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青春口上讀後感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31K

寫讀後感的篇幅長篇不是最重要的,善於寫讀後感可以鍛鍊我們的思考能力,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我們對書上知識的體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青春口上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閲。

青春口上讀後感7篇

青春口上讀後感篇1

今天,我懷着好奇的心,一口氣將青春之歌這一書全部讀完了。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記。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心由之路。

主要是通過對小知識分子林靜道不屈服於命運的對家庭和社會的個人反抗到最後投入的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的苦難歷程的生動敍述,形象地展現九一八—一二·九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我國學生革命運動的歷史風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從而提煉出一個革命的思想主題: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能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青春。

我希望和林道靜一起,並肩走在大街上,去面對刺骨的寒風,但我卻不再像她那樣,可以看見中國共產黨幾個字就像嬰兒見了母親一樣感到無比的親切和偉大,我們聽貫了什麼黨性、原則性之類的話,對黨,也是另一種感受。在《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靜道對黨真摯的依賴,像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了他的像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愛國之情,領略到了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風雲。

作者以充滿激情的筆墨,真實地展示了林靜道充滿坎坷,充滿荊棘,但卻是豐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藝術形象。真實感人,文筆流暢優美,時代色彩濃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讀者,是一部暢銷不衰的優秀青年讀物。

青春口上讀後感篇2

第一次接觸這個短語是源於影視紅人趙薇。所以,我對這本書,也就產生了一股濃厚的興趣。

對於這本書的作者——辛夷塢,我還不太瞭解。也就是説《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我對她印象開始的地方。不得不感歎,辛夷塢是一個華麗的人物,她將每一個富有韻律的文字,組成了一個個傳奇的人生。她那具有震撼力的語言,挖掘出了那深深埋葬的人們的內心世界。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一部完美的小説。作者用文字塑造了鄭微——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華麗地蜕變為都市女性的人物。在校園裏,懵懂的鄭微奮不顧身地愛上了陳孝正。幾年的大學時光是快樂的。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畢業之後的兩人,卻只能隔着汪汪的海水,任思緒飄揚在一望無際的碧波之上。

也許是冥冥之中早就註定好了的。事業漸入佳境的鄭微又再次遇見了陳孝正與那個她追隨了十幾年的林靜。經過了幾番的感情波折後,鄭微還是選擇回到原點,選擇了最初的,那個林靜。

這本小説描寫的很現實。的確,有時候,曾經的那份美好,擺在這殘酷的現實面前,也只會不堪一擊。即使那份美好在美麗,再怎麼刻骨銘心,但在現實的面前,它都不得不低頭,不得不變得那麼渺小。

有些事情終究是拿來回憶的,就好比鄭微和陳孝正之間的愛情一樣。曾經的他們是那樣的青春年少,那樣的奮不顧身,但到最後,這一切的一切,還不只是自己青春年華里一朵最燦爛,最耀眼,最遙不可及的彩虹花嗎?

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青春,這是我們從懵懂到成熟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就好比毛毛蟲將蜕變成蝴蝶一樣,過程中必須經過那層層束縛的蛹。也許這個過程會有些痛,但卻痛的那樣美好。

年輕的鄭微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陳孝正,而經過世事的波折,看開一切的鄭微卻選擇了林靜。雖然鄭微最後沒有選擇給了她最美好的時光的陳孝正,但我們都知道,鄭微並不後悔。也許,在她的心目中,曾經和陳孝正有過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心裏也就知足了吧。

此刻,十五六歲的我們也正值花季。青春對於我們來説,就好比一部剛剛開始的電影,我們無法預知後面的劇情發展會是怎麼樣的,但是,要提到“逝去”這個詞,似乎離我們還是很遙遠的,

時間總是無情的。不管我們的青春還有多長,我們最終還是會老去,死去。在這段陽光燦爛的青春中,我們將會遇到許多不可避免的事情。當然,也會遇到許多感情上的波折。友情,親情,還有愛情,正是這些許許多多豐富的感情才回組成我們絢爛多彩的青春。我們不需要刻意地去迴避什麼,以為只有嘗過了人生的酸苦,才會知道人生的甘甜。

辛夷塢用她手中的那支神奇的筆,記錄下了鄭微的青春。而我們,用時間的這樣一支無形的筆,刻畫出屬於我們的一份獨一無二的青春。即使有一天,我們的青春終將逝去,但是,它留給我們的回憶會一直銘烙在我們的腦海裏,刻在我們的心深處。就像陳孝正留給鄭微的回憶一樣,當我們再次去翻看它時,那種感覺將會再讓我們體會到當時的青春與活力。只要我們可以沒有遺憾地走過青春的殿堂,那麼我們的青春將永遠不會逝去。

搭上青春這輛單程車,就是註定要刻骨銘心的。

青春口上讀後感篇3

?誰的青春不迷茫》。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就情不自禁地多留意了一眼,不得不承認這個書名很有誘惑力,青春,迷茫,類似的詞語對於20多歲的我們來説總有着特殊的意義。我們可以翹着課,打着dota,吃着外賣,然後大喊一聲:嗚呼,這樣的青春真迷茫。然後繼續享受着這種迷茫帶來的快感。

彷彿我們理所當然地應該迷茫,彷彿這樣的年齡,説一句迷茫就顯得特別酷。趴在窗台點一根煙吞雲吐霧,像思考者一樣,用沒有焦點的眼神看着遠方,或是在湖邊醉飲,周圍是七零八落的啤酒瓶。每個人似乎都在享受着這樣的感覺,引以為傲地向世人宣佈:你看,老子過得真迷茫。

我想起了趙導前段時間的電影《陽光灑在臉上》,茫然地走在這校園裏,只知道應該向前,卻不知道前方是什麼。考試的前十天,看到了一個關於劉同的視頻,才第一次知道這個人,知道這本書,也是那天,才發覺一直埋頭於考試,對未來少了思考。

?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看了一半,零零碎碎有一些感悟,從04年到12年的記錄,劉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成熟,對周圍的認識在成熟,成長就是保持一顆年輕的心,然後像老者那樣沉着地行走。

劉同説: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你們還會不會坐在電腦前,迷茫地看着那綠色的地圖?至少我不會了,我知道自己的迷茫不可避免,因為成長不易,但就像今天有人覺得學會了處理某些事,這或許就是小小的進步。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回頭記錄這青春的點點滴滴,雖然那時候的我們跟劉同一樣,或許還有着迷茫,但至少腳下的路,會很堅定。

青春口上讀後感篇4

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着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接着又説“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裏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為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説,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沉。如“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青春口上讀後感篇5

白色恐怖的陰霾籠罩着古老而動盪的古都北平,但鬥爭的烈火已經燃燒起了人們心中的那份愛國情懷。激憤的鬥爭必將破除寒冷刀劍的阻撓,而這沖天的烈火也會在不盡的鬥爭中永遠地存續。 《青春之歌》圍繞着故都北平,以不斷的鬥爭為主線,描繪了一段鼓舞人心的頑強鬥爭過程,也展現了主人公林道靜由同情革命到支持革命最後參與革命的思想變化過程。文章以主人公的肖像描寫引入,以數萬人轟轟烈烈的壯烈遊行收尾,表現出"革命以廣大人民羣眾為主體"的中心思想。文章雖已收尾,但實則並未結束,從激動人心的高潮戛然而止,那六個點的省略號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曲折的鬥爭,並未就此結束。

我常喜歡在深夜閲讀這本書。書中白色恐怖的緊張氣氛,鬥爭中燃燒的烈火,與幽靜而漆黑的閲讀環境一起,構成了一種別具一格的有趣氛圍。沸騰的熱血染紅了寒冷白亮的屠刀,鬥爭的激情打破了白色統治的死一般的恐怖,書中的情節常常使我激盪不已、流連忘返,彷彿自己置身於八十年前的硝煙瀰漫的"戰爭"。長久地沉迷,終歸戀戀不捨地離去,才發現時間已經悄無聲息地流逝了許多...... 《青春之歌》的氣氛總是緊張得沒有一絲喘息的時間,剛剛從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中脱身,來到新的環境,卻又一次捲入到了新的鬥爭之中。即使到最後,鬥爭達到巔峯之時,緊張的氛圍仍未散去:林道靜虛弱的身體,徐寧的不幸被捕,江華在演講完後迅速消失......一切都令人擔心,但文章的結尾並未對此作出最終的陳述,正如文章所説:"在激烈的緊張的鬥爭中,個人的一切顯得那麼渺小和微不足道"。 《青春之歌》中還有許多與同類書籍截然不同的地方。故事並非荷槍實彈的戰鬥,也並非以筆為槍展開文字的攻擊,而是普及宣傳革命意識,喚醒公眾的愛國之心,並參與到盛大的遊行之中。此外,《青春之歌》還提出了許多獨特的思想,如:革命並不是要參與到戰爭之中,積極宣傳愛國意識同樣也是偉大的革命;因革命而壯烈地死固然是光榮的,但更要想方設法地活下來,從而更多地參與革命。 烈火併不會因白色恐怖而止息,反而會更加努力地鬥爭、拼搏,愈燒愈旺,最終衝破黑暗的阻隔,展現出革命鬥爭最燦爛絢麗的光輝

青春口上讀後感篇6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説,“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着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為讀者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後,一大批愛國主義有志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參加舉行大遊行、請願、示威等活動的場景,細緻的雕刻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將各種知識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過程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主人公林道靜,為了反抗“花瓶”、“沒有靈魂的傀儡”和依靠別人的供養過日的命運,走向了共產主義道路,在革命者的幫助下成為了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主義革命者。

作品中的林道靜是一個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是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在曲折艱難的道路行走中,逐漸成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的代表。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由於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因此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並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的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回首看看現在,和林靜道相比,我們有着社會、家庭、朋友的照顧,不必為生存而擔心,物質生活豐富;反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林靜道相比,顯得多麼微不足道。雖然林靜道在一段時間中出現過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但是她在共產主義革命者的引導下找到並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卻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價值。林靜道在那一段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沒有選擇沉淪,反而選擇了奮鬥,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強、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馬的堅持。在相同的年齡段,我們的青春卻和她的有着極大的差別,她的青春在精神與困苦的洗禮下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青春是人生必須經過的一段時期,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着其一生中特殊的價值,並佔據着特殊的地位。正值青春的我們正應該無愧於青春的名詞,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正是我們應該建立健全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的時期。可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無愧青春呢,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網遊的虛幻中,難以自拔;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頹廢的酒吧,醉生夢死;有的人把青春獻給了懶惰與放棄,忘記理想。

其實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着自己的挫折與不順,只是有的人在挫折中站了起來,有的人就如脆弱的玻璃瓶經不起挫折的磨礪。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如此脆弱,又有什麼理由沉淪與頹廢。青春期的我們有着鴻圖之志,但我們的理想卻不堪一擊,理想的心在幾次失敗和教訓之後就變得軟弱與膽怯。玫瑰在破土而生前,只有在黑暗的土地裏經受寒冷與寂寞的挑戰,才能衝破厚厚的大地,在陽關的照射下茁壯生長,綻放自己的美;雄鷹只有在雛鷹的時候經過無數次的飛翔的嘗試,在懸崖上經歷無數次的生死考驗之後,才能歷練成為展翅遨遊在天空的主宰;而上帝也不過是在痛苦而可怕的煉獄中走的最遠,歷練的時間最長的人。美好的東西只有在經歷無數次的錘鍊之後才能展現美的一面,我們的理想也只有在挫折的不斷錘鍊下才能由普通的石頭變成河蚌嘴裏發光的珍珠。國家的昌盛需要我們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艱苦奮鬥,而理想是我們奮鬥的目標與動力。林靜道的信仰是共產主義,她的理想則是完成共產主義革命事業,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識到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

珍惜青春,黃金的時代在我們的面前而不是在我們的後面。把握每一天的早晨,看旭日從地平線下緩緩升起;把握每一天的午後,品薰衣茶的馥香在開水中慢慢綻放;把我每天的午夜,聆聽來自遙遠星空的召喚。把握每一天的美好,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論暴風雨來的多麼猛烈,請做一隻海燕,做一隻高傲的海燕,在挫折與困難中前行,風吹的猛烈了就展開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抬起自己不屈的頭顱,面向暴風雨,相信――雨後就會有彩虹!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飢寒的年代裏,理想是温飽;温飽的年代裏,理想是文明。”用理想之火點亮奮鬥之燈,用奮鬥之燈照亮前進之路,讓我們在理想之火與奮鬥之燈的指引下走在前進的道路上,成為時代的主人,將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青春口上讀後感篇7

因為不安,所以青春;因為茫然,所以青春;因為彷徨,所以青春;因為孤獨,所以青春;因為忐忑,所以青春。

還沒來得及跟童年説再見,我們已經被推上了青春的列車,還沒享受夠爸媽的懷抱,卻不得不試着獨自奔向遠方。讀了《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我看到了迷失已久的方向,聆聽到了心靈最初的聲音。青春本就是孤獨艱難的,觸動着我敏感的神經。

七年級,剛來到這所學校的我對國中生活充滿信心,於是,初入中學的我帶着幾分天真開始書寫人生的又一篇章。

踏上了久違的起跑線,重新邁開步伐,第一次,我樂於參加各種競賽,爭當班幹部,從一開始的扭扭捏捏,不善言辭,到站上講台,用心去看同學們的眼睛裏充滿的期待,回想着投票時同學們給予我的信任與鼓勵,心裏滿滿地溢着感動……青春期的我以為這便是青春向上,多姿多彩。

八年級,被生活再次打磨了一年的我對自己還有所懷疑,漸漸鬆懈了,直到考試成績發佈後,才知道一落千丈的感覺。我浪費了太多時間,錯過了太多風景,如今,無法挽回了,我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只有無言地落淚。所幸,還有時間。原來青春是隱藏在遍佈生長的荊棘中。

陷入迷茫的我翻開了《因為痛,所以叫青春》這本書,並從中獲得了慰藉,喚醒了我多愁善感的青春,並將希望寄託於此。幾年來總是把自己的心靈交給日記,因為這字裏行間抵達心靈深處,也許面對這個風雲變幻的世界,許多人多變得敏感而脆弱,迷茫而無措,於是拒絕陽光的沐浴、雨水的滋潤、花朵的陶醉,緊鎖心靈的門,沉浸在悲傷、啜泣中.但是青春就是這樣,儘管繁華背後是落寞,微笑背後時常隱藏着悲傷,但那是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味;儘管沒有無數的鮮花和榮耀的舞台,但是我有那顆真摯熱情的心;儘管這條青春道路上充滿荊棘,不易實現人生目標,卻固執倔強地飛向天空,摔得頭破血流,最終夢想像泡沫那樣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我們努力過,追尋過!

從這本書裏,我理解了青春,不只是一個人不打傘走入如泣如訴的雨中!不只是不喚醒的早晨執着於那個千年不變的夢幻!讓我們與青春同行,追尋陽光,帶着心頭的憧憬去詮釋那無悔的青春。

只願此生,無悔青春!現在的我只有拿起手中的筆去書寫那淡淡的,淡淡的青春……

Tags:讀後感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