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圍城的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2W

為了將生活中的感受進行記錄,寫好心得是非常重要的,心得是通過時間反思記錄的感受型文字,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圍城的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讀圍城的心得體會5篇

讀圍城的心得體會篇1

方鴻漸,留學幾年,惶惶終日,學歷最終也是向愛爾蘭人買過來的。回國路上,認識鮑小姐、蘇小姐等留學生,面對蘇小姐的鐘情,方鴻漸覺得是一種負累和壓力,卻對唐小姐一見鍾情。而趙辛楣,似於蘇小姐兩小無猜,十幾年的追求,最終卻不能抱得美人歸,也算是死心吧。最後蘇小姐嫁給了從未有過感情基礎的曹元朗。這也是趙辛楣和方鴻漸關係和好的一個轉折點,此後方鴻漸的人生旅途跟趙辛楣息息相關。

兩人共同去三閭大學就職的路上結識了孫小姐。辛楣也無意中猜中了兩人的結局,無意中也説出了孫小姐的性格,為人受過高等教育,沒什麼特長,可也不笨;不是美人,也不醜;沒什麼興趣,卻有自己的主張。孫小姐最大的成功是嫁給了方鴻漸,最大的失敗也是嫁給了方鴻漸。她和方鴻漸的結合也是芸芸知識分子間很典型的大婦。反觀這種類型的夫婦,雙方都有很強的自尊心,都希望對方凡事順從自己,以彰顯自己的家庭地位和被尊重的需求。當夫婦雙方都是這種想法,而沒有一個人先低頭,或者每次都是一方低頭,這就慢慢造成了雙方地位的不平等。都説婚姻雙方應該是勢均力敵的地位,其實這種相互壓制,相互征服和被征服的心理,應該也是造成婚姻是座圍城的根源所在。針對婚姻內的瑣事,雙方採取的也是太較真的態度,若凡事淡然些,可能就平息了很多。尤其是針對方鴻漸這種自尊心強,優柔寡斷的性格,若處理事情不這麼拖泥帶水,果斷下決定,也許後面也不會有這麼多矛盾。

當然,事事不可能如自己想象般完美。人生的追求,也是無止境的,有時候也是義無反顧的,但是最終的結果,可能還是虛無縹緲的。看起來好像有點悲觀,實際上我們要明白,追求最終理想和結局的虛妄,也正是讓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一些事物,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認識到其本身的意義。

這就好比是圍城,在外面的人,着急想進來,而進來的人,覺得膩了,又想跳出去。所以結婚或者相守到老,並不是最終的結果,你只要瞭解這些最終的意義,就要明白,其實過程才是重要的,才能讓你在時間的經歷中,不會覺得無趣。

讀圍城的心得體會篇2

經過了兩個月的《圍城》閲讀,終於能夠合上最後一頁,我的腦海中卻不斷重演着方鴻漸和孫柔嘉的爭吵。

我從8月份起便開始讀《圍城》,倒不是我讀書的速度慢,只是錢老先生筆下的這幾個風格迥異的女子和那“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方先生讓我傷腦筋。我不禁想,什麼樣的女子才能讓方鴻漸舒心,到最後便成了“最理想的女子是什麼樣的”。為此,我就帶着這個疑惑,慢慢地分析。

首先,是對於理想的定義。對誰來説理想呢?不外乎是對方鴻漸,對方家老夫婦,對趙辛楣等等。籠統地説便是傳統的理想女子和新式的理想女子。這就有些頭緒了。

首先,傳統型的理想女子,不外乎就是《詩經》中的“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或者“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種種,不外乎是中國幾千年封建文化為女性塑造的.“附庸”形象。這就是明顯的封建思想,難怪孫家厭方家陳腐。

再者,新式的理想女子,書中便有,就是方鴻漸苦苦追求、望眼欲穿的唐曉芙。唐曉芙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女子,她敢愛敢恨、厭惡世俗名利、有自己的追求。我至今記得她的那句“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好一個痴情的可愛的女子啊!但是讀過楊絳先生的《記錢鍾書與〈圍城〉》便知道,錢老先生偏愛她,不願讓她被方鴻漸這個花心大蘿蔔禍害,潔身自好,成為了《圍城》中完美女性的化身。

但是,我卻很喜歡孫柔嘉,她雖然沒有鮑小姐的風流倜儻,沒有蘇小姐的博學多才,也沒有唐小姐的清純可愛,卻有一種頑強不屈的勁兒。她在方鴻漸對她無感時想方設法地引起注意,在方鴻漸被三閭大學辭退時毅然與丈夫同行,在方遯翁極力勸阻之下堅持出去工作,追求獨立,而非一味地對丈夫阿諛奉承,一味地對婆家唯命是從。我認為這才是新時代理想女子所要具備的品質。

讀圍城的心得體會篇3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説,是中國近現代史一部經典之作,這是一部以調侃的語調來極力諷刺人生的笑面悲劇,“圍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麼一句“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這句話深刻的揭露了人物對於婚姻、事業的感悟。

人們的生活就像圈在這圍城之中,想逃脱,想掙脱,卻怎麼掙扎也無濟於事。

書中主人公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情感糾葛,與其説是方鴻漸被孫柔嘉的計謀所敗,還不如説方鴻漸因為其自身的怯弱與言不由衷而自食婚姻的惡果。

這座曾令方鴻漸無限神往的感情圍城,終止於主人公無奈地忍受城中的無聊。

同樣可以讓人給予無比輝煌的榮耀,也能讓人深陷泥潭的事業圍城,在作者的筆下也是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壓抑着每個人的神經,令本性善良而又怯弱的方鴻漸只能退縮,

離開三閭大學這壓抑的事業圍城,本以為可以深吸一口自由空氣的方鴻漸,卻沒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個更為複雜、更為混亂地社會大圍城,在這裏封建制度、

家庭責任、事業衰敗一切都排山倒海般的湧向他,讓他無所適從,所我這一切都像是被命運的大手無情的掌控着,任憑你做無謂的掙扎,最終只能屈服。

實際上這不僅僅是方鴻漸所處的圍城,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座圍城裏,如何身處其中,卻能樂於其中,讓圍城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才是我們該積極面對的,一味的掙扎、逃脱只會讓自己在泥潭之中越陷越深。

讀圍城的心得體會篇4

圍城裏的人想出去,圍城外的人想進來。

錢鍾書用通俗易懂,幽默詼諧的語句構造了《圍城》。《圍城》獲得了超越年齡、性別和時間的認同,帶着悲歎、惋惜、失落的心情看完通篇小説,憐憫之情也伴隨而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人們要求思想開放,提倡自求戀愛,但人們心中的封建思想仍佔統治地位。就拿主人公方鴻漸來説吧!他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婚姻方面,都是失敗者,他成為任人擺佈的工具,自己毫無主見。從1978年開始,在黨的領導下,思想解放,改革開放已深入人心,並得到較好效果,但在大部分人們的思想中,封建思想仍有殘餘,處於現階段的中國青年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大,父命難違成為他們的座佑銘,根本不管父母的話是對與否,自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孝。還有的青少年出身家庭背景不同,就以為這就是上天賜予的命運,無法改變,由此一味的沉迷現狀,而不知用知識和智慧去改變他們所謂的命運,難道這與方鴻漸的人生悲劇無區別嗎?

在當時,人們也提倡自由戀愛,方鴻漸對此似懂非懂,碰到真愛卻害怕逃避,在迷迷糊糊中卻與一個自己搞不清到底愛與不愛的女人結成夫妻,到頭來,落得孤獨一人,流露街頭,獨度餘生,這現象不僅在過去,在現在,甚至在未來也存在。父母離婚,為愛喪命,斷送青春,就連現在不處於這年齡的年青人也走向了戀愛生涯對於婚姻,人們的盲目、任性、自私、衝動而使這些例子重蹈覆轍,使現今的婚姻生活非常的混亂。從《圍城》裏看到《圍城》外,這不得不使大家敲響警鐘,對於一切一切,我們應慎重加慎重,提高自身素質。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不正是神州大地禍深寇亟,中華民族危急的年代嗎。日侵華七年,成千上萬的難民還在死亡線上掙扎,抗戰軍民還在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可《圍城》卻隻字未提。被名利、地位、勢力所蒙敝的人們,追求物質,忽視精神,在國家危難關頭還如此的沉迷、自私,那時的人啊,難道你們真不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嗎?過去已無法從歷史上刪除,為了彌補過失,不使歷史重演,這一重擔就落在了我們青年人身上,我們應努力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振興中華,做四有新人。

這説是我從《圍城》裏看到圍城外,從古圍城看往今圍城,總而言之,我們要吸取歷史教訓與經驗,使中國平穩、快速、健康的發展,使中國成為獨具一格的社會主義國家。

讀圍城的心得體會篇5

合上書本的最終一頁,久久不能忘懷,滿腦子都是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時的情景。那末了的句號,似乎並沒有意味着終結,反而像是在向人們宣告着另一個新故事的開始。

讀完《圍城》後,總是感覺心中有種莫名的壓抑。總是感覺有種難受的感覺,一方面是有太多的人生活在那種虛偽,軟弱,優柔寡斷的氣氛之下,有太多的人都像圍城中的方鴻漸一樣。終日碌碌無為,消耗家中的錢財,浪費別人的機會,欺騙家中人的感情,可最悲哀的是他們本人卻活的毫不知情,恬不知恥。太多的人活在自我封閉的區間中,躲在一邊不問世事,他們只明白為了自我的飯碗而努力,卻對水深火熱的廣大人民而無動於衷,身為讀書人,作為當時中國思想最為開放理解最先進的理論學習的一部分人,他們還僅僅如此,那其他思想還處於封建中的更廣大人民還有出頭之日嗎作為國家最優秀的人,就應當負擔起自身的職責。既然連出國留學的這些人都麻木成這樣,那整個中國社會就被外國的殖民統治思想所包圍一樣,躲在那堅固圍城下的一羣麻木的人。他們都是那個社會中悲哀的人。一羣被困在思想之城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兩次提到過“圍城”。一次是經過蘇小姐説出來的:“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去”,另一次是方鴻漸在甲板上的感慨:“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在本書中,作者所展示的圍城現象主要是婚姻和職業,以此證明“人生的願望大多如此”。這是一種人生哲學的問題。方鴻漸就在不停地進城出城,這似乎多少説明了人總有一種盲目性,不停地奔走反覆。這也帶給人些許對人生的茫然人的性格是圍城,人的經歷也是圍城……這一堵堵城牆將一個人牢牢地圍住,制約他的思想,他的行為,使他演繹出一幕幕的悲喜劇。也使他終究成為一個被堵在城牆之中的鼈。一個僅有生命卻無思想的人。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我自我,我是一個學生,我的那座城堡有是什麼是學校吧,我是城內的人,拼命地想逃出去,城外的人呢是那些過去的記憶,他們正無比興奮地期待着進入這座華麗的城堡,就像十幾年前的我一樣。這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在扣留我們十幾年後才放我們出來,不,應當説出去,然後,我們再滿懷期望地步入下一個城——工作。

人生,圍城,我們就在這一個個城堡間,進而出,出而進,周而復始,沒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