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電影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5W

我們所寫的心得體會一定要能表達我們積極樂觀的心態,寫體會能讓我們的語言表達不斷提升,這也是我們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方式,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電影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電影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6篇

電影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1

電影《辛亥革命》的成功上映,使我有幸重温了百年前那段曲折艱辛、可歌可泣的歷史。

自1840年戰爭以來,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有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統治,內憂外患下的祖國滿目瘡痍,逐漸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就此屈服,於是,實現民族復興成了幾代人的夢想,無論是由農民領導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還是走上層革新路線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再到打破了兩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幾十年間,無數有識之士前仆後繼,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鑄就了一部救亡圖存、民族抗爭的中國近代史篇章。

辛亥革命這場幾乎吸納了當時所有中國先進分子的民主革命,雖然最終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但它終結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消滅了世代相襲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更是給苦難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權、民生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傳統封建禮教對人民的束縛,也為後來各種新思潮在中國的形成和傳播掃清了障礙。可以説,辛亥革命為近代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再回到電影中,當目睹年僅32歲的秋瑾英勇就義時,我動容了;廣州起義後,當看到林覺民烈士的遺體被殘忍的敵人拋入水中時,我憤怒了;當聽着起義的號角,相隔百年見證武昌首義的勝利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感人之處,莫過於這些革命者很多都來自富足的家庭,他們甘願拋棄優越的物質生活,告別自己的親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己的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今天我們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中上課,而我們能夠享受現代化帶來的幸福生活,試想一下,若沒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的中國又將會如何?忘記歷史是一種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歷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孩子們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照顧好祖國未來的“花朵”。

電影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2

電影《辛亥革命》講述的是我們國家由封建國家進入現代國家的那一段歷史:

當神州大地處於風雨飄搖的封建統治末期,一批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進步青年,為了中華民族的自由與民主,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是他們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主張,它的領導人就是受人敬仰孫中山。1911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和同盟會領導下的辛亥革命打響了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槍,鬥士們眾志成城,經過鏖戰,武昌起義以勝利告終,隨之產生連鎖反應:湖南、江西、山西、雲南、陝西五省宣佈獨立。不久,清政府徹底土崩瓦解。孫中山先生的智慧、大度和謙遜贏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推崇,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佈就職,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辛亥革命是一場人民的革命,是一場光榮的革命,他推翻了清王朝,同時也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使中國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變革,為重振中華鋪平了一條嶄新的路。隨着時光的流逝,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是看着電影,我的耳邊又響起那轟轟烈烈的槍炮聲、吶喊聲,眼前又清晰地浮現出一副副英雄的面孔……如果沒有他們為真理、民主和自由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沒有今天屹立於世界的中國!革命先輩們拋妻別子、心懷大愛、捨身赴死的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裏!

梁啟超説:“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世界,則國以屹立世界。”辛亥革命將永遠激勵着我們青少年勇往直前!

電影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3

前幾個課堂上,我們陸陸續續的看了辛亥革命的一些片段,覺得電影不錯便回去看完了整部。其中劇情相信不用再介紹了,大家對這段歷史已經是非常熟悉了。但這次觀看後的感觸和教科書上給我的感觸有很大的不同。大概也是因為,書上是站在歷史,人類發展的角度上審視整一件事,而我僅僅只是一個人的片面想法去觀看這件事。一些觀點不太成熟,望老師莫怪。

電影給我的感觸很大,但我只想從一個角度出發。不知老師看電影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那些上陣衝鋒的勇士都是一些學識較好,大多也是受過較高教育的人。可能是我比較膚淺,但我還是覺得那些人太可惜了,他們本大有可為,為中國的崛起作更多的事。我無意侵犯任何人權,也同樣堅信人生而平等。我還是會可惜,衝鋒陷陣的為什麼不能是學識較低的民眾呢,我記得老師説過,革命的失敗之處就在於沒有發動民眾,可我個人卻認為失敗之處在於時機未到,而辛亥革命就像是發展的某個過程。

當時的社會,還是處在封閉程度非常高的時候,民眾對權貴,皇權的敬畏已經可以説是一種信仰一樣的存在了,就像後來二戰後美國人不敢輕易處決天皇一樣。中國的民眾也不敢對皇權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其次,也是因為長時間的愚民,民眾估計已經漠視了自由,人權等,他們已經習慣了受壓迫,已經習慣了被奴役。這種意識是很難被突破的。就像是南北戰爭一樣,黑人人那麼多,為什麼不反抗呢,為什麼要等到北方的白人打響之後來解放自己呢,我認為這跟他們長時間的奴役是相關的,一個人從一出生就被灌輸的觀念是很難改變的。所以這些都導致了辛亥革命並不是去發動民眾的好時機,發動説不準還會因為機密泄露而給了地方官員準備的時間,把這場運動扼殺在搖籃中。

個人認為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意識狀態,所以那些受到較好教育,學識較高的人從書本從各國的發展中總結看到中國的發展,看到了其大有可為的地方,所以他們便突破了皇權等的意識枷鎖而敢於起來反抗。希望,絕對是人們奮發的動力。他們起來了,他們成為了第一批衝鋒陷陣為了自由去突破封建的人,就這樣看來,他們呢的犧牲也像是一種必然。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那麼後來的發展也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沒有辛亥革命打破這個意識限制,我相信後來的發展將會是更難的。

老師也説到過,主席的成功在於他敢於發動民眾,我覺得其中的一些意識原因給忽略了,那時候是封建被突破,人民意識信仰不那麼強的時候,那時候的人們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戰,辛亥革命等一些反帝的行動突破了意識枷鎖,人們已經知道自由是可以追逐的,而主席願意將土地分與人民則給了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的希望,這些構成了發動他們的重要因素,當然還有其他的很多。

像魯迅等當時社會的名士也説到,當時中國人的愚昧狀態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了,所以想要被鼓舞起來是難上加難的。他們需要非常有力的意識喚醒才可能往前,辛亥革命便是這個炮灰,很大程度上喚醒了民眾。

這部電影給了還我一個很深的反思就是,知識是人類進展的基石,如果沒有知識去鼓舞人們追求自由,追求更好的生活,那麼制度的侷限性就很難被突破。辛亥革命過了一百多年,當那些有識之士的英勇依然還是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前進,愚民必然會走上自我毀滅,這是近代史給中國人上的一顆。知識所帶來的意識喚醒是我們發展的過程。

為那些不惜生命去喚醒國民意識的勇士而驕傲。

電影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4

這是一次偉大的革命,是一次驚天動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華兒女們的自強不息,看到了英勇奮戰的精神!辛亥革命牽動着多少中華人民的心呀!我激動地説了一句:“我是中國人!”

電影一開始是一位婦女,她戴着枷鎖一步一步順着圍觀觀眾開闢的道路走着,她步伐剛勁有力,她説:“我此蕃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球瑾始。縱使世人不盡知革命為何竟讓我狠心拋家棄子。我此蕃赴死,正因為回答革命為何事,革命是為給天下人創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寧靜温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為革命。死並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竟讓我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我不由得感動,她是多麼的偉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這看似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麼不平凡。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一聲槍響,它預示着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滅亡!武昌首義前後,無數革命烈士灑下了熱血,捨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孫中山先生説: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他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革命”是國家發展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強大的目標,這目標,將會是你人生的“革命”!

電影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5

這天,我懷着激動的情緒去觀看了這部電影——《辛亥革命》。這是每個不瞭解《辛亥革命》好處的中國人都就應去看的一部電影。很多的年輕人不瞭解歷史,不理解革命的好處和價值,就不會懂得,中國人此刻的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和進步,都離不開那些以前先輩們以前為整個民族的未來做過什麼。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義開始,廣州起義的準備、過程與失敗,孫中山在美國的募捐演講,試圖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革命?為什麼一個母親寧可犧牲生命要去革命?為什麼參加廣州起義的20多歲的小夥子們要犧牲生命去革命?為什麼海外的華僑要捐款甚至賣掉祖宅贊助革命?孫中山在演講中回答的十分清楚:因為滿清政府已經不可能給中國人生活的尊嚴,中國要擺脱被世界歧視的命運,只有革命這一條路。武昌首義後,黎元洪指揮漢口炮台兩炮轟走了蔭昌的軍艦,成為袁世凱出山的導火索。

袁世凱率領北洋軍順利攻克武昌後,停止了進攻,開始在清廷與革命黨之間尋找押注的機會。革命之火在軍事上完全能夠被撲滅,但袁世凱太明白自我的命運,他不能再給滿清權貴一個兔死狗烹的機會。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讓這一思想開始中國人心中紮根。孫中山回國後,力排眾議,堅決提出要早定國體,即以民國、共和代替君主專制。

當孫中山被17省代表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孫中山指出,大總統的好處不在於誰去做,而是打破了中國幾千年專制君主的傳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選舉產生的國家元首。為此,孫中山將民國大總統一職,作為推動袁世凱造反的誘餌。《辛亥革命》還未所有的革命者,為革命捐款、奉獻生命的所有人

進行了感人的辯護:從秋瑾、廣州起義烈士、武昌首義將士,以及舊體制內的同情者,清朝駐英大使的女兒唐曼柔,為孫中山遊説西方財團停止對清廷貸款勇敢地站在舊體制及父親的對立面,最後隨父親一齊自殺的女性

林覺民的《與妻書》代表了年輕的革命黨人,為什麼拋妻棄子、放下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為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期望,即使明知自我看不到勝利,也要為革命奉獻的精神中國近現代歷史最感人之處,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舊體制家庭的年輕人,甘願拋棄優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獻給革命。我們向他們致敬!

在中國,只有徹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專制,才能讓人民有過上有尊嚴生活的機會。這是辛亥革命的歷史貢獻,也是照亮中國未來的期望之光。我們身為中華的兒女,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電影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6

穿梭於鏡頭之間,願用拙筆一支,記錄豪情滿懷的慷慨赴死,記錄大義凜然的奮不顧身,記錄用生命譜寫下的絢爛……

當無邊的黑暗蠶食着中原大地,當腐敗的統治奴役着華夏兒女,當列強的陰謀瀰漫在談笑之間,當疾苦的人民沉睡在麻木之中,有一羣人,截然相反,他們高舉革命的大旗,手擎期望的火把,投身革命,奮不顧身,以自身綻放絢麗,亦是甘之如飴。

秋瑾:淡然赴死,高潔如白蓮

青石板上伴隨着鐵鏈劃過刺耳的咣噹聲,一位婦人手銬木枷,腳綁鐵鏈,卻毫無懼色,就如同出於淤泥之上的白蓮一般,一路平靜,一路淡然……

“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秋瑾始……”明明是壯志凌雲的話語,明明是慷慨激昂的蔑視,但她,只是平靜的敍説,淡然到讓人心疼。是啊,即使是沉重的木枷依舊困不住自由的靈魂,哪怕是堅固的腳鐐依然鎖不住革新的腳步。

心裏,許是放不下天真可愛的孩子,心裏,許是放不下眷意濃濃的親情……應對滿官的指責,她置個人情思於度外,系國家未來於心中:“我的死是為所有的孩子!”寧靜温和而令眾人無言以駁。

秋瑾身處麻木的社會,遭眾人不解,但她依舊堅持自我,起義失敗了,但革命的精神,鼓舞了民族的奮鬥不息。青石板上高潔淡雅如白蓮一般的人消亡了,但她的倩影,永駐在所有人的心中……

林覺民:白衣飄袂,傲然如白梅

他,僅僅一襲白衣就足以構成殘酷戰爭中最美的一道風景,臉上革命的驕傲足以讓末路之人看不到生還的退路,甚至望而生畏。俠肝義膽,鐵骨錚錚,利落的裝槍上膛,迅捷的瞄準射擊,一舉一動,凌厲中飽含詩意,白衣上點點血色漫延而開,踉蹌的身影凝聚了毫不屈服的意志……

這不是翩翩公子的白衣,這不是文人墨客的白衣,這是獨屬於林覺民的白衣,白衣之下,隱藏的是堅韌不拔的革命之志;白衣之下,跳動的是義薄雲天的赤血丹心;白衣之下,燃燒的是奔流不息的民族血脈。

面冠似玉,肝膽如鐵,心地赤誠如朝陽。即使沉屍於水下,嘴角依舊有淺淺的笑意,此情此景,悽美如畫,可不難讀出其中的深韻。也正是這個人,讓我心疼,卻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革命,看到了他所作的努力,相信了他所相信的一切。

一個俠骨柔情的男人,用年輕而熱血的生命換取了畢生的信仰,卻留下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自古情義難兩全!

他們,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用自我年輕的生命,綻放出革命的芳華……他們用身軀支撐起黎明前的曙光,他們用生命鋪築出推翻清廷的大道,他們用熱血喚醒了麻木不仁的人民,他們用信念維護了泱泱大國的不屈。他們的生命之花,開得無比悽美,無比震撼。

我深信,革命的先驅,那年輕的生命,那不屈的靈魂,便是《辛亥革命》中最動人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