隨夢想順便掙錢過日子的人。
 
  我想俞敏洪必定是敢夢的。雖然論及天賦、智商與資歷,他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心中有夢。他從來都不怕被嘲笑痴人説夢,他只知人生有夢就去追。曾經瘋狂的囈語插上了追夢的翅膀,俞敏洪也便到了一個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我想那時的他肯定就是個痴痴的守望者,在紛亂的人世間總算是守住了夢。沒有失去夢想,於是與眾不同!
 
  説起夢想,似乎不得不談及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而不久前辭世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正是對夢想最完美的詮釋。生命那麼短暫,而苦難卻那麼漫長。九十五年的生命,曼德拉竟在狹小的監獄中度過了二十七年,可是,他終於還是熬過來了。心中有夢想,愛的夢想有那麼大的力量!在非人的磨難中,曼德拉沒有忘記做夢,可以説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南非。
 
  在那樣的環境下,曼德拉都沒有放棄夢想,那麼生活安逸的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輕易放棄呢?
 
  高曉鬆有一段話震撼人心:"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那些指責婚姻磨滅理想的人,不結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整天抱怨在現行體制下無法創作偉大作品的,去了瑞典照樣找不到靈魂的自由。我們面對同樣的時代,有些人看見世界,有些人伸手不見五指。"
 
  我們是社會性動物,但總有那麼一點不同,把我們從自然界的動物中區別開來。那麼不妨用夢想點亮我們的靈魂吧。行走在城市之間,每個人都面帶一樣的笑容,邁着頻率相同的步伐,為了同一目的的奔走。我們總是抱怨生活壓力太大,生活節奏太快,壓得自己失去自己,逼得自己忘了夢,也忘了自己還有做夢的能力。那麼,何不像兒時的貝克漢姆,勇敢地説出"媽媽我將來也要當英格蘭隊長?"從此因為有夢而勇敢。守望着夢想的麥田,敢夢,敢堅持夢,也許,下一個"英格蘭隊隊長"就是一直守望,夢想麥田的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