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鄉土中國》的讀後感800字熱門優秀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7W

《鄉土中國》這本書可以讓我們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感受到鄉村生活的不容易,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鄉土中國》的讀後感800字熱門優秀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鄉土中國》的讀後感800字熱門優秀範文三篇
《鄉土中國》的讀後感800字 篇1

前些時間突然發現不是太瞭解我們這片土地。在網上尋找了好久,説讀讀《鄉土中國》大概可能更能深刻理解我們的文化。

就我的成長,説來也是奇怪,也並不是在現代社會中長成,而是確實在鄉土世界中長大。但是大概是因為是家裏唯一的男孩子,父親也並不是要求、強求我接收某些觀點,造成了一種放養的態度。而我,似乎從小時候開始就有一些可以拒絕的權利;長大以後,就只接受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感覺舊時環境似乎並沒對我有太嚴格的塑造。

開始讀鄉土,開始理解鄉土。

從最開始的差序格局開始,大概説,中國的鄉土社會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紋,而每個人都會被影響,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圈子的中心。而西方社會來説,每個人都是很清楚的,幾根稻草一束,幾捆束成一挑。每個人在團體中都很清楚。文章舉例子,如果帶家人去旅行,西方指的是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中國就沒這麼明顯。

男女有別。現在年輕人來説,男女一致和平等性得到了很大的接受;包括西方一政治正確就是女性地位的提升。但是在鄉土社會,男女是有差別的。因為鄉土社會是一個安穩的社會,或者追求的是一個安穩。而在安穩的社會中,大家更多的是熟悉和習慣,不希望有着衝突的發生。所以男女的交流和婚姻更像是被各司其責的生活習慣所支配,比如説男主外,女主內。而現代社會是變化的,男女有着求同的需求,但是求同的阻力很大。正是這個阻力,會產生情感和社會不穩定因素。

長老統治。孩子的成長是被文化定型了的。鄉土社會中,我們沒有成年的界限,年長者經歷過年幼者經歷過的事情,長者也是“師”了。每一個年長者都握着教化年輕人的權利。但是在一個不以經驗為導向的社會中,年幼者可能比年長者懂得更多。

無訟。鄉土社會中,訴訟是違背了本土的倫理道德了,是羞人的。所以,大家主張無訟。但是現代法律中,無賴反而利用這個獲得權益。

從慾望到需要。鄉土社會中,大多數的需求不是被計劃的。吃飯,喝酒都是自發的,但是和需求結合得很緊密。但是現代社會中,我們利用計劃,理性的規劃者自己的人生。

《鄉土中國》的讀後感800字 篇2

組成中國社會成員最廣大的羣體就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給我們留下的刻板印象。近幾年中國政治提出注重三農問題。農民、農村、農業開始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雖然很多方面大家都在重視三農問題,但真正關注整個鄉土風情人文理論性的知識探討並不多。

《鄉土中國》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嘔心瀝血之作。它不僅是一本理論性的鄉土風情生活著作,也是學界共認的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可供社會學工作或教學、研究者參考。

費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實地調查和考察總結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各種模式,寫下了諸多不朽篇章。其中不乏許多名篇,它們給中國社會主義農村建設提供了許多參考意見。

費孝通教授的一生並不是傳奇的一生,但卻做出了不朽的成績。1933年費孝通教授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獲碩士學位。1936年秋入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攻讀人類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後來在許多大學從事教學、研究的工作。作為社會活動家,費教授曾擔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看來他不僅在文學界和社會界有着非凡的成績,在政治上也有所作為。

《鄉土中國》第一段開篇就給我們談到了鄉土本色這一概念。作者開篇就説“從基層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個是説中國社會雖然有很多階層,但農民羣眾在社會成員中佔非常大的一個比例。這樣,中國社會在某一特定説法下就是鄉土社會,中國社會的性質就帶有鄉土性。鄉土本色似乎是純樸,自然的代名詞。

雖然費孝通先生在2005年去逝,但他在晚年依然有高的學術成就。晚年的費孝通提出了一個新的名詞“文化自覺”。“文化自覺”是費老第一次明確提出的,看法的提出旨在提醒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的趨向。

然而許多國人卻沒能明白費老的良苦用心,我們更應該從《鄉土風情》的字裏行間領悟這個時代所需要我們明白的東西、

“孝通先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卻有着厚的理論素養作為支撐;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鄉土濃濃的氣息,沒有了讓人忘而卻步的拗口難懂的理論術語,讀後確有萬條萬縷瞭然”。有讀者在看完費老的《鄉土風情》文字風格後,寫下了這樣的評論。自然、通俗是費老一貫的敍事風格,在閲讀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寫作的方法。

《鄉土中國》的讀後感800字 篇3

這本書被列入了高中必修課本中的整本書閲讀的推薦書目,而另一本必修課本的推薦書目是《紅樓夢》,是在好奇能夠和《紅樓夢》一起並列必修課本推薦書目的書是什麼樣的作品,於是買了這本書打算細細品味。初聽書名,還以為是寫中國鄉土風味的散文集或是小説、雜文集,後來才知道是學術作品。

説實話,這本書對我來説,讀起來是困難的,不是説理解上有多困難,而是讀起來,能夠全身心的投入,拋去一切雜念來讀,實在太不容易了。可能是學術作品的原因,又是社會學的書籍,涉及不少專業詞彙和專業問題,給我的感覺總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把複雜問題高難度化,讀來有些難以消化或者説難以產生閲讀的快感。

前面的鄉土中國讀來稍微好一些,有原生態的鄉土情味、風味,也細數了不少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的鄉村觀念、鄉土問題,後面的鄉土重建則涉及到了經濟、社會、制度等問題,越讀越覺得晦澀,也不太提的起興趣

可能也是我個人便好文學類的書籍,更是因為我的水平和閲歷不夠,所以沒有特別大的收穫和感悟。不過,作為教育類的研究生,我不得不考慮,這樣的書籍推薦到中學生的整本書閲讀中有何意義,作品本身的價值和學術高度這是不用質疑的,但是讓高中生來閲讀這本作品,老師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完成這樣的整本書閲讀的教學任務,是否真正的對學生有幫助。能不能讀懂是一個問題,能否學會讀學術類作品,學會學術文章的寫作方法又是一個問題。

這本書中提到了很多次雲南,也提到了很多次雲南的呈貢,就是我現在生活的地方,有熟悉感,有陌生感,作者筆下的鄉村,和我們現在所瞭解的鄉村,有本質上的相同,也有形式上的不同。因為書中的論文及所涉及的調查大多在五十年代左右,距離現在過去了太多個日新月異的年頭,不過,作者很多關於農村建設,鄉土工業的建設似乎在今天看來,得到了實現,説明作者的調查的問題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同時提出的解決措施也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寫不出什麼有質量的書評,因為我實在讀不懂、進不去這本書,可能需要歷練可能還需要多沉澱,才能瞭解鄉土中國,而不是把鄉土僅僅侷限於我童年成長的的鄉土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