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哈姆雷特》讀後感範文最新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6W

相信只要一説起莎士比亞這個名字,大家都很是熟悉。那麼他的著作《哈姆雷特》大家都品讀過嗎?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哈姆雷特》讀後感範文最新三篇,供大家參考。

《哈姆雷特》讀後感範文最新三篇

《哈姆雷特》讀後感範文一

當頭頂的光芒無法照亮身後的黑暗,當徹夜的喪鐘無法安息冤死的亡魂,當正義的鋒芒無法刺穿惡魔的鎧甲,復仇的業火從地獄燃起,灼盡一切的靈魂。耄耋或是及笄,純潔或是邪惡,在這王國末日的烈焰中掙扎。生存還是毀滅,由誰抉擇?

沾染敵人鮮血的寶劍如今刺向誰的胸膛,一個人的冤仇要有多少人的頭顱來抵償!荒蕪的土地沸騰起血紅色的泥漿,陰險狡詐的謀殺與光明正大的屠戮,究竟哪一個企盼後人來稱揚。天使披上仇恨的外衣就可以折斷嬌嫩的花莖,用鮮血為明月梳粧?

儘管父親死於惡魔的詛咒,儘管母親下嫁於殘忍的劊子手,復仇也絕不是一個人應有的宿命。即使血肉之軀無法承受苦難劃下的創口,也不該在前行的路上用他人的鮮血作河,身軀作舟。太過偏激的行動,使他在喪失父親之後,錯過了丘比特的箭,迎上了阿瑞斯的矛。

誰能否認這一場宮廷的鬥爭不比任何一場次戰役來的慘烈、悲壯。若能預料這來自地獄的衷訴會凍結皇室最後的血脈,會動搖整個丹麥的基樑,老國王的鬼魂是否還會徘徊在淒冷的露台,在月光下望斷愁腸。

母親是違背誓言的壞女人,叔父是蛇蠍心腸的小人,大臣們全是諂媚的蛀蟲。在他看來,王宮是一座爬滿了毒蟲的牢獄,青銅的鎖鏈禁錮着嘶叫的邪靈。瘋狂也許是他唯一的出路,戲劇才是上演真實的舞台。躲在自己的世界裏密謀籌劃,偶爾的真言也只是讓人同情他的遭遇。但是,自他刺死波羅涅斯起,便開啟了這一扇悲劇之門,在雷歐提斯眼中,殺死他無辜父親的哈姆萊特並不會比哈姆萊特心中的叔父更為善良。一個人無法在犯罪之後逃脱應有的報償。至此,正義的天平重歸平衡,哈姆萊特無法期望上帝會再為他灑下一兩點幸運的光芒。

《哈姆雷特》讀後感範文二

最近,重温了一遍莎翁的名著《哈姆雷特》,這本書是由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世界著名悲劇作品,同時,它也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最負盛名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以話劇形式展現,內容結構清晰,語句有些晦澀難懂,但其具有深刻的悲劇色彩、複雜的人物性格、豐富的思想,代表着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哈姆雷特》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回國奔喪卻遇到了一連串變故,老父親的鬼魂出現並要求哈姆雷特為自己報仇,哈姆雷特通過裝瘋證實了叔父是自己的殺父仇人,他誤殺了戀人的父親,克勞狄斯想除掉哈姆雷特。當哈姆雷特趁機逃回丹麥後,戀人自殺,他不得已接受了雷歐提斯的決鬥,決鬥中他的母親因誤喝叔父為哈姆雷特准備的毒酒而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也都中了毒劍,最終哈姆雷特在臨死前殺死了克勞狄斯並要求霍拉旭將自己的故事告訴他人。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生命是短暫的,時間是寶貴的。我們在慢慢成長的時候,時間總是如流水無情,一去不復返,當然,世上也沒有後悔藥。從大一到大三,我浪費了很多時光,沒有將時間進行規劃、做重點標記,現在卻在“補天”的路途中艱難行走,希望在畢業前完成任務。浪費時間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此,且行且珍惜。

“不要只因一次挫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想達到的目的。”成功是用挫折堆積出來的,沒有經歷過挫折的成功,它的地基搖搖欲墜,不會穩固。我們沒每天都在經歷無法着手的事情,但我們可能不會察覺到,我們不懂為什麼會這樣?這道題怎麼做?或者我該怎麼做?慢慢地,後知後覺原來“挫折”模糊,但克服挫折的行動近在咫尺。

“勤勞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奮一生,可永遠長眠。”我們常常把勤奮掛在嘴邊,卻將懶惰放在行動上。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女主角房似錦身世悲慘,家境貧寒,最親的人只有爺爺,但她從不放棄,孤身一人來到上海打拼,勤奮是她的信念,她能靠爬樓梯爬出一單,一口氣爬3次28樓,這樣的努力讓人覺得可怕,但也説明了她的勤奮不是虛的。懶惰是成功的墳墓,勤奮是成功的天堂。

莎士比亞曾説:“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個勇敢、堅強的人物。突如其來的變故使他憂鬱痛苦,復仇的艱難令他焦慮,他對生活由充滿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堅定。他變得堅強,不再猶豫,做事果斷,最終他為父親報了仇,但還是被奸人所害。魯迅先生曾説過,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們不怕悲劇,就怕悲劇的人生沒有意義。

《哈姆雷特》讀後感範文三

《哈姆雷特》是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悲劇傑作,成於1601年,那時正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夜,“圈地運動”正在進行中,社會中充滿矛盾。這本書也表現出了這一點。

哈姆雷特因為父親的死亡放棄了一切,包括他的尊嚴、愛情甚至於生命。然而這樣有沒有意義呢?為什麼要為死亡而生出怨恨呢?哈姆雷特並不清楚,他甚至連死亡是什麼都不知道。“當我們擺脱了這一具腐朽的皮囊之後,在那死的睡眠裏究竟要做些什麼夢”。

但他不得不報仇,他受到一股巨大的使命感的驅使。這使命感從何而來?是因為正義嗎?消滅代表邪惡與醜陋的叔父克勞狄斯,恢復王國的秩序。這似乎是一個理由。但正義的伸張又必將伴隨着流血和新的仇恨。哈姆雷特為了避免這些遲遲沒有動手,他選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完成這個使命。但在那時劇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死了,只留下一個霍拉旭。或許這也是最好的結局,涉及這段仇恨的人都不在了,仇恨也就消失了。

哈姆雷特臨死時對霍拉旭説:“啊,上帝!霍拉旭,我死之後,要是世人不明白這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譽將要蒙受極大的損傷!你如果愛我,請你暫時犧牲一下天堂的幸福,留在這個冷酷的人間,替我傳述哈姆雷特的故事吧!”這很奇怪,哈姆雷特為什麼留下這樣的遺囑?為了他的名譽嗎?可哈姆雷特為了復仇已經什麼都不顧了,為何還要在乎名譽?我想他當然不是為了名譽,傳播這個故事是為了給世人以警醒,讓世人替他繼續思考仇恨、生命、死亡、人。遺囑中還提到了天堂,連死亡為何物尚且不清楚又何來天堂呢?我實在不明白,或許哈姆雷特仍對死亡懷有恐懼,想給自己一個精神安慰罷了。

哈姆雷特的迷茫也反映了作者迷茫。莎士比亞是人文主義者,但當時各個階級為了利益而不停鬥爭,使英國社會現狀與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差距越來越大。莎士比亞能怎麼辦呢?躊躇滿志的他卻無法“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於是他陷入了無盡的思考與矛盾中,《哈姆雷特》正是這思考與矛盾畫出的省略號。他想借這個省略號引發世人同他一起思考,希望得到一個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