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教師師德論文最新5篇作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6W

正因為環境的進步,上班族應用到論文的機會越來越多,在制訂論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楚。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教師師德論文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閲。

教師師德論文最新5篇作文

教師師德論文1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肯定和讚譽。足以可見教師在社會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人師表者,除了必須具備豐富的學識,春風化雨般的點撥技巧,重要的還要有超平常人的良好品德。教師自身行為的道德規範,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學生和社會,對於學校工作的和諧開展、社會新人的培養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師德修養是非常必要的。

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進行鍛鍊的結果。師德修養,必須學會掌握科學方法,沒有科學的方法,師德修養就無從下手,下面我結合實際就加強師德修養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嚴於解剖自己

師德修養就其本質來説,是教師在心靈深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鬥爭、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開展自我批評,嚴於解剖自己。首先要學會認識自己。作為教師不能認識自己,又談何瞭解、教育學生。俗話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聰明的人不僅能夠正確認識別人,還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別人不容易,認識自己則更難。從師德修養上看,如果一個教師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談不上進行以自我教育為特徵的修養。其次,要善於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根據社會主義的師德原則和規範,經常反省和檢查自己思想和行為上的問題,明確前進的方向,增強修養的動力。再次,要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認識自己、發現問題,還不是師德修養的目的,只有在這之後,為自己提出新的修養目標,努力改變現狀,才能使師德水平真正提高。離開對自己的高標準和嚴要求,任何認識和解剖自己都是毫無意義的,師德修養也只能走走過場而已。

二、認真向革命前輩、英雄模範和優秀教師學習

向模範先進人物和優秀教師學習進行師德修養和重要方法。他們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獻精神;他們不圖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為國家、民族和人民謀利益,甚至為了追求真理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在工作中忠於職守,不怕艱難險阻,善於戰勝困難,敢於攀登高峯。所有這些可貴的思想品行、高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們每個教師進行師德修養的榜樣,值得認真地學習。因為這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淨化我們的心靈,鼓舞我們的鬥志,激勵我們向着更高的目標前進。愛因斯坦説:“只有偉大而純潔的人物榜樣,才能引導我們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為。”

三、善於從教育對象中汲取營養和力量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最為密切。教師和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的窺視之下,學生喜歡評論老師,常常把教師平時的言行與教師在課堂上講的道理加以對照,並對教師是否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行為是否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規範等作出反應和評價。教師應善於從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中,檢查自己、審視自己,尋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為上的不足,並努力加以改進。同時,在學生身上有許多可貴的品德,也值得教師學習。學生年齡雖小,在道德理論和文化知識方面遠不如老師,但他們樸實、善良,有一顆純潔和童心。與他們接觸,會發現許多道德品行上的閃光點,如關心集體,助人為樂,熱愛勞動,風義勇為等等。教師可以從中汲取營養來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從教育對象中汲取營養。首先,教師對學生要有正確的態度,要誠懇、主動、虛心地向學生學習,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注意聽取學生的建議,做到有則改之,列則加勉;其次,教師要主動到學生中去,利用課餘時間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娛樂,一起談心,做到多聽、多看、多觀察,從各種渠道中瞭解學生的心聲和對自己品行的評價,以便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反省和檢查自身,進一步提高道德修養的自覺性。新晨範文網

四、提倡“慎獨”

慎獨,是指個人在獨處無人監督時,仍能謹慎,遵守道德原則。師德修養水準的高低,取決於教師的內心信念和道德意志,取決於是否達到“慎獨”的境界。因為教師工作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單獨活動和單獨開展工作的機會較多,無論是備課、上課,還是輔導學生,教師的工作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勞動個性的特點具有“隱蔽”的特點。其所費耗的精力和心血是難以計算的,伸縮性很大,別人是不易覺察的,這時,衡量教師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只有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地方自覺履行師德規範,養成良好的師德行為習慣,這樣,就無需制裁和強制的壓力來推動師德行為。一個教師離開了“慎獨”,就無所謂“良心”,也談不上什麼師德修養了。

教師師德論文2

關鍵詞:教師學生愛呵護甘於寂寞默默奉獻

我出身於教師之家,幼承父訓,立志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經過十二年寒窗苦讀,我終於實現了理想,走上三尺講台,成了一名國小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説:“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創造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倍加呵護。”這種呵護就是愛。

在平時的工作中,愛是基礎,愛是本質,愛是我們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愛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可以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學生的一切;沒有愛,教師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可見,教師對學生的愛就像學生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母愛,這不是血緣關係,親情關係,而是教師職業的特有的道德準則,也就是説,我是一個教師,就必須真心誠意地關愛我的學生,應該像母親愛自己的孩子那樣無私的關愛自己的學生。愛生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則“教書育人”就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一、熱情地面對全體學生

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親其師、信其師”進而“樂其師”,愛生之師受人愛。我們只要付出愛,就能得到愛,就會體驗愛,因此,愛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換。從教多年,我最深的感悟是,除了有高尚的師德,一名好老師還必須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心,只有真誠的愛,才能觸動學生的心絃。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導行,以智啟智,以性養性,以情動情的過程。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只有當教師給學生以真誠的愛,學生才會向你敞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我曾為學生不做作業而大動肝火;曾為學生放棄學習而心焦如焚;曾為作通學生的思想工作而絞盡腦汁;曾為學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淚下。我猶豫過,動搖過,有時候問自己,和其他工作的同學比起來,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當看到學生們體會到老師的苦心奮起直追,成績進步時;當喉嚨發炎出不了聲時看到學生們關切的目光,聽到他們親切的問候時;當經過自己和同學們的努力班級取得成績時,一種感動和自豪油然而生,原來付出就有收穫,愛的付出就有愛的回報。這時我又燃起了對工作的熱情,又充滿了對事業的執着。

我們不僅要愛聰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穩重的、學習好的學生,教師還要愛遲鈍的、殘疾的、調皮的、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和家庭貧寒的學生;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還要關心學生的精神生活。愛可轉載自,請保留此標記以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豐富,精神得到充實,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優化,思想得到昇華。我班有個學生,媽媽跑了,從小跟奶奶長大。做事邋遢,學習不積極,我瞭解到她的家庭現狀後,就把我女兒的衣服送給她穿,給她買文具,教給她怎樣洗衣服。在我的默默的關心下,她有了明顯的進步:衣着整潔了,笑臉乾淨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最令人欣慰的是她養成了做事積極的好習慣。實踐證明:只要教師有愛心,並把愛心奉獻給每一位學生,那麼,教師就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諦。

二、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要,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

多年來,我們常常把道德行為的好壞歸因於道德認識,忽視了道德需要。其實人的道德行為動機來源於道德需要,學生中表現出來的多種多樣的道德行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種多樣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過程中如何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學生到了三年級,自我表現慾望增強,有的想當個小幹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會畫畫,想展示自己的繪畫才能;有的善於表達,想給大家講故事等。就應儘量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廢除了“幹部終身制”,實行了幹部輪換制,讓學生“競爭上崗”,使人人都有機會

三、要甘於寂寞,默默奉獻

做教師這行,清貧且辛苦,尤其是心累。有時候也很煩躁,很不想做了。但一看到學生們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想到他們取得進步開心的笑容,以及和我在一起時的歡聲笑語,我心中的煩惱就消失的一干而淨了。於是我又開始日夜兼程,無怨無悔。

無數個白天黑夜,我遠離了喧囂人羣,告別了燈紅酒綠,走向那燈火闌珊處。我自與那清風白雲作伴,在知識的海洋中贏取那心靈的海闊天空。教師,這個神聖的稱呼,它如磁石吸引我遊離的目光,安撫我躁動的心河。多少個寧靜的夜晚,我安於寂寞,筆耕不輳有時,為了備好一堂課,我認真鑽研教材好幾遍;有時,為了準備一篇材料,我翻閲大量書籍,不斷學習新知,提升教育理念;有時,為了想個好遊戲,我反覆琢磨,細細推敲;有時,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緊急任務,我放棄休息天加班加點直到雄雞報曉;有時,為了孩子的學習,我放棄休息時間,利用晚上週末去家訪;

我們總會嚮往輝煌燦爛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個今天壘成,有嚮往有行動有堅持,方會使剎那變成永恆,使夢想變成現實。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風凋青發。每一項新的工作,對我來説都是一項挑戰,我告誡自己只要大膽去做,生命便會實實在在,只要放手去幹,事業便會充滿陽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讓自己在充實中完善自我,在寧靜中儲積生命的動力。還是魏書生説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作宏偉的世界去研究,你就會發現無窮的樂趣。

教師師德論文3

【摘 要】 “學生為本”是教師專業的前提條件,是“以人為本”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學生為本” 的師德觀要求教師尊重和關愛學生,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建立民主平等、共同發展的師生關係。教師應更新理念,轉變角色;適應形勢,轉變行為。

【關鍵詞】 教師;專業標準;學生為本;意義;師德要求

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構建教師專業標準體系,“提升教師素養,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1],二○一二年二月十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簡稱《專業標準》)。《專業標準》“是國家對合格中學教師的基本專業要求,是中學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範,是引領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中學教師培養、准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2]。《專業標準》突出了師德要求,要求教師要履行職業道德規範,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教師主動適應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的要求,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修養,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一、“學生為本”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本質要求

1、“以人為本”的涵義

以人為本:一般來説,“以人為本"就是指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把人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切實保障其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社會發展成果惠及每一個人。“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它是一種對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地位的肯定,強調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目的地位;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發展人;“以人為本”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的一個亮點,是《綱要》貫穿始終的根本思想,是德育的根本要求。“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的本質需要為本,即以人的尊嚴、自由、幸福、發展為本。從這一根本要求出發,《綱要》提出了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和發展性。

2、“以人為本”在教育領域的體現

教育是特殊的生產部門,教師是特殊的生產者。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學生,勞動的產品也是學生。可以説,教師的勞動是與學生相互作用,並伴隨其整個過程。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價值取向,“以人為本”中的“人”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表現為以“學生為本”和以“教師為本”。根本所在是以人為尊,以人為重,以人為先。就是要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簡言之,就是一切以人為出發點,一切以人作為最終目的,以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本。全面發展的核心內容是個體心理目標結構的發展與個性的完善,以人為本也體現了社會的真正進步。

“以人為本”對教師面對的學生來説,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教與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當然是學生,時刻體現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利於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主體地位。簡言之,“學生為本”是現代教育基本價值之所在。強調學校的教育管理以學生為本,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發展學生,尊重學生生命成長的規律和合理的需要,以學生個人的和諧、完善發展為教育和管理之根本。

在“以人為本”視域下,創造人的價值與意義是教育的最高價值。教育更重要的使命是引導學生做人、開掘生命潛能,培育學生身心,養成學生人格,促進個性全面發展。單就學生方面而言,“學生為本”就賦予了新的內涵。“學生為本”是教師專業標準的首要基本理念,“學生為本”也是教師專業的主要特點。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全面發展,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專業化的特徵。

3、“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內涵

“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邏輯起點是要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在質上的規定是要讓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在量上的要求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發展;終極目標是要讓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其必要條件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其社會要求是要充分發揮教育的社會功能。

總之,“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從學生實際出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教育的社會功能,着眼於學生全面、主動、有個性的可持續發展。

二、“學生為本”師德要求的意義

唱響教育之歌的“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師德要求,體現了新時代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本質要求。踐行“學生為本”視域下的師德要求,是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環節,體現了現代教育價值觀的核心。

1、“學生為本”的師德觀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以學生為本是教師職業價值實現的基礎,是教師職業幸福及尊嚴和歡樂之源。“學生為本”的師德觀重視人的價值,強調培育學生的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徵,追求學生的個性、潛能發展。教育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能最大限度地喚醒、激發教師發展潛能,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

2、“學生為本”的師德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是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者,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教師更新知識、轉變思想觀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更需要具備體現時代發展的高尚師德,“學生為本”的師德觀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個性,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教師教育教學行為上的重要保證。

3、“學生為本”的師德要求,是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環節

眾所周知,人才是所有教育資源中最重要的教育資源。高尚師德是教師個人的靈魂,也是教育教學的生命線。教育是通過師生雙向互動方式來培養人的實踐活動,教師是通過系列教育活動,把下一代培養成能推動社會進步的新一代。教師的職業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教師的職業內容是教書育人,教師的職業手段是人格和行為具有的榜樣示範。“學生為本”的師德要求,恰恰體現了現代教育價值觀的核心,是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環節。

三、“學生為本”師德觀的內容

“學生為本”是新時代師德本質精神的集中體現,“學生為本”師德觀主要體現在:“尊重學生權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幫助中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瞭解學生,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促進學生髮展。”[3]

“學生為本”師德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和關愛學生

學生是有主觀意識和人格尊嚴的學習主體,“受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受關愛”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尊重學生就是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包容其不足,褒揚其長處,尊重其個體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就必須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的個性、特長的充分發展。“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和美德,同時也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它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的成人和成才。

2、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有思想、有情感、有德行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者與探索者,就要盡最大可能地引導幫助其成為知識的執着追求者,培養其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3、建立民主平等、共同發展的師生關係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主體“交互作用”形成的“學習共同體”,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的場所,教學的實質是師生的交往互動。師生關係在某一方面來講其實就是對話交往關係,當然,對話的前提是相互平等,教師在平等的師生關係中必須調整角色,創設條件,營造氛圍,努力使課堂成為充滿智慧的地方,成為師生共同追求、一起發現和分享真理的地方。

四、“學生為本”的師德觀對教師的要求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以學生為本。新課程為教師開闢了新的課堂專業生活,教師要全面科學地對學生實行新的關注:關注學生的智力類型,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處境與感受。關愛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與發展;尊重、理解學生,相信學生的潛能和價值,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1、更新理念,轉變角色

其一,“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激發者、輔導者,教師要向學生傳播知識,並身體力行,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努力做學生心理健康、品德優良的促進者,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其二,教師應是教育教學中孜孜以求的研究者、探索者。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以研究者的心態、探索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並推廣應用。

其三,教師應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管理政策,要求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既是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也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其四,教師還應是大學區型的開放教師。教師由學校人拓展為“學區”人,角色開放,主動適應教師、家長、學生聯誼、教育資源聯享、學校特色聯創、活動載體聯動和優質品牌聯強等方面的優化整合,利用大學區資源豐富教育內容。

2、適應形勢,轉變行為

其一,在對待學生上,教師要尊重、讚賞學生,尊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特別是要尊重學習有具體困難的學生,暫時還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不吝嗇自己的微笑,適時讚賞學生:讚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專長,努力取得的點滴進步,給予表現出的淳樸善意。

其二,在對待教學上幫助、引導。教師要幫助學生反思階段得失,確立適度目標;幫助學生選擇自身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髮現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適度評價,並逐步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幫助學生髮現自身潛能,確立新的奮鬥目標。

其三,在選擇教學活動上商議、共享。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特點,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基於學生髮展的思想特點、心理需求和生理特徵,商議確定並實施最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教學活動。樂意與學生一起,探尋有效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教學途徑,共同分享教育教學活動成果。

教師師德論文4

【摘要】孔子説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中時刻注重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真正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範。

【關鍵詞】師德 師愛

孔子説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言傳身教,現身説法,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能取代的。因此,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中時時刻刻注重自身思想品質、師德修養等方面的榜樣作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俗話説,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注重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的前提都基於“德”與“愛”。只有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才能完成好教書育人的任務,才能在學生心中永駐其崇高的人師形象。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這種愛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位哲人説過“教師的愛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教師的愛是用深情溶化學生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師愛是一個廣泛的範疇,不僅包括愛學生,還包括愛崗位、愛學習,甚至包括愛自己,無數個“愛”便匯成了高尚的師德。

一、愛崗敬業,對工作充滿熱情

高尚的師德來自於堅定的教育信念,這種信念是教師的精神追求和奮鬥目標,具體體現在對教育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工作中能夠以身作則、嚴謹治學、樂於奉獻、為人師表。一個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決不會做到愛崗敬業;一個僅僅將教書看成是一種謀生手段的教師,決不會成為一名好教師,更談不上有高尚的師德。愛崗位,不僅要有滿腔的工作熱情、對教育工作的執着追求,還要對困難抱有必勝的信心與樂觀的態度。無阻礙的路程是不具挑戰、不促成長的。要做到真正愛崗,就要抱着十二分的熱情投入工作,去不斷髮掘三尺講台路上的絆腳石,並將其完美克服。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思想家黃宗羲曾説:“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高超的師識本領和師藝技能,是教師高素質的集中體現。有句話説得好:要學生得到一碗水,自己必須是一條長流長新的小溪。為了成為奔流不息的小溪,教師要認真學習業務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只有堅持不懈地增長自己的才學,不斷探索教育技巧的奧祕,才能贏得學生的敬佩,從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勵學生。教師只有具備寬厚廣博的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才能廣積薄發,揮灑自如,左右逢源。

二、潤物無聲,對學生充滿愛心

教師只有在寬容、尊重、賞識、接納、平等的基礎上,喚醒、激發起學生的自主性、致力於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和主體人格,學生才能拋棄膽怯和害羞而自信、自尊、自強地健康成長。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説:“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頓,你的諷刺中有愛迪生。” 成就一個學生要付出很多,毀掉一個學生也許僅僅是一句話而已。所以教育者要時時處處謹慎從事,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只有愛學生,才能體現出教師的職業道德,心中有愛,教師才能夠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才能有利於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自覺地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彌補業務水平的不足,充實自己的教學能力;只有愛學生,才能真正地信任和了解自己的學生,才能建立起平等和協調的師生關係;只有愛學生,才能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只有愛學生,才知道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而“教”與“學”的關係只是一種制度性的授受關係,同時也是一種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際關係,從而在教學中才會充分尊重學生的能力、觀點和想法。

三、率先垂範,做到以身作則

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範行為來教育學生。為人師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強調教師要言行一致。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自己應當精通;要求學生崇尚的行為,自己應當行之;要求學生反對的行為,自己應當堅決杜絕。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從”。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從自身做起,真正為學生樹立一個模範的榜樣,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此外,教師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標準。一個好的教師,在學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徵、人格的象徵,可以説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薰陶和影響着學生,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範、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提高教育的可信性。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有一種人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幅畫最為震撼,那就是師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德”字來詮釋我們教書育人的真諦,用“愛”來譜寫教育的篇章。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樑,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教師師德論文5

【摘要】化學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品德問題是教師修養的首要問題。文章認為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道德生活的重要行為準則。教師應愛黨、愛祖國、忠誠教育事業;應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應刻苦鑽研業務,嚴謹教學,教書育人。

【關鍵詞】高校教師;道德品質;為人師表

品德問題是教師修養的首要問題。大學教師要有以師德為核心的高尚的道德品質。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道德生活的重要行為準則。作為人民教師,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為人師表,能否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對一代新人的成長、對科學文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轉變社會風氣,也會產生探遠的影響。作為大學教師,其基本道德準則大致包括以下幾點:

1.熱愛教育事業

教育是立國之本,它關係到國家未來,教育事業是一崇高的事業。受人尊敬的教師首先應該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崇高職責,因而要求教師既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又有為人師表的言行,以及將全部身心傾注在學生身上的奉獻精神。清華大學水利系青年教師陳永燦博士,從教11年,以自己的“行”實踐着自己的“言”。他對榮譽,總是一笑了之,他最看重的是學生們到底學到了什麼。在教學上,他有着一股執著勁,反覆琢磨教案,經常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錘鍊自已的講課“藝術”,形成丁自己“講精、練寬、考活”的教學風格。陳永燦牢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古話,他的教學信條是“留給學生的應該是問號,而不是句號,知識固然寶貴,而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他成為水利系深受學生喜愛的青年教師,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於熱愛教育,無私奉獻的榜樣。

2.熱愛學生

“尊師愛生”歷來是我國師生關係之間的優良傳統。a是千百萬教師從長期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反映了師生之間本質的、必然的聯繫和教育工作的客觀要求。遵守這一準則來處理師生關係,才有可能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教師對學生的真摯、廣博的愛,是教師心靈美最主要的表現。“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教書育人”,“因材施教”等等,都是教師熱愛學生的具體表現,也是千百年來形成的教師風範,同樣也應當是社會主義社會中教師對待學生的行為準則。教師熱愛學生應該做到對學生有高度的責任感,嚴格要求,公正無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高校絕大部分教師平時能嚴格要求學生,有不少教師不僅在業務上盡職盡責,而且在思想上關心學生。在學生身上,教師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愛。實踐經驗證明,熱愛學生不僅是教師自身的道德準則,也是有效的教育因素,使教育工作不但“曉之以理”,而且“動之以情”,對學生將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3.嚴以律己,以身作則

我國古代文學家和思想家韓愈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今中外,歷來如此。教師的言

行舉止,甚至氣質、性格,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養年輕一代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園丁。然而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必須首先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應該做到。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有些教師,從教多年,從未有過遲到、早退及開天窗的現象發生,他們教學認真,講課通俗易懂,條理清晰,邏輯性強,不僅有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師生關係融洽,獲得了廣大學生的一致好評。

4.勤於進取,精於業務

為了當好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勤奮好學的學生,必須不斷刻苦學習,鑽研業務知識,探索教育規律,不斷提高知識水平。教師對所教的學科,必須精益求精,才能在教學的各環節中,按教學計劃培養目標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當前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陳舊率加快,教師更需要以“學而不厭”的精神更新知識內容,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教師的提高還應該包括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教師必須“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目前教師隊伍中也有一些人,因種種原因心思不是用於教學,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別處,對教學抱着不認真的態度,顯然這些人的所作所為與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是不相符的。

5.團結協作,堅持教育工作的一致性

教師的勞動具有個人活動的特點,但在現代社會中,學校的教育任務不可能由個別教師來完成,它必須由各門學科和各種不同職能的教師共同來承擔。教師相互之間應該彼此尊重,互相支持。要在充分肯定個人努力的同時,大力提倡集體主義精神,要善於把個人的努力同集體智慧結合起來。要努力克服文人相輕、相互猜疑、業務封鎖等惡習,以維護和加強教師隊伍的團結。有些教師因爭名奪利導致不團結,工作不配合,互相拆台以致影響了教學工作。這與教師應有的師德大相徑庭。

綜上所述,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作為高等學校的教師要有魯迅先生所提出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追求事業,鞠躬盡瘁,以自身的浩然正氣為社會主義祖國譜寫教育事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