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論語》的心得體會參考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1W

寫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更加專注於學習過程,提高學習的效率,心得體會是我們人生智慧的積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論語》的心得體會參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論語》的心得體會參考7篇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1

論語》讀書心得提要:現在的社會常常有人抱怨沒時間學習,但是孔子告訴我們,學習不一定非得到學校才能實現,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論語》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記錄,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在以前《論語》是修身養性的非常重要的書,幾乎人人都會説幾句,現在雖然時代變了,但裏面的內容對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導性。有鑑於此,我閲讀了《論語》裏面的部分內容,對其中5條印象較為深刻,並結合宿舍管理工作進行了一點思考,現總結如下:

一、管理方法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説:不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姓名,而是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這句話啟示我們瞭解別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對順利開展工作而言。作為8幢第一負責人,我需要對樓棟基礎數據、格局、住宿情況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員工也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根據她們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以及日常工作狀況來合理安排和分配任務,以此來協調好這個團隊,使團隊每一個成員發揮應有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就可以保障樓棟一切工作順利進行。

二、工作方法

2.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説: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我作為宿舍綜合管理員,其實也是一名“工匠”,只不過我的對象不是具體的物品,而是南大的同學們,而我的工作還要進一步管理好樓棟員工團隊。我要做的是讓同學們住的安全、放心、舒心,讓團隊和諧穩定,讓這就是我的“事”。而這些都離不開好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這就是我的“器”。要開展好工作,必須要學會有效的管理方法。

3.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説:如果教給他一個方面,他卻不能以此來説明另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後勤工作不只是看看門而已,還涉及到安全、衞生、管理方方面面,內容較多,涉及較為廣泛而且繁瑣,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總結經驗,就會疲於應對,不僅使自己疲憊,工作效果還不一定好。只有在工作中及時總結經驗,才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才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

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孔子説: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一個樓棟很大,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要管理好樓棟,還必須和同事們團結互助。人難免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我自己也不能例外。要嚴格地要求和責備自己,而對別人則採取寬容的態度,在責備和批評別人的時候應該儘量能夠做到和緩寬厚,這樣將會實現同事之間的和諧相處,促進工作更好開展。

三、學習方法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説: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現在的社會常常有人抱怨沒時間學習,但是孔子告訴我們,學習不一定非得到學校才能實現,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應該看到這點,並主動學習,具體到宿舍管理工作,那就是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也可以向樓棟裏的同學們學習,這樣我們在日積月累中就會實現進步,不僅對工作有好處,對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閲讀《論語》,我有了不小的收穫,我將繼續加強學習,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職業素養,爭取將宿舍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2

假期閒暇時閲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一書,使我對《論語》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箇中國人耳熟能詳。近幾十年我國的教育忽視了對國學的學習《論語》的學習情況也不容樂觀。就拿我自己來説吧,雖然從事教學工作,對於《論語》也只是看過,卻並不理解其意,平時的生活學習也不涉獵。現在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國學的學習重視起來,學校也開始學國學,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更應該先行,於是我又再次開始讀《論語》,可是卻覺得《論語》讀起來並不輕鬆,於是採取走捷徑讀于丹教授所著的《論語》心得一書,讀來對《論語》的學習輕鬆了許多,《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于丹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成功地讓我們普通人對《論語》都能有一種感知的認識。

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夫子對弟子説過的最簡單的道理。人一輩子做到一點就夠了,那就是“恕”。“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儘量寬容。其實,《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在我們的工作中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更要調整好與他人的關係,遇事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關愛同事,關愛自己的學生,就是仁慈;瞭解自己,瞭解別人,就是智慧。

于丹教授在書中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著作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全部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下子 了這個多彩的世界,演變而出的是一種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論語》裏面教給我們要有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對於我來説就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用寬容去原諒學生犯得種種錯誤,和學生共同改正錯誤,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用徵求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各種問題和知識的學習中,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最正確的解決方法。遇事多思考,多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不可武斷的作出判斷。正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

讀于丹説論語,讓人領略到的就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正確對待的認知。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理念,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3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後來記成了《論語》。

我們會覺得,《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裏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我們都説孔子是聖人,聖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聖人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裏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與西方不同,中國哲學系崇尚的是1種莊嚴、理性和敦厚之美。

?論語》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這樣1種審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內心傳導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1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十分莊嚴。

因為其中有一種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個特別講信念的人。宋代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經説過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對他的學生説:“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四季在輪轉,萬物滋生,天而要説話嗎?”

?論語》的終極傳遞就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1個字就是“仁”。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問過孔子什麼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麼叫智?孔子説:“知人”。瞭解別人,就是智。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麼簡單。《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4

高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不嫌棄一粒粒比自己小的石子。密林之所以密,是因為它不嫌棄一棵棵比自己小的樹苗。——題記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富含哲理,閃爍着智慧的光芒。讀了這篇著作,我受益匪淺,不僅對孔子瞭解的更深更多,還知道了許多讀書學習的方法和為人處事的道理。

這本書,記載着孔子説的每一句有道理的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表現了孔子好問好學的學習精神,他自己成了老師,但仍然不斷求學,而我們,遇到一點點獎勵就萬分驕傲,遇到小小的困難就不理不睬。這句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生活中我們常常能接觸到有長處的人。這些長處值得我們學習。因為只有謙虛,才能有進步。所以,我們應該放下驕傲,虛心向別人請教。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對這句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它説的是: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我覺得很有道理,作為當代的中學生,學習重要,學習方法更為重要,如果只是死讀書,肯定沒有多少收穫,所以就應該將讀書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才會有所收益。

論語中還有一話我也很喜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我不喜歡的,你肯定也不喜歡,所以我不會給你,他不願意做我肯定也不願意做,所以你不會勉強我去做這件事情。讓我深刻領悟到,做人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絕不要強人所難。

?論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我們應該認真地去讀。它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藴含的豐富哲理啟迪着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論語》,我喜歡!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5

我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上下五千年,數不盡的風流人物,説不完的英雄故事。繪製成了一本本經典名著,豐富了後來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讀過的為數不多的國學經典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論語》。古人皆説:“讀半部論語,可以行天下。”這句話放在現在雖然有些誇張,卻也足以説明了《論語》的好。

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我國小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抽早讀的時間帶着我們誦讀國學經典。從《弟子規》到《千字文》,從《大學》到《中庸》,然後就到了《論語》。我們從一開始的被“之乎者也”繞暈頭,到後來慢慢學着去領悟其中奧義。

還記得第一次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們一個個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為什麼要讀“yue”呢?為什麼那個時候的“説”和“悦”是一個意思呢?那為什麼不直接就寫“悦”字呢?我們的腦子裏裝着十萬個為什麼?因為無法理解,誦讀的時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們逐漸找到了它的韻味,一邊跟着讀,一邊搖頭晃腦,就算是被老師點名站起來背誦,也能從容自如的來上一段:“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在討論問題時產生了分歧,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已經論證了是他錯了,可他卻還要與我爭執,我當時心裏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説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不過是這一個看法與我不同而已,他還有那麼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呢,我又怎麼能輕視他呢?

越讀《論語》我就越發感受到孔子的偉大。《論語》裏的每一句、每一條都在教導我們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們修身養性,教我們為人處世,教我們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誠信、謙虛好學,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雖然一直到國小畢業,我們的《論語》都還沒有讀完,但這樣一部偉大的論著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讀完的。它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刻都能給我們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謂學海無涯,在之後的日子裏我會把《論語》一直讀下去,還要繼續讀更多的好書,就讓我沉浸在中華經典中肆意徜徉吧!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6

上午沒課,去圖書館借了本書,于丹《論語》心得,看了看,覺得也沒説啥,挺淺顯的。但于丹對《論語》的人生之道的見解對我挺有啟發的。

"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十有五而至於學"是他自己的一個起點,也是他對於學生的一種要求。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可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只是十五向學了。但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最大的苦惱時信息太多,到底如何選擇呢,"過猶不及"是孔子的觀點。再好的東西都有它的度,與其貪多嚼不爛,還不如把有限的知識融會貫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三十而立"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走到三十,應該是人生"合"的階段,就是既不像十來歲是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歲時覺得一片慘淡。三十而立的"立"字,首先是內在的立,然後才是在社會座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三十而立",我的理解並不是通過一個外在的社會座標來衡量自己是否已經成功,而是由內在的心靈標準衡定你的生命是否開始有了一種清明的內省,並且從容不迫,開始對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內心真正認定的事情,這大概是"立"的一種見證。

"四十不惑"是人生最好的時光。一個人在三十歲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斷的收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比如: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是,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所以,三十歲以後,就要開始用減法來生活了,也就是要捨棄一些不是你真心需要的一些東西。

"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説到這個時候已經有了一種內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為外物所動了。

"六十而耳順",此時,你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個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傾聽各種聲音,並站在別人的出發點上去了解他為什麼這樣説。這種境界就是我們常説的"悲天憫人"。

我想,我們大概就應該如此做人吧!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7

公冶長,姓公冶名長,齊國人,孔子的弟子,論語心得。

本篇主要還是以仁德為主,從各個方面去探討仁德的特徵。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句子,如:“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思而後行”等。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都出現過,對人們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第一個評論人物就是公冶長,雖然坐過牢,但是並不是他的罪過,所以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對於公冶長的瞭解,孔子是他的師父,我想他肯定做了全面的瞭解和評價,所以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看待一個人不是去在乎身份、地位、錢財,而是去看他是否具有最基本的仁德,心得體會《論語心得》。

第二個評論人物是南容,姓南宮名適,他也是孔子的弟子。雖沒有具體説明他到底是哪方面突出,但還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無形中對他也做出了很高的仁德評價。

第三個評價的人物是子賤,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啊,如果魯國沒有君子,那他的優秀品德又是從哪裏學來的呢?言外之意説自己就是個君子,子賤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有仁德的弟子。

對於孔子評價的方面,去衡量人的仁德,在這一章節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對於一些不良的品行,還是在看過這一章後能做以悔改,希望人人都是個具有仁德之心的人,那麼這個將會是多麼的美好!相關專題:尚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