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有關《致老師》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83K

讀書可以讓我們拓寬視野,但是讀書之後最有意義的事是寫一篇屬於你自己的讀後感以加深印象,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有關《致老師》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最新有關《致老師》讀後感範文三篇
《致老師》讀後感1

翻開《致教師》一書,淡淡的書香中,”我是教師“這首小詩赫然映現,”教師,不是園丁,不是蠟燭不是春蠶……”感慨,的確,教師就是教師,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故事,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現場直播。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和學生的故事互相編織,我們的直播中有他們的身影,我們的最美時光中離不開我們的學生。

細讀《每天都是最美時光——如何做晨誦午讀暮省》一章,更多地感受到我們的最美時光中少不了書香縈繞。

朱永新教授提出,“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一種迴歸樸素的生活方式,它是新教育實驗所倡導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體現。”

朱教授希望孩子們在每天的黎明時分與經典詩歌共舞,讓他們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時間得以舒展,心靈得到喚醒,以飽滿的的精神,開啟一天的學習。想到我們學校每日的經典誦讀就是開啟學生新的一天的“必修課”,這種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領略了優美的母語,感受了詩歌所傳達的情境、思想及音樂感。

朱永新教授曾説:一個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個民族的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民族的整體閲讀水平。新教育實驗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民族的閲讀,尤其是兒童的閲讀。

猶記得上學時和好友一起讀《紅樓夢》,大家會反覆讀,把書中的所有詩句都摘抄下來,還按照格式韻味寫一些酸文酸語;讀《簡愛》時會徹夜不眠,各自寫下十幾頁的感悟交流,視旁人訝異眼光於不顧;讀《文化苦旅》的時候,特別崇拜餘秋雨,雖然感覺那時候有點裝文青,但確實學到了很多知識……至今懷念,覺得那是最美的時光,最幸福的時刻。

再看我們的學生,再也沒有了我們兒時得一本書的歡欣,似乎也找不到在書中徜徉的快樂了。電視、網絡、應試等等童年的殺手,肆意吞噬孩子們的閒暇、良知和身心健康,閲讀的世界蒙上了灰色陰影。作為教師,很希望閲讀能如一條潺潺的溪流,流進孩子們那金色的童心天地,讓他們從容地應對一切生活的誘惑與壓力。

現在,孩子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讀什麼樣的書。個人認為,老師和家長只需作適當引導,不可過分限制孩子們讀什麼樣的書,採得百花方能成蜜,讀書也一樣。其次,是什麼時候讀。朱教授提出,午讀只是一個象徵意義的時間表述,不一定就是午間閲讀。

再次,怎麼讀?朱教授倡導班級共讀,親子共讀,師生共讀。另外,一定的儀式感也是十分必要的,擇一段時光,亮一盞燈火,捧一本好書,拈一枚書籤,以此富於儀式感的方式,去另一個世界裏走一走。當這種儀式感成了一種習慣,那就習慣成自然了。

“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如此堅持閲讀,那暮省就也是意料之中了。

這個世界有走不完的路,看不盡的風景,讀不完的書,但願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能盡我們所能,引領學生用最美的時光去讀書,去感悟,能帶給學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心靈旅行,沉醉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中,去體味書裏的精彩與睿智,讓學生收穫成長,收穫幸福!

《致老師》讀後感2

隨着新教育實驗如火如荼的開展,學校也為我們教師購買了新教育實驗系列叢書,對於從教20多年的我來説,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確有了那麼一絲倦怠,但最近讀完朱永新教授撰寫的《致教師》一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一位慈祥的長者正施慧於民。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詩意的享受。它就像一股清流注入了我腦海,為我洗去了厭倦的塵埃,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識。

讀罷全書,我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説,朱老師的每一篇回覆幾乎都對我有所啟發,尤其是在如何規劃自身發展方面有所裨益。書中提出教師職業的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而今天,我想説一名教師首先要讓自己瞧得起自己、讓學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一、做一個喜讀書的老師

作為一名教師,第一項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説:“你的閲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閲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着坐冷板凳,隻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二、做一個善寫作的老師

如果説閲讀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插上騰飛的雙翼,那麼寫作就是思考。寫作能幫助我們梳理思想,不斷地返回自身,認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昇華自身。為此,朱教授指出:“專業寫作,對教師而言有着特殊的重要意義,甚至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們的行為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説,真正的生活也是從寫作開始。我們通過寫作,超越了日常教育與家庭生活的碎片式經驗,從而對自身進行不斷反省,我們的教育必然因此提升,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完整,我們的人生就會從此而幸福。”

為了讓教師們明白寫作的重要性,朱教授舉例論證:“有的老教師認認真真教了一輩子,之所以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就是因為經驗未得到提升。教師的專業寫作,是將粗疏的經驗提煉為精煉的專業能力,將淺層的教學感受深化為內心的實踐洞察的最好手段。”並且引用蘇格拉底的名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只有通過寫作不斷反思生活,才能明晰生活的意義,從而更好地創造生命的價值。最後,發出語重心長地召喚:“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如果你想讓自己課堂記錄下來,把你和孩子們交往的故事記下來,把你讀書的心得記錄下來,這樣一來,不僅你每天的業餘時間會非常充實,而且你的進步也會非常迅速。”

朱教授説:“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思考、寫作與閲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註定是黯淡無光的,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思考的人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精彩。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付諸行動,逐步改變自己的行走狀態。正如朱教授所説:“思考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決定的。”靜心思考,但存內心寧靜方寸地的老師,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朱教授肯定地説:“如果一個人有寧靜的內心生活,他就真正地找到了幸福。靜靜地做着一份讓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們教師最大的幸福。”

三、做一個愛教育的老師

如果我們不愛教師這個職業,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所以,理解職業,發現教師職業的內在魅力,應該是做好教師的第一要務。都説選擇做教師就是選擇了清貧,的確,在今天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教師社會地位不高,收入不高,極大影響了部分教師對教育工作的否定。而朱教授在書中呼籲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師職業的內在美,從而堅信自己所從事的是一個影響人的一生的、值得為之奮鬥的事業。你愛教師這個職業,教師這個職業也才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也才會讓你在和他們的交往中看見成長的美妙,忽略大大小小的煩惱。如果你能夠真正地把愛給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對待自己的每一次備課、講課、批改作業、每一次與學生的溝通,你一定會感受當老師的樂趣、體驗做教育的幸福。

四、做一個願成長的老師

前不久,我在講《玩出了名堂》一課前,對文中的主人翁列文虎克進行了一個簡單的介紹,當我講到他發現了原生動物時,孩子們立刻問我:“老師,什麼時原生動物?”這一問把我問得啞口無言,因為我既不知道什麼時原生動物,也沒有在課前做足功課。當時,作為老師的我站在講台上真是無地自容,只好説:“這個老師也還沒研究過,要不同學們課後去網上去了解一下。”雖然這件事搪塞過去了,可自己有些瞧不起自己了,心裏像壓了一塊石頭喘不過氣來,晚上回家後看到一位老師在信中問朱教授:“我們用心地準備了一桶水,可是在課堂上,我們總是比學生知道得多一些,多少還是有自信的。但是,現在完全不同了,學生懂的我們未必懂,學生知道的我們可能不知道,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朱教授這樣回答:“先生首先是學生。與學生一起成長,首先是要有成長的渴望,有成長的內在需要;其次是善於終身學習,向書本學,向學生學,向實踐學;再次是努力成為有特點有個性的專業型教師。我們不必在所有方面超越學生,這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的。但是,我們應該努力成為某一個方面的專家,成為學生崇敬的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與學生一起成長,會讓你找到職業的尊嚴和樂趣。因為,只有成長,才能夠幸福。”

要想做讓學生瞧得起,讓自己心安,讓學校以你為榮,讓歷史銘記的老師,我們從讓自己瞧得起自己開始吧!

《致老師》讀後感3

英國哲學家邊泌説:“我們在分給他人幸福的同時,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而教師的故事,必然與學生在一起,當我們的故事和學生相互編織,當我們的生命和學生共同綻放,我們書寫的就是一曲生命的宏大交響曲。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師》的前言中這樣告訴我們“教師不是園丁,不是蠟燭,不是春蠶,不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與學生是互相依賴的生命;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穿行……”

朱永新先生在書中還提到了教師職業的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教師在這樣的描述下,不再過於神聖化,而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頓時,有了從教師這份職業,這個使命中,讓生命更幸福完整的渴望。

教師本身應該是一朵花兒,需要成長的養料,而不需要外界過於來強調教師的奉獻與犧牲。作為教師,只要每天進入校園,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就會從心底感覺快樂和幸福。教師的幸福莫過於每天孩子親熱的擠在跟前跟我説這説那;每天回家前,聽到孩子的一聲聲再見。

在師生共同成長的道路上,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創造幸福。朱老師提到的幾個問題,我們會不會也自覺得問問自己:我的使命是什麼?我的天職是什麼?我既然來到這個教室,能帶給孩子什麼?我怎樣為孩子創造出最大的發展空間?我怎樣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

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從哪裏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與自己的關係。書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關注每一個孩子,幫助落後的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讓教育和孩子們的生活緊緊相連,給予他們最需要的東西,讓他們成為主人。在一個班級裏,孩子千差萬別,當面對他們的時候,教師的職責就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級裏的快樂。特別是對待一些落後和有問題的孩子,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使。

在《致教師》中,提出教師也要正確的關愛自己。像廢寢忘食之類,一味地奉獻和犧牲,可以作為拼搏的狀態,卻絕對不能成為常態,要學會科學、合理、從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認識一個人要靠緣分,瞭解一本書要靠耐心,征服學生要靠智慧,與人相處要靠包容。人,相互幫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