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生阿q正傳讀後心得感悟大全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9W

  學生阿q正傳讀後心得感悟大全

作品在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廣的背景和人物的命運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組合得十分成功。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封建。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學生阿q正傳讀後心得感悟大全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學生阿q正傳讀後心得感悟大全

學生阿q正傳讀後心得感悟大全一

看了阿Q的故事後,我深切地體會到,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在舊社會生活的困難,當我看完了這本《阿Q正傳》,我總在想:阿Q的身世到底是怎樣?是闊得不得了?還是和他現在這樣,一天到晚,只要幹完活,就一定是無所事事?

像阿Q這樣樂觀的人,在舊社會,是不是很多?還是一個比一個悲觀?阿Q這種性格,讓我自悔不如,要是我能交許多朋友,每天快樂地玩,該做什麼做什麼,這樣的我,才是最好的!只要我能把握時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我在什麼時間可以完成,我一定不會經常反感爸爸,而爸爸也不會説我為什麼不完成作業等等的話,不再嘮嘮叨叨地煩着我。

阿Q的生活,我發現,現代的人從不會過這種生活,每天干完活,上街逛一逛,湊湊熱鬧,招惹一些人來戲弄他,打他。還參加一些政府反對的事,加入革命黨,使得他最後被政府槍斃,還讓人説他壞。我想問,現在,還會有人要這樣做嗎?

最後,我還想知道,在魯迅先生的筆下的中國人被他貶得一文不值,可他也是中國人啊,難道,魯迅的文章,中間還有別的用意嗎?

學生阿q正傳讀後心得感悟大全二

這本書在好久之前就讀過了,文中阿Q這一人物一直印在我的腦海。

阿Q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是一個僱農,只靠打工度日。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常用“精神勝利法”來進行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被別人打時,他説:“是兒子打老子”,用這種方式自我麻痺。

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家,享有名聲、地位——但他在人們心中永遠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阿Q正傳》向我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後的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羣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阿Q是辛亥革命時期的農民典型,社會地位低下,受壓迫受剝削,被侮辱被損害,生活十分悲慘。他身上有農民的優點——“真能幹”。他身上又有農民的弱點:主觀、愚蠢、封建。

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的那個時代了,但阿Q的“精神勝利法”依然被現在的人使用着。依然像阿Q一樣自己麻痺自己,逃避困難。

阿Q精神雖然可笑又頑固,但不能不説,它依然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

學生阿q正傳讀後心得感悟大全三

《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之作。這篇小説十分的短,但從幾個方面寫出了當時我們國人的靈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於投機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是一個落後的僱農。作為一個落後的流浪的僱農。他的個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個性、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不僅與趙太爺迥然不同,就是與王胡、小D等也顯然有別。正想魯迅先生所説的,阿Q有着“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遊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搖船便搖船”。這不僅正面説明了阿Q作為一個流浪僱農的貧困生活,而且從側面表現了阿Q從本質上説來那種勤勞、老實、淳樸的農民性格。當然,阿Q也有一些流氣,但這除了社會的影響以外,應該説主要是受了壓迫的結果。這些地方都很簡單,也很明顯,一般人也都承認的。一個難於解決的問題是:阿Q是一個農民,但阿Q精神卻是一個消極的可恥的現象,應該如何理解呢?這確實是一個矛盾。要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當時的現實社會和阿Q本身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上去找答案。

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批評!《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説:“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

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學生阿q正傳讀後心得感悟大全四

《阿Q正傳》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為背景,塑造了一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和毒害的不覺悟的農民形象。阿Q是一個農村的流浪者,沒有家,沒有固定的職業,只有給別人作短工,他除了可以出賣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甚至連自己的姓名籍貫都不在意。在人們的侮辱、打罵中的他漸漸變得麻木不仁,遊手好閒。

雖然阿Q到處受到壓迫、排擠、侮辱,但是他總是“樂觀”。在受到侮辱時,他不是奮力反抗,正視事實,而是愚昧地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來為自己奴隸地位和底下、屈辱處境辯護,用我看似可笑的瞞和編造出退路,自我安慰,取得精神上的勝利,在“苦中求樂”。

他非常貧窮,還自欺欺人地説:“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什麼東西!”他充分表現了辛亥革命時人們的心理——自欺欺人,妄自尊大但又自輕自賤,麻木輕信的半殖民地人民。看了《阿Q正傳》我感到了一種憤慨,但是卻無從得知那感覺的來源,在我們這個年代,我們身處的環境,對於魯迅的這中篇小説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過我仍從中理解到一些東西,並從父母那兒得到了一些證實。他受了委屈,反而要通過自己打自己來排解,轉而還很得意。覺得自己是世界第一自輕自賤的人。被人用棍子打,常用“兒子打老子”就心滿意足地得勝了來辯解,然後竟然就像忘了剛才的一切,去喝酒去了。阿Q就用這種“精神勝利法”來反敗為勝,反辱為榮。

阿Q是喜歡與人吵嘴打架,但必先估量對手。不會説話的他便罵,力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時,便説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了。對抵抗力稍為薄弱的小D,則揚起拳頭擺出挑戰的態度,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則動手動腳,大肆輕保這些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現。魯迅先生説中國人的大毛病是聽天任命與中庸,這毛病是由於卑怯性而來的.。“遇見強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這些話來以自-慰,倘他有了權力別人奈何他不得時,則兇殘橫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並不中庸。”我認為其實這一點和後面的精神勝利法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不同是精神勝利法只是對自己,而這種卑怯性卻使很多弱小者受到欺負。

魯迅正是以阿Q這個不朽的典型暴露出國民的弱點,寫出國人的靈魂。從作品的字裏行間中,我能體會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同時作者也集中描寫和痛徹批判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通過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現和悲劇命運,深刻地總結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品在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廣的背景和人物的命運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組合得十分成功。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封建,應該剷除封建思想的毒瘤,才能獲取真正的勝利。

學生阿q正傳讀後心得感悟大全五

《阿Q正傳》是魯迅《吶喊》中的一篇小説,文中他寫入了阿Q的動作,語言,神態表情以及心理描述,使我身臨其境。

《阿Q正傳》一共九章,寫了阿Q的變化。第一章“序”交代了為給阿Q作傳的原因,概括了阿Q的身世和此刻的處境;第二章和第三章重點描述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利用別人的痛苦來表現自我的勝利,表現了他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強凌弱和十足的奴相;最後寫了辛亥革命波及未莊以後,阿Q自發神往革命的願望和行動,以及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已後,他對辛亥革命的極度失望,反動派竊取革命果實,阿Q被殺的悲慘結局。

透過阿Q的故事,我能夠看出當時中國廣大勞動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精神愚昧。阿Q的愛國,一心向着革命的心使我深受感動,我要向他學習。

阿Q的生活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辛勞,痛苦。人們都不愛國,都成了假洋鬼子,裏通外國,成了奸細。

由於阿Q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他只能靠出賣勞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寫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於自我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裏落腳,然後務必強迫理解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裏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象讓我感到十分的無奈,在現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象發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裏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的社會裏他的這些做法是否能夠給予同情呢?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體會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對於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雖然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應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我的世界裏,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