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周國平愛讀後感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在我們對原書籍特別瞭解之後,一定要寫一篇讀後感,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深化你們對名著情節的領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周國平愛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周國平愛讀後感6篇

周國平愛讀後感篇1

細細想來,人的一生説長不長,説短也不是很短。

説不長,是因為在帝國興衰、王朝更迭的歷史長河中,在星辰的運轉中,區區幾十年太不值一提了。説不短,是因為和只有數十年甚至更短壽命的動物們比,幾十年又是那樣的漫長。

在這樣一個不長不短的人生中,我們會無可避免地思考、直面一個問題:人只有一個人生。那麼,糾結的問題來了,面對這一個人生,我們是悲觀地看成虛無,還是樂觀地完全看成所有,還是以平常心去面對?

如果我們悲觀地看作虛無,也就是將整個人生看作零,那就會毫無希望。捷克作家昆德拉筆下的主人公常説:"只活一次等於未嘗活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説人只活一次等於一次也沒有活過,直接將一次人生和虛無、零畫上了等號。這種想法也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而且只有一次機會,確實挺煎熬的,每天都要想着會不會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但要是天天這麼折磨自己,那不是天天不快樂嗎?天天傷心,那倒不如不活。

換個角度想一想,既然人只有一個幾十年的人生,為何天天要愁眉苦臉呢?為何不將每一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呢?人,要活在現實,活在當下,不要每天擔心明天的事,誰會知道明天發生什麼呢?所以要把握現在,將每天都過得充分、開心,這不就足夠了嗎?所以我們要執著於當下的每一天,而不是虛無的未來,更不必沉湎於過去。

大詩人蘇東坡也有屬於自己的那份執著。他始終保持着自己的童心,始終用孩子純淨天真的眼光看向世間萬象。可是,這又是一把雙刃劍,童心讓他的詩詞風格獨樹一幟,也將他推入了萬丈深淵——仕途坎坷,命運多舛。但,就在這樣薄涼的世界裏,他曠達樂觀隨緣自適,執著卻不固執,獲得了無上的快樂,這何嘗不是一種超然脱俗?

執著,並不是固執。執著,亦是超脱。

周國平愛讀後感篇2

似乎每一個假期,學校都回佈置讀書的任務。好像是我們這些學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會有時間看書了似的。當然,假期所讀的書與平時讀的完全不在同一檔次,畢竟,誰有本事在讀完一本科幻小説或是漫畫之後能寫出合乎要求的讀後感?於是乎,我的同學們只好拿起平時只放在書架上衝樣子的名著讀了起來。

我卻幸運得多了。多虧我的未雨綢繆,厚厚的一本《周國平散文》,讓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時間一點一點蠶食,到放假時只剩下幾十頁了。我只需趁熱打鐵,將之讀完即可。

周國平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覺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師更有些知名度。周國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讀書人,著書立説和翻譯外國哲學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書或是文章,無非兩個方面:散文隨筆和哲學論著。前者描繪了一個文人的精神家園,後者反映了他的學術生活。我讀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國平的隨筆散文,真正映了“隨”和“散”這兩個字。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從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關注自己而不是家國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身”境界。這看似不夠偉大,用套話説就是“缺少社會責任感”。不過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圓滿的標準來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國之事的“偉人們”又有幾個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嘗試過修身呢?官吏腐敗問題是哪一個國家都不可避免要面臨的問題。可如果我們恪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漸進的話,哪裏還會有貪官污吏得勢的道理?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任務和位置。如果不細心叩問自己的心靈,如何能發現社會早已為自己預留的位置?對於我們,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邁出探索的步伐之前,連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進途中漸漸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麼資格口稱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進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瞭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鬆懈。周國平用他的散文教給我們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問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於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峯類比於登山,那麼的狀態應該是:肉體在不懈的攀登,步步為營,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靈魂則跳出山外,以旁觀者的清澈目光為前進指明方向,永遠不迷失。這顯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達到無疑是奢談。我們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發之前先問問自己夠不夠堅定;定期停下來修整,總結過去並展望未來,看看自己的路線是否偏移。“認識你自己”,這是指導精神生活的聖經。

我希望自己能夠秉持這聖經,不忘審視自己。學習的範疇,不只是我們現在體會到的那麼淺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周國平愛讀後感篇3

?寶貝,寶貝》描寫的就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作家周國平在經歷中年喪女又老年得子後多年的思考之後,記錄了女兒在七歲前的成長過程中的父愛、哲思和父女親情。

這是作家周國平繼《妞妞》之後,奉獻的又一部親情力作。經歷了13年前喪女的悲慟再為人父,周國平對親情、教育有了更深沉的思考和體悟。孩子在成長中對於生命、人乃至世界有很多疑問,他在此書中告訴我們如何用親子之愛慰藉孩子成長中的困惑,引導孩子成為善良、懂愛、富有、最好的自己。

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的家庭教育書籍,裏面沒有很特別的育兒經驗,作者倡導的是一種讓孩子順應天性愉快成長的思想。

在“孩子多麼需要歡笑”一節中,作者告訴人們,“再忙的父母,也應該安排時間和孩子玩,而且不可敷衍,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而保姆和老人帶孩子往往趨於保守,但求平安無事,鮮能顧忌有趣,給孩子心智發育造成的損失雖然看不見,其實難以估量”。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讀到這裏,讓我內心無比的內疚和傷痛。因為上班環境的影響情緒,下班後就想一個人安靜地呆着,嚴重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讀到這裏,我立刻驚醒了,要求自己及時懸崖勒馬。再忙再累也要自己多帶孩子,儘可能地多陪伴。我認識到,教育孩子,絕不是隻要在生活中照料就行了那樣簡單,更重要的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對於孩子發脾氣,作者的建議也值得作為家長的我們學習。當孩子無理髮脾氣時,家長一定不要和他辯論。孩子聽不進去的。對於孩子因為無理要求被拒而鬧時,冷淡處理比發怒更容易讓孩子平靜下來。當孩子表示妥協時,則一定要給他台階下,及時給予鼓勵。回想我自己,遇到孩子無理取鬧時,我就會和他一起發脾氣,甚至説一些不要他的氣話。而這樣做卻只會刺激孩子,甚至讓他缺乏安全感。作者的建議讓我醍醐灌頂。

讀完《寶貝,寶貝》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動於作者真摯深情的父愛,喜歡在這温暖的父愛中幸福成長的孩子,感動於作者實實在在的真誠的育兒建議。我會將作者的這句話銘記在心: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當做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周國平愛讀後感篇4

周國平是一個哲學家,更是一個父親,《妞妞》生活中真實的傷口,周國平後來在書中説到,“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傑出的哲學家”可老天從來是這樣,他妒忌幸福的人,他總是把一切本來完美無缺的東西弄的殘缺不全,然後告訴你,看!這就是人生!命運在妞妞還沒出世之前就開始覬覦她,一環緊扣一環,一步步把他們推向深淵。先是雨兒的表妹把流感傳染給了懷孕五個月的她;然後一個四川女孩打來不合時宜的電話,敏感的雨兒因此賭氣堅決要打地鋪,結果發燒的更厲害;然後急診的時候又遇到一個蠻橫麻木的女醫生因而延誤了治療;最罪大惡極的是那個醫學博士,把雨兒拉去照x光,而且是兩次!在這一系列事故中,哪怕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斷了,孩子都可能不會患先天性眼底腫瘤這樣絕症。

我不知道,周國平是懷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把這些刺心的痛從記憶中掏出來,記下來,並且是那麼細膩。小魚小鳥都有眼睛,妞妞卻沒有。這個可憐的孩子一生來就那麼熱切而執拗的追逐着光明,當她看見一團橘黃色的燈光時她會笑很久;妞妞唯一一個生日,媽媽對客人説你們看妞妞的眼睛像不像波斯貓,爸爸告訴她波斯貓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貓;妞妞一遍遍的哭訴:“磕着了,磕着了……”她不明白世界為什麼老是磕着她;在妞妞即將離開世界的那些夜裏,她躺在爸爸身邊輕聲喚着“爸爸”,爸爸也輕聲應答,宛若耳語和遊絲,在蒼茫人世間還有什麼比這樣的生離死別更讓人黯然消魂的啊……

妞妞死去之後,周國平説:“你在時,我抱你不夠,因而覺得時間太少,你走了,我的懷裏空了,突然發現時間毫無用處,我不知道拿那麼多時間做什麼,也許時間只有一個用處,它會幫助我——是幫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別人都説妞妞解脱了,然而這其實是荒謬的,憑什麼別的孩子可以在陽光下追逐,而妞妞卻必需解脱呢?作為父母,他們的下半輩子,終將活在這種荒謬中,他們尋找任何一個可能很尋常的契機,不自覺的假設——如果妞妞不死,她也可以象別人的孩子那樣戴上紅領巾了,也可以象別人的孩子那樣羞澀的讀着隔壁班男孩的信,也可以象別人的孩子那樣成為神聖的母親……

事實上,我們從來不怕得不到任何即使我們很想得到的東西,我們怕的是失去我們曾經得到過的東西。為什麼失戀會是那麼痛苦的事。很多人或許認為在於拋棄的痛苦,其實最重要的不在這裏,而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那段曾經彼此呵護過的感情就這樣悄無聲息失去了。任何感情都是這樣,傾注過,付出過,不求回報,只想用生命微弱的力量握緊它。可我們活着的世界,總是有一些力量,在它面前,眼淚,顯得軟弱和無助!然後,開始學會,珍惜生命和親情。

周國平愛讀後感篇5

他,是精神極端而後豐富的人吶!

正如一些書中對於周國平先生的簡介一般,其實在可以稱一哲學家,其中對於人性所詮釋的哲理也是其散文中尤為核心的一部分內容。他用散文這一文學形式來談他的哲學,他的思考以及他實在與眾不同的見解,用一顆虔誠的心來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心靈的歷程和磨難。

他的文學是富有衝擊力的,但有時卻也教人深思反省起來,這一“頑童”用富於理性與感性於一體的文字風格來感染者精神平乏的現代人。

淺通其人後,是想讀其文的了,可是我在翻開扉頁的那一刻前,心中卻犯起了嘀咕,不禁疑慮,憑我這般,究竟能否解其哲理,貫其思想等等,但終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讀了起來,頓時,之前顧慮全消,他的文字深入淺出,老人和小孩都能獲得啟迪吧!

“他們關心精神價值甚於關心物質價值,在他們看來,無論個人還是人類,物質再繁榮,生活再舒適,如果精神流於平庸,靈魂變得空虛,就絕無幸福而言。”這句話值得我們銘刻於心,銘記一輩子的。這句話中的“他們”便是指守望者們,國平先生看出在這個喧鬧的世界上,爭名逐利的人實在不少,而他們卻往往忽視了精神的重要性,此時就須出現守望者們守人類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人類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俗語曾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物質世界已陷不可自拔的人類是不足以,不願去尋求物質的本象,過眼煙雲般紙醉金迷的奢華享受極大滿足了人們的物質慾望,卻因此矇蔽了雙眼,葬送了卿卿真、善、美的精神。不流於他們是極痛苦的,苟非超脱常人的毅力是萬不能攀至此等境地的。在漫漫長夜,惟守望者揣一顆孤單寂寞之心在那兒獨忍!

“今天的孩子們何嘗不是在懸崖邊上的麥地裏玩,麥地裏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懸崖下是空虛和物慾的深淵。”現今的世界何嘗不是這樣,孩子們終是無邪的,終得是受外在而影響而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他們終究有兩條路,做兩類人,俗人及守望者,俗人佔據物質世界,而守望者佔據寸土寸金的精神世界。當今中國乃至當今世界前者不勝枚舉,後者屈指可數。

有感,即有感覺,得悟,我心中記住的而不過幾個字罷了:守一方潔淨之土,望一絲可敬之神!

周國平愛讀後感篇6

我讀周國平寫的文章,有的就像他對尼采的作品產生一種無比的喜悦一樣,我對他的一些觀點產生了很大的共鳴。

周國平對人生的指導思想很簡單,第一條是快樂。我對人生的看法和他是一致的。我們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就要珍惜我們的生命,去享受我們的人生,這中間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快樂。生活中不免有許多困難挫折,對待它們,我們當然要選擇樂觀的面對,而不是痛苦的不敢面對。我們正值青春年華,這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快樂是天經地義的。周國平寫道,他最討厭那種説教,什麼"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彷彿青春的全部價值就在於為將來的成功而苦苦奮鬥。是啊,我們總是想到以後會幸福,只要現在付出自己的全力去苦苦奮鬥。生命本身就是很神奇的,為什麼總要一味地把幸福向後推,而要放棄享受現在生命的美妙呢?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拒絕幸福的做法。人只有一個青春期,要享受青春,也只能是在青春期。有一些享受,過了青春期誠然還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樣的。

當然,這快樂並不代表什麼都不做,整天荒廢生命,這無異於慢性自殺,快樂也充盈在我們每天奮鬥的那份充實感中。這就牽出了第二條指導思想,那就是“可持續的快樂”青春終究會消逝,如果只是及時行樂,毫不為今後考慮,倒真會"老大徒悲傷"了。“可持續的快樂”就要求我們既要珍惜真實的今天,也要適當的考慮快樂的持續性,如此,我們必須靠我們的雙手來打下我們明天快樂的基礎。重要的是,要使快樂本身不但是快樂,而且具有生長的能力,能夠生成新的更多的快樂。什麼叫做更多的快樂呢?它應是精神上的享受,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讀好書。我們倘若能夠通過讀書、藝術形成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的身上就擁有了一個永不枯竭的快樂源泉。這種快樂時不會變成虛無,它始終是實實在在的存在於我們的思想中。這兩條指導思想是相輔相成的。順便提到了讀書。如何選書,愉快是基本標準。讀書惟求愉快,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能讓我們感到愉快的書就是好書,而無所謂它是不是暢銷書。

他有一段話我非常贊成,“我不否認,讀書未必只是為了愉快,出於利益的讀書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學生的做功課和學者的做學問。但是,同時我也相信,在好的學生和好的學者那裏,愉快的讀書必定佔據着更大的比重。我還相信,與灌輸知識相比,保護和培育讀書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務。所以,如果一種教育使學生不能體會和享受讀書的樂趣,反而視讀書為完全的苦事,我們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斷它是失敗了。”我們可以形成讀書的癖好,讀書的癖好與所謂刻苦學習是兩回事,它講究的是趣味。讀書癖並不是所謂的“書呆子”重要的是一種讀書的感覺,如果每天不讀書就像是沒吃飯一樣,可以説是痛苦吧。我想如果不是想要獲得立足社會的技能,那些所謂的“無用的書”可能會對我們有更大的益處。總之,多讀書,讀好書,聽從自己的心,重要的是讓自己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