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關於《國家寶藏》的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1W

歷史長河中,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慢慢流淌。它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文化,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更覺無比自豪。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國家寶藏》的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關於《國家寶藏》的觀後感範文三篇

 

篇1

在《國家寶藏》這個節目裏看到科技和歷史的結合,高精尖的技術和舞美(舞台美感)應用在文物和歷史上感覺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請明星來演繹前世故事,去守護文物是一種既吸引流量又與時俱進的做法。公眾人物的影響就是應該往這些方面去引導。這個節目需要沉下心,需要感慨和自豪。

如今的觀眾已經慢慢地不在意流量,開始在意實力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見字如面》《今日影評·表演者言》包括《明星大偵探》。現在能看到一檔檔用了心的節目,説實話,我願意等,只要你值得等。

以前對一些專業的東西(比如:演技)沒有認知,當你見過真正的好東西,你的“品味”自動就會上去了。

篇2

《國家寶藏》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節目,宣傳古代文物歷史,也讓我們瞭解全國九大博物館的代表文物。既瞭解了歷史,又瞭解了文化。結合明星守護人推薦和影視表演還原了當時文物誕生的初衷,也讓我們理解了每一件文物誕生的不易和難得。《千里江山圖》是宋徽宗時期的王希孟所作,宋徽宗趙佶欣賞十八歲的王希孟的畫作,王希孟用青金石,赭石,孔雀石,硨磲等寶石作畫五次才做出這幅千年不褪色的傳世畫卷。把石頭變成作畫用的粉末工序繁雜,原材料寥寥可數。技藝之精湛,材料之難得,為這幅傳世名畫增添一絲神祕色彩。

《各種釉彩大瓶》又名瓷母,十七種釉彩都集中在一個瓶子上,包括琺琅彩,青花等,紋飾精美,燒製過程複雜,難度很高。温度很難把控。成功燒製率0.23%,守護人王凱演技精湛,志願者張珄解説全面完整。

《石鼓》上面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文字把中國人連接在一起。梁家輝守護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會忘記國家的文字。還有守護國寶的樑家,樑家保護石鼓南遷和親人分離,多年之後才得以相見。

篇3

今年,文姬老師和我一起開展了一個社團,富有教育意義的電影社團,在這裏我們可以感受中國九大博物館跨越歷史的奇妙之旅,有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綜合性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9家博物館聯手。讓我們穿越到中國上下五千年,迴歸到上下五千年的生活,人文,歷史。

是的,我們的歷史到底多悠久呢?就像張國立老師説的 “我們有多年輕呢?上下五千年。”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震撼了所有人,五千年的文明之火一直燃燒至今,不曾熄滅,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我們華夏民族能做得到。如果説《》是電視界的良心劇,那麼《國家寶藏》就是綜藝界的良心節目。恢宏的舞美,感人的故事,精美的文物所有的一切融合在一起,給我們講述了一段關於這些文物前世與今生的感人故事。時間跨越千年,讓我們領略了祖先們的精湛工藝和不屈的工匠精神;也讓我們瞭解了國家的輝煌歷史和珍貴寶藏,更加深了我們華夏民族五千年來的民族凝聚力,這一種凝聚力五千年至今不曾斷絕,依舊發光發熱。

1.守護人的選擇

每個國寶都需要一個甚至一些守護人,才能綿延留長,每個守護人絕非是偶然,而是一種緣分與安排,比如我們的婦好鴞尊,這個尊的主人是婦好,她是一名女戰神,是武丁盛世的皇后,也是第一位有文字記載的女英雄。而是守護人也是女性,也是有豪氣氣概的"女將軍",她就是劉濤。從我第一次在電視看到劉濤老師,我就感受到她身上散發的一種女英雄氣息,今天她有又守護着具有英雄的寶藏,相信一切都是緣分,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這個尊,第一次地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地位,而發掘者也是敢想敢幹的女研究員,當年挖掘這個遺址的女性就佔了三分之一,所以由此説明不僅是守護人選擇了國寶,更像是國寶選擇了守護人。

王剛是另外一個國寶的守護人,他畢業於北京中央人民戲劇學院,他能研究戲劇,能懂各種樂器,所以他守護的就是曾侯乙編鐘,這是戰國早期的樂器,第一次讓我知道曾氏家族也有這麼一個名垂不朽的歷史人物。

2. 發掘傳統,弘揚傳統文化

骨笛,迄今為止是最早的管樂器,八千年以前,有賈湖人敢於探索的精神,創造出至今是謎的是骨笛,謎的是什麼呢?是它如何製作的?雖然有複製品的,但至於骨笛的孔用什麼工具造的,至今都沒找出原因。由此説明古人的智慧真的遠遠超出了人民的想象。除此之外,守護人蔡國慶説過一句話,讓我們收益匪淺,骨笛留給學生是團結的傳承,音樂就像文字一樣,它以音樂的形式來交流。骨笛吹出來的音樂是民族音樂,吹響就相當於民族溝通,每當骨笛吹響,似乎就有一個很温馨的畫面,賈湖人族圍起來做陶,釀酒 ,吹笛的團結畫面,中間有一堆火,真的讓歷史活生生地重現在當代中國。

3.古為今用的智慧,文物價值。

雲紋銅禁,春秋中期的一件青銅器,整體用失蠟法鑄就,也稱熔模工藝法,這件工藝精湛複雜,令人歎為觀止。現在這種蠟梗拼接法運用到了飛機螺旋葉技術上,航天技術人員發現銅禁的紋似雲朵,後來通過研究,把當年的失蠟法運用到航天技術發動機,所以現代中國的飛機由原來的進口到現在的製造,創造了世界科技航天技術的創新。

漫漫歷史長河,悠悠中華文化。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民族文化。文化傳承,不能守舊僵化,更不能拒絕創新。只有用當下的社會語言講出來、用當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來,才能賦予其時代魅力。只要選對了表現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同樣能贏得公眾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