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醫生讀的書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寫讀後感是可以增強自己的閲讀能力的,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同學們對書上故事的認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醫生讀的書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醫生讀的書讀後感5篇

醫生讀的書讀後感篇1

這本書是在朋友圈看到有老師在推薦,於是下單買了一本,花費了3天時間讀完了這本書。書的後面寫着“心理自助”四個字,也就是説這是一本心靈自我救贖的書籍。

我們身上都有着蛤蟆先生的影子,表面風平浪靜的生活,內心實則洶湧暗流。

蛤蟆先生的成長背景:蛤蟆住在一個大莊園裏,父親古板嚴苛,,總是對蛤蟆不滿意,母親則是懦弱無能,想要關心孩子、擁抱孩子卻要看丈夫的臉色行事,不敢在丈夫面前抱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蛤蟆極度想要得到父親的認可,而直至父親去世,他都沒有釋懷。文章中寫道,蛤蟆擤了擤鼻子説道:“現在想起他,哪怕他死了有二十年了,我還是能感覺到他對我的不認可。我從沒有成為他希望看到的我。“我們能從蛤蟆身上看到一些人的影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孩子終生的目的就是想向父母證明自己,就是想得到父母的認可。

長大成人後,原生家庭的傷讓蛤蟆形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繼續折磨着他。他絞盡腦汁想要經營好父親留下的蛤蟆莊園,然而大家總拿他與父親的輝煌作比較,絲毫沒有看到他的付出。為了與朋友更合羣,他佯裝成熱情的嬉皮士,活成了別人的開心果,但自己的內心卻是千瘡百孔。曾經因為一些事入獄,出獄後一度被人嘲笑,他做選擇的時候喜歡詢問朋友的看法,這樣就把責任推給朋友了。朋友看到他頹廢的樣子,幫他推薦給了心理諮詢師蒼鷺。

蒼鷺先生的每一次諮詢都會慢慢引導蛤蟆先生找到自己的感覺,一直在詢問:“你現在感覺怎麼樣?“在一次又一次的諮詢中讓蛤蟆悟出一些道理,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

在這裏諮詢師蒼鷺講述了兩種兒童的自我狀態,一種是自然型兒童,一種是適應型兒童。兒童與生俱來的情感有快樂、悲傷、恐懼,而適應性兒童則是指面對比自己強大的人物、環境,則會學着調整自己的行為來適應這個特定的情形。

裏面有很多關於應該尊重自己內心感覺,自己的情緒和思維模式自己負責的話語。“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緒做聯結,並理解這些情緒。如果你否認了他們,不論是用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體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樣,你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不是發自內心的東西,就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

“能幫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許多問題需要你向自己發問。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嗎?你能對自己好一些嗎?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嗎?”

“我認為沒有人能’讓’我們產生什麼感受,除非他們用蠻力脅迫你。説到底,是我們’選擇‘了自己的感受。我們'選擇'了憤怒,我們’選擇‘了悲傷。”

“你內在的、包含着情緒和情感的心理世界,那是通過你早年的經歷而形成的。童年的經歷如此強大、如此鮮活,於是便塑造了每個孩子對世界的獨特看法。換句話説,外面的世界變成了內在的世界。無論你對生活形成了怎樣的態度,從此你的行為和幸福感都會收到影響,往後餘生都會如此。除非你決心要改變。”

醫生讀的書讀後感篇2

武漢疫情爆發以後,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此次疫情比十年前的非典來的更快,發展更迅猛。也因為此次疫情,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讓我對醫生這個詞有了更深的敬意。

有多少像彭銀華那樣的年輕醫生因治療病人過程中遭感染而壯烈犧牲,讓人悲痛不已。可他們沒有畏懼,因為他們是醫生,現在祖國需要他們!

我看到那一張張軍令狀,想到他們不畏生死,明知前路艱辛卻依然毅然地走上前線,前仆後繼,不禁感歎江山代有才人出,也堅信此次疫情不久後便會迎來柳暗花明的一天。病房如戰場,穩定軍心何其重要!當鍾南山院士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一邊勸誡民眾不出門,一邊衝鋒前線,還拖着疲憊的身體出現在新聞1+2,我們便知道,希望一定會如期而至。離上次非典已經有十年之久,鍾院士依然心懷大眾,他説既然國家需要,那就要去!如此鏗鏘的話語,如何不叫人感動?

要想打贏此次戰役光靠信心和勇氣顯然是不夠的,還需物資、醫療器械......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少企業和個人捐款捐物,為此次的無煙戰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通過此次疫情,我重新認識了江蘇,這個在我心裏一直是經濟代名詞的江蘇,各自為政分開捐款,而今的雷神和火神兩大奇蹟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感謝江蘇十三太保的傾囊相助,大概是大海給了他們那份擔當和慷慨。十台醫用呼吸機,一百台醫用製氧機,為了早點送達湖北,不惜動用私人飛機,疫情開始前不久,江蘇就已經有四十家企業捐款達8.9億。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中華民族本就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疫情當前,我們更應該有擔當,有責任!

冬天已過,春天不遠,讓我們一起祈禱春暖花開!

醫生讀的書讀後感篇3

人得骨子裏總有一種嚮往未來的精神,即使在狂熱的年代,在顛簸的歲月裏,它依然花滿枝椏,儘管不在春天。我想,它應該叫“日瓦戈精神”,因為它所具有的堅強,執着正是日瓦戈---這位蘇聯醫生最好的詮釋。

公尤里·日瓦戈是出於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小説《日瓦戈醫生》

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戰地醫生,卻將遵循醫德,救死扶傷演繹得淋漓盡致。在戰爭面前,人的存在感很弱,生命就像草芥,在狂潮中沉浮。但在日瓦戈眼裏,在渺小的生命也必須要維護,曾經上過戰場的他,面對白軍的衝鋒,卻一直瞄準一棵枯樹射擊,博愛之心不言而喻。

誠然,命運不會因生命的渺小而放棄指引它前行,但挫折與失敗仍會不安分的掐絲,直至聚合與離散。日瓦戈的命運也亦如此。日瓦戈喪失雙親,寄居在舅舅好友家中,同託尼婭生活在一起。醫學專業畢業有同託尼婭結婚,只惜此時祖國已處於鉅變之時,沙皇俄國被推翻,蘇維埃成立,誰能料想,隨之而來的不是和平與希望,而是戰亂與饑荒。日瓦戈一家被迫遷往西伯利亞瓦雷金諾,在那裏他又被錯誤得抓去做奴隸,囚禁在游擊隊中。一年半以後他回到住處卻發現家人已流亡國外,家也沒有了。生活在動亂時期的他並沒有因生活的窘困而放棄所有的期盼。書中有一個片段令我印象深刻:日瓦戈在逃到孤僻的瓦雷金諾的日子裏,他每天堅持愉快地寫作。即使他一無處可逃,但每望到遠方茫茫的雪海,他就相信會有光明的未來。就這樣,他為自己贏得了兩段可貴的愛情,他反對政黨的鬥爭,反對狂熱的革命,謀求安穩的生活與永恆的和平。

?雙城記》開篇有句話“那是一個最美好的時代,那是一個最糟糕的年代。”糟糕在每個人有必須在夾縫中徘徊,掙扎,美好在善與愛總在那一瞬間閃耀着人性的光芒。日瓦戈的一生雖然坎坷,迷茫,但百年之後重新擦拭那一顆心,它依然熱忱與鮮活。日瓦戈精神經歲月的洗禮,依然不御鉛華自生音。又想到另一位蘇聯作家筆下的保爾,在戰爭面前,保爾與日瓦戈一樣,想戰士一般秉持人性,肩負重任,為祖國的和平奮鬥不息。

人是渺小的,但也是偉大的。有一種追尋未來的精神叫“日瓦戈精神”,有一種生命,即使脆弱,也會擲地有聲。

醫生讀的書讀後感篇4

昨晚,突然想起買了1年多的光盤都還沒有看,找出一張《日瓦戈醫生》,慢慢欣賞。

特意買的原版碟,畫面清晰,配音效果也跟在__差不多,把音響調大,主題曲如行雲流水般在房間迴盪,聽得我如醉如痴,前蘇聯音樂真是好聽,那抒情而悠揚的曲調像春風拂面,很自然地把人帶到那個時代,讓我虛無的心頃刻間充滿了温柔。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沙皇被處死,新政府建立的時代,應該就是《列寧在1918》那個年代吧。日瓦戈在很小時,有音樂天賦的母親就去世了,電影很細緻地把他母親下葬的全過程呈現在觀眾面前,還有個鏡頭是在棺材裏他死去母親的臉部側面特寫,令人震撼,幼小的日瓦戈那稚氣漂亮的面龐和無助的神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他母親的生前好友收養了他,隨同這一家人來到了莫斯科。

青年時代的日瓦戈研讀醫科,但他在詩歌方面的造詣非同尋常,已經蜚名於莫斯科的上流社會。寫詩的天賦帶給他浪漫多情的性格,卻也為他坎坷的一生埋下了不幸的種子。

由於社會的變革,很快他那些往日讀起來讓人如痴如醉的詩歌,卻成了個人主義和小資產階級情調的代名詞。連年戰火,顛沛流離,作為軍醫他一直奔波在前線救治了大量傷員,返回莫斯科自己漂亮的私人住宅樓卻成了革命委員會的駐紮地,一個小樓住了13户人家,他一家人擠在一間屋子裏,就是這樣,大家還要鬧着重新分配住房,由於他的詩歌流露的“不健康”的思想,他在政治上飽受迫害,無奈他帶着妻兒來到烏拉爾山的鄉間農舍,只為安心地過小日子。

影片着重描寫人性,在歷史沉浮中一個有才華的小人物的坎坷命運。對愛情的描寫,也是那樣的細緻入微。在前線做為護士的拉拉,是日瓦戈的助手,當時兩人就互有好感。命運讓兩人在荒涼的、氣候惡劣的烏拉爾地區再次相遇,一邊是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一邊是愛的刻骨銘心的情人,日瓦戈在温柔的漩渦裏掙扎、徘徊,他那詩人的情懷在愛情的炙烤下,化為一首首傑出的愛情詩篇,令世人敬佩和驚歎。

影片着重渲染的是人性和愛情。在我們這個社會所受輿論譴責的、有悖道德的婚外戀和情人現象,被演化成一種人性的需要,日瓦戈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對妻子的深沉的愛,好像和他對情人的火熱的愛不相沖突,覺得他在哪邊都那樣順理成章,這些都沒有損害他在觀眾中的帶有詩人氣質的專業醫生形象。

看着影片,我對男人有了新的認識,再優秀的男人都會有那樣複雜的情感,對妻子再深愛着,也不妨礙他去愛其他的女人,男人的心真的可以容納下不止一份的感情,這就是真實的人性。那女人是不是也一樣呢?

那纏綿悱惻的電影主題音樂功不可沒,每每把偉大的愛情場面烘托得更加壯麗和燦爛,讓你的心始終跟隨着男女主人公的命運跌宕起伏着,唏噓着,沉醉着……

飾演女主角的美國女演員個性鮮明,魅力難以抵擋,為影片添色不少,奪走了飾演男主角的蘇聯男演員的光彩。

醫生讀的書讀後感篇5

?日瓦戈醫生》嶄新的封皮上寫着這樣醒目的一行字:20世紀蘇俄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同時,它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閲讀完這部作品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感受。

我發現讀一本書之前先看作品梗概、簡介或者是評論性的文章會對閲讀過程有不良影響。有時候光看簡介,你會覺得作品應該符合自己的胃口,結果一讀,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有時候一看梗概,就判定作品不適合自己,很可能會錯失佳作。還有時候,你通過導讀了解了大致情節,就等着閲讀過程中看看那個人物的命運是怎麼變化的,結果,作品中根本沒有具體寫。就像《日瓦戈醫生》,我在導讀中讀到作品中的兩個次要人物一個選擇擁護革命,一個投靠了舊政權,結果兩個人最後都是被肅清的命運。我就想讀讀其中的原委,結果書都讀了百分之八十了,這兩個人物才出現了兩三回,其中還包括側面描寫。和我預期的飽滿的人物形象刻畫和深刻的人物命運描寫大相徑庭。

堂堂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竟然名不副實?不是的。這就是我要談的第二點感受。《日瓦戈醫生》最大的亮點在語言。其一,作者帕斯捷爾納克有音樂和繪畫等方面的藝術修養,因此其語言充滿音樂性和色彩感。比如,“劇痛以銀鈴般的陣陣笑聲顯示出來”這句話中讀來動聽如音樂的詞彙“銀鈴般的陣陣笑聲”,同時,作者沒有用“鈴聲”或“鈴鐺”,而是“銀鈴”這樣富有色彩美感的詞彙,使短短的一句話讓人歎服。其二,作者用這樣美的語言描寫了大量的滿目瘡痍的戰場、流離失所的難民和頹敗荒蕪的村莊,優美的語言和所描寫的內容形成巨大的反差,但是讀來並不覺得不妥,這樣的反差,給作品增添了一種哀傷的頹廢的美,你反而能從中感受到作者那種熾烈的愛國之情。比如,在作品中出現頻率頗高的對“老鼠”的描寫,“老鼠”的可憎,並沒有影響到作者語言的美感和作品的詩意。其中的滋味,只有你自己閲讀時才能體會得到。

第三方面的感受就是有關故事的情節了。主人公日瓦戈醫生開始也為革命的欣欣向榮而欣喜,可是親歷革命帶來的離難、殺戮之後,他保留了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反思了在鉅變的時代之下,個人最需要的是安穩的工作、家庭的秩序和對生活的基本的熱愛。這種人物的設定和當時蘇俄社會主義革命的浪潮大相徑庭,因此本書只能以意大利文在歐洲出版。

讀完一本書,就要及時把自己在閲讀過程中的感受記錄下來,用文字記錄這些頭緒紛繁的感悟其實就是一次梳理,也是一次思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