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發言稿

我在文學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稿,

欄目: 發言稿 / 發佈於: / 人氣:2.74W


我在文學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稿,


各位領導、會員朋友們:

大家好!

一、一些問辭.

二、我的創作情況簡介.

三、接下來,我説説我在文學創作上的一些做法(四句話)

(一) 等待――形成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

(具體做法:關注―思考―等待―創作)

一篇文學或藝術作品,就是一個生命。思想性是他的筋骨,藝術性是他的皮肉,二者的結合產生靈魂。人有健全的、健壯的、殘缺的、病態的,現行的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政策就是保障出生的嬰幼兒儘可能降低非健康指標。文學創作其實同理,也是可以採取一定手段控制文學生產的健康率的。文學作品不能濫造,濫造會造成資源浪費、精神損失;比如你有了好的創意,好的題材,你在沒有最好的條件下就急躁的生產出作品來,就不一定能保證成功。換句話説,思想性具備了,需要等待藝術準備、藝術構思、藝術表達的自然結合;在寒冷的冬天,渴望一條美麗裙子展現自己的風韻,你還必須等待。

正是這樣,我不懼怕等待。也必須學會等待。我的作品的產生一般是這樣形成的:關注―思考―等待-完成創作。

(二) 鍛鍊――不斷跨上一個新的認識高度

(具體做法:社會學理論 + 創作理論)

去年底“文化臨桂”文學創作筆會上,市裏很多作家感言,都很深刻;前面莫雅平先生在今日臨桂上的關於陳宏謀牽及林肯的文章,我們聽了,看了,不知我們是否想了。就這樣走一圈,看一路,多麼浮淺;但在作家藝術家的眼裏,卻有那麼多的深刻的體驗、感受、看法;他們關注社會發展、關注文化遺存、關注民生願望,我個人來説,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思想高度。這就是一種歷史、人文、政治、現象科學等多方面的社會學理論,他們具備這些理論、認識,所以他們視野開闊、思考深刻。我們是年輕的學員,應多學些理論、思想。我時不時看一些這方面的書籍,聽一些高層講壇,結合一些時事時評去思考,發現思維的層次是可以上升的。而為了指導創作,寫好詩,一本詩歌刊物,我只讀精品的幾首就好了,沒必要都看;我更喜歡的是多讀些文學理論、多看些文學評論,比如桂林日報劉春編輯的那版,以前有大手筆寫我就看一篇,現在有詩歌加短評我是必讀的。看多了,自己也就具有了一些理論基礎,在看待問題上,就上了更高的層次;在創作的表達上,就有了方向,有了指導。

所以,我在平時,就是通過學習社會學理論、言論,讀文學創作理論、評論等,努力去鍛鍊自己的認識和發現能力。

(三) 矛盾寫作:讓作品更具有生命力特徵

(具體做法:拒絕個人寫作 + 針對一個個人去寫作)

我謂之為矛盾寫作。是我自己起的名,方便記憶而已。什麼意思呢?我在我的網上主頁,作為宣言一樣的詩觀,這樣寫:一首詩,必須帶給這個社會一些什麼,帶給人民羣眾一些什麼。一些美,一些認識,一些勇氣,一些精神,一些情感,一些歷史見證。詩歌需要時代、社會、生活和詩人共同來創造.―― 詩由誰來創作,詩就將留給誰。這句話有些朦朧,我解釋一下。讀書時,老師説作文要真實,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那是純粹的個人寫作,那隻能是作為學生時代的一種鍛鍊培養的方式手段。作為一個社會寫手、或者一個作家詩人,自己的喜怒哀樂自我的性情,寫下來只能叫日記、日誌,那是自己看的,至多要好的朋友能被感染一下。這就是典型的 “個人寫作”。而我要拒絕個人寫作,就是寫文章的我,我要寫雪災難民,我的思維、情感,就要代表那一羣受災羣眾;我寫留守孩子,我就是那一羣無數的留守孩子的綜合體;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個羣體、然後具有很多雙眼睛和很多顆心,站成這樣的姿態;而不是一個個我。這是從創作準備上説的

到創作的過程時,正好相反,必須從細緻、細節、甚至是特寫鏡頭去表現,我們創作的文字一般不寫一個羣體,而是捉住一個羣體裏某個有代表性的個體來表現,叫做“針對一個個人去寫作”,這和很多理論書籍上的“以小見大”的説法是相通的。於是,從文字上看,我們是寫一個個人;從深刻的角度上説,寫的是一個羣體。

你所代表的羣體越廣大,你所寫的羣體越廣大,你的作品就越有生命力。如果這個羣體只有一兩個人、一兩個現象,即使新穎,也只叫獵奇,絕不是好作品。


(四) 感覺寫作:正在摸索的技巧

(做法:用感覺去定位作品 + 用感覺來組織表達)

現在網上有“新感覺派論壇”,很是風火一陣。他們的主張是對作品本身而言:詩或文在文字上給人展現或調動讀者的某種感覺,尤其是美的感覺。我的感覺寫作不是在他們之後而是早在他們之前。我説的感覺寫作;不是從作品來説,而是從創作者來説的,一個創作者,應該是一個感覺者,我已經公然在博客上,自詡自己是“自始至終的感覺者”了。我在感覺者博客羣首頁上有一句副標題:淡忘的是事件,抹不掉的是感覺,最深刻是感覺的寫作。你寫一個事物或一個事件,你一定有某種感覺。比如西藏事件你瞭解後,也許你的感覺是對做惡者的痛恨和批判,對西藏穩定、人民生活發展未來的思考,那麼,這種感覺就是作品主題的定位;根據這種感覺,什麼語言可以用,什麼語言不能用,什麼語言更好的傳達你的意圖就非常直接和清楚了。創作一篇作品,這樣就夠了,剩下的是知識和駕馭語言的能力,那不能強求,是各人問題了。

有些時候,我不一定即時能創作出文章來,久了,細節遺忘了,但感覺是存在的;在以後的一定時候,或許因為什麼再次觸發你這種感覺,於是產生了聯繫、想象,曾經的感覺,還是可以在用來指導創作的。所以,我是感覺者。誰讓我説説誰誰有什麼故事,你説具體的事例來聽聽,我説不出來,這就是我生活中不愛太多言語的原因;但我説不出所以然,不代表我對這個人遺忘或沒有評價。比如,這個人直爽,這個人善良,這個人仗義……我覺得,留存一份感覺,夠了。在創作上,直觀的現象留下太多,創作往往受到束縛;只要感覺是清晰的,創作時更可以自由發揮。一個感覺者的道理。

四、我對文學創作的一些看法、建議

1、 文藝作者要具備一些素質

①終身學習,經常動筆。②關注時代、社會、關注生命,不孤立於邊緣。③把對文學的愛,上升為一種文學精神。④敢言。⑤對自己的創作和作品準確評價。

2、 創作要抓好語言的提煉。(詩、小、三、戲都一樣)

①生動形象。②豐富深刻。③簡練樸實。④體現民族性或地域性特點。

3、 對於投稿,我的經驗也不多,隨便談談吧。

①多認識編輯,主動交流,大膽介紹自己。

②次品不投,佳作多投。

③研究報刊、欄目,明確用稿要求。(網上很多)

④不論遠近,不論官辦民辦,不擔心級別,把每一篇滿意之作,投到發表為止。

五、好了,羅羅嗦嗦了很久,説得不對的,請大家批評。向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