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聽故事比賽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8W

高質量的心得體會在讀者看完後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心得體會是我們為了記錄生活感受時所寫的書面文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聽故事比賽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聽故事比賽心得體會5篇

聽故事比賽心得體會篇1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要讓學生學好數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國小生的主要思維形式是直觀形象思維,特別是國小低年級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對學生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這樣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腳,一堂課下來又苦又累,會逐漸產生怨學情緒。如果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他們強烈的求知慾,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將使學生受益非淺。在此我就如何激發學生數學興趣談談淺見。

一、儘量用形象生動的數學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的教學內容較抽象、枯燥、無味,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儘量用形象生動的數學語言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採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1—9的字形,讓學生背誦順口溜:"1象粉筆,2象鴨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鈎子,6象口哨,7象銀鋤,8象葫蘆,9象蝌蚪。"以此來幫助學生形象記住字形。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予數學內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將數學的知識滲透到童話的故事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採用直觀教學,利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直觀教學"看得見,摸得着,能直接説明問題,能幫助理解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國小生的思維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形象思維佔主體的思維,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可是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為了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採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應用題"時,讓學生先擺10個三角形,然後在下面擺6個圓形,並向學生説明擺的時候要從左邊起,把圓形和三角形一個對着一個地擺。教師問:"哪一行擺得多?看看第一行裏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圓同樣多?請你們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互相檢查一下,看看畫得對不對?再畫出三角形比圓多的部分。"接着問:"同樣多的有幾個?三角形比圓多幾個?"再啟發學生想,三角形比圓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組成的?多的部分是幾個三角形?從而使學生直觀地看出三角形多,圓少,三角形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圓同樣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圓多的部分,從而體會到多的數能分成兩部分,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三、讓學生親自操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讓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體會到創造的愉快,才能激發學生高昂持久的興趣。常言説實踐出真知。學生通過演示學具,可以理解一些難以講解的概念。在課堂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了活動,經歷了建構知識的過程,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獲得的知識較深刻;同時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興趣濃厚。要儘可能多的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設計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給每組學生提供6個長方形硬紙板,讓每一組學生糊一個長方體紙盒。學生在挑選紙板糊紙盒的時候,就會體驗到只有相對的兩個長方體硬紙板大小相等、形狀相同,才能糊成長方體紙盒,從而對長方體面的特徵產生感性認識。第二次,讓學生利用細木條和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框架,讓學生在插框架的過程中,體驗到只有把12根木條分成3組,在相同方向上有4根長短相等的木條才能插成長方體框架。從而對長方體稜的特徵產生了感性認識。再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教師的提煉,學生對長方體的特徵就有了深刻的認識。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手腦達到有機的結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習興趣

國小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數支配,容易產生"喜新厭舊"的情緒。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學生才願意學,主動學。可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不會產生厭煩感,給學生以新異感,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並保證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聽故事比賽心得體會篇2

有時候孩子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並不是故意跟老師對着幹,那是因為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行為被制止的原因。

週二間操結束後,孩子們回到教室正在喝水、休息。忽然堯堯跑來告訴老師説,李夢爾帶口香糖了。説罷拉着我來到李夢爾的小桌子旁。果然小傢伙正大方地和小朋友分享她的口香糖呢。老師沒有批評夢爾而是輕輕地收起她的口香糖,包好後放進她的小櫥子裏。“小朋友,你們説帶口香糖來幼兒園好不好?”小葛説:“不好,因為嚥下去肚子會疼的。”坤坤説:“吃零食對身體不好。”堯堯説:“口香糖會把地板弄髒的。”看着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講的起勁,乾脆趁中午孩子睡覺時間,蒐集了相關的資料和圖片,製成了簡單的課件。在下午教育活動時向幼兒生動形象的介紹了吃口香糖以及吃零食的壞處,小朋友們聽得可起勁了,紛紛表示自己以後再也不吃零食了。“呵呵,老師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愛吃零食,但是為了我們的身體棒棒的,最好少吃、不吃零食。”

一塊小小的口香糖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沒收、扔掉。幼兒有很多習慣不是老師的呵斥能改變的。老師的批評表示他可能做錯了,但是為什麼呢?我想人人都有知道原因的權力,包括孩子。

當孩子在等待老師解釋的時候,請別讓他失望離去。

“老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孩子一滴水”。

聽故事比賽心得體會篇3

作為老師,我們都知道閲讀的重要性。讀書不僅可豐富知識,更可能讓人變得快樂、積極向上。

所以在孩子課餘時間,我就把有關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的故事dvd放給孩子們聽,這時候孩子們特別安靜,孩子的記憶力是驚人的,你給他們什麼都能接受。漸漸地,孩子們便能一字不差地倒背如流。dnd聽膩了,我就選擇一些故事書籍讀給她們聽,書上生動多彩的畫面吸引着孩子們,對書非常喜歡,產生了深厚的讀書興趣。

每天空閒時間他們總是纏着我講書中的故事。於是我堅持每天給孩子們讀10分鐘的故事,發現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詞彙量都有了明顯的增長。後來他們自己看到圖書上的動物和人物的表情,便能直接説出故事情節。漸漸地,就培養了孩子們良好讀書的興趣和講故事的願望。

在平時講故事時,我會告訴他們認真地聽,給她提一些問題和他們一起思考故事的內容,分析事件的起因,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是滿足孩子好奇心和了解新鮮事物的一個極好途徑。積極地讓孩子多説,多講是為了培養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們會時不時地冒出幾句小大人一樣的話還會用上“像…..一樣、勇敢、堅定、不怕困難”等詞彙,這和她長期的聽故事和閲讀是分不開的。在和孩子們一起閲讀的過程中,我也有一些心得,孩子3、4歲時聽故事應短小、情節簡單,最好有適當的重複,角色也要少。5、6歲的孩子抽象思維開始萌芽,理解能力提高故事可以篇幅稍長,情節曲折的,而且內容和範圍也要擴大,這樣能開闊他們的眼界和思維。

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了,他們會講的故事有了用武之地。老師知道她會講很多故事,就請他們給新入園的小朋友們講,當她的故事贏得老師和小朋友的掌聲時,她講故事的願望更強了,她會主動和老師説“老師:我想給小朋友講個故事”,有時講的不夠流利時,她會再看書、再講,只為給小朋友講更好聽的故事。在給小朋友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當眾表達的能力更強了,在眾人面前説話很有自信也更開朗。以前孩子講故事故事講的`不夠生動,通過參加“故事大王”比賽和“親子故事會”老師先給孩子生動地講故事,讓孩子體會不同的角色,回到家中家長指導孩子,孩子會主動地給家長講故事的時候,請家長做評委。現在很多孩子在講故事的時候,很注意角色的語言生動,得到是掌聲和聽眾開心的笑。

多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閲讀,多和孩子一起朗讀,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辦法。願我們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成長。

聽故事比賽心得體會篇4

“鳥欲高飛是振翅,人求上進是讀書”、“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本週是南光城市花園幼兒園開展爸爸媽媽講故事的日子,我很榮幸成為其中一員,通過與中(二)班小朋友面對面的交流,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閲讀的力量,更加真切地意識閲讀的重要,更加堅定地堅持親子閲讀這門必修課。

本次講故事活動我帶給小朋友的故事是《小蜈蚣穿鞋》,故事中的小蜈蚣因為攀比、任性地讓媽媽從商店買了100雙走起來會叫的吱吱鞋並要求穿着去上學,結果不僅上學遲到了,還浪費了許多家人寶貴的時間。從這個故事中我告訴小朋友們不能因為喜歡就買一大堆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小朋友們都聽得很認真,在互動環節,踴躍發言,體現出了好故事的`重要的教育意義。

書是我們重要的知已、夥伴,是親子閲讀、親情互動、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的重要工具。與孩子一起閲讀不僅是分享知識,同時也增長了知識,鍛鍊了思維能力,為以後孩子的寫作水平打下基礎。

閲讀不僅是一種很好的休閒方式,還可以營造書香家庭的環境,讓孩子生活在書的啟迪和智慧中,久而久這,孩子就會愛上書。

一旦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就等於給孩子的生活裝了一台發動機,為孩子一生種下希望的種子,希望小朋友們以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快樂健康的成長。

聽故事比賽心得體會篇5

參加工作十多年來,我一直教語文,並擔任班主任工作。與學生接觸的多了,慢慢的明白了教師愛心的重要性。教師的愛心能使少年君子更健康成長,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倍增信心,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我認為愛護學生應該從一點一滴開始,應該從現實生活中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社會責任感開始,應該讓學生從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學會健康快樂的生活開始。

我去年接的班,孩子們大多比較乖,但也有個別比較頑皮,性格古怪。一開始我不太瞭解,認為孩子就是孩子,有問題批評幾句就行。可幾次批評下來不但沒有見效,反而更顯出了其逆反心裏。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行為,也對這幾個學生的情況做了瞭解。才知道他們平時在家就孤僻,不願與家人溝通。在班裏朋友也少,所以或為了引人注意,他們開始調皮,在班內製造不穩定因素;或乾脆我行我素,放縱自己。於是,他們成了班裏公認的“學困生”。

美國學者伯納斯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認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提升到一個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根據這一“經驗+反思=成長”的規律,在對我班“學困生”教育引導的過程中,我反思了自己的班級管理,可以説是嚴有餘而愛不足,呆板而欠活力;工作方法簡單而欠科學,粗枝大葉而欠細緻。在對他們的教育問題上,沒有給予十分的重視,沒有認真的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不夠,甚至不自覺的對他們有不公平的看法。事實上,一個學生,內心總是渴望被關愛、重視,渴望成功的。後來,我對這些學生傾注了更多的關愛,切實深入實際,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困難和心理障礙,多一份寬容和鼓勵,多與學生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溝通,幫助學生排除心理困惑、煩惱或自卑、自棄的思想,多想辦法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正是這恰當的寬容與鼓勵、關愛與幫助,讓他們排除了敵意,感受到了班集體的温暖,把我當做了知心大姐姐。於是,他們開始愛學了,進步了......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崇高的事業。時代在發展,我們應努力加強教育教學研究,積極反思與實踐,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索,與時俱進。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