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告青年讀後感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8W

讀書的好處只有你自己認真讀過才會領悟到,寫讀後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具備的技能,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人們對書上人物的理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告青年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告青年讀後感7篇

告青年讀後感篇1

青春沒有後悔藥,用現有的資本,做一些不敢做的事,這才是青春。

青春就像是一杯甜甜的果汁,是一種大家所喜愛的,就像你把一道很難的數學題解出來的感覺,就像你很認真對待作業被老師表揚的感覺。這種甜是需要堅持和等待,就像橘子一樣,當經歷過風吹雨打的磨練,不斷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下,青橘子會變成黃橘子,而青春的酸苦,就在這一刻,被幸福刷的一乾二淨。

人生的路雖然很漫長,但我們還是要堅持不懈的走下去,因為,這才是青春。

青春就像一杯辣椒水,辣辣的,這種味道是人們難以忘記的,不過很刺激,青春嘛,就是要來一點刺激,瘋狂的,把遊樂場的設備不敢玩的,全都玩一遍,大概是我們興奮的祕密武器了。

誰的青春不瘋狂,記住就好,因為,這才是青春的意義。

什麼是青春,我想現在就有答案了,青春就該去挑戰,不要老是在自己的舒適圈裏不出來,青春就該堅持,用自己的汗水去創造自己的未來,青春就該不怕輸,摔倒了再爬起來,勇往直前的走下去,青春的過程雖然有點苦,有點累,但是你只要咬牙堅持住,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不是嗎?

高爾基説過:“世界上沒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沒有再比青春更珍貴的了!春天就像黃金,你想做成什麼,就能做成什麼。”

告青年讀後感篇2

拿到這本書,本書的書名讓我有很貼心的感覺,一個“致”字,似乎是一位長者在與我們親切交談。翻開書本,慢慢地瀏覽,從“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發現他就是一位無私的長者,他暢談了教學、學生、教育、成長以及學校工作的點點滴滴;分享了教學的苦惱,成長的煩惱,班級管理的困惑;記錄了教育生涯中的温暖與感動,反思與領悟,激情與夢想……不斷地傳授給我們經驗,字裏行間無不表現了他對教育的熱愛,對講台及學生的眷念,還有對我們這些後來者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盼。作為一個從教幾十年的教育前輩,他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吳老師説:“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來,所以不能急。”他還講到:“如果能耐心地等待,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這不禁讓我想到我曾經讀過的《慢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以“等待、耐心、從容、寬容、期待、悠閒、優雅”的心態去從事教育。

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的,可是在嘗試了多次之後卻常常有心急的感覺,於是焦躁、惱怒跟隨而來。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或許就是他從教30年的經驗,潛移默化往往比拔苗助長帶來更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我耐心等待,我將收穫每一個孩子帶給我的不同驚喜。

翻到本書的第六輯《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都滲透着吳老師對孩子們深深的愛。我們的教育是培養人的,這句話來自於《像抬眼一樣升起的白旗》。“那旗幟不是蠱惑人心的紅色,不是時髦的綠色,也不是空靈的蔚藍,而是一塵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潔白的旗,正在像太陽一樣緩緩升起。”當我讀完《像太陽一樣升起的白旗》,似乎就沉浸在這句話中,他這裏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負責,勇敢,堅強,自信,珍愛生命。

我們為師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做好我們自己,用我們的人格影響我們的學生,就如同吳老師所説的:“你是教師,你今天種下什麼樣的種子,明天就會開什麼樣的花,結什麼樣的果。”

讀完85篇文章,85個小故事,在融入心裏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於課堂的幸福中。

我也同吳老師一樣憧憬這樣的畫面:“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着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同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閲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後,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媽媽聽。

告青年讀後感篇3

近期,拜讀了吳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師》一書,我深受感觸。作為一名教育大師,他用真實質樸的文字向我們呈現了教學生涯中一個真實的自我,也將教育中寶貴的經驗無私地傳遞給了我們。

初入教壇,我們總是抱持着一份厚重感與責任感,滿懷壯志,憧憬這那一段段師生旅途。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骨感。慢慢地,我們卻發現,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各種麻煩事又接肘而來。於是,煩悶、苦惱、抱怨、氣惱......這些情緒漸漸產生,教學也似乎成為了“苦惱的藝術”。雖然此時我在教學這條路上施施而行,已步入了第五個年頭,但壓力迷茫卻常常不期而遇。讀他的文字,我方然醒悟,教師的工作有壓力,但不要被壓垮;有迷茫,但永不要絕望。正如他所説:“我改變不了社會,但我能把自己改造成合格的教師,以不辜負這個職業。”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優秀的教師,但合格的教師卻是我們必須為之努力的,這也將是我很長時間內的目標。在閲讀中,我發現了成為合格教師的幾個關鍵詞:

01真實

吳非先生説:“作為指引者的教師,應當引導他去關注、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是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如果我們都不敢去正視自己,又如何去指引學生呢?曾看到不少這樣的視頻:原本談笑風聲的老師,在步入教室之時,立刻換上一副冰冷的臉。周邊的評論是:變臉最快的人。不可否認,這樣的現象常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甚至回憶起來,自己的記憶中也總是浮現出這樣冷冰冰的老師的臉。為了塑造自己的威嚴,在學生面前我們失掉了自我,用冰冷包裹着自己,從不敢在學生面前袒露自己真實的內心,將“嚴師出高徒”奉為自己的至理名言。但是“嚴”必然需要“假”嗎?我想並不是如此吧,這樣的“假意”只能換來學生同樣封閉的內心,他們掩藏自己的笑容,掩藏自己的想法,成為了一味迎合的“木頭人”,這該是教育真實的樣子嗎?這正如吳非老師所感歎的:“學校本是自由的天地,而我們的繩索太多太多,密得像網一樣。”“不必自欺欺人了,不要作秀,面對假惡醜,如果你是一個有健全情感的教師,你就直率地表示你的憤怒吧!”我想這不僅僅是吳非先生的呼喊,也要成為我們內心的呼喊。

我們常常説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卻忘了花兒雖美,各有不同。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小沈,開學一週我便收到了不少老師對她的投訴:對老師愛搭不理、做事散漫、態度傲慢......本着及時糾正的原則,我也常常對她批評教育,但情況似乎並沒有好轉。一次進教室時,我發現她正和同桌説着什麼,臉上洋溢出燦爛的微笑,我這才猛然醒悟,似乎開學到現在我都沒怎麼見過她的笑容。我和小沈進行了一次獨特的談話,我只提了一個問題:“從開學到現在,老師似乎沒怎麼見過你的笑容,是有什麼不開心的嗎?”接着,我便充滿期待地等着她的回答。一分多鐘的沉默後,她緩緩開口了:“我媽一直説我連年級前100名都沒有拿到......”説着眼眶便紅了。我這才明白,那種種的散漫與傲慢,實則是內心那堵自卑不平的高牆。找到了癥結,對症下藥,增加她的自信,期中考試,她終於考到了70名,知道成績的那一刻,我明白她內心的高牆不復存在了。我想,教師與家長是學生最親近的人,如果我們不去關心、愛護學生們幼小的心靈,那麼我們又如何要求他們懂事、友愛、上進......

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唯有真實的教師才能收穫學生的真實。這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02珍視

吳非先生説:“一個連自己專業都不愛的教師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每個人選擇教師職業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我們便要對得起這個稱呼。我們無法自信滿滿地宣誓教導每一個孩子成人,成材,但我們可以堅定地宣言,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將熱愛並尊重自己的選擇,併為了這份選擇而努力。

中國古代的老子曾説過,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我相信,機會永遠眷顧認真執着的姿態,眷顧謙虛的心,眷顧勤奮務實的態度。教師的工作是繁瑣的,大到班級的教學規劃,小到每位學生的作業訂正,教師都需要主體把握。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最讓我頭疼的便是每日的默寫,常常為了催交,與某位學生展開各種“圍追堵截”,可謂身心俱疲。吳非先生這樣勸告我們:“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一條河的,也不是所有的河都向着大海的。你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熱愛’。”“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

教學從來都是慢活,“教育是慢的事業。”面對一臉茫然的學生,要多多關注他,教會他如何去聽課;面對從不知做筆記的學生,我們要教會他記錄重點;面對從不參與課堂的學生,要鼓勵他大膽表現自己......在學習的路上,學生的進展各不相同,教師應該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他們的進步,等待他們“花開”的那刻。每一學年在開學的第一週內,我總會收到了十幾個家長的短信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他們對於孩子的關心自然讓我感動很多,但我也總無奈地回覆他們:“請給孩子一些適應的時間。”反觀自己,何嘗不是如此,面對學生的退步,總是焦急冒火,也許真的該給他們點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思考、去改變。珍視自己的教育事業,也要去珍視這一事業的規律。

03真識

作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教師自身要有真才實學,這便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吳非先生説:“我們是學者——是‘古之學者必有師’中的‘學者’。同時,又因為我們是‘師者’,故而我們應當比一般人更善於學習。”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時代的飛速發展,教學理念的日新月異,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挑戰。一個人如果停止了學習,也就變成了一桶死水,遲早有一天會枯竭。當水枯竭的時候,教師的工作就變成了重複、重複、再重複。吳非先生也説過:“教育應當是動態的過程,教育者卻可以憑靜態的知識儲備去完成,是教育教學的失敗。”

每次站在講台上,面對幾十雙渴求知識,純潔的眼睛,我就會感到“教師”這兩個字的份量。所謂“傾囊相授”,囊中空空,又如何相授呢?獲得真識的途徑很多,向學校領導學習能夠明德,教導我把握合格教育者的德行;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能夠明智,讓我擁有更多的教學智慧;向家長學習能夠明神,讓我學會多元地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向學生學習能夠明心,使我設身處地去感知學生的需要......這一切都是教師生涯所賦予我們的寶貴的學習財富。一名合格的教師,必然是一位好學的教師。

對於學生來説,教師是他青少年生涯中重要的人物,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在默默影響着學生。“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希望我們都朝着合格教師的目標越走越近......

告青年讀後感篇4

一段崢嶸歲月,化為起伏變化錯落的歷史光影,如風景在身邊閃動。

當帝國主義敲碎了千年的美夢,當封建主義榨乾了人民的血汗,大地的胸膛裏傳來了一個民族的呻吟。十月的思潮翻湧而至,於是你率先舉起了救國屈辱的旗幟,發出了“還我青島,還我中華”的吶喊。歷史的舞台從此寬闊,民族的命運從此改寫。

你以無悔的青春翻開了時代的篇章,你以無悔的青春塑造了不屈的歷史,你以無悔的青春傳承了閃亮的五四精神。

青春,是一曲動人的旋律。無悔,是因為它歌唱祖國,歌唱信念,歌唱理想,歌唱自由。

五四青年,當你的事蹟鐫刻在中華民族爭取自由和解放的豐碑上,就註定了責任與使命的代代傳承。

我以為青春易逝,循望它的蹤跡,革命年代,它在戰場上的鮮血裏流淌,和平年代,它在開拓創新的事業中飛揚。原來青春不滅,哪裏有需要,哪裏就要準備奉獻的青春。

是誰在祖國的邊疆上堅定的駐守?是誰在雪災中修路掃雪,維持治安,日以繼夜?是誰在汶川地震中不顧生命安全向受災的同胞伸出援手?在那些晃動的身影中,我看到閃亮的青春。這些,不正是五四精神的縮影嗎?不求揚名,只為奉獻。

成長的道路或許曲折,但我們用博大來釋懷憂愁,用無私來獲取快樂。信念是青春的指路燈,理想是青春的導航標。

沒有信念的青春是迷茫的,沒有理想的青春是空虛的,沒有奮鬥的青春是毫無意義的,作為當代的青年人,理應承擔起振興興祖國,繁榮民族的職責,而唯有充實的自己,才能貢獻更有價值的青春。所以一腔熱血不是紙上空談,行動,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體現。

人生的五月,我們乘風破浪,人生的五月,我們展翅翱翔。我用青春描繪時代的畫卷,我用青春唱響時代的旋律,我用青春揚起時代的風帆。奉獻,是我無悔的青春。

告青年讀後感篇5

我們的生活過得太躁。看完朱光潛老先生送給我們的十二封信後,這是我最大的感受。十二封信,每一封有着一個主題,本説多不多,説少不少,但在我看來卻包含了所有。每一封信中都顯示着這位美學大師的學識淵博,相比之下,我們太過渺小。渺小的我們可能一生本就達不到那種高度,卻仍不肯踏實下我們那顆浮躁的心。

先生在開端便推薦的那些書目,坦白講,看過的聊聊無幾。每天,我們都忙忙碌碌,有時連午休的時間都被佔用。志願者活動、社團活動、各種各樣的大賽、學生會工作,每天忙到不可開交,沒時間上課、沒時間做作業、更沒時間看書。每天熄燈後,靜靜躺在牀上,好累,卻想不出來我們都做了些什麼,對被消費的時間又充滿愧疚,無能為力的進入夢鄉。一個月後,又發現我們想做的一件都沒有做成。我們真的很忙嗎?答案,不忙,浮躁且急於求成。

每天抽出點時間讀點書,在朱光潛先生看來這是最重要的吧,要不然也不會放在第一封信的位置。是啊,我們都在忙,不過應該每天留出固定的時間來看看書,並不一定要獲得黃金屋,至少可以修身養性,增加修養。俞敏洪大學四年讀了800本書,現在想想,平均一天半一本書,這還是要算上放假的時間。我們四年下來,能看上80本書的人,應該都算不少了吧。我們缺少的不是看書的時間,而是一顆願意靜下心來看書的心境罷了。

十二封信如碗聖水般洗滌我們浮躁的心,無論是讀書、靜動、選擇,亦或是親情、友情、愛情,給我們的不是直接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而是用淵博的知識,一位長者的口吻,引發着我們的思考。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位作家劉同,用他親生的經歷,引發着每個共鳴器發出自己聲波;用他奮鬥的經歷述説着,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他曾經説道:現在的學生,特別希望有人能告訴自己一個如何能夠快速成功的方法,越來越焦急,可大多數只停留説,遠離了做。是啊,我們多麼渴望成功,能夠有一番作為,太着急了。一顆急躁的心,又怎能造就一個踏實前進的自己。劉同像哥哥一樣勸誡着眾多的弟弟妹妹“現在大學生很多説話會經常傷害到他人,用詞不準確,需要多讀書。”

誠然如此,每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的我們,是時候需要靜一靜了。“終南捷徑”隱居是入仕的捷徑,同樣靜心是我們成功最大的捷徑。我們一直在苦苦追尋,奔波於各個講座,希望能從中獲取如何成功的方法,可我們卻錯過了最簡便的一種。

十二碗聖水喝下,明一詞:靜心。

告青年讀後感篇6

作為一名剛入職半年的新教師,《致青年教師》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機緣巧合選擇了這本書,也聽過很多人表達了對它的喜愛,一直到我自己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這本書裏面藴含着作者多年的教育經驗,通過他這些經典案例的分享,我在教育中遇到的疑惑也隨之迎刃而解。這本書層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教師初入崗位的種種困難,以及困難出現的原因,解決困難的方法。可以説,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多。

吳非老師這本書涵蓋的範圍可以説非常廣,裏面有他有關教育的諸多觀點,切入點也不盡相同。有課堂上的,也有課下與學生交流的,還有有關教學內容的,可以説這本書的內容涵蓋教育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為如此,也才可以稱得上是新教師的新手寶典。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僅幫助讀者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困難,還從教師實際生活中解析出了這些困難出現的原因,讓讀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鳴。這是非常難得的,如果不是長期從事在一線教師崗位,並處處細留心地觀察教師工作中的種種細節,是無法這樣像外科手術般的準確把握的。這讓我如獲至寶之餘,對吳非老師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這本書最珍貴的地方也在於通過大量事例解決了老師在教學中的實際困難,也幫助了初入崗位的年輕教師,彌補了經驗匱乏的新教師對於教育孩子的空白。新教師不可避免地存在容易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對學生的種種行為不理解等等,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動腦子想想如何解決這樣的困難,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特殊的生理、心理階段,使用了正確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學工作在實際的運用中事倍功半。教育是一種高級的工程技術,其對象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一個優秀的教師必然要使用正確的方法來應對教育中出現的困難。

感謝這本書,通過對它的閲讀,我相信在下學期的教育工作中,我將會遊刃有餘,成為一名不斷成長的教師。與此同時,也希望我能真正的將這本書中的智慧轉化為我個人的實際能力,並在教學中運用。

告青年讀後感篇7

每年都會得到有利於我們教師成長的書籍,而這次卻是我自己選的。這是一本有關青年教師的一本書。作者從教26年,經歷了書中所涉及的青年教師心靈成長的大部分階段,文字中滲透了作者經歷的挫折和成功體驗。書中有大量一線優秀教師的案例,對讀者有較強的啟發性。頗具文采與詩意的文風,讓本書讀來頗感輕鬆、愉悦,同時通過層層設置的問題帶領讀者不斷反思自身,突破自身的心靈成長障礙。

本書向您傳遞的,是這樣一種成長理念:每一名青年教師,都有成為卓越教師的可能。之所以絕大多數人最終淪為平常,是因為在成長的重要節點上,往往缺乏了進一步前行的動力與方法。只要能夠激發起內在的成長動力,同時掌握必要的行動方法,每一個生命就都能創造職業的傳奇。

這本書讓我們重拾前進動力,重獲行走方法。這些建立在他人成功經驗基礎上的研究成果,相信無論是對於剛剛起步的新教師,還是對於業已取得一定成績的優秀教師,都具有積極的引領價值。

青年教師的心靈成長過程,本質上説,就是以成長中日漸聚集的強大力量,不斷擴展與充實心靈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心靈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展。生命由此而日漸脱離平庸,朝向優秀乃至卓越持續前進。

在浪漫的激情和複雜的現實間,潛伏着無窮無盡的暗流。這些暗流,常常會在意想不到的狀況下,從無法預知的角落裏突然湧出,一下子便將新教師辛苦搭建的教育殿堂沖垮。面對這份淫威,任何激情、夢幻、詩意、純真、好奇、渴望、緊張、充實,都只能像無法掌控自身命運的孩子,要麼睜大了吃驚的雙眼,面對廢墟無助地歎息,要麼在片刻的傷感後,迅速轉移了視線,去另一個空間上另建新的樂趣。

然而,教育的特殊屬性,卻既不接納長吁短歎,也不容忍異地重建。教育面對的,就是這一羣有個性、有追求的鮮活生命。這些生命,存在着各種各樣的缺陷,需要在學校這個特殊的空間裏砍削修補,使其能一步步脱離愚昧與低俗,走向智慧與崇高。

因而,真正的教育,就逼迫着新教師不得不直面這份慘淡,不得不彎下身體清掃蕪雜、清洗污濁,然後,以哪裏跌倒哪裏爬起的勇氣,再次築起心中的聖殿。

Tags:讀後感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