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孩子》讀後感優秀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4W

完成一篇讀後感幫助加深小夥伴們對名著人物的體會,書籍是我們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看完書之後寫讀後感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孩子》讀後感優秀7篇,供大家參考。

《孩子》讀後感優秀7篇

《孩子》讀後感篇1

有些書需要反覆去讀,處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感觸吧。人們都不喜歡聽別人説大道理,但是卻習慣在一些事情上去感悟一些人生哲理,所以,我愛極了諸如此類的文章。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為青蛙的我已忘記自己是怎樣長大,也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是不是應該蹲下來,做一回導遊,給孩子們介紹這個世界的同時也用孩子的視角去看一看這個世界呢?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我們要和孩子一起親手種下,慢慢的等待他們的發芽、成長。即使最後這粒種子沒有發芽,對於孩子來説一起播種等待發芽的過程也是一次成長的教育。龍應台表達作媽媽那種因小生命而細膩温軟的感覺,讓我也開始想象有了孩子以後的生活。她説,在她眼裏喜歡小孩子的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是壞人。作者柔軟的筆觸,正是陪伴孩子時温軟內心的照應。腦海中一直浮現着這樣一幅畫面: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慢鏡頭中寶寶和狗狗一起連滾帶爬地爭相去追空中的飛盤,我在不遠處就這麼靜靜地看着,滿臉都是幸福。

作為一名教師,班裏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發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我們不能期待每個孩子考第一名。因此我們在教育時應提出不同的要求:發展水平高的學生,你有能力快點就快點,而對於水平稍低的學生,你慢點老師也等你啊!

慢慢來其實是一種奢侈的幸福,是一種內心的淡定從容,是一種對生命最本真的敬重!孩子,你慢慢來,媽媽盡力耐心的等着你長大,爸媽你慢慢的來,請讓我像你以前陪我長大那樣陪你變老!太陽,你慢慢的落山,讓美麗夕陽的餘暉多留一會兒,月亮星辰你慢慢的離開,讓這靜謐温柔的夜更久一些!

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該在的都在,你慢慢來!

《孩子》讀後感篇2

今天我讀了這本《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裏面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着我。

一隻神奇的烏龜,來到了主人公笑貓的祕密洞穴。烏龜説,只要生活在有孩子味的地方,心就永遠不會變老。可是現在孩子味的地方越來越少了,烏龜只好聞着氣味找到了笑貓和孩子們的祕密山洞。一天,在大雨滂沱的深夜,烏龜一路聞着孩子味兒來到了馬小跳的家。一個不同尋常的暑假就這樣開始了

這隻烏龜在這個世界上至少活了幾千年了,他的背上刻滿了像小魚兒一樣的甲骨文。不僅如此,這隻烏龜還有神奇的本事,能聞出哪些孩子身上有孩子味,懂得很多教育理念,深得孩子的喜歡和信任。

書中的馬小跳孩子味最濃,而安琪兒呢,雖然現在身上的孩子味也非常濃,但是,她的媽媽每天讓她在家裏學習很多東西。還不讓安琪兒看自己喜歡的書。這樣做,反而會使她厭倦讀書。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就算孩子味再濃,那也會很快就被磨滅掉。

,現在有很多家長就像安琪兒的媽媽一樣,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上很多的輔導班,根本沒有一點輕輕鬆鬆玩的時間,本來很有孩子味的,慢慢地就被磨滅掉了。失去了童年的歡樂,使美好的童年變得灰暗無光。這是多麼殘忍得事情啊!有孩子味,才有真正童年的純真和快樂。

烏龜大師説,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人之前,都要像孩子的樣子。如果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子早熟,這些早熟的果子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希望大人們能明白這一點,給我們更多的理解和寬容,讓我們在一個自由輕鬆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吧!

《孩子》讀後感篇3

最近幾天,通過網絡瀏覽了有關教育孩子的書,如周弘的——《賞識你的孩子》,讀完這本書,我身受啟發。下面就談談我讀完這本書的幾點心得。

賞識教育源於一位偉大的父親——周弘。他利用傳統教育中賞識的巨大能量,把女兒周婷婷由一個令人同情的聾啞孩子培養成為我國第一位聾人大學生。他在《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賞識教育的概念。賞識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欣賞、鼓勵的態度去看待、評價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生命成長的規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發現和發揮學生的長處和潛能,使其最終走向成功。

賞識教育的本源是愛,如果我們的老師、家長都能用愛的眼睛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那我們的孩子或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你能行”,“你真棒”,在老師、家長的鼓勵下,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快樂中改變,在快樂中成長。賞識性語言與動作帶給孩子們的是一種快樂的動力、一種向上的自信,其奧妙就在於它卸掉了壓在他們心上自卑的巨石,於是孩子的潛能就象火山一樣爆發了。這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會不會使用“賞識教育”這把開啟孩子心靈的金鑰匙。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不少孩子有這樣的體驗,因為在某次考試會考出了好成績,從此就愛上了該門課程,可見錯誤!鏈接無效。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賞識是引導孩子走向成功的階梯。作為老師、家長,應該學會賞識孩子。

《孩子》讀後感篇4

孫雲曉老師的《向孩子學習》裏“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相信孩子、賞識孩子、解放孩子”時時縈繞在腦際。近段時間在用心聽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學習》。是香港聯合國兒童基金委員會主題曲?歌裏唱道:“學會不加裝飾的製造句子,學會不必兜圈的表達意思,學會不修篇幅的藴釀構思,學會簡簡單單將快樂透支,學會歡歡喜喜的積善佈施。“在書中,在歌裏,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師,就是純潔無暇的玉。

掩卷細思,才猛然發現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孫雲曉老師的想法一樣。所謂童心?其實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擾時一顆毫無造作?絕對真誠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個真人的資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誠為本,就永遠喪失了本來應該具備的完整的人格。冰心、泰戈爾把一生的重要時光都獻給孩子,孩子給了他們靈感,給了他們無窮的詩意激情。大家們如是,我們呢?我呢?作為一線上的教師,我一直都覺得孩子總是懵懂無知的、孩子總是調皮任性的,孩子總是要我們大人來調教、來指導、來教育的。曾幾何時,我們成人都在以居高臨下、自以為是地企圖同化、統一孩子的思想。急功進利而又心甘情願地將孩子送上“為了考大學而考大學”的獨木橋,滿懷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結出自己想得到卻未曾得到的果實。靜下心來,仔細觀察,耐心傾聽,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樹葉一樣獨一無二,他們個性十足,卓爾不羣,思維活躍,舉止大方。?在我們驚訝之時,家裏的各種電器卻在不知不覺地被孩子操縱自如。在我們茫然之際,時尚的色彩和風姿也早已於孩子間流行。因此,捫心自問,我們真切地感覺到:在知識的快速掌握應用和創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應該加油的是成人——這羣長大的孩子,值得我們學習的卻是那羣未長大的成人——孩子們。“我們要跟小孩子學習?不願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教師也許不再是做知識的傳播者?因為孩子們有相當多的信息來源?甚至超過了教師。

教師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説話,和孩子成為一個平等的主體。這也是一個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過程。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過程。從這樣的一個角度來看,教育不光是一種培養,更是一種保留。留住某些與生俱來的品質,而不是削弱和扼殺它們。當孩子突然有問題要問時,切不可隨心所欲地回答。當孩子快樂得手舞足蹈時,切不可因自己心緒不佳而叱責,當孩子滿足於遊戲和點心時?切不可把他當作小寵物而輕視。當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孩子》讀後感篇5

讀了周弘老師的《賞識你的孩子》,有這樣一個事例使我感觸頗深:鈴木上國小時,日本的升學競爭激烈,所有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便鈴木的爸爸對他的成績要求卻不高,每門功課只要考60分就行了。60分怎麼能行?兒子不解地問。分數像座大山一樣壓得他有點喘不過氣。60分怎麼不行爸爸反問道。60分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廠的產品合格就出廠了。既然你已經合格了,兒子,你沒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費在爭名奪利上。考第二名非要爭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爭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夠,非要次次一百分。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試分數,那麼,求知不就變成一種無盡的苦難嗎?鈴木父親一語道破了求學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兒子陡然覺得自輕如燕,興奮起來了。但轉念一想,不對,忍不住問道:爸爸,這樣學習就太輕鬆了,空閒時間做什麼?你永遠記住爸爸的話,其他時間用來博覽羣書,把求知的歡樂還給自己。從此鈴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導,在功課上花的時間不多,學習成績中等。而讀過的課外書是全班同學的十幾倍。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愉悦。

讀到這裏不由得使我想到,換了其他家長怎麼可能允許自己的孩子不跟分數較勁,滿足於60分的合格呢?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在幼兒園裏,希望孩子能會畫會寫、能唱能跳、會説會演;當孩子進入國小時,希望孩子每次考試都第一,而孩子的表現總好像慢一步甚至幾步。從何時起家長從對孩子的賞識慢慢地變成對孩子的指責,指責孩子這也不會,那也不會;這也比人家差,那也不如人家,眼裏看到的盡是缺點,鮮有進步。在不知不覺中,孩子變成了學習的機器,為了學習而學習,完全沒有了學習的興趣。也許孩子的分數真的上去了,這真的是家長所希望的結果嗎?賞識你的孩子,因為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得到賞識,不要總是揪住孩子的缺點不放,讓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壞孩子的心態中歸於失敗。賞識你的學生,讓孩子記住這句話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幹的,我是快樂的!學會用一個教師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會心的微笑、熱烈的掌聲,使我們的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將這種樂趣自動轉化為繼續學習的動力。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不要吝嗇你讚賞的微笑,用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時刻審視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教學,拿放大鏡來看孩子的優點,喚醒千千萬萬的父母、教師,使孩子擁有更加幸福快樂的童年。

《孩子》讀後感篇6

楊海莎在這大千世界裏,孩子們遍佈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可擁有“孩子味兒”的孩子又有多少個呢?“孩子味兒”,很多人都以為是孩子身上的味道,那可就錯了!孩子味兒用一個字來形容純,讀 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 有感作文。調皮、天真、活潑、大方、好奇心強、有責任心、樂於助人,這就是孩子,真正的孩子。

“笑貓日記”系列中的《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這本書講的是這樣的:笑貓與老鼠進餐時,發現了一張“餐桌”---一隻背上刻有甲骨文,能聞出孩子味兒的萬年烏龜!烏龜説馬小跳是很有孩子味兒的,還有他的還朋友也是真正的孩子。烏龜還説,只要在有孩子味兒的地方,童心就會永遠不老,人也不會老,可是現在有孩子味兒的孩子已經很少很少。烏龜從千里之外聞到了濃濃的孩子味兒,就千里迢迢的趕出來了。他們看到許多家長總是逼孩子上補習班、做堆積如山的家庭作業……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來一個故事:一個可愛天真的女孩,她本來是很快樂的,但是她的家長不讓她讀課外書,星期天做無數作業,不讓她製作自己喜歡的手工,給她請補習老師……簡直成了學習的機器,到上了七年級的一天,這個痛苦可憐的女孩留下一封信並從十幾層高樓跳下來自盡!她真是生不如死啊!難道那些家長們沒想過,如果你是一個孩子,被家長無情地關在家裏學習,像關在籠子裏的鳥一樣,本該在天空中快樂地飛翔啊,可被關在籠子裏,如果是你,你能忍受嗎?我堅信你們的回答肯定是:不!可是那些家長怎麼就不能將心比心!他們以愛的名義,常常會以“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為藉口,肆無忌憚地去傷害孩子,讓世界上的孩子味兒越來越少,孩子們失去了能使人活得久的孩子味兒,這些自以為是的大人啊!

作為一個孩子,我們明白,父母這麼做,是對孩子適得其反,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有孩子味兒的孩子將會越來越少,孩子們活潑還奇,富於想象的天性將被“愛心殺手”扼殺殆盡,這是多麼可怕呀!

《孩子》讀後感篇7

過很多大咖和育兒專家推薦,我原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如何與孩子玩耍的書。但是讀完,真的把教育中很多説不清道不明的脈絡抽絲剝繭理的清清楚楚。真心覺得當父母真的是一件難度很高卻又門檻很低的工作,如果我們每個人在當父母之前都能好好學習,那麼真的是tomorrowwillbedamnbetter!

很多父母有幾大誤區:控制型,賄賂型、放任型、忽視輕視低估孩子感受、消極後果懲罰等等。從詞語的描述上就不是啥好詞兒,並且從字面上很好理解他們都錯哪兒了就不再一一贅述。

通過讀這本書,我很好的理解了情感引導的育兒方法。首先對孩子要有情感:一言以貫之——那就是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就是無論你怎麼樣我都會全心全意的愛你,不會放棄你。我們很多父母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特別警覺,如臨大敵,反應過度,既沒有幫助孩子認識到錯在哪裏,誇張的反應反而使得孩子只記住了你猙獰的表情和緊張的神經,或許孩子下次不會再犯了,但無形中的想象力也被破壞了。又或者你反而激起了孩子對壞事的好奇心,學會了不當着你的面的時候繼續犯同樣的錯。正確的方式是,輕拿輕放(我總結的,嘻嘻),像拿易碎品一樣,因為你越大吼,孩子就只聽到的是不許後面的詞。因為孩子是聽不懂否定句的,你不要看電視啦!孩子會自動過濾掉你不要,而接收到看電視的信息。不光孩子,我們大人,也是聽不懂否定句的。不信你聽:千萬不要去想一頭粉紅色的大象哦!哈哈,我再問:大象是什麼顏色的?你肯定記住那是粉紅色的了。所以不要對孩子做錯的事情過度反應,那樣只會強化它。輕描淡寫,保護孩子的自尊水平,老話講得好,響鼓不用重捶敲。就是這個意思。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可以讓孩子明白你想要傳達的意思了。

當孩子做對的時候沒有很好的做出肯定,要麼覺得理所應當,要麼來一句哇,你真棒!寶貝兒你太棒了。其實這些都不是很好的方式。因為孩子也能感到這樣的誇獎方式太不走心了,不夠真誠。你説我棒,那我到底棒在哪兒啊。誇獎要具體到事,然後及時強化定義,寶貝兒,你剛剛做的xx事情的表現……這就叫做誠實/勤快/樂觀/獨立/自信……。另外就是針對於孩子的感受,要幫孩子明確具體的感受。寶貝兒,你現在是不是感覺高興/開心/難過/生氣/憤怒/恐懼……能夠與孩子進行共情。然後孩子明確了自己當下的情緒,就可以把情緒抓出來了。這與西方心理學所提倡的理念不謀而合,即——我是我的觀察者,逐漸的,孩子長大後就可以認識到情緒處理情緒並從中抽離。可現實是我們很多時候會不允許孩子有情緒,哭啥?不許哭!一聲歇了!説起來真的捶胸頓足,因為我以前就會這麼幹,不許孩子有情緒,不承認孩子的感受!為啥我們會這麼做呢?因為效果立竿見影啊!説不許哭孩子真的就硬生生咽回去了,我們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父母權威厲害的不得了。但是最可怕的是這件事的負面影響要到孩子長大成人以後才會凸顯,比如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抑鬱,不夠自信、沒有安全感等等~很多人説,我們也是小時候父母也這樣,不也好好長大了嘛?我只能説,如果你父母不這樣,你應該不止現在這水平!

當然了,人生是單行線,沒有平行軌道。生命是最寶貴的一次性用品,而有了孩子絕對算得上是我們的二次生命。但不是讓你把所有寄託壓在孩子身上,而是讓我們再一次有機會體驗你小時候朦朦朧朧的的嬰兒期、童年期、青春期各個階段。相信造物主給我們的智慧不是隻讓我們來吃每日三餐活一天重複一萬多次的!無論你有無孩子,無論孩子多大,何不從現在就開始學習育兒?伊斯蘭聖訓中説學習知識從搖籃到墳墓!正所謂,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let'sdoit!與大家共勉!

在沒讀到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有情感引導這樣的方式,書中闡述的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情感引導的核心就是由父母來幫助孩子認識情感、人際關係、社會行為和他們生活的世界。通過父母正確的情感引導,孩子會變得更加堅韌、自立且善於交際。

據統計,父母每天和孩子的談話時間平均只有十二分鐘,還多半是對孩子的負面評論。孩子真正看重的是和我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而許多父母都未必明白這一點。如果我們都不明白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什麼,給孩子買那麼多的玩具和學習用品又有什麼用呢?因此,應該拋棄那些玩具和電視節目,回到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本身裏。做回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滿足孩子最重要的需要——情感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快樂、友善、堅強、自立且有責任感的孩子。

保持合理的同情,做個設身處地的媽媽

現在我家寶寶快5歲了,有自己的自尊,做錯事情的時候,我有時候會不分場合地批評她,她會委屈地大哭起來,委屈的原因不僅僅只是我批評了她,更重要的是我在不分場合地批評她的同時傷害了她的自尊心,可是當時正在氣頭上的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我的行為已經傷害到了她,試想如果把孩子這個角色換成是我的一個朋友,假設碰到同樣的事情,我肯定不會這樣責罵,我會很耐心地去溝通,會有這兩種區別的原因就是我從心底裏覺得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人財產,並沒有在生活中保持同情,沒有用對待朋友那種平等的態度對待她,也並沒有設身處地的去為她想過,沒有準確體會到她那時的感受。

保持穩定的情緒,做個心平氣和的媽媽

估計在我寶寶的心裏,媽媽是一個温柔的天使和邪惡的魔鬼的綜合體,因為沒有公婆的幫忙,孩子從小都是我自己帶大的,現在都是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心情好的時候,會温柔的抱着她,寶貝寶貝的叫個不停,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各種吼她,這也是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個重要因素,以前可能一直想不明白,明明都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為什麼孩子還這麼缺乏安全感?讀完這本書,醍醐灌頂,才明白父母穩定的情緒,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只有父母情緒穩定了,才能引導孩子更好的學會情感類的詞彙,從而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

保持適當的理性,做個涇渭分明的媽媽

不要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要以直接後果作為懲罰,其實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自己就經常會張冠李戴,明明孩子只是打碎了一隻杯子,我卻懲罰她不讓她看電視,沒讀此書之前,一直覺得這樣的教育沒什麼不可以,只要能讓她讓她認識到錯誤,隨便什麼方式都可以,讀完此書後,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自己這種做法,只會讓我的孩子學會了欺騙,並不能讓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在今後的相處中,我要保持適當的理性,以直接後果作為懲罰,從而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很多時候我們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愛她,尊重她,感謝她,並且慢慢等待。(彭玉)

一、什麼是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通過引導,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發展階段來幫助他們認知情感和表達自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理應成為孩子的情感引導師。為了提供更好的引導,父母首先應該對孩子有一個深入的瞭解。

情感引導的基本要素:瞭解並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的發育階段,對孩子的各種情感都要表現出同情和支持,避免否定、懷疑、輕視孩子的情感,為孩子做好良好的典範,通過聆聽孩子的心聲並加以複述來豐富孩子的情感詞彙,提前讓孩子知道應該怎樣做,可以讓他們更合作。

情感引導的常見誤區:

1.控制型父母:善於用命令和威脅來處理孩子的一些行為,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動不動就板起面孔,數1.2.3,甚至對孩子動粗。看似解決了當下的問題,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壓制,就想彈簧一樣,壓得越狠,反彈的越厲害。在少年時期他們可能會抓住一切機會放縱自我。

2.放任型父母:縱容孩子的行為,也體現了父母的無力感。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會個性散漫,因為沒有規則意識而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3.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例如,孩子奔跑時摔倒了,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堅強立即説,不疼,自己站起來;或者吃飯時孩子説自己吃飽了,家長非要繼續喂等等。

4.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我的孩子喜歡在客廳裏玩球,有一天他打碎了一個花瓶,怎麼處理?以往的我會説:告訴過你多少次了,不能在客廳裏玩球,看看現在怎麼辦?取消今天六點的動畫片時間。這樣會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你犯了錯,你要為你的錯承擔責任,作為家長的我和這件事沒有任何關係,我要懲罰你,讓你過的不好!很顯然,這樣不利於親子關係更沒有通過這件事教會孩子什麼。

二、為什麼要進行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認知、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加深親子感情;可以為孩子打造一件保護盔甲,讓孩子學會很快地從消極的情緒和經歷中恢復出來;可以讓孩子成年之後更能理解和安慰他人的情感。

三、情感引導的關鍵步驟

1.播下合作的種子:即提前打預防針,提前明確要求。譬如帶一個孩子做火車或外出聚餐,首先告訴孩子活動流程,其次是什麼不能做,我們全家一起遵守,例如在公共場所不可以大吼大叫、到處亂跑,吃飯時必須坐在桌前安靜的吃飯,直到吃飽為止,當然不要期望孩子可以在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安靜配合,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提前給孩子準備好玩具以備他飯後玩耍。

2.判斷和觀察:時刻觀察、關注孩子,體察孩子的需要。他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煩躁、吵鬧或者沮喪。仔細觀察並瞭解孩子的個性,有助於家長預測何時可能會面臨挑戰,並提前做好準備。

3.學會聆聽:聆聽的能力對於情感引導至關重要。用耳朵和眼睛,甚至是蹲下來和孩子視線齊平,以便直接和他進行眼神交流,讓他知道你確實在專心致志的關注着他。不僅要注意孩子説的話,也要觀察他的肢體語言。

4.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孩子有點悶悶不樂,我問他,要不要和媽媽晚談呢?今天有什麼事可以和我分享嗎?(孩子在幼兒園裏每天早晨都會和老師早談,所以他把睡前的我們之間的談話稱之為晚談。)他告訴我不想去幼兒園了,因為今天有一個比他大的女生用腳踢他了。這個時候我該如何處理呢?理解孩子的感受,並且讓孩子覺得家長能體會到他的痛苦,並且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處理事情的意見和方法。讓他在下次碰到此類問題時不再只是生悶氣而影響一天的好心情。

四、情感引導的一些注意事項

1.讓你的言行保持一致

孩子是很敏感的,有時候我兒子會突然問我,媽媽你怎麼不開心了,其實我可能真的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或其他事情沒有處理好而表情比較嚴肅。這個時候沒有必要隱瞞孩子而非得説我很開心啊,可以實事求是的告訴孩子我正在思考問題。這樣也避免了孩子的擔憂和猜測。

2.讓孩子知道大人會幫他

就像前面講的孩子打碎花瓶的事情,正確的處理方式是1.願意和孩子一起承擔後果,並幫助孩子一起收拾殘局。2.通過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經過和後果來學到經驗和教訓,並引導孩子提出避免此類事情發生的方法。

每一次堅持都有意義,每一本書都給我不同的人生感悟。這本書告訴我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應建立在同情、關愛和親密的親子關係的基礎上。育兒的道路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學習和改進。努力吧,趁着他未長大,趁着我還沒有變老。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