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14K

心得體會是情感的抒發,是內心情感的釋放閥門,優秀的心得體會是我們心靈探險的旅程的開端,照亮自我探索之路,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8篇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1

9月29日,湖南省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座談會在長沙召開。省政協主席李微微,省委副書記烏蘭出席並講話。

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政協黨組副書記黃蘭香主持,民革中央副主席、湖南省副省長何報翔發言。省政協領導張大方、賴明勇、胡旭晟、賀安傑、張健、胡偉林、李民、卿漸偉、龔文密出席。

座談中,辛亥革命先烈後裔代表,住湘全國政協委員和省政協常委代表、有關專家學者發言。

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後,李微微説,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就是要把革命先輩未竟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攜手奮進新徵程,同心共築中國夢。要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增進政治共識,把牢政治方向。要把握大變局,奮鬥新時代,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胸懷“兩個大局”,心繫“國之大者”。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

烏蘭指出,辛亥革命的偉大壯舉感天動地,偉大功績昭如日月,偉大意義震古爍今。要傳承和發揚辛亥革命精神,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心不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旗幟鮮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堅定不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把辛亥革命先驅們為之奮鬥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湖南新擔當、作出湖南新貢獻。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就是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這看似是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又是那麼的不平凡。因為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的一聲槍響,不僅預示着革命的第一次成功,也宣告了清王朝的覆滅,這就是辛亥革命的開端。然後,經過各地義士如雨後春筍般激烈的起義之後,光復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光復完畢後,一個嶄新的中華民國從此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在武昌首義前後,影片中無數革命志士為中華民族的新生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令我敬佩。他們那敢於犧牲的獻身精神,熠熠生輝,萬古流芳。

而在一百年後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辛亥武昌首義精神,所謂它的精神,便可以概括為“愛國主義精神”、“創新精神”、“獻身精神”和“協作精神”而武昌起義的成功,與湖北革命黨人一呼百應、精誠團結的協作精神是分不開的。

辛亥革命值得紀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讚揚,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並瞭解辛亥革命,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職責

辛亥革命,已成百年記憶。推開歷史的厚重大門,穿行於百年風雲的畫卷長廊,一路追溯,民族復興的主題格外醒目。

鴉片戰爭以後,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步步緊逼,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饒的鬥爭。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打敗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振興中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課題被歷史性地提出。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由於缺乏一個能夠提出明確科學革命綱領、能夠發動並依靠全國多數民眾、由有共同理想和嚴格紀律的先進分子組成的革命政黨的領導,辛亥革命最終未能取得完全意義上的勝利。

辛亥革命的失敗,宣告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代的結束,要解決中國發展進步的問題,就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力量、新的指導思想和正確的革命道路。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肩負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有力的精神力量,中國革命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先後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又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的新的偉_,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幾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2

2021年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一百一十週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兩次大會無疑不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兩次重要的大會。

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制度,在我國曆是一項重要的大事,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息息相關。辛亥革命“打敗清朝統治、建立共和政體”對中國共產黨有着深遠的影響,其開啟的思想解放,為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各種政治和社會學説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環境,為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打下了思想基礎。

撫今追昔,以史為鑑、開創未來。歷史總是可以透露出無限的真理,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民心所向,可以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謀幸福、謀復興。當前我國處在兩個一百年的時間交匯節點上,這一特殊時期更應該學習歷史,堅定理想信念,弘揚偉大精神。

作為新時代青年人,作為一名共青團員,作為一名慈善事業者、志願工作者,我們應該緊密團結,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聽黨話、跟黨走,積極學習先進思想,思想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並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修養,不斷髮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反對外來力量干涉中國內政,以實際行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3

起來,不願做……雄偉的國歌聲在天安門廣場響起,全國人民都瞻仰着這一天,祖國的七十華誕。如今的中國,重新以一個世界大國的身份屹立在亞歐大陸的東方。

這不禁又讓人想起了20世紀初的那個積貧積弱,被歐洲列強瓜分的舊中國。眾所周知,是孫中山先生組織的辛亥革命改變了這一切,創造了民主的開端,終結了統治了中國達四千年久的封建制度。記得一位美國的著名歷史學者斯塔夫裏阿諾斯曾經將三個事件稱之為影響中國的三個轉折點,分別是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公元新中國共和國成立,可見辛亥革命的重要性。

而武昌起義又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正是武昌起義的成功引起了全國各地的響應,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了堅硬的奠基石。

我們來到了第一展廳,一進門就看見了一塊大約有一米高的石頭,是20世紀初武漢的原件,上面刻着五個字大法國租界。大家一看到這五個字,頓時怒火橫飛,這五個字上似乎都隱隱約約地透現出了西方侵略者傲慢、肆無忌憚的猙獰面孔。

武昌起義的成功離不開五個月前四川的保路運動。由於清政府的腐敗,政府將四川鐵路收為國有,接着又馬上出賣給了外國。於是四川人民紛紛奮起反抗,清政府不得不將武漢軍隊調去鎮壓暴動。此時武漢十分空虛。

1911年10月9日晚,由於革命派的炸彈在俄國租界不巧爆炸,暴露了革命派的意圖,導致起義提前舉行。10月10日晚,吳兆麟趁着夜色,率領新軍工程第八營,從起義門進攻武器庫。順利拿到武器後,他們馬不停蹄,朝湖廣總督府趕去,並與城外的武裝力量匯合。起義軍很快就攻破了湖廣總督府,而可憐的湖廣總督只好從水路倉皇而逃。我們大家都看呆了:如此乾脆利落,就好像是彩排了幾十遍的表演,不愧是説幹就幹的革命成員!

可是,清政府馬上得到了這個消息,派馮國璋率兵南下。

我的心一下子都提到了嗓子眼:革命能不能成功呢?武漢會不會脱離清政府的統治呢?一定要快呀!抵擋住清政府的臨死反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情況,大將黃興從香港輾轉來到前線,指揮戰鬥。從當時的彩圖,我們可以看出,武漢人民十分擁戴這位大將以及大將率領的起義軍,清政府真的到了山窮水復的情況了。最終,起義軍以丟失漢口、漢陽的代價守住了武昌。這不僅為其他地區的革命派提供了足夠的信心,還提供了寶貴的時間,辛亥革命席捲全國,最終,清政府滅亡。

武昌革命不僅讓我重新走進、回顧了那一段艱苦而又燦爛的時光,讓我見識了革命先烈是如何為了國家赴湯蹈火,也讓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暗下決心,今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像革命先烈一樣為國家做出自己的奉獻!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4

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00多年前,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以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勇氣,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鋭氣,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風雨無阻向前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在革命先驅孫中山的領導下,大批熱血青年,他們個個才華橫溢,但他們離開了富裕的家庭,離開了自己的親人,拋頭顱、灑熱血,戰死在沙場上,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努力。終於,辛亥革命在1911年10月10日發動了,打敗了清朝,迎來了中國的新紀元,從此翻開歷史新的一頁。

看完了《辛亥革命》,再看看我們如今的中國:科技突飛猛進,近期,"天宮"一號在太空遨遊,以及"蛟龍"入海7000米,標誌我們祖國走進了世界的前沿,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每個人都有學上。當然,在享受的同時不要忘記那些流過血,做過犧牲的勇敢革命者,是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堅定的信念換來了今天的幸福和歡笑。可是我們有些學生生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學習,把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都用於上網和享受上了。

我看了《辛亥革命》後有所感悟:要從小立志,好好學習,做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週年。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紀念辛亥革命,回顧中國人民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祖國統一而不懈奮鬥的艱辛歷程,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致力振興中華的光輝業績,對於發揚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強大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廣宗縣第三國小積極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收聽收看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推進學習教育走向深入,銘記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厚植愛國情懷。

100多年前,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風雨無阻向前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7篇《2021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心得體會及感悟》,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5

這部片子比《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好看。好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首先在於《辛亥革命》不用忙着數明星了。比起《建國》和《建黨》來,這根本就不叫羣星燦爛,觀眾不再專注於誰演了這部片子,不用數明星了反而有利於專心咀嚼影片的情節和每一個鏡頭,於是感覺《辛亥革命》沒有《建國》《建黨》那樣擁擠不堪滿滿當當。如果説《建黨》《建國》像紀錄片,而《辛亥革命》則更有故事性和人物性格衝突,更像故事片。

其次,《辛亥革命》也面臨着繁複的歷史事件的表述問題,但《辛亥革命》比較恰當地對林覺民和黃興感情世界做了特寫,雖有刻意之處,但卻很感人,更加襯托出了革命的殘酷和革命黨人的救國救民的犧牲精神。尤其是林覺民就義時的大義凜然和那封感人肺腑的《與妻書》:"我們有幸結為夫妻,可又如此不幸生不逢時。我不忍獨善其身,能夠為國捐軀,百死不辭。我再也見不到你了,如果你不能忘掉我,就到夢裏來尋我吧。"歷史細節得到很好的還原,栩栩如生,有催淚效果,這確實是個妙筆。革命和進程是《辛亥革命》的一條主線,但同時還有黃興和徐宗漢的情感發展這條線貫穿,所以感覺上《辛亥革命》要好看些。

這部電影同時幫我們普及了歷史知識,此外可以看到影片中很多可能與他同齡的革命先烈在年輕的`時候有怎樣的思想,怎樣的革命精神,如何勇往直前、百折不撓。那時候的年輕人在清王朝行將就末的時候,他們具有的那種高瞻遠矚的情懷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6

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正向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訴説着革命人的壯舉,在戰爭在血泊裏,他們為民主捐軀,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用生命編寫歷史的新章。

?辛亥革命》介紹了清末政府的腐敗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財,人民的生活已到了窮途末路了,加上帝國主義不斷向中國政府的經濟,文化侵略,中華民族受到這種侵略,不僅人民無以聊生,連國家也面臨覆滅的命運。孫中山先生看到這種情形,知道國家面臨存亡關頭,如果不推翻滿清政府,便無法拯救中國,於是就集合許多同志進行革命工作,那時他年紀只有20歲,當時他是以學堂作為宣傳革命根據地,並利用行醫看病的機會向外一步步發展,吸收同志,到了一_四年,甲午戰爭時期,孫中山先生組織興中會革命組織才成立,從那時起轟轟烈烈的革命行動才一次次展開來。

中國人民為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用了整整以個世紀的時間,進行前仆後繼英勇不屈的鬥爭,在革命鬥爭中一個階段接着一個階段又充滿着勝利和失敗,前進和短暫的後退,。我們重視革命是因為儘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的侷限,但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世代相襲的制度,此後發生過兩次帝制復辟的活動,雖沒有成功卻足以説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是相當重要的功績。 列寧曾就中國的辛亥革命表達這樣的觀點:“沒有真實的民主主義高潮,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擺脱,歷來的奴隸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這種高潮才能激發勞動羣眾使他們創造奇蹟。在孫中山綱領的每一句話都可以看出這種高潮。

清晰地記得那一幕,黃興率領“先鋒“160餘人,毅然地向兩廣總督署發起猛烈地進攻,成敗得結局早在意料之中,但為了”廢除專制,創造共和“,所以事雖不成,還要去做,意料之外的是志士們就義時的從容與慷慨,這些大部分是青年學生,但他們表現出來的勇敢,堅韌和那紛飛的血肉足以驚天地,泣鬼神,他們殺死管帶金振邦,放火燒督署,攻襲水師行台等處,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終因孤軍奮戰,堅持以晝夜而失敗,黃興、朱執信等負傷後化粧逃跑,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壯烈犧牲。,看到這裏你迴游怎麼樣的感想?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的人們怎麼能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得不是追尋夢境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裏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

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沒在中國歷史舞台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去回顧他,銘記他,並將它給我們傳遞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後的無止境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聾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以這樣説,隨着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鑑,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精益求精地塑造了歷史人物的藝術形象,為今天的觀眾提供歷史營養,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給我們的是一種敢闖、敢幹、敢試、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這種精神具有爆發力,原創力,是一種寶貴的人文精神。

現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是躍出東方地平線的一輪絢麗的紅日,這輪紅日是註定要高高升起來的,中國已成為了綜合國力強盛的大國,我們為我們正在進行的事業而自豪,更為即將到來的明天而意氣風發。世界有一天會再次向中國尋求文化活力,創新思想,世界將在最好的國家幫助下獲得新生。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説:“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即使前方道路崎嶇,我們也要勇敢直前,因為,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7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任羽萱

辛亥革命雖然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但它沒有真正實現民族獨立和政治民主,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局面很快為軍閥混戰所代替,革命的成果也被袁世凱所攫取,從這個意義上説,辛亥革命又是失敗的。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志士仁人們為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為了國家民族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鑄就了彌足珍貴的辛亥革命精神。今天,我們仍然要繼承和弘揚辛亥革命時期志士仁人們的革命精神。

哈思宇

今天,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由今天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了無數人民英雄,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是他們用獻血和生命換來的。11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是根本問題,我們不僅需要安定團結的內部環境,更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統一是歷史大勢,也是我們實現偉大復興的必走之路。吾輩應自強,振興中華!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我們要讓英雄先烈看到今天和未來祖國繁榮昌盛,富強奮進的新畫面!

銘記,一百多年來,國人對於憲政的追求,未嘗隱匿,無需害羞,只要陽光照得到,就必定反射在人間,正如孫逸仙常雲:天下大勢,浩浩湯湯。又正如毛澤東所言:這不是陰謀,這是陰謀。所以那些遍佈於全過各地的中山路,就其寓義來説,其實叫人民路更加貼切,象徵着,人民通向理想祖國之大道也。中華民族錯過了很多機會,中華民族還有很多機會。

4劉安琪

辛亥革命以來的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擔當起民族救亡和復興的重任。由於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也無法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在百年非凡奮鬥歷程中,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徹底推翻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權、健康權、發展權、政治權等根本權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帶領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蹟,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天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中國人民的不懈奮鬥下,國家繁榮富強,民族團結進步,人民當家作主,民生持續改善,孫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驅當年的夙願正在一步步實現,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向着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況雅麗

一百一十年前,在革命先驅孫中山的領導下,大批熱血青年,他們個個才華橫溢,但他們離開了富裕的家庭,離開了自己的親人,拋頭顱、灑熱血,戰死在沙場上,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努力。終於,辛亥革命在1911年10月10日發動了,推翻清朝,迎來了中國的新紀元,從此翻開歷史新的一頁。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10週年,回望百年辛亥,緬懷革命先賢,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一名共青團員,我要始終如一地做一名最堅定的愛國主義者,牢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當今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馬瑩

中華民族的全新歷史是從鮮血和炮聲中拼搏出來的,我們從喪權辱國到國際大國,經歷了無數的風霜和艱險,由舊時中國的軟弱蜕變成如今的世界強國。今天是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日,辛亥革命作為一場近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引人關注的事件,讓我們不得不有所感觸。撫今追昔,孫中山先生為了新中國的發展做出的努力,無數辛亥革命烈士的犧牲才換來了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説,我們要以史為鑑,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推向前進。我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更要牢記歷史,勇擔時代賦予我的使命。

今天,一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總體趨向小康發展的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讓全世界的中華兒女倍感驕傲和自豪。

司旭東

今天是辛亥革命一百一十週年紀念日。110年前的10月10日,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武昌城頭,由湖北新軍工程營革命黨人打響的槍聲,宣告了清王朝的覆亡。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從此終結,中國的進步和發展由於辛亥革命的爆發而打開了閘門。

紀念辛亥革命,我們就要時刻牢記先驅們實現民富國強的理想追求和為之所付出的巨大犧牲與不屈不撓的求索精神。辛亥青年志士在創建共和的過程中,起到了先鋒的作用,起到了橋樑的作用;辛亥青年志士勇猛精進、義無反顧、甘灑熱血、慷慨赴死的大無畏精神和獨立思考、博學慎思,追求真理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後人欽佩和學習。

當代青年應該吸取辛亥革命的經驗,繼承、發揚辛亥革命先驅的精神,學會獨立思考,做到知行統一,與時俱進。

李永祺

今天10點,我觀看了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110年前,在中國的大地上曾發生了一起具有時代意義的辛亥革命,這場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徹底結束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使新的民主共和思想廣泛深入人心,其功績和歷史地位是永不磨滅的。周恩來先生曾對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績做過一箇中肯的客觀評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了空前的大解放,為以後革命的發展開闢了道路。正是經過辛亥革命砸碎思想禁錮,湧現浴血愛國精神,由此孕育了現代中國的新文化思想革命運動。

紀念辛亥革命,也是銘記歷史,銘記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銘記,一百多年來,國人對於憲政的追求,未嘗隱匿,無需害羞,只要陽光照得到,就必定反射在人間。所以那些遍佈於全國各地的中山路,就其寓義來説,其實叫人民路更加貼切,憲政着,人民通向理想祖國之大道也。中華民族錯過了很多機會,中華民族還有很多機會。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篇8

晚清時期的中國,各種西方文明碰撞,產生了當時最深刻的一個思想命題──如何改造中國人的“國民性”的問題。當時,嚴復就提出過“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主張,認為這是國家富強的基礎。梁啟超也主張欲“興民權”,先“開民智”。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後,他痛定思痛,更進一步提出:“欲維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後來梁啟超在自己創辦《新民叢報》時,乾脆自謂其曰“新民子”,並且在他所撰寫的《釋新民之義》一文的開篇首句就説:“新民雲者,非欲吾民盡棄其舊以從人也。”他在《論公德》一文中還進一步分析説:“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並且還在文章中引用了亞里士多德的名言:“公德者何?人羣之所以為羣,國家之所以為國,賴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人也者,善羣之動物也。”筆者從許多晚清至民國的史料書籍中也找到有關類似中國人大多“知有私德”,而“不知有公德”,只顧其小家,不關心大家(注:這裏的“大家”指的是國家)的文字描述。為此梁啟超曾十分悲憤的説道:“我國民中無一人視國事如已事者,皆公德之大義未有發明故也。”這就是辛亥前夜的“子民“或者”蟻民”的思想價值觀狀況。當時僅靠嚴復、梁啟超等人發起的早期“新民教育”活動,是很難喚醒和凝聚起中華民族內在的“公德”核心價值。因此講當時要喚醒和凝聚民族“公德”的核心價值,只有等待革命的覺悟者用大無畏“無我”的“拋頭顱、灑熱血”愛國主義精神的壯烈舉動,來震撼和喚醒我們四萬萬國民的內心良知。正是一百年前的那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用無數先烈們的鮮血來洗滌人們的靈魂,才換來了後來繼承者“天下為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民族精神與核心價值的中樞。孫中山先生曾經強調指出:在“人際關係中利人重於利已的原則”,他堅持認為:“重於利已的人,每每出於害人,也在所不惜;重於利人的人,只要是於人家有益的事,每每至於犧牲自己亦樂於助人;倡導個體與羣體、個人與國家的關係中,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高於一切,個體服從羣體,奉獻重於索取的原則。”“天下為公”是重鑄中國人的“國民性”的核心價值,是孕育民族之魂的精髓,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支柱。辛亥之後,許多著名學者和思想家們,如辜鴻銘、李大釗、魯迅、毛澤東、錢玄同、林語堂等人繼續投入到中國人的“國民性”教育問題的研究中,並且提出了自己對新民教育的不同見解,比如魯迅先生所撰寫的《藥》、《阿q正傳》等作品,就深刻地揭露了國民的素質問題。所以筆者認為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不僅僅是推翻的了一個封建王朝,更重要的是它喚醒和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即由先前“子民們”只講私德,只顧小家,轉變到弘揚公德,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國民性”大大進步。辛亥之後,中國的“新民教育”活動就象雨後春筍般地蓬勃興起、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