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蛙》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39K

讀書其實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每次讀書,我們都能感受到妙趣橫生,並從中得到可貴的知識,寫一寫《蛙》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蛙》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蛙》讀後感範文三篇

《蛙》讀後感 篇1

莫言這本書直面社會敏感問題,放在二十年前,這的確是個社會敏感問題,但現在已經算不上了。

我是經歷過嚴格執行國家計劃生育年代的人,上世紀九十代,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廣大農村得到完全徹底的貫徹,計劃生育的標標語到處刷“計劃生育,三分鐘;再不通,龍捲風”,這種類似的標語被我們小孩當歌唱,意思就是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只跟你講道理三分鐘,講不通,就像龍捲風襲擊,把家裏洗劫一空。當時院子裏就有一户人家的屋子被拆了一半,後面家人告訴我説是這棟房子是兄弟二人修建的,因為哥哥違反計劃生育超生了就把哥哥家的房子拆了,就只剩下另一半光禿禿的紅磚房,真的是説到做到呀!另外聽説跟計劃生育相關的事,在農村叫做躲計劃生育,哪家要是因違反計劃生育懷孕了,時時刻刻就提心吊膽計劃生育人員上門,計劃生育的人都是晚上進家門,抓到孕婦後直接引流,不管你懷孕幾個月,聽説一個遠方姑姑在家躲計劃生育,跑到深山老林躲了兩三天,有的直接跑到外省躲,生下來後才敢回老家。

莫言寫的這些計劃生育的情節我相信都不是捏造的,都是源於生活,看完後令人反思。

《蛙》讀後感 篇2

讀完了兩遍莫言著作《蛙》,每一次讀完都是不一樣的收穫,第一次讀完後我想的是陳鼻,第二次讀完後我想到的是姑姑。這次讀完《蛙》我合上書腦子裏誰都沒有出現,似乎一切很朦朧,也像是在思考什麼。

一開始我真的覺得挺好看的,所以才會堅持看下去。看到姑姑的執着,心裏既是敬佩又是難以理解,這麼堅持的一個人,堅持是不是意味着少了很多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哭啊,半夜三更在自個牀上拿了本書抹着眼淚,有點傻勁。可是我真的傷心的哭了,你説一個天真的王仁美,只想再要個孩子而已,而那個孩子已經在肚子裏5、6個月了,都成形了呀,卻要被硬是拿出來,扼殺掉,悲劇的是,連王仁美一同去了,多麼美好的生命,在當時的政策和醫術下,就這樣走掉了。真心心痛。這時候,還真恨那個姑姑啊。最不理解的是,我覺得書中的小跑對王仁美,並沒有王仁美那麼愛他,而是在王仁美走了之後,用一種懷念、思念來想念他的好。王仁美不值得啊!更是娶了小獅子後,被小獅子“盪漾起伏”的胸給征服了。王仁美是天真、沒有心眼的。小跑是有思想的,也許在這一點上小獅子跟貼合他。

結果,到了晚年,姑姑開始“懺悔”了,毀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種迷信的方式、瘋傻的行為來彌補自己當年幾近瘋狂的舉動。國家是要感謝她的,她是為國家奔波前後的、她心裏只有國家這一個政策。可晚年,她還是懺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輕時,她是“大我”,晚年了,她迴歸了“小我”。這是多麼矛盾的一對結合,以至於她內心的糾結把她整得有點痴了。

書中還有一些“痴傻”之人,痴傻之人自有可敬之處,他們的感情更為單一、純潔,目標更為明確。作為一個正常人,都是有矛盾的、有猶豫的、有退縮的、有點自私的。可是他們沒有,所以我遠遠的敬重他們,卻不敢靠近!

《蛙》讀後感 篇3

最近有幸拜讀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一篇長篇小説《蛙》,該小説屬於莫言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曾經獲得過獲得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小説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孃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佈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佈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着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紮,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小説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過程。“姑姑”這個人物形象的確是十分鮮明,現代人已經無法理解當年那種偏執的狂熱。聖母和撒旦兩種因子吸附在她的一生中,在某種誘因下極端地釋放。手術高超迎接無數生命的婦科醫生、狂熱冷酷扼殺無數生命的計生幹部,這兩個面目和在一起就是“姑姑”。也許莫言想通過“姑姑”這個形象和計劃生育這個背景來反映人類靈魂中的善和惡的共存。在那個極端的時代,人類的惡就這樣被激發出來,做出許多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實,而且在做的時候還理所當然振振有詞。

從字面上來講,莫言在反思計劃生育政策,從深地來看是在反思人性。本書主要反映了作者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一種複雜和矛盾的心理,如今國家已經全面開放二胎政策,標誌着計劃生育階段性的改變,這也賦予了本書更深刻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