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最新《活着》讀後感四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2W
我們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所讀的內容和內心產生的感悟相結合起來寫,文字要生動形象。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2022最新《活着》讀後感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2最新《活着》讀後感四篇

2022最新《活着》讀後感

理由

從一個富家子弟到普通農民,我們可以説福貴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人們經常會認為活着會需要什麼理由,但在餘華筆下,活着不需要什麼理由,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

理由是什麼?或許沒有人會對這個微小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別人提出問題,你會給出一個答案。可是當人們詢問你的理由是什麼時,大部分人會説:“我不知道。”在你看來,這個答案理所應當。或許你不知道這個答案如何產生,但你堅持自己的選擇。而我相信,信念正是活着的理由。

命運對於福貴來説是殘酷的。他在賭場上輸掉了自己祖上傳下的所有田產,妻子離他而去,雙親因其賭博悲憤離世。福貴甚至還被抓去充軍。一個之前家財萬貫的富家子弟哪裏做過這種苦差事?但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他必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在那個失望落迫的日子裏,命運對於福貴來説是幸運的。你有沒有想過,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在那些連飯都吃不上的日子裏,面對隨時都有可能的死亡,一個被迫充軍的人是什麼感受?無奈?悲傷?無助?還是感到生活無望?我不知道。但福貴沒有!想着他深愛的親人,他選擇活下來,拼盡全力也要活下來。沒有什麼理由,有的只是他內心中的那一絲信念。

不知道你是否體會過捱餓的滋味,我相信零零後是不可能體會到這些問題的。我們能體會到的只有被兩代人所精心照顧的幸福。中國七十年代的生活我們不得而知。換句話説,那個社會離我們太遠,那時的貧窮是我們無法想象的。福貴生活過的年代或許已經成為歷史,但是給我留下的印象又是那麼深刻。福貴失去了唯一的兒子,這無疑給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又一次帶來巨大的打擊。“白髮人送黑髮 人。”我相信作為一位父親,他一定會對沒有照顧好兒子而感到愧疚,甚至還會痛恨自己的無能。那時的他可能會有輕生的念頭,但他放不下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就像在戰場上他時時刻刻期盼着回家一樣。有人總説:“已經晚了。”但對於福貴來説任何時刻都不會晚,因為每時每刻都有他想要守護的東西。實際上,這正是他信念的體現啊。

讀過此書,我想到了身殘志堅的作家史鐵生。年輕時因一次意外,雙腿殘疾,之後便頻發重病,生活坎坷。然而他在《我與地壇》中寫道:“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了,而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他還説,“活着是自己的一種選擇,既然選擇了活着,為什麼還要痛苦地活着?”是的,既然選擇了活着,那就應該為自己的信念而活。或許我沒有福貴那樣的經歷,或許我還沒有明白活着的真正含義,但我希望自己可以用福貴的方式活下來,不再吊兒郎當,只為信念而活。也許這樣的生活很痛苦,但終有一天你將會破蛹而出,成長的比他人還要美麗,有時候還會覺得有些灰心,但這確實是生命的一部分,做好現在能做的,然後一切都是好的。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以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需要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都要好好活着,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無需什麼理由,堅持自己的信念,活在當下就好!

2022最新《活着》讀後感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餘華説“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着。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麼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於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説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麼多苦難,繼續活着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着。

我以前也總覺得為了活着而活着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了很強的抑鬱情緒,其實什麼也沒有發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裏。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着就是活着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在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有意義的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2最新《活着》讀後感

我喜愛看書,喜愛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説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但是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歎一番也就丟下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餘華寫的小説《活着》,《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敍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説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好處究竟是什麼。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他活着,理解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説:"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好處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户,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就應説是生活,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發奮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説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着透過自己的發奮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應對解放軍是選取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取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此刻想想,如果那時他選取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取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説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齊,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齊。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為了救縣長女生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但是出來的醫生説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脣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説: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樣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生了。"?

看到那裏真是説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樣會如此荒唐怎樣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麼樣的人心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着,正因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但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期望――苦根,艱難的活着。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着的好處是什麼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就應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説: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刻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期望,態度也許至少是能夠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能夠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以前發奮過。

2022最新《活着》讀後感

“人為什麼而活着?”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餘華説:“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是啊,人是為自己而活,不是為他人活,更不是為了追求榮華富貴,享受所謂的物質生活而活,我們活着是對生命的渴望,更是對幸福的追求。我是怕死的,因為我親眼見了親人是如何離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該怎樣去形容自己的心情,儘管當時我只有十歲,但從親人們的痛心與悲傷中,我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那時的我開始有了對生命最真切的渴望。

作家餘華在這本書中表現的死亡更讓我震撼,那些或平淡、或慘烈、或失望的死,無一不讓人思考生的意義。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坎坷,遭受了種種不幸,家中破產,先後失去父母妻子兒女,他是在死亡的相隨下活着的,接踵而至的死亡將他的生活撕裂得粉碎。但是我認為他又是幸運的,在那個漫長黑暗的時代,他娶了一個好妻子,有懂事的孩子,雖然親人相繼逝去,但他樂觀又堅強的活了下來。活着不是最大的幸運嗎?

餘華説“活着”是一個充滿力量的詞語,它的力量不是叫喊,也不是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的責任,忍受現實的幸福或苦難。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唉聲歎氣,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他們忍受不了生命的責任,所以生活充滿了負能量,他們只看到了現實的苦難,卻忘記了現實給我們的幸福,忘記了活着可以欣賞生活中的多姿多彩,更可以感受到愛與幸福。讀完這本書,我更加真切的意識到活着就應該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享受美好的每一天,活得有意義,活出精彩,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等到哪一天死亡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後悔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