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搞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93K

通過心得的寫作可以記錄我們身邊的事情,通過心得的寫作可以不斷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搞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閲。

搞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6篇

搞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篇1

在公用事業局機關黨委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我懷着無比敬仰的心情來到革命聖地——延安,開啟了為期5天的黨性教育培訓。在短短的五天時間裏,我親身體會到延安精神的內涵,接受了一場紅色的心靈洗禮,收穫滿滿。

我們在延安市委黨校聆聽了老師們的精彩講授,進一步加深了對延安的整體瞭解,對延安精神進行了再度挖掘。之後分別到延安革命紀念館、鳳凰山、王家坪、楊家嶺、棗園革命舊址等接受現場教學、情景教學。置身革命舊址,我的思緒一次次被拉回到了革命戰爭年代,想象着革命先輩浴血奮戰,艱苦卓絕的鬥爭景象,想象着革命領袖在窯洞內為幾萬萬同胞,奮筆疾書,夙興夜寐,甚至連腳上的棉鞋被火盆烤着了都全然不知的場景,我再一次被震撼了,不斷思考着什麼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回顧黨的歷史,從上海建黨到長征勝利,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時期,從運籌西柏坡到建政北平,每一次決定性的勝利,都離不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在黨和社會建設新時期的今天,雖然物質水平得到較大提升,但依舊需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思想作風,善於通過發揮自身力量克服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不斷提高服務州城公用事業的實際能力。

延安精神是理論聯繫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延安時期是我們黨總結革命經驗,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的時期。毛澤東主席許多耳熟能詳的著作,例如《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等就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理論與實際的有機融合加速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進程,實現了中國革命路線的裁彎取直。在我們日常工作中,也要努力將理論與工作實際聯繫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打破固有思維的藩籬,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服務效能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延安的黃色大地上湧現出了張思德、白求恩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革命者,他們的精神成為我們可以沿用至今的精神食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實到公用事業就是全心全意地為州城人民做好水、氣、熱的供給服務,落實到我們每一位公用事業人,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全心全意地對待每一項工作,真正把工作做實、做好。

學習延安精神不但要存至於心更要見之於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把延安精神化作服務州城人民的激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為推動公用事業跨越式發展貢獻力量!

搞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篇2

在一口氣讀完《樑家河》這本書時,我深深感受到領袖的不平凡是從青年時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對比自己在那個年齡的表現,真的是自慚形穢,相差甚遠。

書中“難忘樑家河”這一篇目中講到,2004年8月14日,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接受延安廣播電視台《我是延安人》欄目記者專訪,回憶起在延安的插隊歲月,他説:“陝北高原給了我一個信念,也可以説是註定了我人生以後的軌跡。經過了陝北這一人生課堂,就註定了我今後要做什麼,它教了我做什麼。”

正如樑家河村黨支部原書記石春陽所説,“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羣眾需要什麼,他就幹什麼。”當年的北京知青,從羣眾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樁樁實事做起,為當地百姓謀幸福、謀發展,身體力行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這也成為他後來一以貫之的人民立場。

書中提到高產的淤地壩、陝西第一口沼氣池、磨坊和裁縫鋪、知青居住的窯洞……一處處舊址、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無不訴説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艱辛,把我的思緒帶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青年習近平在陝北農村當村支書時,帶領羣眾建鐵業社、縫衣社、代銷社、磨坊,修沼氣池,打淤地壩,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來的。若干年後,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提出了“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諄諄教誨。這是在用實踐告訴我們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實實的去幹好每一件小事,久久為功,最終會順利到達目的地。

在陝北那艱苦的七年歲月裏,青年習近平從一個十五六歲的不諳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長為一名沉穩自信、奮發有為的共產黨員和大隊支部書記,樑家河的知青歲月是習近平總書記成長的力量源泉。基層是大舞台、大課堂,羣眾是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用自己青年時代在基層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在基層錘鍊,就要做到心隨黨旗在基層,情繫羣眾共生長,為民服務敢幹事,在基層磨鍊中不斷昇華精神、檢驗作風、提高能力。對於幹廣大青年幹部而言,基層的廣闊天地是我們奮發有為、增長本領、幹事成才的好地方,我們要勇於紮根基層這片沃土,在基層中汲取養分,努力幹事創業,打好堅實基礎,才能成長為遮風避雨的“大樹”。

?樑家河》這本紀實文學,我們廣大青年不僅要閲讀它,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真正繫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在為民幹實事中努力成才、在青春奮鬥中砥礪前行!

搞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篇3

一到樑家河村,首先進入我們眼簾的是豐收的糧倉、寬敞的村路、湍急的小河、整潔的窯洞、新建的瓦房……一派羣情鼎沸、綠水青山的景象。村委會大院裏懸掛着習總書記“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鄉”的巨型大紅匾牌,村委會的牆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標語格外醒目。這邊誓詞陣陣,那邊誦讀聲聲,遠方紅旗飄飄,人流川息絡繹不絕,團體活動一波一波,村史館外排起了長隊,來自各地的人們在這裏凝聚共識,親臨受教,感受着領袖當年的艱苦環境和樑家河的嶄新風貌,樑家河今天發生的鉅變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縮影。然而40多年前,樑家河是陝北高原農村普普通通的一個小村莊,這裏不通公路不通電,人們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一個“貧窮”與“落後”的無名村落。1969年,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一批北京知青的到來,打破了樑家河原有的那份靜謐。

習近平15歲來到樑家河插隊,在這裏整整度過了7年的知青生活,在樑家河入了團入了黨,並擔任大隊黨支部支書。習近平一心想着羣眾,一切為了羣眾,求真務實,實幹創業,可以説習近平同志的“初心”就在樑家河形成的。習近平説,“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獲得的,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羣眾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腳踏實地自強不息的品格。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羣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基層的艱苦生活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而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想起在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還能幹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於挑戰的勇氣,什麼事都不信邪,都能處變不驚,克難而進!” 見證了習總書記7年知青歲月裏與人民羣眾同甘共苦、拼搏奮進的青春,

在樑家河村史館裏,一幅幅珍貴難忘的圖片資料,一件件留存至今的生產工具,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彷彿是栩栩如生的歷史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生動地見證着當年習近平櫛風沐雨、篳路藍縷的艱辛,述説着習總書記與人民羣眾魚水情深的故事,反映着青年習近平心繫羣眾、艱苦奮鬥、敢為人先的優秀品質。

我們邊走邊看邊聽講解,不知不覺融入那個年代的記憶之中:青年習近平帶領羣眾建起了四個淤地壩、挖了飲水井,使村裏開始有餘糧了;帶領村民修建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解決了全村的燒火問題;帶領大家開辦的縫紉社、鐵業社、代銷店、種蔬菜,改善了村民生活。走進習近平曾經住過的窯洞,長木桌上整齊擺放着的搪瓷缸子等生活用品、大通鋪土炕、簡陋鍋台和灶具,都反映了當年知青生活的艱苦,也是習總書記7年磨礪的見證。炕桌上那盞煤油燈格外引人注目,在那種艱苦環境下,青年習近平時刻不忘讀書學習,閲讀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大量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樹立了崇高信仰和堅定信念。可以看出,當年習總書記在樑家河切身踐行着延安精神,以及“心繫羣眾、不等不靠、艱苦奮鬥、敢為人先、一身正氣”的作風,深深值得我們學習。

寶塔山下,延河岸旁,樑家河村,處處留下了我們接受教育的身影。一曲《山丹丹開花紅豔豔》響徹雲霄,莊嚴的《入黨宣誓》鏗鏘有力,《延安保育院》的故事催人淚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銘記心中,《回延安》的詩句久久迴盪,《革命先驅雕像》前我們肅然起敬、寄託哀思。一場場特殊意義的主題教育活動,立意高遠、內容豐富;一幕幕真實生動的場景,身臨其境、感悟至深。大家暢所欲言,紛紛把所看、所學、所感分享交流,心靈一次次受到衝擊和震撼,思想一次次得到洗禮和昇華。學習最大收穫是:習總書記在樑家河謀事、創業、做人處處都透露出一個“實”字,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的根本內涵,深切感悟到偉大思想的歷史源頭,體會到了人民領袖的博大情懷,大家更加堅定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擔當,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念和決心,以實際行動踐行“樑家河精神”。

搞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篇4

樑家河之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習在樑家河謀事、創業、做人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可以説,40多年前,年輕的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這個做幹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習的“實”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我認為凡事必須實事求是,只有結合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好心辦好事。看到當年習打壩淤地的地方,感覺陝北跟我們贛南比,耕地少、農業生產條件惡劣得多。習當年在解決這個困難的時候,就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通過因地制宜,從樑家河實際出發,帶領羣眾通過打壩淤地,來增加耕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樑家河的寶貴經驗,讓能夠“居高位而知基層,攬全局更懂細節”。

其次,工作必須真心實幹,只有幹部帶頭,才能真正贏得羣眾的信任和支持。想當初樑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產生活最大的問題,習就站在羣眾的角度,羣眾想什麼,他就帶頭做什麼,羣眾盼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於是他就帶領村民打井,建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創辦鐵業社等,解決了羣眾生產生活用水、照明等問題。他也以“能吃苦,幹實事”的黨員幹部良好形象,贏得廣大羣眾的高度讚譽和真誠擁戴。“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一定不能在羣眾面前誇誇其談,説漂亮話,做表面文章。俗話説:村看村、户看户,羣眾看幹部;説一千,道一萬,不如干部帶頭幹。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今後,我們更應該在服務羣眾的工作實踐中,以羣眾滿不滿意、實不實惠、幸不幸福來衡量和檢驗。

第三,我覺得做人做事必須實實在在,只有求真務實,才能真正樹立幹部的良好形象。據瞭解,樑家河村在建大壩時,在水溝旁剷土是個苦差,習總是會主動去水溝旁剷土。這雖然是個微小的細節,但卻體現出習做人做事實實在在的樸實品質。我時常在思考,我們幹部的形象怎麼樹?威信從哪裏來?去了樑家河,聽了事蹟後,我覺得就是靠廣大黨員幹部通過實實在在、點點滴滴的工作累積起來。我相信自己多一點苦、多一點累,羣眾就會少一點愁、少一點難。

通過學習習當年在樑家河的動人事蹟,更加堅定了我紮根基層,真心服務羣眾這一理想信念。

搞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篇5

樑家河,這個曾經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這個給了最初信念並註定了他人生軌跡的地方,讓我充滿了期待與好奇。

在樑家河村史館,我們聆聽了當年習離開樑家河村時,有13名村民把他一直送到延川縣城的往事。當年,習親自帶着幹部羣眾從建大壩、挖水井、修沼氣、種蔬菜、辦代銷社等吃飯飲水問題抓起,逐步改善羣眾生產生活條件,讓羣眾看到他的為民之心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從而很快贏取了當地羣眾的支持和擁護。

隨後,我們又拜訪了樑家河村老黨支部書記、習的入黨介紹人樑玉明同志。老先生年紀很大,卻精神健碩,還熱情地給我們講述了當年學習和工作的許多往事。他説:“當年,有抱負、有遠見,熱愛學習、見多識廣,果敢穩重,是個培養的好苗子。我經常給他講黨的使命,鼓勵他克服艱難申請入黨,並把支部書記的擔子交給他,讓他在曲折和磨難中堅定革命意志、鍛造不折不撓品格、錘鍊艱苦奮鬥作風。”

短短1天時間,我和其他14名村支書重温了習的光輝足跡,途中所聽所見令我感觸很深。我在我們村裏已連續16年擔任村幹部。這次考察,我對如何進一步當好村級帶頭人、培育好後備幹部和抓好村裏各項事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總結來説,就是講的16個字,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羣眾是淳樸的、重情的,習從大隊黨支部書記一直到成為我們黨的,時刻保存着那份愛憎分明、愛民為民的情懷,是令人欽佩、令人折服的。同時,農民羣眾是最樸實的羣體,農村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在樑家河人的眼裏,當年擔任大隊支書時為人耿直、一身正氣。用他們的話説,就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怕得罪人”。

當前,黨中央實行的惠民政策很多,羣眾要求比較高,不僅希望兑現政策,更希望我們村幹部也能辦幾件看得見的實事好事。此次學習考察,讓我身心得到了一次歷練和洗禮。

搞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篇6

2018年6月30日,在熟讀《樑家河》一書後,我有幸隨着區人社局全體黨員踏上樑家河這片神聖的土地,近距離參觀《樑家河》書中講述的一幕幕情景、一處處實物,詳細瞭解習近平總書記在樑家河度過的七年時光。

習近平總書記説:“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總書記當年離開北京插隊到樑家河,從一個15歲的少年成長到22歲的青年,從被動、牴觸地適應這片土地到主動、用心地帶領這片土地上生活貧困的鄉親們戰天鬥地、創造新生活,是這片寬厚包容的土地接納了當年無依無靠的他,是這裏樸實、厚道的鄉親們從自己嘴裏省下糧食分給他吃,是這裏的黃土地用7年時光磨練了他,讓22歲離開樑家河的習近平不再迷惘、不再彷徨,而是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對未來充滿了自信。反覆閲讀《樑家河》一書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從陝北黃土高原上走出來的“人民公僕”——習近平,他身上所承載着的如黃土厚實般堅韌、沉穩的性格,以及透過這些所折射出優秀共產黨員忘我、無私、永保初心的人格魅力。

這次走進樑家河實地參觀,是一次精神洗禮,腦海中彷彿閃過一幕幕樑家河人民挖沼氣池、修梯田排子、打水墜壩火熱的勞動場景。年輕後生們撲滿灰塵的臉上流淌下的汗珠,姑娘、媳婦們憧憬新生活露出的歡欣笑容,老人們爬滿皺紋的臉上被歲月寫下的滄桑,孩子們迎着新時代的朝陽茁壯成長,這裏孕育着希望,這裏窖藏着信念的磅礴力量,就是這塊曾經貧瘠的土地用實幹孕育出了中國夢新的希望。

通過閲讀《樑家河》,又走進樑家河,,我對習總書記的知青歲月有了新的認識,也對樑家河有了新的解讀。這次在樑家河實地參觀學習,令我印象深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40多年前,年輕的習近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做一名幹部的重要遵循,他在樑家河謀事、創業、做人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工作要結合實際,發揚實事求是精神。當年在樑家河村,習總書記因地制宜,帶領羣眾通過打壩淤地,來增加耕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正是有了在樑家河的寶貴經驗,讓總書記能夠“居高位而知基層,攬全局更懂細節”。做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同樣需要實事求是,要深化政務服務公開,瞭解人民羣眾對新形勢下人社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搭建政務服務公開平台。要做好宣傳工作,讓企業、羣眾瞭解人社工作,做好服務,多走訪徵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和改進人社工作。

真心實幹,真正贏得人民羣眾的信任和支持。想當初樑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產生活最大的問題。於是習總書記就帶領村民打井,建沼氣池等,解決了羣眾生產生活用水、照明等問題。他也以“能吃苦,幹實事”的黨員幹部良好形象,贏得廣大羣眾的高度讚譽和真誠擁戴。今後,我們更應該以服務羣眾、服務企業為己任,以羣眾和企業滿不滿意來衡量和檢驗工作成效,全力當好服務羣眾、服務企業的“金牌店小二”,為他們提供五星級的服務。

實實在在,求真務實,樹立人社鐵軍的良好形象。樑家河村在建大壩時,在水溝旁剷土是個苦差,習總書記總是會主動去水溝旁剷土。這雖然是個微小的細節,但卻體現出習總書記做人做事實實在在的樸實品質。因此,我們發揚樑家河精神,就要從點點滴滴的工作,從小事做起,從老百姓關心的事情做起,從企業的需求做起,全力打造陽光人社、高效人社、法治人社和活力人社,樹立人社鐵軍的良好形象。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