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給孩子的書讀後感參考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4W

讀後感可以是一次文學的體驗,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思考生活中的問題,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給孩子的書讀後感參考7篇,供大家參考。

給孩子的書讀後感參考7篇

給孩子的書讀後感篇1

溝通始於説話的藝術,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和寄託,我們都想把最好的愛給予他們,但是往往因為溝通不暢引起紛爭傷害了他們幼小的心。紛爭往往是因為誤會而起,解決之道在於溝通。

本書開篇就講道跟孩子溝通先要懂孩子的心裏,在和孩子溝通時如果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心裏,一味的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成人的表達方式和孩子交談,無異於對牛彈琴,只有瞭解孩子在相應年齡段的心裏和行為特徵才能有的放矢,觸動心靈,達到親子溝通的效果。書中分析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裏,都非常的貼合,特別是8-9歲孩子參與感強的這段很有道理,孩子雖然小但是應該從小培養主人翁意識,爸爸媽媽不能包辦一切,要養成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我們家這點上很缺乏,所以一定要鼓勵支持給她機會為家裏諸多事情出謀劃策。

第二章講道瞭解孩子的性格,只有把孩子作為平等的個體,交流才會更加順暢,對於暴躁型的孩子要當滅火器澆滅她的火氣,內向型的孩子要做金鑰匙打開她的心扉,對於活潑開朗的孩子要多多鼓勵,對於敏感的孩子要柔聲細氣,脆弱的孩子要鍛鍊其心理承受能力,自卑的孩子要幫他揚起信心,高傲的孩子要及時糾正偶爾鼓勵。

心平氣和才能打開傾聽大門,有時候上班累了,下班以後就會把情緒帶回家,忙碌和煩躁有時候會傷害到孩子,只有發自內心的愛和接受才不會有怨言。和孩子進行角色互換也是個不錯的想法,文章中思雨小朋友經常無理取鬧亂花錢要媽媽買這買那,媽媽想了一個辦法,她和思雨互換,讓思雨做一天媽媽,這個方法達到了媽媽預期的效果,讓思雨認識到媽媽不給他買文具並不是因為吝嗇,而是錢實在不夠花。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像思雨一樣只知道花錢而不知道掙錢的辛苦,更不知道錢是很容易花完的,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孩子不聽話時不要心急,要分析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如果按照適合孩子心裏發育特點的方式與孩子交流,那麼他們一定會非常樂意採納我們的意見,讓親子之間的相處更加愉快,和諧。書中還提到孩子説話時不輕易打斷他,這點我深有體會,因為當孩子説話時有時候我會嫌她囉嗦或是有其他事打斷她,她總是一臉憤怒,換位思考下確實如果當你興致滿滿講一件事情,而對方卻心不在焉的時候自己是什麼感受,特別是對於孩子傾聽她的內心想法尤為重要。

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獎勵,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有個公益廣告,一個孩子積攢了很久的錢,只為了買爸爸一個不加班的夜晚,這個廣告讓人不勝唏噓,孩子的成長不可逆轉,童年也很短暫,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這是比任何昂貴的禮物更加珍貴的獎勵!

這本書真的是很多亮點,把話説到了我們每個家長的心裏,讀完書後感慨良多,收穫滿滿但更多的是反思,對待孩子就像大樹呵護小樹,更多的是包容和接納,懂得這個道理,和孩子溝通自然水到渠成。

給孩子的書讀後感篇2

樂觀的品質,絕大多數的人會認為是可貴的。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也看中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説:“如果有人問我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是什麼?我會説樂觀、興趣和習慣。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成長的動力;沒有良好的習慣,就沒有成長的保障;而興趣與習慣都離不開樂觀這個基礎。孩子是否樂觀是教育成敗的根本標誌。”可見,樂觀精神是多麼重要。

在逸爸的個人教育體系中,樂觀與好奇心、閲讀習慣屬於最重要的三個培養目標。有人説,這樂觀不樂觀應該是由一個人的性格決定的,我想大多數人會認同這種普遍認知。

然而《教出樂觀的孩子》的作者塞利格曼,完全不贊同這個説法。他認為,樂觀是一種後天的能力,可以通過引導、練習獲得。塞利格曼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他的理論顛覆了傳統心理學的基石,把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從對人的缺陷和不足,轉移到人的優勢和美德上,提倡心理學要為提升大眾的幸福而努力。

塞利格曼最重要的理論貢獻之一是,提出了從“習得性無助”到“習得性樂觀”的教育方向和方法。

所謂習得性無助,是一種心理狀態:當一個人失敗時,對自身產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樂觀為什麼可以習得?

因為在塞利格曼看來,能否形成樂觀的積極思維的關鍵,是解釋風格。解釋風格從童年開始發展,如果未經干預,就會持續一輩子。對解釋風格的判斷有三個維度:永久性、普遍性與個人化。永久性,即事情的起因是否會始終存在;普遍性,即起因影響許多情況;個人化,即起因就是我,而不是其他人或其他情況。孩子不樂觀,父母有責任。

我們來看一個消極解釋風格:

孩子某次數學考試成績很糟糕,回家後沮喪地説:“我永遠學不好數學了!”

作為父母,你會做出何種評價與解釋呢?

有的父母可能會安慰孩子:“老爸老媽數學細胞少,看來你也不是數學的料。”

有些父母可能會抱怨道:“真是笨到家了啊!你是馬尾豆腐提不得啊!”

注意!這種解釋就是消極的,將失敗解釋為永久性、普遍性與個人化等難以改變的原因,很容易讓人產生無能為力的悲觀情緒,從而導致習得性無助。讀後感在中國,不缺乏擅長數落、嘲諷孩子的家長。仔細回想一下,在孩子失敗或犯錯時,我們的解釋風格是什麼?解釋的話語,是否有建設性意見?因此,孩子變得悲觀,是父母的責任。所謂悲觀,就是在遭受挫折時,滯留在任何最具有毀滅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

抑鬱症是到20世紀60年代才頻繁出現的,典型的病患是中年婦女。20世紀60年代早期,抑鬱症開始流行。如今,抑鬱已經成為精神疾病中的普遍“感冒”,而它的最年輕的犧牲者常常是國中生,甚至是更年幼的孩子。

彼得·盧因森博士,美國著名的抑鬱症研究者,他與同事隨機選取了美國俄勒岡西部的1710名青少年,進行診斷訪談。出生於1972—1974年的一批人,在14歲時,有7.2%的人有過一次嚴重的抑鬱症;而出生於1968—1971年的,有4.5%有過重度抑鬱。此外,另一項研究在美國東南部,3000個12—14歲的青少年中,患重度抑鬱症的普遍性達到9%,9%的兒童患有抑鬱症。

在全球範圍內,青少年抑鬱症是目前15~29歲人羣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僅次於車禍。全球共3.5億名抑鬱症患者中,中國就佔了1億多,患病率為6.1%。而抑鬱症患者羣體中最多的就是少年和青年,抑鬱症是15—34歲人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我們經常可以在媒體上看到,某某學校的學生因為抑鬱而跳樓自殺。

給孩子的書讀後感篇3

?孩子們的祕密樂園》是笑貓日記系列叢書中,最新出版的一本圖書,這也是我用自己的壓歲錢買的第一本書,買回來後,我一口氣就讀完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書裏的主要人物:西瓜小丑是一個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的人,笑貓是一隻會微笑、冷笑、還會皮笑肉不笑的貓,他能聽懂人類的話。

春節裏的一天,有一個馬戲團來到了笑貓居住的翠湖公園,這個沉寂的冬天又熱鬧起來了。可是這個馬戲團裏沒有空中飛人、沒有動物明星、沒有人訓獅子,連孩子們最喜歡的西瓜小丑也不能上台表演。

馬戲團裏全都是大人在唱歌跳舞,都成了才藝表演了。孩子們對這些都不感舉,失望極了。而且西瓜小丑也被馬戲團趕了出來。為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西瓜小丑在楠木林裏組建了一個有趣、酷極了的動物馬戲團。從此,楠木林變成了一座藏滿了故事的神祕的森林,變成了一介只屬於孩子們的密祕樂園。

翠湖公園的馬戲團完全不顧及孩子們的感受,只顧着自己掙錢,他們還在電視上做虛假宣傳,欺騙觀眾。馬戲團是給孩子們帶來歡樂的,我們孩子們多麼希望大人能保護我們的童心,多辦一些對我們的益處的節目,讓我們健康快樂成長。

給孩子的書讀後感篇4

?笑貓日記》是楊紅櫻的知名作品之一。暑假裏,我再次閲讀了其中一篇——《來自外星球的孩子》,明白了更多道理。

故事説的是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在”胖頭“的幫助下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沒有音樂天賦的胖頭因為它的刻苦專注學會了彈琴;是胖頭的微笑和熱心幫助讓生命出現了奇蹟。最後,胖頭和那個孩子在舞台上同台演出,並獲得了人們的喝彩和熱烈的掌聲。

誠然,一個人的成就跟他的天賦有很大關係,但如果他只有天賦而沒有對學習和工作的專注,他也是一事無成的。平時,老爸常説我在語言文字的表達方面很有天賦,但我的寫作水平提高得很慢。我想我應該向胖頭學習,學習他的專注。

”伸手不打笑面人“,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是微笑。人與人之間會心一笑,學習與工作都充滿快樂。在同學的交往中,我們相互間只要少一分指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大家都能呼吸到快樂的空氣。

”贈人玖瑰,手有餘香。“”幫助別人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幫助。“胖頭對那個患有自閉症孩子的幫助,既挽救了孩子,成就了孩子,也讓它自己獲得快樂,獲得成長。其實,在學習上,同學間的互相幫助是相贏的,我們應該互相幫助,共同成長,共同提高。

?來自外星球的孩子》告訴我們:學習上的專注和互相幫助,生活中的微笑都是非常重要的。

給孩子的書讀後感篇5

利用寒假時間讀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書,收穫頗豐,作者李躍兒有着二十多年的摸索經驗,用一個個人性教育的個案分析,充分向我們詮釋了孩子的幸福是如何被家長和教育者一步步拿走的,我們又該如何使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長。

幸福是什麼?孩子的幸福又是什麼?到底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過李躍兒的這本《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相信我們會找到答案的。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這是李躍兒提出的教育觀點。教育者(教師、家長)是造鞋人,只有他們瞭解了孩子腳的大小、形狀、特點,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感到幸福。

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吸收性心智最強的時期。而大多數家長此時逼着孩子認字、計算,完全違背了人的自然屬性。人的生理生長機制不但是預先設置好的,精神的機制也是預先設置好的。它就像一棵樹,何時發芽、何時出土、何時抽葉、何時開花都由其內在預先設置好了的機制所決定的。這個階段的孩子是處於感性認知階段,還沒有發展起邏輯思維的能力,如果逼着他們算算術,無疑於趕着鴨子上架,結果只能徒勞無功。不尊從孩子成長機制的行為是愚蠢的。

在李老師的故事中,有一個“棍棒之下出逆子”家中有三個男孩,主犯楊傑和大弟、二弟以及他們的父親都被判刑,這是一個悲劇的家庭,原本楊傑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但由於父親暴烈的脾氣,致使孩子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正是因為孩子的父母,以及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剝奪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觀念、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得我們的孩子開始變得不再幸福,但這絕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狀態!這是一個慘痛的案例,告訴我們孩子的幸福是如何被一步一步的改變。

作者李躍兒在書中還提到的“教育,首先是讓人成為人的,是提升人的,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長智慧、傳達知識的。”而現實當中,尤其是在中國,成人對於孩子,大都是隻注意孩子的身體和學習,卻很少注意背後的那個心靈。

我們作為家長也好,老師也罷,似乎都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給予孩子幸福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但我們要重新定義幸福的概念:人是否幸福,並不取決於他有多少財富,是否過着奢侈的生活,而在於人的內心有沒有釀造幸福的工廠,有沒有對於“幸福”這個概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有沒有獲得幸福的智慧。作為教育者和家長,我們首先要清楚孩子“幸福的根源”,這絕非是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什麼。

給孩子的書讀後感篇6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白牙》的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混血狼“白牙”從小失去父母,受盡殘酷生活的折磨,最後被主人司各特先生所救,因感受到生命的温暖而忠心為主,拼死護衞主人的故事。

白牙的母親是一隻印第安人的狗,因饑荒逃出印第安人所在的營地,與狼羣混在了一塊,成了一隻領頭狼;它的父親也是一隻領頭狼,而且身經百戰,失去了一隻左眼。又在爭奪母狼時被撕去一隻耳朵。又一次,白牙趁母親不在,一個人偷偷爬出洞口。因為小白牙還不適應外面,所以被明亮的光線刺得眼冒金星,但是它的適應能力很強,所以沒過多久它就看清楚了。小白牙的運氣可真不錯,第一次出動就吃到了肉。它在松樹上走的時候,不小心掉到了一個雷鳥窩前,裏面有七隻剛剛出世的小雷鳥。由於正值饑荒,小白牙一隻一隻地把小雷鳥吃掉了。

後來印第安人在樹林中發現了白牙和它的母親,那個人向白牙的母親大叫:“基切!基切!”原來,白牙的母親叫基切,那個印第安人叫格雷。由於格雷欠了三鷹的債,就把一塊紅布、一張熊皮、20發子彈和基切抵押給了三鷹。

不久你,他被一個叫史密斯的人用狡猾的手段騙去。這個史密斯看似兇狠,卻是一個不知不扣的、無恥的懦夫。自從他騙到白牙以後,就天天折磨它、打它、踢它、罵它、笑它……後來再一次搏鬥中被司各特救走,儘管司各特在馴服白牙時被它咬過,被人也勸他殺掉白牙,但是他用耐心、愛心馴服了白牙,還讓白牙學會了笑。而白牙也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真心對它的新主人。後來司各特要回老家加利福尼亞,於是白牙也跟去了。在那裏,它學會了許多法則,認識了獵犬狄克,還找到了一個終身伴侶——白色牧羊犬科利。這樣平靜的生活並不是一直持續下去的。

給孩子的書讀後感篇7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台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這是我從這位耐心、內心充滿這愛的母親筆下看到的一段文字,透過這段話,我看到了一個温馨幸福的小家庭。看到了一個快樂的、可愛的健康成長着的孩子。冬日暖陽,這是一本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能寫出這樣温暖的文字。

在龍應台的眼中,慢與愛是教育孩子唯一主題,從孩子出生開始,龍應台的生活就算圍繞孩子而旋轉,洗澡、餵飯、認識這個世界。在安安八個月的時候,不會説話的安安總是努力地咿咿呀呀與媽媽進行交流,那語言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懂得;在每一次去幼兒園的路上,總會出現很忙碌的兩個人,媽媽擔任起導遊的角色,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對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就指出來,提醒媽媽。

媽媽每晚都會給安安讀故事,但從來不讀暴力血腥的`故事,因為媽媽認為“在他往後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必要從兩歲開始就知道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人的快樂童年是何其短暫,何其珍貴”。

?孩子,你慢慢來》記錄下了一個母親所經歷的每一絲喜悦和惆悵,現在很多父母親總是會問自己“我們到底要如何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永遠上不完的補習班,寫不完的試卷,但是,其實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多點耐心,多給點時間,像龍應台一樣,願從容的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靜靜地成長;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看世界吧,你們也都是從孩子長大的,當年也是否想過,要是我是爸爸媽媽,我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把成年人那一套自以為是丟地遠遠的吧,用心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一起長大吧,再一次感受童年的快樂與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