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年錢鍾書的《圍城》讀後感大全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學習就像一場戰爭,一場賽跑,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那有關於錢鍾書的《圍城》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錢鍾書的《圍城》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2021年錢鍾書的《圍城》讀後感大全
錢鍾書的《圍城》讀後感1
 
我坐在燈下,讀着《圍城》。投射在牆上的影子影影綽綽,竟有了一種苦讀寒士的意趣。那是一種簡單的寂寞,這或許是鍾書隔着文字傳遞給我的厚重。
 
《圍城》已讀過好幾遍,卻有一種常讀常新的意味。每讀一遍,心中的感觸便愈深一層。那是一種痛,慢慢地,慢慢地啃噬着心臟,鈍鈍地疼着,不劇烈,卻又如此清晰。而你,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傷口擴散,血流了又凝住,無窮無止,無法擺脱。正如書中那一個走不出的浮世浮城——
 
恕我膚淺,我對“圍城”最初的認識便是愛情。
 
我們總説,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我倒覺得,婚姻是愛情的一種救贖。愛情是一座圍城,四面有高高的城垣,或許還有護城河。而城中住着一羣痴男怨女,方鴻漸是,蘇小姐、唐小姐是,我們亦是。圍在城中,懷着對愛情的憧憬,尋尋覓覓,幻想着驀然回首後,佳人燈火闌珊下的笑靨。
 
佳期如夢,如夢佳期。
 
有多少夢可以邂逅呢?蘇文紈因着這夢,孤芳自賞了多少年,錯負了年華。不是沒有追求過,可最終還是敗給了現實,嫁了個庸俗無聊的曹元朗。或許,方鴻漸比她幸運,他遇到了對的人——乾淨美好的唐小姐。但時間不對,地點不對,終是負了彼此。末了歎一句,從來情深,奈何緣淺。
 
或許,我們愛上的,只是愛情本身。
 
“有一座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錢鍾書借蘇文紈之口,道出了這洞明的世態人性。
 
董斜川的附庸風雅,褚慎明的欺世盜名,高鬆年的淺薄賣弄……《圍城》就像一部舞台劇,唱戲的換了一批又一批,在台上演繹着一幕幕尷尬而又蒼涼的人生,在城中苦苦掙扎。讓人在台下哂笑不已的同時,頓覺人性的悲哀。
 
有人説,每個人都能從《圍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話不假。能夠看穿人性、洞察世態的,通常有兩種人。一種是市井之徒,一生爭名奪利,結交三教九流,在俗世的大染缸中如魚得水。另一種則是大智之人,站在精神的高峯,俯視芸芸眾生,但笑不語。前者入而不出,這是一種生存的本領;後者入而能出,這才是真正的高士!
 
有時,我總會不自覺的將方鴻漸與魏晉名士們放在一起,不學無術的方鴻漸顯然與謝安之流沒有可比性。但我仍固執的這樣做,原因無他,僅因為兩字:亂世。名士們選擇清談自保,圍城中人選擇的亦是逃避。這是亂世的悲哀,亦是浮城的寂寞。
 
亂世出英雄,然而更多的卻是懦夫!他們躲在圍城中,揮霍着生命,揮霍着曾經的驕傲與不羈,終是,一無所有。而城,依然是城,浮華到寂寞。
 
《圍城》被譽為是一部痴書,而我亦是痴了,因着這望不穿的人間世態,這走不出的浮世浮城……
 
夜闌,心不靜。
 
錢鍾書的《圍城》讀後感2
 
第一次看《圍城》,還是結婚前的事。還很清晰的記得之所以想看這本書,是每當談及婚姻,都流傳着這樣一句源自《圍城》的膾炙人口的話—所謂“城裏的人想衝出去,城裏的人想衝進來”,於是我想當然的把這書看成討論婚姻問題的一本書,也就是在這樣的錯覺的引導下,囫圇吞棗的看完了這書。
 
前段時間的一個雙休,心血來潮地到烏鎮度小假,倚着水鄉的長廊而坐,當然也少不了一本好書。再讀《圍城》,卻越讀越覺有味道,尤其是書的“導讀”,如同畫龍點睛般對《圍城》做了概括和定位:“這是一本有趣的書。鄭重説點,是本睿智的書,因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時,你會歎為觀止,會驚異於作者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
 
好的小説,都能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但並不是所有的小説都能給人啟迪,能讓讀者通過閲讀省視自已的靈魂。《圍城》就具有這樣一種“功能”,它象一面鏡子,照鏡的不是人,是一個個赤裸的靈魂,映出了人性的種種美和醜!“什麼都有”,就算不能等同包羅萬有,但至少是反映了人生百態。先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視人生,穿透種種表象,直達人性和靈魂的深處,並能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地作展示,給人啟迪。我真的很驚詫,驚詫於錢先生有這種洞若觀火的本事,對人性的理解,人情百態的觀察,細膩和深刻得讓人難以置信。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説,“圍在城中的人想突出來,城外的人想衝出去,職業如此,其他大多也莫過於此,人生大都如此”,這或許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真實寫照,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對待生活,如果對待錯綜複雜的社會。看完《圍城》,我不禁如此想到。
 
錢鍾書的《圍城》讀後感3
 
初讀圍城,還是國小五年級的那個暑假。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在大人的書櫃上亂翻,翻到一本名字看上去酷酷的、像是武俠小説的書,便拿到屋中偷偷翻讀。時間過去這麼久,當時便一知半解的內容已經全然忘記,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都記不清了,但是有一句話一直銘刻於心:“生離死別好過百年重逢,因為它能使人不老;不僅鬼魂不會老,連記憶中的老友都是曾經鮮活的樣子。”
 
的確如此啊!再讀圍城時,當年小小的我趴在大木桌上一邊查字典一邊皺着眉頭硬啃的滑稽模樣,和曾經的舊時光,就這樣一點一點在記憶中復甦,變得鮮活了起來。
 
時至今日,我也沒有從《圍城》中提煉出什麼中心思想,而我讀書也不是很喜歡上綱上線。在真理尚未顯現出來之前,我們都在鏡子上觀察和猜想。也許我們永遠無法和智者大家的思想共鳴,那不如在書中讀懂自己。我更喜歡和書中的驚喜與感動不經意地偶遇。也許只是一詞一句,便足以打動我,點醒我,震撼我。
 
能夠感覺到錢鍾書先生真的是非常西化且開放的人了,行文風格很具有歐美作者的特點,主線劇情非常簡單,但其中摻雜着大量甚至和主題毫不相關的描寫記敍。而比喻句又是那麼的精巧和恰到好處,不禁讓人感歎這如同蝴蝶翅膀上的花紋一般渾然天成的才華。
 
説到主人公方鴻漸,我總是會想到另外兩個“無辜的墮落者”,一個是《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另一個是《德米安》中的辛克萊。只是辛克萊幸得指點迷途知返,而葉藏和方鴻漸則一步一步走向深淵。他們都不是十惡不赦之人,但卻都做了令人不齒之事,而且無一例外的都還在一片迷茫中胡亂奔走掙扎。也曾想過奮進,但沒有目標的努力終是在泥塘裏打滾。我覺得暫時的墮落與迷茫是每個人生命中必經的過程,而且都是在由孩提到成人,開始用尚未成熟的心智面對過於紛擾喧囂的花花世界之時。耽於耳目聲色,忘記了心之所想;追逐着表面繁華,到頭來只剩一身空虛。至於最後是墮落還是迴歸,則完全看你是否能夠認清自己的心,看清腳下的路,或者是否有人拉一把。有時只因一時之念,人生便去之千里,着實令人歎惋!
 
很多人迷惑為什麼蘇小姐會愛上方鴻漸,明明要比他優秀很多,身邊還有苦苦追求的趙辛楣,卻偏偏為這樣一個男人傾心。記得以前聽説過一種名為“情境愛情”的心理效應,在一個特殊的條件下,因為某些原因,一個人的優點會被無限放大,以至於可以掩蓋他所有的缺點。而朝夕相處的人,彼此過分熟悉,則很可能對對方的優點習以為常,甚至會因為一個小毛病而完全否定對方。在輪船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裏,蘇小姐只因“他不打牌”而對實則和打牌者一樣墮落的方鴻漸青睞有加;在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上,貴族小姐Rose愛上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階層下也許一輩子不可能相遇的窮小子Jack。至於愛情究竟是什麼,我也不知道。也許是細水長流的日久生情,也許是某個瞬間的一見傾心,但它和婚姻,終究是兩碼事。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次的心動,但也總要受到道德與責任的約束,不然則與動物無異。
 
最後來説説《圍城》本身吧,許多人會説,為什麼我覺得圍城彷彿在寫我自己。它穿越數十年的時光,為何依然能夠準確地描述着當今每個人生活中的困境與掙扎。我認為這與羣體心理有關,當一段話描述了一個羣體絕大部分人共有的特徵時,那麼羣體中的每個人都會覺得在説自己。錢鍾書先生對人世百態的洞察,讓他創造了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這個再平凡不過的人犯了每個人都有可能犯的所有錯誤。而我們,或許沒那麼墮落,抑或不夠偉大,沒有辦法在有限的生命中將那些錯誤都犯一遍。這些錯誤、迷惘與掙扎聚合起來,是著作;分散開來,則是每個人的人生。
 
社會有社會的圍城,每個人生活的不同階段也有着不同的圍城。每個人的圍城聚合起來形成了社會的圍城,社會的圍城反過來,也會影響每個人的圍城。從一個圍城中掙脱,卻跳入另一個圍城,似乎是徒勞的;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當下,但因害怕白費力而安於現狀的生活,也是沉寂而無望的。在不斷衝破的過程中自然難免頭破血流或徒勞無功,可是誰知道會不會就這樣看到天空了呢?
 
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你能理解作者的思想嗎?” 這個問題我其實羞於回答。因為長久以來都是作者在理解我,他們的文字包裹着我的靈魂微茫的火焰,燃燒成紛紛無數純白的蝴蝶。而我由此,看到了更高遠的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