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橋的讀後感五十字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5W

在寫讀後感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語句或對話,以加強自己的觀點和論證,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將書中的故事和情節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產生共鳴,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橋的讀後感五十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橋的讀後感五十字7篇

橋的讀後感五十字篇1

走進西遊記這本書裏,我眼睛一亮,就看見我四個我最喜歡的人物,青春活潑的豬八戒,聰明伶俐孫悟空。威力無窮的沙和尚,還有見彬彬有禮的唐三藏,炎熱的夏天,唐三藏等已經渴的不行了。悟空大聲的對八戒説,八戒你去找西瓜來給師傅吃。八戒聽了可就不願意了,為什麼説我去呀?為什麼就不能你去呢?悟空笑眯眯的説,八戒呀,看看你的肚子比三個西瓜還大了呢,走路多減肥呀。豬八戒和孫悟空吵了一段時間後。豬八戒只能灰溜溜,不情願的去找西瓜了。豬八戒就看到又黑又綠的大皮球,他高興的自言自語的説,西瓜應該很甜噢,我先嚐一口,吃了第一塊還想吃第二塊,吃了第二塊還想吃第三塊,最後沒有把貪吃的毛病改掉,把西瓜都吃完了,吃完西瓜他就心滿意足的睡着了。

唐三藏見自己的徒弟八戒,好久沒回來就着急了,對悟空説,你去看看八戒會不會出了什麼問題吧?孫悟空對師傅説,師傅,您放心,我現在就去找八戒。唐三藏聽了悟空的話才放心,笑眯眯的點起了頭。孫悟空看到豬八戒旁邊已經吃完了西瓜,狠狠的上去打了一把,説:師傅着急,你還偷吃西瓜,真不應該呀。這些故事非常精彩,所以深深的印到了我的心裏,我永遠不會忘記這種故事的。

西遊記還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比如貪心,沒有好後果的。比如黑暗肯定會敗給明亮光明。還告訴我們做每一件事,只要刻苦、堅持、肯定能成功。

橋的讀後感五十字篇2

我讀了張文質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書。書中寫的都是一個個教育故事,從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我感受到他對教育的一絲絲憂愁,他就一個站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為我們指引着方向。

“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促進與生長,教育就是互動與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為目標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為關注的起點,在這裏,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獨特性而賦予了主體的價值,並因此成為責任的主體,主體意識的萌發恰似教育促進人的發展的基本點。”書中的這兩段話揭示了教育的本質,那麼誰來進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師。教師的責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業務學習,多學習理論知識,記好筆記,認真寫心得體會。要認真備課、上課,同時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對照新課改精神,明確不足,找準差距,爭取提高。要學會“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善待每一個學生,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之門。”

書中最讓我欣賞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礎教育中的10個人文關鍵詞:自主、互動、開放、質疑、活力、寬容、同情、愛、覺悟、生命。人文精神是當代基礎教育變革的價值背景和追求目標,這些名詞在教育改革實踐中被賦予了堅實、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尊重生命,愛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互動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充滿活力。

橋的讀後感五十字篇3

魯迅先生有的故事是經過那些人物的事件來對此刻的社會進行批評與諷刺的,如阿q那愚昧的“精神勝利法”顯示出了魯迅先生的無知、自欺欺人,以及最終冤死的事情諷刺了社會的不公。再如狂人的那一冊日記體現出了魯迅先生變態的內心世界,可是反襯出了社會上封建禮儀對人精神的束縛如同一塊千斤巨石壓在人們的心上。再如孔乙己那滿嘴的之乎者也、不賴帳和最終慘死的經歷些出了魯迅先生的迂腐、善良還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心靈殘害做出了鋒鋭的控訴。

有時,魯迅先生也經過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兒描述,比如説:《一件小事》經過自我的自私和那個車伕的偉大讚頌了這種光明磊落、敢作敢當的偉大精神。《頭髮的故事》就是經過“我”和“n先生”的一次談話揭示了辮子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壓迫與剝削。在寫作中,魯迅先生也會經過在文章中哪些不起眼的線索帶給人們道理,如《藥》之中夏瑜的犧牲讚揚了革命可是反對了革命的不徹底性,讚揚了夏瑜英勇無畏的精神,也體現出了康大叔的冷漠、封建。

魯迅先生不之會經過哪些事情來批判社會,還會描述出來自我真摯的感情,如《社戲》中經過孩子那些近似於胡鬧的事情描繪出孩子的天真無邪以及聰敏和頑皮,更是描繪了雙喜、阿發兩個人物。

?吶喊》實在是一部經典的作品。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經過哪些事情在吶喊,崇尚光明反對黑暗。在這其中,有許多好的寫作手法等着我們來借鑑呢!

橋的讀後感五十字篇4

以前每次讀完一本書或者看完一部電影,就會在豆瓣搜書評或影評,彷彿看了那些評論,就覺得那是我自己對書或電影的理解和感受。現在想想,就會發現,那不是。我少了自己的深入思考,讓別人的思考代替了我的思考,讓別人的感受代替了我的感受。今天,在看完《查令十字街84號》後,我想自己寫寫讀完這本書後的感受,突然發現好難,有點不知道如何説起,所以想到哪就寫到哪吧。

這本書是讀書羣裏的羣友推薦的,於是自己買了一本拿來讀。拿到書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雖然不如海蓮在信中描述的那樣,皮裝封皮、燙金字體那樣精緻,但封皮的設計也是非常精美的了。外面包着一層米白色封皮,上面印着中棕帶一點綠的字體,是我喜歡的顏色,有一種復古的味道,正中還有一張舊書店的照片。裏面是硬底封面,底色是墨藍色,字體應該是玫瑰金色又帶有一點粉,整個包裝設計非常舒服。

我迫不及待的把書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因為是書信體,所以讀起來毫不費力,短一點的篇幅就一頁紙,稍長的兩頁。全書記載了雙方自1949年10月5日至1969年1月29日的來往信件,直至德爾先生去世。看着一封封短小而真摯的信,我能感受到海蓮在收到喜歡的書時的歡呼和喜悦,能感受得到書店店員在收到海蓮的物資幫助時的感慨與激動。讓我非常感慨的是,雙方從未謀面,卻能在不斷的書信來往中讓友誼長存二十年之久,那是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誼,單純而美好。

讀海蓮的信總能感受到她的活潑和幽默,能説出這樣話的人,應該是一個多麼有趣的人。彷彿能感受到,一個女作家在自己的公寓裏寫着自己內心的文字,不會孤獨和彷徨,平靜的享受着閲讀和寫作。她在不知道德爾名字時這樣寫道:我會在包裹上註明由你——fpd——代轉,天曉得你叫啥;在苦苦等書的日子裏她寫道:弗蘭克.德爾?你在幹嗎?我啥也沒收到!你該不是在打混吧;在描述自己的長相時她寫道:至於我的長相,大概就跟百老匯街上的叫化子一樣“時髦”吧!我成天穿着破了洞的毛衣跟長毛褲,……房東認為他犯不着為了一個窩在家裏搖筆桿的小作家,而整天開着暖氣。當海蓮稱呼德爾急驚風時,當海蓮説汝等無賴時,我自己忍不住笑出聲……

而德爾的信大部分就是在説自己又找到哪些書,並給海蓮挑選她可能感興趣的書。我可以感受到,他對於書的瞭解,對於海蓮的瞭解,這一定是建立在大量閲讀和飽覽羣書的基礎上,建立在對海聯真摯不渝的情誼上。

信中隨處可見海蓮對書的態度。她説,我從不買沒讀過的書——否則不就和買了一件沒試穿過的衣服同樣下場嗎?我喜歡扉頁上有題簽、頁邊寫滿註記的舊書;我愛極了那種與心有靈犀的前人冥冥共讀,時而慼慼於胸、時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覺。也許喜歡舊書的人就是在尋找和期待在書中和有緣人相知與相遇。

海蓮還寫道:我們活在一個詭異的世界——這麼漂亮,又能終身廝守的書,只需花相當於看場電影的代價就能擁有,上醫院做一副牙套卻要五十倍於此。我寄給你們的東西,你們頂多一個星期就吃光抹淨,根本休想還指望能留着過年,而你們送給我的禮物,卻能和我朝夕相處,至死方休;我甚至還能將它遺愛人間而含笑以終。閲讀真的是最簡單又最奢侈的事,我們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就可以在書的世界裏和作者相遇,在那個世界裏自由翱翔。

在這個閲讀匱乏的時代,有不少聲音在倡導閲讀,而大部分焦慮的人就開始在買買買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彷彿買了這些書就像讀過一樣,彷彿看了書評就覺得自己完全懂了一樣,彷彿看一遍就領會了書的真諦一樣。作為一個有點焦慮、內心又有點虛榮的我來説,當然也在此列。除了一些育兒書籍外,至今書架上還擺着很多從未翻看的書,有的甚至連塑料封皮都沒有拆開。我對自己説,重要的是認真看了,從書中得到了養分和力量,和自己的生活產生聯繫和思考。就像海蓮所説:每年一到春天,我就會“大清倉”,把一些我再也不會重讀的書全丟掉,就像我也會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樣道理。倒是旁人都很驚訝,依我看,他們愛惜書本的方式才奇怪呢。他們買一堆新出版的暢銷書,囫圇吞棗似的看完,我常想:他們也未免讀得太潦草了吧。然後呢,因為他們從不重讀那些書,不消一年,書裏頭的內容早就被他們拋到九霄雲外!不過,當他們看見我把書一箱一箱的往外扔時,卻又露出一副“這怎麼得了”的表情。要是照着他們的做法:買了一本書,好——讀過了,好——上架,好——沒事了,一輩子也不會再去碰它第二回,可是呢,“丟掉?萬萬使不得呀!”為什麼使不得?我個人堅信:一本不好的書——哪怕它只是不夠好,棄之毫不足惜!

因為我是一個手工愛好者,對於書中贈送手工桌布的那一部分也非常喜歡。海蓮在看到桌布時説,這是一條漂亮的愛爾蘭繡花桌布,米黃色的底布上以手工繡着古典的花草圖案——全是各自不同顏色、濃淡有致的花兒,我真迫不及待的想披上維多利亞時代的水袖、優雅地舉起手,幻想自己執着一隻喬治王朝的古董茶壺,輕輕的斟上一盞茗茶……可以看出海蓮對這份禮物的喜愛和珍視。

信中説,雖然老太太做了許多手工刺繡,卻幾乎全都自己留着。用這雙老手做的東西有幸能交到喜歡它的人手上,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老太太一個人終老一生,但她一定不孤獨,因為有手作陪着她,每一個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除非遇到真愛,否則絕不割捨。德爾在信中還告訴海蓮如何清洗、保養桌布,可見愛手作之人對於手工作品的呵護。每一個收到手作禮物的人都應該小心翼翼,精心護理,只為手作上留下的温度和故事。

關於對書店的描寫,是海蓮的朋友在信中描述的。一走進店內,喧囂全被關在門外。一陣古書的陳舊氣息撲鼻而來,那是一種混雜着黴味兒、常年積土的氣息,加上牆壁、地板散發的木頭香……極目所見全是書架——高聳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書架,橡木架面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雖已褪色仍徑放光芒。看到這些,彷彿就像自己置身於書店一樣。

二十年裏,海蓮終究沒能踏上那片土地,去看一看屬於她自己的書店,是一種遺憾也罷,是一種註定也罷,總有一生也到不了的地方。所以她説,你們若恰好經過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橋的讀後感五十字篇5

那裏有古老的村莊,那裏有悠久的神話,那裏有雪白的哈達,那裏格桑花開滿整個草原。那裏就是世界的最高點,神奇的日光城——西藏。

奔波了49小時,終於來到了期待已久勝地西藏。站在海拔3000多米的拉薩高原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感覺就像來到了天國,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那麼的沁人心脾,那麼的美妙。

第二天,我們準備去參觀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説道大昭寺,大家都不陌生吧,國產大片《天下無賊》的一個場景就在這裏拍的。穿過大街小巷終於來到了期待已久的大昭寺。

大昭寺門前擠滿了人,原來他們都是等待上一批人出來好換另一批人。我們盼啊盼啊,終於輪到我們了。踏進門檻兒,周圍陳舊的廟給了人一種安詳的感覺。我們繼續往前走,周圍昏昏暗暗,只有酥油燈微弱的光芒,耳邊環繞着陣陣佛經的誦讀之聲。一座座喇嘛像安靜地坐在角落上,喇嘛像周圍都是一角,兩角的紙幣。我們轉了一圈找到了聲音的來源,原來是一些佛教的信仰者在吟頌佛經,我好像進入了“西藏文化”這本厚厚的書裏面,真是耐人回味。

出了大昭寺,我們又吃了頓藏餐,藏餐的特色菜有手抓羊肉,酥粑,白蘿蔔熬排骨,豬油皮,人生果,藏餐裏當然有飲料,他們哪兒把酥油茶,羊奶,青稞就當作飲料,其中酥油茶是最有營養的,要用百斤羊奶才可提煉出五六斤酥油,酥油的營養價值很高吧。

第三天,我們的活動項目是世界屋脊——布達拉宮。在車上,我一直仰望着巍峨的布達拉宮,我一直幻想着布達拉宮裏的神奇景象。終於來到了布達拉宮的腳下。望着依山而造的巨大建築物,我感到自己被它所征服,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再望布達拉宮,方方正正的格局,紅牆白瓦,一串串五彩繽紛的經幡掛滿整個宮殿。我和爸爸迫不及待地登上階梯,觸碰到牆瓦,我腦海中似乎浮現出西藏人民搭建布達拉宮的艱苦場景。踏着漫長的階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拖起沉重的腳步。爬到半山腰的時候,我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粗氣。突然,一句話震撼了我:再爬一層就能看到拉薩全景了!我好似充了氣的足球,一躍而起,一口氣爬到頂。這是,爸爸把我拽進位於布達拉宮頂部的紅宮。紅宮像西堂一般周圍都是紅漆漆的。紅宮裏面都是喇嘛的陵宮,陵宮就是喇嘛死後的棺材,陵宮的製作越精細,就代表那個喇嘛的信仰度高。走出紅宮,我立即趴到了扶手上,我俯視整個拉薩城,讓我覺得,大地救災腳下,我高興地歡呼:“我在世界最高處!”

橋的讀後感五十字篇6

近段時間,我閲讀了張先生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書,讀這本書與讀其它的書感覺有很大不同,因為張先生這本書裏的文章是細細碎碎的。記錄的或是一個場景,或是某人的一句話,或是聽課後的幾句感悟。有時駐足,有時行走,都圍浸於教育深長的思緒……在這些“細細碎碎”中,我讀到了耐心、傷感、渴望、期盼……我特別喜歡這種形式,它讓我拿得起放得下,隨時隨地拿起書來讀,不必回顧上文,隨時隨地放下書思考,不必冥想下文。對於時間零碎的我來説,課間也可以讀上一條兩條。它讓我感覺到,原來細細碎碎也是一種寫作方式。

“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促進與成長,教育就是互動與彼此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為目標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為關注的起點,在這裏,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獨個性而賦予了主體的價值,並因此成為責任的主體,主體意識的萌發恰似教育促進人的發展的基本熾。”書中的這兩段話揭示了教育的本質,那麼誰來進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師。教師的責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要加強自身涵養,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業務學習,多學習理論知識,記好筆記,認真寫心得體會。要認真備課、上課,同時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對照新課改精神,明確不足,找準差距,爭取提高。要學會“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善待每一個學生,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開啟每一個學生的聰明之門”。

書中最讓我欣賞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礎教育中的10個人文要害詞:自主、互動、開放、質疑、活力、寬容、同情、愛、覺悟、生命。人文精神是當代基礎教育變革的價值背景和追求目標,這些名詞在教育改革實踐中被賦予了堅實、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尊重生命,愛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互動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質疑跑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佈滿活力。

我儘管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但也要加強自身涵養,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專業學習,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尊重愛護學生,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幹好本職工作。我會在學生的成長中、進步中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教師工作的樂趣!

這本書友一個震撼的名字,更有着震撼人心的教育的思考。新的教育,創生於十字路口,如果沒有彷徨,就無需選擇,無需擇斷,也無需有隨時承擔責任的勇氣。十字路口,意味着多元,多樣好自由,如果這個世界上有真正的愛,必然會有自由。十字路口,實際上是我們期待中的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十字路口,意味着對價值的重新發現重新認定,在彷徨中孕育着獨具的慧眼。真正的教育,在出發時是未知的,只有在相遇時,在共同的參與中,在對話的過程中,意義才日漸清晰起來。

?教育的十字路口》,呼喚着教育的愛,教育的自由!

橋的讀後感五十字篇7

?查令十字街84號》,是一位美國女作家與一家英國古舊書店以經理德爾先生為主的店員們二十年間購書寄書的八九十封往來書信的信函集。信函每封不過數百及千字,筆墨或端雅或諧趣,談文説事,噓寒問暖,記賬郵物,二十載不謀一面的歲月留痕薄薄紙箋,海闊天空地瀰漫着書香與温暖的人間情味。掩卷莞爾,讀之,如對故交老鄰,道旁小坐,兩三碟小菜,濁酒一壺,晏晏趣説從前,欣聆舊懷。

翻開這本小書,是在一個會上。因為會議慣常的枯燥,照例攜了閒書來趕瞌睡。書的序文和附錄竟有四篇三十幾面之多,很超乎了我的想像。才看了幾段序文中的書信摘錄,不時會心一笑,心已生愛悦。這書也夠調皮,見我喜愛,玩變臉的功夫,眨眼換了一副模樣兒,變作一道噴香美食要誘我一口吞了它!我才不是大聖的二師弟那副德行,會上這個當!一行不漏地,我先把“序”、作者的“譯序”,還有附錄的兩篇解讀當作佐食小碟填了牙縫。會上讀書多有干擾,至此再忍心合上書頁,美味要留在靜時全心以對,才不負美意呀。

昨日,久雨初晴,風和日暖。睡前卧讀,撥亮了燈,雙目炯炯,一口一口咂食美味。淡淡古書味道,鬱郁人間情誼,溪水般叮咚跳躍心間。只為這家異國的書店找到了她想要的書,當海蓮·漢芙小姐從她的英國籍鄰居那裏聽説戰後的英國,物資匱乏到每個月每個人只能配給到一個雞蛋時,她心疼了。

從聖誕節開始海蓮·漢芙小姐給被她稱之為“我的書店”的店員們源源不斷寄送食品包裹禮物數年,直至時局好轉。人和人之間,如此純粹!我的眼裏,就連信函的購書賬目中頻頻出現在字裏行間的“美元”和“英鎊”,亦去濁存清扮成了兩個小書童的樣兒,跟着那一冊冊可愛的老版舊書,前趨後綴地一天天衣襟袖角都浸染了紙墨的香芬。

德爾先生是書店的經理,回覆海蓮·漢芙小姐書信最多。隔空鴻雁傳書二十年,因為異性,人與人之間便有了一段細微別著的情意,被解讀為另一種愛情未免也牽強了些,其實還是友誼的底,和塞西莉那幾個店員一樣,不過彼此更多一份知心、體貼與堅持。如此而已。

我很喜歡這樣的兩個人。在人生的長河裏匯入這樣一段盪漾着書頁古香的清流,非幸事美事還可為何事!她人在紐約,心屬英國文學,買書、讀書、寫書;他人在倫敦,就職古舊書店,售書、尋書、寄書。她善良坦率豪爽仗義,他温厚雅正恪盡職守。他們因書結緣,在這片緣分的天空下,他們的朋友、親人、同事、鄰居都走上了“查令十字街84號”書店這個舞台,寒來暑往,雁來雁去,這些可愛的人紛紛執筆,寫出了一幕美好的友誼劇目。也許,她和他,比友情又多一點點,也僅只一點點吧,不然二十年的歲月,無論如何旅資匱乏這樣的理由也是擋不住情人的腳步的。當青絲漸成白髮,她在他辭世的兩年後終於機緣來臨,推開了“查令十字街84號”的門,人已亡,店已空。

這夜入夢,我竟拾到其中一封信函,怕失去,急取了相機來拍照存念。而後的夢中又至某書坊,購得一冊印刷精緻的老版小人書《蘇武牧羊》,喜不自勝。想起被舅父拿走的一冊書法帖子,想要再覓一個,翻找許久,卻不可得。那夢裏也怪,難道米芾不是書法家了,他的書全給印成了畫集。蘇東坡的字也很好,老闆極力推薦着。眼前字,心底情,先父習字法宗米氏,看書帖無非一點兒念想,但為此故,就還是要米老先生的字最關我情。

廿載書緣一夢中。醒來的清晨,在枕邊又取了這本小書夾住鼻子嗅上一嗅,啊,竟然聞到一股小時候新學期老師發來課本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