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魯迅的藥讀後感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7W

寫讀後感是提升我們思想層次的方法之一,,看完書之後我們有很多的想法要和大家分享,記得寫篇讀後感哦,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魯迅的藥讀後感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

魯迅的藥讀後感通用5篇

魯迅的藥讀後感篇1

前兩天到圖書館借書,看到書架上有一本簫紅集子,順手就把它取了下來。我讀書就是這樣,摸到那本讀那本,沒有什麼計劃性。封皮上寫着她兩部代表作〈呼蘭河傳〉與〈小城三月〉標題。回到宿舍,隨手翻翻,發現最後一篇是她寫紀念魯迅回憶錄〈回憶魯迅先生〉。讀之欣欣然,竟然先把這最後一篇給一氣呵成地讀完了。

讀過回憶魯迅文章不多,但可以説,此篇是為數不多佳作。正如本書序言裏所説那樣:自從我們失掉了魯迅夫子之後,我們收穫了多少懷念好文章,但簫紅這一篇可説是空前絕唱。

曾有人批評簫紅,説她由於沒有受到完整正式教育,寫文章中有句子有語病。但我想,文章貴在思想,而散文貴在一種真實對於生活體悟。在這篇文章中,簫紅以她獨特女性視角,細膩筆觸,給我們留下了不可多寶貴魯迅先生另一面。

中學時,語文老師介紹魯迅時説道:魯迅雜文如一把匕首,刺向敵人心臟。當時對魯迅感覺很冰冷,視他為殺手一般。前些日子與朋友談起魯迅,朋友説,有人説魯迅文章如他鬍子——-又直又硬。其實,魯迅與魯迅文章並不是完全是這樣。

如果我是一個語文老師,我倒是先把魯迅散文介紹給我學生。曾有一段時間,我枕頭邊放着一本魯迅散文集。早晨起牀時,我不敢摸它,因為一旦打開便放不下。〈故鄉〉,〈社戲〉,〈從北草園到三味書屋〉〈風箏〉都是我特別喜歡文章。還有他人物回憶,比如〈範愛農〉,〈藤野先生〉,文字温暖,真摯,感人。這些文章讀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是愛不釋手,掩卷之餘,悵然若失。

我曾看到魯迅很多照片,他總是神情嚴肅,甚至有一張他躺坐在一堆墳冢之中,還有他題詞:我躺在廈門墳中間,顯得放浪形骸。簫紅在本篇開頭就寫魯迅笑:魯迅笑聲是明朗,是從心裏喜歡。下面還有寫他笑:“……魯迅笑聲衝下樓梯來,原來有幾個朋友在樓上也正談熱鬧”。

生活中魯迅細緻,周到。有一次魯迅傷風初愈,夜裏十二點談話後,仍然堅持下來送簫紅。臨別時,他提醒簫紅下次再來時辨認門方法。簫紅出門後回頭看時,魯迅先生那一排房子黑黑,若不是告訴那樣清楚,下次來她怕要記不住。

魯迅在臨終前,仍然忘我寫作,翻譯,關心青年。我曾看到一張魯迅一張在去世前不久與青年文學愛好着一起討論照片。照片中他,只能看到半張瘦削臉龐,做着手勢,背挺筆直。

1936年5,6月份,魯迅重病在身,有一段時間,高燒不止,卧牀不起。簫紅去看望他。“天氣熱起來了,客廳門窗都打開着,陽光跳躍在門外花園裏。麻雀來了停在夾竹桃上叫了三兩聲就又飛去,院子裏小孩子門唧唧喳喳地玩耍着,風吹進來好象帶着熱風,撲到人身上。天氣從剛剛發芽春天,變為夏天了”我讀到這裏時,心情沉重。如果以後我要是有機會作導演拍〈魯迅〉電影時,我一定把這一段插進去。一邊是生,另一邊是死;一邊是陽光明媚,另一邊是死氣沉沉;一邊是希望,另一邊卻是絕望。

最後是結尾。1936年10月17日,魯迅先生病又發了,又是氣喘。17日,一夜未眠。18日,終日喘者。19日,魯迅安詳地睡着了。魯迅逝世時簫紅遠在日本,並未在場,但她寫如在場一般。

魯迅的藥讀後感篇2

炎熱下午,在圖書館的一小角中,我翻開此書,古雅的封套,翻新後的紙頁,裏頭竟是記傳一個令我毛骨悚然的小説故事,對此,仍記憶猶新。

我特愛歷史經傳,正史、雜史等等,透過史家筆的記述,帶領我穿梭古今,監往知來,如滔滔江水不停奔騰,也因此從中得知一些禮樂制度,理解到傳統社會與現今的極大差異,有些讓我驚異,但更多的是不滿氣憤。轉念一想,或許是因為我身處於開放且自由風氣的年代,無法體會到那時的保守守舊的潮流,想打破又會被冠上?叛賊?的名號,於是,甘於沉默。

到了民國初年,自認為是世界的中國不得不邁向真實的世界,國內改革風氣盛行,人民撕掉封口的膠帶勇於發聲,不再顯得死氣沉沉。而魯迅這本新時代社會的產物,向在走入新未來的中國狠狠刺穿道德迂腐思想的心臟,這也是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説,引起廣泛熱烈的討論,如火如荼地流傳至今,其中的諷刺和藝術技巧,是本書的精神所在。

文字淺顯易懂,語句不時流露出主角的瘋狂,但內容卻存有更深的含意。在旁人眼中的狂人,不過只是個可憐的瘋子,痴顛呆傻,淨説些旁人無法聽懂的話;在狂人眼中的人們,更是讓他畏懼,張着嘴和滿口利牙,把他當成垂涎三尺、香噴噴的人肉大餐。本書不斷循環着一個主題,表面上的吃人,枱面下卻波濤洶湧,暗示傳統禮教的陋習腐蝕人們的內心。

焦慮、掙扎、無力,這是魯迅對舊社會不肯進步的失望,以筆下狂人日記裏的狂人,藥裏的夏瑜,長明燈裏的瘋子,魯迅筆下的主角一個個相互呼應,他們皆是別人眼中的異類,不願被浪潮淹沒的大石,與昏昧無知的羣眾形成明顯的對比。但最終,這些角色的下場都不好過,例如:魯迅在本書開頭以文言文書寫告訴讀者,狂人的精神疾病而後已痊癒,作者貌似想要傾訴,微弱細小的批判意識敵不過如城牆般堅固的傳統封建思想;在藥一篇文章中,革命義士夏瑜的生命結束在眾人指指點點當中,那斷頭台上,不曉得殘殺多少改革者的冤魂,濺上多少滴熱血,與多少顆迷信的血饅頭……

?救救孩子!?書末作者藉狂人之口仍舊不放棄地把希望寄託未來,至少孩子得以保全,還有機會再為改革社會改革國家出一份心力,不被仁義道德當中錯誤的禮教觀念所侵害,不再重蹈上一輩人?吃人的禮教?。

狂人在那個悲哀與蒼涼的時代下是瘋狂的,也是在那漩渦之中最清醒的一個狂人。

魯迅的藥讀後感篇3

我非常喜歡看書,因為書不僅能讓我獲得知識,提高寫作能力,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尤其是《魯迅散文集》,讀起來雖然深奧,但文章中無論是景還是物,在魯迅筆下都有了靈氣和活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中的百草園更讓我意猶未盡,浮想聯翩。

百草園是魯迅家後面的一個很大的園子,園子裏樹木茂盛,花草叢生。鳴蟬在樹葉里長吟,黃蜂伏在野花上,雲雀從草間直躥雲霄,還有爬滿牆頭的何首烏藤和令人嘴饞的野果覆盆子。園子裏有趣味無限的傳説:如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烏,能制伏妖怪的飛天蜈蚣,還有晚上出來喊人的美女蛇……魯迅就是在這個充滿奇聞的園裏奔跑、嬉戲,享受着無憂無慮的童年樂趣。

這篇文章我已讀過多遍,園中美麗的景色和迷人的傳説,讓我想入非非,天天夢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百草園,可以在裏面盡情地玩樂。你別説,這個夢想還真實現了。 今年10月1日我第一次回農村奶奶家,嘿!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個活靈活現的百草園就在我眼前。院子裏滿是樹木,靠近大門是一棵柿子樹,成熟了的柿子像紅燈籠掛滿了樹枝。地上長滿了花草野菜,牆上爬滿了長着三角形葉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何首烏嗎?我急忙叫來搗蛋的哥哥,告訴他百草園的事。心動不如行動,我們立刻下手把“何首烏”一棵棵地拔了出來,但除了幾塊圓柱形的塊根外,根本沒有人形何首烏。我們只好翻磚塊、掀石頭尋找蜈蚣,蜈蚣沒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爺爺出來一看,大喝一聲:“你們這兩個小傢伙,怎麼把我種的山藥全給拔了!”我們自知理虧,灰溜溜地跑了。唉!何首烏、蜈蚣是沒希望了,只有等晚上看是不是有美女蛇了。

晚上,我們早早熄了燈,趴在牀上向外張望,一直望到圓圓的月亮升到了天空。不知過了多久,我迷迷糊糊地感覺到有一個美女蛇在牆頭上出現。她喊着我的名字,然後飄然進屋,伸出魔爪使勁拽我。我大喊一聲:“哥哥,美女蛇來了!”只聽一陣鬨笑,我睜眼一看,陽光充滿了屋子,原來我把叫醒我的媽媽當成了美女蛇。這個夢真讓我過足了百草園的癮!

我喜歡書。書就像一個大寶庫,只要進去就有取之不盡的寶藏;書就像一個大樂園,只要進去就有享受不完的樂趣;書就像一個大迷宮,只要進去就會有五彩繽紛的遐想。你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不是讓我過了一個又愜意又快樂的節日嗎?

魯迅的藥讀後感篇4

魯迅被毛澤東稱為“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可以説是聞名中外的人物。

前幾天,便學了一篇關於魯迅先生的文章——《回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迅先生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一件事使我現在記憶猶新——“魯迅先生不遊公園,住在上海十年,兆豐公園沒進過,虹口公園這麼近也進過。……。”當我讀完這段時,我想:公園離魯迅先生家那麼近,他為不遊公園呢?

我在書本中找來找去,終於找到了,原來他把節約的都用在了寫作上,那麼這句話不正説明魯迅先生熱愛,珍惜嗎?

沒錯,魯迅的熱愛人,他的熱愛,珍惜精神值得學習。魯迅先生愛可以説是如同愛的生命。這時,我突然想到美國著名的作家富蘭克林曾説過的一句話:“你熱愛生命嗎?那麼請別浪費,是組成生命的材料。”的確,熱愛才能使的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這難道嗎?現在社會中浪費的人這麼多,只知道現在享受,浪費,而不設想一下以後的生活,等到老了才後悔,那時晚了。正所謂“百川東到海,何是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之後,為父母爭光,為祖國爭光。

這篇文章使我收益非淺,當我反覆讀時,我對的理解越深了。我覺得“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勁拉起弓,這隻箭就會射出,只須一眨眼的工夫,箭就會在你眼前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名學生,應該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的父母。但要這優異的成績,就珍惜,珍惜這分分、秒秒。

在的生活當中,有許多傑出人物像魯迅先生一樣珍惜,我國傑出的學者李大釗便是。他從小就懂得珍惜,才成就。有一次,李大釗的爺爺不在家,只剩李大釗人在家。本來可以乘爺爺不在家玩一會兒,可李大釗卻抓緊,在書房做作業。窗户是開着的,這時,一隻彩蝶飛來,在李大釗的作業本上停了一下,又飛走了。又過了一會兒,幾隻討厭的麻雀飛來,在窗前的大樹上嘰嘰喳喳的亂叫。可李大釗,連眼皮兒也不眨一下,眼珠直盯着作業本,好像周圍事也沒過一樣。就李大釗從小就抓緊學習,才我國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

學習《回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後,我在學習上的。以前,上課是我總是東看看西看看,總是不,浪費。現在,我知道了珍惜的性,從此上課聽講,在也不打小差了。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一去不返,要珍惜這大好光陰,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效力。

魯迅的藥讀後感篇5

花拳繡腿也好,樸實無華也罷,終究不知道散文如何寫法。於是找一兩篇範本來讀。手摸着書架上一排書脊,一眼看中了《周樹人散文全編》,灕江出版社出版的。

周樹人是個大文豪,恐怕無法學到他的博大精深。但讀一讀也無妨,於是翻開來瀏覽。隨手翻到了《範愛農》這一篇。

讀了開頭,便有勃於我的常規思路。開頭並沒有寫範愛農,而是寫東京客店裏,從報紙上看到安徽巡撫恩銘被徐錫麟刺殺的新聞,及稍後秋瑾和徐錫麟被殺,幾個中國留學生議論的情形。之後在一個同鄉會上討論發電文時,範愛農才出場,而且是以聲音先出場的:“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屁電報呢。”接着周樹人看到的“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一句氣憤的話語,一個“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將範愛農的個性和形象,躍然紙上。

周樹人憤怒了,這個範愛農,對自己的先生徐錫麟被殺,竟“那麼冷”,而接着由誰擬電報稿的事,範愛農又説了一句“何必推舉呢?自然是主張發電的人羅——”這一句,又進一步寫出了範愛農的“離奇”、“可惡”。是個怪人,不易溝通。

我想,周樹人的寫法,應該是先抑後揚吧,前面“抑”着。接下去的閲讀,應該在某處出現“揚”的文字。閲讀的過程中,一心想盡快的讀到周樹人是如何寫範愛農後來的“揚”的。可是,這中間,寫了周樹人和範愛農的一些簡單的交往之外,主要還是一些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一些場合範愛農與周樹人的對話,對範愛農並無詳細的描寫或深刻的議論什麼的。讀到最後,終究沒有讀到“揚”的地方,範愛農最後竟是掉進水裏淹死了。而周樹人懷疑他是自殺,最後周樹人“也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還是自殺。”

於是我又倒回去重新瀏覽一下。這才細細的想一想,周樹人究竟是怎麼寫範愛農的。整篇文章,着筆範愛農的地方其實倒並不多,總共也不過幾處。而範愛農的語言、個性、形象,以及其悲慘的結局,卻久久留在我的心裏揮之不去。

範愛農的結局,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個性,還有當時那個社會的原因,也是周樹人對那個社會的控訴吧。

不過,我也想到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周樹人是真誠、坦率的,但周樹人並沒有幫範愛農什麼忙。範愛農與周樹人是有書信往來的,範愛農在給周樹人的信件裏説了些什麼,不得而知。也許範愛農求助過周樹人,也許沒有。但範愛農是多年心存希望的,也許希望周樹人能幫他找份差事。以至於範愛農到最後,還時常説:“也許明天就收到一個電報,拆開來一看,是周樹人來叫我的。”但終究周樹人沒有叫他,或許周樹人確實沒有辦法,或許,正因為範愛農他那樣的性格,周樹人不願意叫他。

也有可能,周樹人曾經應允過範愛農幫他找份差事,否則範愛農也許不會那樣説。那麼憑周樹人當時的社會地位,幫範愛農找個差事,應該不會是什麼太難的事情吧。但終究範愛農沒有接到周樹人的電報,範愛農一等再等,終於因為窮困潦倒,終於因為他的個性與人相處困難,終於等待周樹人的電報等的沒有了耐心,終於因為喝酒,於是,不如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周樹人通過寫範愛農,折射出對當時的社會和zf的黑暗進行控訴和抨擊。正是當時那個社會造成了範愛農最後慘死的結局。周樹人雖然寫的是範愛農,可範愛農的身後,潛藏着一個巨大而黑暗的社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