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黨員幹部關於《紅色家書》讀後感精選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4W
一封封書信承載烽煙戰火的記憶,紅色家書就是重温革命英雄的光輝歷程。下面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黨員幹部關於《紅色家書》讀後感精選,供您參考查閲,謝謝!
黨員幹部關於《紅色家書》讀後感精選

《紅色家書》讀後感

作為一名鄉鎮黨委書記,認真拜讀了《紅色家書》。王孝錫、王器民、毛澤建等人的事蹟和家書,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思想上得到了洗禮、精神上得到了昇華、黨性上得到了錘鍊。

一、感恩銘記,不忘初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先烈們為了共產主義事業,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把滿腔熱血灑遍中華大地。“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這是王孝錫英勇就義前寫給父母親的遺書,時年25歲。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公而忘私、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作為一名鄉鎮黨委書記,要深切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感恩他們的無私奉獻、傳承他們的先烈精神,用黨的紅色傳統照耀三龍鎮新時代征程。

二、堅定信念,激發動力。習總書記反覆強調,革命傳統資源是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革命傳統我們不能丟,革命資源我們不能棄,就是因為它藴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要將革命先輩熱愛祖國、忠於黨和人民、不怕犧牲的革命傳統,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轉化成艱苦奮鬥、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無私奉獻,在不同崗位上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促進三龍鎮各項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三、結合實際,砥礪前行。在社會主義建設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們迎來了民族復興的曙光。我們要秉承革命先輩意志,用他們的精神品質提振精氣神,將三龍的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一是推進“雙創雙修”,實現生態文明、城鄉風貌、城鄉管理、城鄉功能、城鄉內涵的全面提升。二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落實精準扶貧政策,增強建檔立卡貧困户獲得感、幸福感。三是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推動三龍“建陶小鎮”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大力發展旅遊觀光休閒業,啟動新建樂華農貿市場。

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弘揚革命傳統、發揚先烈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譜寫新時代的光輝篇章。

《紅色家書》讀後感

近來,本人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誦讀學習了《紅色家書》,重温了中國革命先烈的光輝歷史,感到深深的震撼,倍感今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汲取了奮發前行的力量,對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充滿信心。

對黨忠誠是共產黨員的基本政治要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品讀紅色家書,那一段段蕩氣迴腸的革命歷史,無不詮釋着老一輩共產黨人對黨的絕對忠誠。李大釗被捕後,敵人用盡了酷刑,他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沒有説一句有損黨的榮譽、有損革命利益的"供詞",連當時敵人的報紙都不得不承認"李無確供";方誌敏在被囚禁的6個月中,寫出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16篇約14萬字的獄中文稿,甚至感染了獄中看守人員,他們自願幫助方誌敏將文稿傳出,使得這些寶貴精神財富得以留存至今。我們品讀紅色家書、緬懷革命先輩,就是要堅定對黨的忠誠,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挑重擔,永遠熱愛黨,永遠跟黨走。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黨的一大共有13位代表,最後走上天安門城樓、見證新中國成立的,只有毛澤東和董必武。其中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背信棄義叛黨投敵。這些人之所以中途變節,就在於沒有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紅色家書的主人公們,都具有堅定崇高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認定馬克思主義是真理,認定只有共產主義才是人類的出路,認定中國共產黨定能成功。正是他們,鞭策着我們激勵着我們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首要任務,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x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仰者和忠誠實踐者。

重讀紅色家書,傳遞信仰力量;重讀紅色家書,體悟先烈初心。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我們務必要傳承好紅色革命基因,以務實擔當精神接續奮鬥,為新時代公路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紅色家書》讀後感

打開《紅色家書》,褐色的紙張彷彿經過漫長歲月的沉澱,向我們慢慢展開歷史的畫卷。閲讀每一篇家書,行裏字裏句句啼血,沒有一篇是表達自己想要活下去的願望,而重在對自己的兒女同胞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期望,表達自己對中國光明未來的堅定,他們身上藴含着鋼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鐵肩擔負着中國的未來。讓人不禁思考,一個人在國家處於危難之時,能夠爆發出多大的力量?

李大釗先生參與了不可計數的變革,最終造擇了一條能夠真正挽救中國的道路,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革命當中。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救亡圖存的運動之中,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反動分子張作霖的圍追下,被捕進監獄。在寫下一篇遺書告同胞們需將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需實現中華振興富強後,從容不迫地迎接了死亡。先生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將自身的名利安危拋之於腦後。捨生而取義者,應為如此吧。

每封家書中少的不過寥寥幾行,多的也僅有幾百字而已。可每行字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身上沉重的擔子,感到他們堅如磐石的信念,他們本應和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會感到對生的'渴望,對死的恐懼,可是什麼令他們變得在死亡關頭依舊臨危不懼,依舊堅持着自己的信念?是什麼讓他們能夠將自身安危拋於腦後,將國家將人民掛在心間?

翻開歷史畫卷,瀰漫着一股令人心驚的鐵鏽味和血氣,可當抬頭遠望時,是否能看到那些遠去人物的身影?是否能感到心靈的一陣悸動?是否能感到血液為此沸騰?歷史終將過去,任何人物都將在時間的車輪下湮滅,可革命烈士的身影不曾遠去,他們的精神存留在每個人的心中,刻在每個人的骨子中,融於每個人的血脈中,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推動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永夜初晗凝碧,中國沉睡在暗無希望的黑夜中時,一些人覺醒了,以身作燭,以微小的光茫,點亮國家的曙光,結束了漫長的黑夜。夢復千秋星垂野,現抬起頭來,仍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指引我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