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最新關於《愛和自由》讀後感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95K

大家在寫讀後感的時候要注意詳略得當,為了記錄自己的收穫,讓我們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最新關於《愛和自由》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最新關於《愛和自由》讀後感範文
精選最新關於《愛和自由》讀後感範文

每年夏天,總有很多小孩子溺水的新聞,令人心痛。前段時間看到北京一位媽媽帶着雙胞胎女兒去青島海邊,一低頭刷手機的功夫,孩子就不見了。再見到孩子就已經是天人永隔,何其悲愴。

每當這個時候,輿論的發酵點之一,就是父母這一項重要工作竟然不需要進行崗前培訓。父母這一項工作,從天而降。你甚至不用做任何事,就獲得了爸爸媽媽這個角色。

我的閨蜜孕中期,有一天説她自己前晚看懷孕生娃的帖子,突然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學會餵奶,嚇得睡不着覺。後來看到別人帖子裏説,小娃娃一生下來自己就會吸奶,才終於不緊張了。

我這個比她老資格的媽媽,第一反應是,恥笑她,“哈哈笑死我了,是啊,娃自己會吃奶的。”後來仔細想想,雖然我自詡要學習做一個好媽媽,但是看來“不用學習,養娃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觀念在我心裏也還是非常頑固的。

這幾天看了《愛和自由》這本書,深以為然,發現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首先簡單概括一下這本書:

愛是獨立的前提,自由是成為自己的前提,有了愛和自由,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作者的核心理念來自蒙特梭利教育觀,0-6歲是孩子“吸收性心智”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知識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否以其自我發展的方式探索世界,慢慢從感覺走向概念。父母,能做的是以穩定的精神狀態,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體驗平台,給予愛,給予自由,幫助他,滿足他成長的需要。並且,不錯誤邀功。這樣,孩子才能創造一個完整的自己。

精選最新關於《愛和自由》讀後感範文

四年前就看過孫老師的這本《愛和自由》,當時看的時候就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很好,可是書看完了就完了,沒有很深入的去執行,概念式的東西在頭腦中停留不了多久就消失了。曾經工作的早教機構雖然也主張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但就像孫老師在書裏所説的傳統的觀念是那麼根深蒂固,那條路越走越偏。隨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總覺得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擾着我。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強烈的無力感,自己和孩子都很痛苦。一直想不明白:作為媽媽自己好像已經盡全力了,但是為什麼教育的路還是那麼痛苦呢!直到我聽到了孫老師的講座,走入愛如是,參加讀書會,再從新拿起《愛和自由》。

《愛和自由》的第一章中孫老師首先就提出了精神胚胎,其中有一段話特別的觸動我:人們從不會為一個孩子長不大而擔憂,但卻從不認為精神的種子曾在兒童內心存在過,從不認為兒童內在也有一個自然、有序的成長過程,它只需要我們提供一個適合發展的環境。在兒童的精神上,我們一直在充當一個角色“造物主”。在傳統教育中我們從不懷疑孩子是教出來的,在孩子面前成人都以權威自居,我説的都是對的,都是為你好,你那麼小你什麼都做不了,你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成人固守着自己的信念,沒辦法站在平等的角度去觀察孩子,更沒辦法觀察到孩子的內在需求,也就不可能給孩子提供成長所需要的環境!然後成人就開始抱怨這孩子真不乖,帶孩子真是折磨人啊。這也許就是我前面説到的所謂的“問題”。如果不能瞭解兒童時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種“灌輸”,而是需要條件的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這一規律,那麼這些問題就會一直困擾着我們。我走進愛如是後,我仔細觀察身邊的孩子,他們大部分都很自在,沉浸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中,老師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以平等的身份跟孩子交流,孩子表現出的那種工作時的平靜,遊戲時的喜悦,發生衝突時情緒的流淌一次次的震撼着我。我從心底覺得在這種環境裏的孩子是幸福的

“人類的發展中有一個法則,就是愛。這個世界上最高貴的,最大的真理就是愛。無愛和非正常成長史這個世界最大的罪惡。”作為媽媽我們總是説自己多愛孩子,可是我們的愛是有條件的,不穩定的,變化莫測的,一切按照我們的計劃進行時我們是愛孩子的,孩子要什麼我們都會滿足;孩子“搗亂”的時候,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自己身體很累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都是不愛孩子的。對於這一點我深有感觸,經常會跟孩子説你怎麼這樣,你為什麼不能體諒一下媽媽?那種感覺非常的無力也非常的無奈。現在每當我想説這句話的時候我知道那是因為我缺愛。在我有情緒,我不舒服的時候我需要別人的安慰和愛,在得不到的時候我希望從孩子哪裏得到。我深深瞭解這種缺愛,不能獨立,依賴帶來的痛苦。我想結束這種痛苦,更加不願這種痛苦在孩子身上延續。隨着自己和寶貝在愛如是一天天的學習,我很明顯的感覺到我們之間微妙的變化,我們開始定規則,開始分享情緒,開始平等的對我們的衝突發表意見,孩子知道媽媽不會再那麼情緒化,對媽媽的愛有一種篤定感。我也越來越明白“愛你如是,非我所願”這八個字的意義。

書還是那本書,看書的人和看書的感覺已經不一樣了,這是一本需要反覆閲讀反覆感受的書,相信隨着自己的成長每一次的閲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精選最新關於《愛和自由》讀後感範文

説實話,讀這本書之前沒有聽過孫瑞雪的名字,為什麼會買它,也已經忘了。估計是之前歷次計劃要寶寶的時候,從哪裏看到了相關的介紹,一時心血來潮就買了。在我翻開它之前,它已經從這個書架到那個書架,挪了好幾次位置,連書脊都有點褪色了。

讀它是在這兩天守着寶寶睡午覺的時候。聽着悠揚的《綠袖子》,時不時抬頭看看寶寶熟睡的可愛的臉,覺得特別幸福和平靜。看到它説在中國,很多聲稱愛寶寶的爸爸媽媽,都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寶寶的自由,就覺得特別悲哀。寶寶是沒有錯的,他按照自己的天性發展,大人們卻迫不及待地希望他"懂事"和"聰明",很少有幾個父母能夠給予寶寶充分的愛和寬容,容許他們慢慢地、自由地長大。想起之前帶寶寶睡覺的時候,有時候寶寶不知道哪裏不舒服,會哭兩聲,叫幾下,自己就覺得特別煩躁,把他轉來轉去,恨不得他立刻安靜,就覺得自己真是特別的沒耐性,就像書裏寫的多數父母,有時候愛寶寶,有時候不愛他,全看他是不是按照自己想的樣子來。這真太可怕了,當父母的怎麼能這麼自私,只想着自己能少辛苦點呢?

書裏説,寶寶是有精神胚胎的,在愛和自由的環境裏,寶寶在6歲之前,就會通過自己的各種經驗,發展出獨立的,追求完美的道德體系和創造力出來。這是我之前不曾想到的,但是思考之後,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人是如此神奇的動物,那麼小的寶寶從出生開始,小小的身體就按照神祕而精確的生物鐘在生長,他當然也會有天生的精神胚胎,指導他想着完美的目標形成目標和意志力。只是比起尊重寶寶的生理需求來,認識並尊重他的精神需求要困難得多。在這稍縱即逝的6年裏,媽媽會有那麼多機會不在寶寶身邊,如何能夠保證寶寶在傳統教育的環境裏能夠不受干擾的發展自己的人格和智力呢?於是,我又有點沮喪。

上網搜了一下,賣蒙氏教具的不少,但幼兒園似乎只有兩家。一個是孫老師在閔行開的,另外一個是青浦的一個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看看他們的網站,感覺更像貴族學校而不是真正的蒙氏幼兒園,哎,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寶寶自由的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