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我們仨》讀後感通用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3W

寫讀後感可以強化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讀後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我們仨》讀後感通用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我們仨》讀後感通用範文
關於《我們仨》讀後感通用範文

讀過後,久久不能入睡。胡思亂想了許多,有關於書的,有關於死亡的恐怖的,有關於自己的家庭,有關於父母……

很難平靜下來,轉眼第二天就又都忘記了。

有時我想我是不是適合寫作呢,確實喜歡記錄生活,但是難免過於悲傷和消極,如或是寫小説又怕是陷入難以自拔,又因着自己的懶惰遲遲的,慢慢地寫一寫零碎的記事。毫無意義和意思之言。

亡的是我的死穴了。這次又是深刻的感受到錢鍾書先生在船中默默的,靜靜的離去的感受,昨天的感同身受是那種無依託,孤獨,身體的難過,等待死亡降臨的恐懼,可是今天看過知乎有人評價後,感覺自己實在是過於自我和狹隘了,先生們根本沒有這麼強烈的死亡恐懼,不過是別離的感傷很強烈罷了。他們面對死亡是平靜超脱的,寧靜而平和的,尤其是錢瑗教授臨別前還在給父母寫那麼可愛的信件,囑咐母親如何吃飯,注意身體。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超脱自我,是如何的強大精神。真的,不要過於侷限於自己了,忘記了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

先生一家的親情不是僅僅侷限在物質方面,精神的超脱,強大,獨立是看了許多書所沉澱和積累的嗎?

關於家庭。孩子現在還是可以的吧。學習不用很督促,品德也沒有問題,身體還不是很壞,眼睛是個心病,但是也不能對孩子毫不留情放棄一切的娛樂呀。有問題慢慢解決,有方向,方法一步步不間斷的實施,不要過緊也不要放鬆。讓他張弛有度,養成各種習慣。不要帶給孩子許多負面的影響。尤其是關於孩子身體的方面,有提示,提醒,但也不能過分的誇大。我們也是“我們仨”呀!如果我們也能有這樣的感情是最好不過的了。慢慢經營,慢慢感受。

不要什麼是事情都過於緊張,着急,和偏激,靜下來,慢下來。

這幾日反覆的休息不好,是不是和沒有去父母家有聯繫呢?

今天接送奶的機會,去了一趟。媽好像還是不是很精神,爸爸不在。家裏又一位老人去世了。不是我不想去,我是真的承受不了我媽的説話方式。而我又是極小心眼的一位。我真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這種關係。慢慢解吧。

和孩子爸爸還真沒的可説,除了對他態度不好,要改掉,生活之間並沒有交集的地方,也就沒有話可説了。精神方面根本就是通不到的呀!和睦相處吧,只能如此,互敬互愛。

關於《我們仨》讀後感通用範文

最近我讀了楊絳的《我們仨》,很有感觸,寫在這裏,是一種總結,也算是一種回顧。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裏,每句話,每個字,都透着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説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説。但當我看到後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閲讀的興趣。

楊絳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作家,她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鍊。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敍述,將那些她家裏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緻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還有,寫到當時有些落迫的鐘書先生“留在上海沒個可以維持生活的職業,不得依仗幾個拜門學生的束脩”,卻不想在一個夏天,收到學生送來的一擔西瓜。圓圓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眾人,自己還留下許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經對爸爸説:

“爸爸,這許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兒。”顯然她是覺得“與有榮焉”!她的自豪逗得大家大笑。這樣聰慧的女兒,媽媽怎能不記得她吐露出的每一個音符句語?所以,當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楊先生是如何的不捨。她説:“自從生了阿圓,永遠牽心掛肚腸,以後就不用牽掛了”她嘴上這麼説,心上卻牽扯得痛!阿圓去世時,還差兩個月才滿六十。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如何摧殘着兩位體弱多病的老人……

當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先生去世。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讀到這裏,還能有人不為之動容嗎?

最後的附錄裏,有錢瑗打算寫的她的那個版本的《我們仨》的手體本初稿(未完成),還有她在病中寫給同樣生病的父親的幾封信,寫給母親的新年賀詩,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進食了,但不放心阿媽,特寫信教媽媽如何做簡易飯食……那種父女親人間的濃情和俏皮讓人感慨萬千。最後附錄三裏,收錄有女兒給爸爸的速描畫、鍾書先生給煮飯阿姨的抽象寫生實物畫……這點點滴滴碎紙片都讓楊先生視為珍寶一一收藏其間,那是屬於他們仨的寶貴財富和回憶傳記,沒有人能走進,只能在遠處觀望與唏噓…

《我們仨》的故事讀完,讓我久久不能放下。為他們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一個單純温馨的學者之家的風範深深感動着我。真希望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每一個“我們仨”的故事都讓人回味綿長……作文

關於《我們仨》讀後感通用範文

看了《我們仨》這本書,我感受到的除了對作者文采的敬佩,更多的,是對那種懷念柔和、平靜的那種舒適的遐想。

剛開始,我看不懂這本書表達的是什麼,準確來説,是對其中那個“夢”似懂非懂,在這本書中,我分不清哪些是夢裏,哪些是在現實生活中,它讓我感到一片茫然。之後才明白,這是一家人親情的訴説與回憶。從懵懂突然感到了温馨,是那麼突然與迅速。

懷念與回憶中,作者沒有用筆尖表達出那種悲傷,也沒有對一些令人自豪的往事表現出激動昂揚,只是用緩和的語氣,緩緩訴説着一家三口的生活,平凡、温暖。

這本書看上去很厚,可是句子很簡短,訴説很自然,而更多的,是他們一家三口完美的照片,有隨着時間的推逝,一家人模樣的變化,也有三個人工作,各不相擾,鍾書正在添補他的華氏大辭典三個人的認真與對工作的目標與追求,夫妻倆互相幫忙對方理髮的温馨場面,讓人感動萬分。這只是一些生活照,甚至還是沒有色彩的照片,可是聞到的,不僅僅是書香,還有甜蜜的味道和温馨的感覺。

作者追求的沒有那種壯志凜然,也沒有那種激烈奮鬥,而她更多的,是細節中表現出的星星點點,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片段,在我們眼中,只是家庭中的理所當然,也可能只是生活料理中的小佐料,可是在作者筆下,這些似乎都成了生活料理中不可缺少的大材料。她的素材就像貝殼中的生命體,當沙子進入時,它會用割傷自我的代價來不斷地磨練這顆沙子,讓它成為一顆珍貴的鑽石,而自我卻漸漸淹沒在大海中。

楊絳女士在這本書中,她沒有去評價自我的生活與家庭,也沒有去講道理,只是像講故事一樣講着講着,似乎這個故事一向在演着,沒有盡頭……她之後在幕後為她的丈夫錢鍾書默默奉獻着,她就像那個貝殼,慢慢被淹沒。這也説明了她對這個家的那份真摯感情。

讀了《我們仨》,是對此刻生活的滿足,更是對那種平凡的味道的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