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日瓦戈醫生》讀後感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W

醫生你身穿一個白色的工作服,立足杏林,看這個世界,用心對人用心做事,那麼關於相關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瓦戈醫生》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日瓦戈醫生》讀後感範文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1

看完之後第一感覺就是《日瓦戈醫生》是一部當之無愧的鉅作,帕斯捷爾納克是真正的大師。與其説它是一部作品,更不如説它是一幅畫,一幅巨大的社會圖景。它的時間跨度非常大,講述了那個社會的變遷,人們疲倦的心。以日瓦戈醫生為線索,他的一生就是那個社會的一個縮影。他是一個真正的人,是帕斯捷爾納克筆下的靈魂。看完電影后日瓦戈醫生的身影一直揮之不去,這本書賦予了這個角色以生命,給了他靈魂。

帕斯捷爾納克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靈在觀察那個時代,觀察社會。《日瓦戈醫生》刻畫了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這段時期近45年的歷史。它描寫了社會的動盪和人們生活的無奈和生不由己。我覺得帕斯捷爾納克就是那個醫生,他沒有自己明確的政治立場。他不支持革命,也不反對革命。他像日瓦戈醫生一樣渴望拯救世人,醫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傷。他不管他的病人是紅軍還是白軍,也不管他的病人是布爾什維克還是孟什維克,他只是把他當做一個人,一個有權利獲得生命的人。只要是人,就有生命的權利,就有追求自我表達自我的權利,不管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都不應該犧牲掉個人的尊嚴,犧牲人性來成全所謂的進步。醫生愛寫詩,可是那個年代連寫詩都能牽扯到政治,寫詩都有罪。一個人連表達情感的自由都沒有,那真的是太壓抑太殘酷了。《日瓦戈醫生》揭露了社會的動盪帶給人們的悲劇,在那個年代,個人的聲音被遺忘。它的視角不是放在社會的進步,也不是放在革命的進步意義,而是放在人身上,放在他們的生活和他們的情感上。

任何文學作品都不缺乏悽美的愛情,《日瓦戈醫生》也不例外。臘拉是一個命途多舛的女子,就像一朵綻放在沙漠中的曼珠沙華,經歷風霜,依舊妙曼多姿;醫生是亂世中救死扶傷的人。他們兩本來是兩條平行線,是戰爭把他們連在了一起,可也是戰爭把他們分開。他們的愛情就像是黑色夜空中的一道流星,如此短暫的相守,可是絢爛,在心中永遠盛開。在那麼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人心惶惶,恐怕只有如此完美的愛情才能使那顆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吧!他們的愛情太美好,更顯得以後的生活是那麼的殘酷。冬妮婭也是一個悲劇人物,醫生從小青梅竹馬的伴侶,直到最後分別那一刻都深愛着醫生,即使知道可能永遠不會再相見,她也會永遠愛他。戰爭中,他們聚少離多;最後,還是因為政治原因,永遠地分離。巴沙,那個狂熱的革命分子,深愛着妻子臘拉,可是他更愛自己,更愛革命,最後不得不選擇自殺。醫生最後娶了鄰家女,他最愛的人臘拉也被送去集中營,下落不明;最愛他的人冬妮婭和他已經永遠的分開,醫生也在某天下了電車之後死亡。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2

“時代並不買我的賬,而是隨心所欲地強加於我。”這句話不僅説出了帕斯捷爾納克和他筆下的日瓦戈醫生的心聲,也説出了很多理想主義者在現實的條件所經歷的磨難和艱險。很喜歡這本小説,假期有時間一定重新細細地再讀一遍。

小説的開篇便描繪了肅殺的寒冬,大雪,寒風,孤獨的小孩……讓人在茫茫的雪原裏彷彿已經看到了悲劇的結局。主人公日瓦戈醫生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曾為革命的到來而欣喜,卻也為隨之而來的貧困生活感到痛苦不解。作者對俄羅斯戰後生活的真實描繪,也讓這本小説充滿了爭議,很多人認為這部小説是一本反對當時政權,反政治的小説。但是我認為他並不如此,甚至可以説裏面的政治色彩並不濃烈。因為日內瓦醫生並不只屬於那個時代……

小説另外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是對尤里和拉拉之間愛情的看法。雖然大家看來背叛了原來的伴侶,但是,並不能説他們這是背叛了愛情,某種程度來説,這是對“愛情”本身的一種忠誠。

他們的愛情可以算得上是波折連連的,開始的幾次碰面都沒有機會真正認識瞭解,而後又因各自的婚姻備受阻擾,儘管其後屢次相遇,但是由於種種的原因愛情只能深深藏在心裏。但是緣分讓註定的愛情無法避免,無論彼此是否都已成家已婚,無論戰爭讓世道變得多麼混亂不堪,無論經歷幾次分別,愛情依舊在彼此心中熊熊燃燒。可憐的拉拉只能在心中自問:“難道人們相愛,就要受屈辱嗎?”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3

擁抱永無休止,一日長於百年。

帕斯捷爾納克曾在自己的詩裏面這樣説道。

從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最後到新經濟政策……《日瓦戈醫生》裏所涵蓋的這一切經過,都穿梭在歷史事件之間。而帕斯捷爾納克想要表達的東西也遠遠不止那麼一兩個,而是在向講述一個故事,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講,當我們聽完,如同穿越一般,因為醫生的遭遇而歎息,為了醫生和拉拉的愛情唏噓不已,為了冬妮婭而或同情,或感動,帕斯捷爾納克為我們展開一張歷史藍圖時候,同時也給我們一個對於未來和愛情的期待,雖然表現的並不突出,但是我寧願相信這些都是對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希冀。

當醫生在最後捂着前胸踉踉蹌蹌地在悶熱的電車上離開人世,結束他這顛簸的一生,而拉拉在不遠處——可憐的的女人最後被送往了勞動營,可能從此就消失在了勞動營裏面。還有遠在天邊無法觸手的冬妮婭……全劇終,而回看醫生的一生,總是有着閃着光輝的地方——“但躲到瓦雷金諾去就意味着冬天鑽進荒山野嶺,沒有儲備的食品,沒有力量,沒有希望,瘋狂中的瘋狂。

如果生活中除了瘋狂外咱們一無所有,那就讓咱們瘋狂一下吧!”

“靈魂因為人類的苦難而受傷”。人類因為苦難而變堅強,卻依然無法避免那些悲劇式的結尾。天各一方,似乎在最開始就已經有了預兆,書裏面我們可以發現在俄羅斯的那個年代,因為戰爭革命而引發的個人命運的改變和個人在命運之中所遭遇的苦難,與我們所見到所聽聞的在中國的悲慘命運一樣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去低下頭沉默。而當你把書讀完,你會發現,雖然災難發生,全國都跟着倒黴,但是,我們在悲痛中卻依舊能看到那些閃着人性光輝的“日瓦戈醫生們”,為了在那個年代生活下去,而為自己爭取的自由和坦蕩,那種堅定的心情,坦率的目光,那個年代,物質已沒有用處,更多的是“靠着精神的力量”去努力支撐,而醫生就展示了這樣一種精神給我們,一個醫生倒下了,但是“醫生們”會重新站起來的!而日瓦戈醫生只是其中一個代表而已。

“這條路,我們世人,原都以為沒有。在唯物的世界裏,也確實找不到。然而,藉着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因着他替代了我們的罪和過犯,叫我們在與死亡、恐懼、絕望、憂慮的爭戰中得勝。”

或許這就是俄羅斯人民中不可戰勝的靈魂,在戰爭中顯得十分耀眼。

突然想到了魯迅先生,想起了他的《傷逝》,想起了涓生和子君,想起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中已説過:“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後無路可走。”但是,即使無路可走,我們依舊會為自己找到一條生存之路,正如魯迅先生之後也會自己説:“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