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600字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6W

當讀完《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後,是不是都深受啟發呢!那麼讀後感都是怎麼寫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閲。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600字5篇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600字1

高拱年歲已長,身體漸衰,是看不到張居正下葬了。雖然張居正在高拱臨終前的幾個月專程拜訪了閒賦鄉舍的高老,似乎二人已前嫌盡棄、間隙消彌,塵事盡散,夢漸安平。但高拱可以不見張居正之喪,卻不能讓張居正安寢於墓中,其一紙《病榻遺言》卻致一生榮耀致極的張首輔落得個家產盡抄、褫奪諡號、迫奪御賜、子孫充軍;惟沒有開棺鞭屍,算多少保全了些體面。高拱的“陰招”之險,古今無人能及。張居正生前觀世悟禪自言的“如入火聚,得清涼門”終變成了破敗的華夢,真正“入火聚得清涼”的卻是他的繼任首輔申時行。人性的陰陽、事情的正反,參悟與執迷,事事與非非,盡在眼前身後。這一切正應和了“生命不過是一種想象,這種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間的任何阻隔”。

開朝洪武以來的文官制度,歷二百年,早已由制度化為骨氣,融到了文人的血液裏。古怪、清貧而又鐵骨錚錚海瑞不得不説是這種骨氣的一個典範。一名文官即然為訕君直言可以不惜性命,那官印、榮華又豈能羈絆了骨氣。這是一種執拗,也是一種單純,但卻缺少了些情趣。“他的思想不是得之於天賦,而是來自經常的、艱苦的自我修養”,也許固執的海瑞永遠無法理解“一個女人如有情趣,那麼不論她過去是娼妓、已經結婚或正在懷孕都毫無妨礙”。

戚繼光雖有些孤獨,但終是生逢時、命合運的,外有倭寇之患,內有首輔之助。他雖然改變不了陳舊的體制,這是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但在可能的範圍內,他已經最大地適應環境發揮他的軍事天才了”。“戚繼光的天才之處,在於他看準了妥協之無法避免;而他的成功,也在於他善於在技術上調和各式各樣的矛盾”。“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這也許就是戚繼光止止堂的座右銘吧!“他的長處,在於他沒有把他人事上的才能當成投機取巧和升官發財的本錢,而只是作為建立新軍和保衞國家的手段”。

李贄是一個矛盾體,矛盾得讓人理不出頭緒。“一個農民家庭如果企圖生活穩定並且獲得社會聲望,惟一的道路是讀書做官”,李贄也走了這條路了,讀了經史子集,做了官。可後來卻辭了官,寄居於朋友家研究起了史學,要做學問家。這讀書是目的呢?還是路徑呢?怎麼當路徑走了一程,轉而又變成目的了呢?既然把讀書變成了目的,一介儒生,後來為什麼又遁入空門,出家了呢?逃離了世俗的羈絆,又去研究世俗的經史,這倒底是出世了?還是入世了呢?李贄終其一生,不過是一個追求個性與自由的孩子。他極度自我,卻又沒有自我,正如“自我只是一種幻影,真正存在於人世間的,只有無數的因果循環”。他在獄中自裁氣絕前寫了王維的“七十老翁何所求”來解釋他的死因,也是極為貼切的,不知求何所求?他不知在這個世界上應當建設些什麼,但他從他的閲歷與思考中知道,為了得到自由與解放應當打破些什麼,只是生命將息,力不從心,無所求了。

這就是萬曆十五年,自此以後,萬曆不朝。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600字2

這次墨跡到現在才來寫讀後感,着實因為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是在下一本書讀完才來寫上一本書的想法。中間這段時間腦海裏總是偶爾浮現出來關於上一本書的想法,有時候會記下來,有時候就忘記了,下面説説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中篇,閲讀大概需3分鐘)

這又是我第一次沒看完,回頭補的書。萬曆十五年大的框架是從經濟上來貫穿全書,小的則是見微知著,從關鍵人物抉擇一窺當時大明王朝的時代命運。説實話只是從本書實在是無法全面評價這幾個人。

本書實在是字字珠璣,兩個多小時內寫了又刪,刪了又寫,實在是沒有資格評價這幾位人物。每個人物都極其複雜。

萬曆皇帝和張居正是萬曆年間影響最深遠的人物,這個時間王陽明已經去世,留下了心學學派,後面李贄也受其影響,黨爭也由此開始。申時行在張居正之後繼承首輔出任文淵閣大學士,開始在萬曆和文官集團中間和稀泥,此時張居正已死,政策已廢除大部分。戚繼光自稱張居正門下走狗,得張居正支持創建戚家軍,戚家軍自成一派。海瑞抬棺進諫萬曆,後被貶。李贄削髮,著書,最後死在獄中。

每個人物都可以單獨成書,每個人物又極其有代表性。以我們上帝視角來看,所有的人物都受儒家哲學思想影響,無法超越那個時代。每個人都是不幸的。萬曆被禮教道德約束,事事無法得償如願;張居正權傾朝野,抱負未盡,死後經營大部分付之流水。申時行踐行中庸之道卻招文官集團唾棄。戚繼光被稱為孤獨的將領。李贄焚書與藏書自相沖突,慘淡收場。

作者用極其冷酷的語言訴説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在作者大歷史史觀下,大明王朝上層奉行儒家哲學以道德禮教約束人們,以人治代替法治。上層中庸之道、中層道德腐化、下層土地兼併,整個大明王朝已走向沒落。

末尾作者提到了一國兩制,寫本段話時正值港亂,説明一國兩制也不是萬能的,要綜合時代變化,改進制度,要目光長遠。所謂合作共贏是發展的基石。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600字3

自古以來,我國對官員的道德請求似乎遠高於世界均勻程度,於是呈現了海瑞、焦裕祿這樣的清官、好官;但同時,我國對官員的道德請求又遠低於世界程度,於是“正龍拍虎”案件中的官員能夠“助紂為虐”,撒下彌天大謊也不過是暫時免職,很快又會復出。《萬曆十五年》中解剖了海瑞這隻“老鷹”(叫麻雀不太適宜),讓我們看見了“泛道德”官員的窘境。

依據心理學,硬塞給人一個難以企及的目的,常常只會給他挫敗感。同樣,明初朱元璋開出的'寒酸薪水條,只能讓官員集團尋求其他温飽途徑,不掃除一些官員面對海瑞這樣的“聖人官”,會高山仰止,身不能至、心嚮往之;但事實證明,大多數官員為了温飽“開戒”後,難免會想“既然貪了,剩下的只是幾的問題”,從而變本加厲。從這一點上看,目前公務員遠高於社會均勻程度的薪水,有一定理想意義。

在封建社會,官員的公德和私德簡直完整一體,父母逝世,上級送來的不是撫慰和事假,而是為期3年的超凡不帶薪假期“丁憂”,由於“求賢臣於孝子之門”。如今社會曾經進步很多,即便和父母打着官司——在古代可被稱為“忤逆”,可能判殺頭的——有才能的官員還是照常任職。“個人作風問題”一票否決官員升遷的時期也並未遠去。正如黃仁宇評價海瑞那樣,違犯了人的正常需求,培養出的當然只能是一批乖僻的人,這種乖僻也持續到了他判案之中。

官員的德行值得關注,但應該關注的是其中可能影響行政的局部。比方最常見也能力的“不道德”行為——扯謊。“吹噓扯謊是道義上的淪亡,它勢必引向政治上的淪亡。”列寧這樣説。國外及港澳台等地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克林頓在醜聞事情中的謊話,險些招致其被*下台。公民能夠原諒總統有外遇,但決不容忍總統説謊——即便在總統的私事方面,你能夠選擇不答覆,但也不能説謊。由於一個人在私事上説謊,也就可能在觸及公共的事務上説謊,反觀國內,有意無意説謊的官員真實太多了。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600字4

這是美籍華人學者黃仁宇寫的一本好書,1979年首先在美國出版,並多次重印。我是在閲讀了王小波的“不新的《萬曆十五年》”一文後,才上網購得此書閲讀的。在讀書中,經過書裏提到的文章和人,再去找自我有興趣的書來讀,這種是我自稱為“順藤摸瓜”讀書法。由於這個讀書法,我最近重點購買了一些“讀書筆記”類的書籍來閲讀。

《萬曆十五年》是一本歷史學範疇的書。在我的讀書目錄裏,應當是文(文學)、史(歷史)、哲(哲學)三類為主。在閲讀一個人的著作前,最好先閲讀他的傳記或者簡介,這樣,才會對作者寫作的立場、背景、動因等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有利於自我對作品的理解。這個也是我自稱為“摸清背景”的第二個讀書法。由於這第二個讀書法,我也購買了比較多的人物傳記來閲讀。

經過讀書,我要建立起自我的讀書方法和閲讀書目體系。

再來談談《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吧。全書以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為歷史時間的橫斷面,然後講述了與這個橫斷面有關的六個人物――一個皇帝(萬曆)、兩任元輔大學士(張居正、申時行)、一個模範官僚(海瑞)、一個傑出孤獨的將領(戚繼光)、一個自相沖突的哲學家李贄。最終,從作者的大歷史觀得出結論:1587年,即萬曆十五年,表面上無事可記,然而四海昇平的表面之下,千年帝國崩潰的隱患早已埋下,所以,書中所述的人物都是杯具性結局(皇帝也不例外),故萬曆十五年的歷史,也是失敗的歷史!

讀了這本書後,引發了我的另一個思考,就是我們此刻一再提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究竟我們民族歷史那個階段、那種機制值得我們驕傲,更值得我們在當今列強環伺的國際形勢下提出“復興”的口號?如果説中國的漢唐盛世值得我們後人“復興”,那麼,萬曆十五年的杯具,不是由漢唐而來的嗎?

期望經過閲讀更多的歷史書籍和做歷史的思考,能對以上問題做出解答。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600字5

“大凡高度的概括,總帶有想象的成分”,黃仁宇先生以他深厚的歷史底藴和精妙的想象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壯闊的明代歷史圖景,他以紀傳體的形式描摹了萬曆在位時為後世埋下的線索。

萬曆十五年,正是西班牙艦隊全部徵英的前一年,是一段極其平常的安詳歲月。在明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彷彿都無事可記,但實際上,未來的萬曆皇帝或是勵精圖治或是宴安享樂,首相或是獨裁或是調和,文官或是清廉或是貪污;都無法再改變明朝的頹勢了:盛世將傾,深淵在側,而執政者卻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

通覽整本萬曆十五年,唯有“無奈”二字串聯全文。

萬曆雖貴為皇帝,但卻更像是制度統治之下的木偶。“宮廷固然偉大,但是單調。即使有宮廷的雕樑畫棟和其他華麗的裝飾,紫禁城也無非是同一模式的再三再四的重複”“在固定的節奏流逝的時光中,即缺乏令人羨慕的奇遇,這種冷酷的氣氛籠罩着一切,即使貴為天子也,很難有所改變”。這是地下的玄宮,空氣中混合着潮濕黴爛的絲織品和膠結的油燈的氣味,有無法衝破的窒息之感。他幼年即位,能臣輔佐,經歷似乎與康熙別無二致。小萬曆尊師重道,天資聰穎,已是一個好皇帝的雛形,但卻與當朝政治格格不入。朝臣大多奉四書五經為圭臬,奉祖宗之法為真理,揹負着一種“以死換名”的心理。於是便有了集體上書糾察。而萬曆則是以此而鬥氣,直到他身入靈柩,身邊卻不是他最愛的妃子。朱翊鈞生為九五之尊,死後被稱為神宗皇帝,而幾百年後它帶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仍然是命運的殘酷。

萬曆年間的臣子,也常被無奈纏身。二位首輔雖品行截然不同,一方強硬一方中庸,可都免不了令人唏噓的下場。清官海瑞,同樣面臨着問題:他太清了,也太固了。他的判斷太過主觀;他的政令太過激進,不能被朝廷所容納,只得落個辭官還鄉的結局。名將戚繼光,功跡千古傳誦,卻被捲入了貪污受賄的政治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