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2021貧困村經濟發展調查報告優秀範文三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57K

要遵循市場規律、經濟規律,不要一哄而上,不要盲目上馬,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羣眾受益為關鍵,幹實事、辦實業,幹成實事、辦成實業,不要培養“盆景”。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貧困村經濟發展調查報告優秀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1貧困村經濟發展調查報告優秀範文三篇


貧困村經濟發展調查報告1
 
  新農村建設要"有人管事"更要"有錢辦事"。俗話説“手中無米,叫雞不靈”,只有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使得集體經濟有實力,才能贏得廣大羣眾的信賴和支持,更好地實現“村強民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從根本上提升村級組織自我發展、自我保障、自我服務能力,是鞏固農村集體所有制、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的有效途徑,也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幾年,湖南省開展了財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改革試點工作,着力破解三個難題:一是在當前村級集體經濟普遍薄弱的情況下,怎樣抓點示範,以點帶面,加快發展;二是在集體經濟發展體制機制不活、發展動力不足的基礎上,怎樣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釋放發展活力;三是在農業農民組織化程度低、難以應對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條件下,怎樣培育支撐集體經濟發展的市場主體和帶頭人。
 
  近期,湖南省財政廳組織調研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情況,力圖總結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探索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成功模式。
 
  橫衝村是國家扶貧重點縣——平江縣的一個貧困村,xx年8月被財政部確定為幫扶村。一年多時間,橫衝村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引導撬動數倍社會資本投入,開啟了“造血式”扶貧的橫衝模式,由一個集體經濟為零的小山村,一躍成為全省鄉村旅遊熱點村、集體經濟示範村。  橫衝“蝶變”,從何而來?橫衝經驗,能否複製?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到平江縣,開展了調查研究。
 
  一、橫衝村總體發展情況
 
  橫衝村隸屬平江縣安定鎮,全村512户2136人,有53户貧困户。人均6分耕地,資源條件差,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
 
  這是財政部選派幹部高傑剛到橫衝村時面臨的情況。
 
  村裏總共爭取財政資金300萬元,看起來不少,但對於基礎薄弱、修建一公里村道就需要二、三十萬元投入的橫衝村來説,要實現脱貧解困談何容易。
 
  為破除資源和資金雙重“瓶頸”,帶動村民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擔任第一書記的高傑將“一事一議”民主決策的機制引入村級事務管理之中,發揮村民主人翁精神,防止村支兩委大包大攬。起初,村幹部希望把全部資金用來改善村內道路和農田溝渠等基礎設施,但通過“一事一議”民主議事,最終確定了優先保障羣眾急需、兼顧產業發展的原則,走出了一條“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新路。
 
  村集體利用80萬元財政資金作為股份,組織發動村民參與鄉村旅遊開發和電商平台,帶動村民自籌、眾籌創業資金1000餘萬元,註冊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40餘家,新增直接就業崗位120餘人,幫助50餘户貧困户實現增收。xx年累計接待遊客12萬人次,帶動村民增收260餘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益接近20萬元。同時,引導村民自願投資投勞開展公益事業建設,新修和拓寬道路8770米,修建渠道9000多米,安裝自來水150户、污水處理設施160户,在全村範圍開展了環境整治、綠化亮化。有限的財政資金髮揮了最大效用,昔日的“空殼村”呈現出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新景象。  
 
  目前,橫衝村已通過加盟、託管等方式將“橫衝模式”輸出到周邊的高坪、國富等5個村,發展湘村客棧、坪上書院、國富人家等多個民宿品牌,打造集羣式鄉村旅遊目的地,實現抱團致富。
 
  二、橫衝村發展集體經濟的主要做法
 
  1、依託資源,找準一條發展路子
 
  在山水資源豐富的平江,橫衝村只是一個
 
  “山不清、水不秀”的普通村落,如何發展產業?
 
  經調研發現,橫衝村雖然沒有山水優勢,但擁有區位優勢:位於安定鎮中心地帶,國道、縣道、鄉道穿村而過,距離亞馬遜水上樂園、杜甫墓祠、自在平江等旅遊景區僅有幾公里,是去往福壽山國家森林公園、石牛寨景區、連雲山漂流等的必經之路。村民家裏大多是兩層民居,許多村民辛苦一輩子就為了建一棟好房子。但由於本地就業機會少,許多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家中建好的房屋基本閒置,既浪費了資源,更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看似平凡的資質中藴藏着發展的潛力。高傑與村支兩委立足比較優勢,謀劃出一條“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路子,即:以民宿經濟和鄉村旅遊為突破口,以電商平台為營銷手段,激發羣眾創新創業活力,帶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激活要素,帶出一支創業團隊
 
  “村裏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高傑帶領村幹部和黨員代表先後到xx、浙江、安徽等地先進村考察學習,回來後每個人都撰寫了考察體會。“開了眼界,換了腦筋!”村支書邱確鬆感慨地説。
 
  發展村級經濟需要有一批思路寬、懂經營、善管理的致富帶頭人和青年創業者。高傑和村幹部説服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吳滔,發起成立安定民宿客棧旅遊專業合作社,組織村民發展鄉村民宿、農家餐飲,由合作社對農户進行統一管理、培訓,統一配備家用牀品、洗漱用品。合作社一期發動12户村民入社,採用美團、攜程等網絡平台吸引遊客入住、就餐。合作社運營的頭一個月,純收入就達到2.8萬元,單户收入最高達8000元。村民感受到了民宿經濟給自身帶來的收益,一下由觀望變為主動。
 
  為吸引更多的人才返鄉創業,村裏發起設立“築夢鄉土·橫衝創客之家”。村委會騰出辦公室,免費給創業青年辦公,並提供前5個月每月800元的創業獎勵,為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在外青年人才搭建創業平台。xx、xx年春節,趁外出務工青年紛紛回來過年,從大年七年級開始,村裏連續組織召開創業動員會,40多位有技術、有學識的“80後”“90後”帶着資金回來了,也點燃了村民們發展產業、勤勞致富的激情。 
 
  3、股份合作,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
 
  一是成立生態農業發展公司。xx年2月,在安定民宿旅遊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組建了湘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村集體以10萬元資金入股,佔股40%(其中10%股份收益專門用於精準扶貧,支持貧困户發展生產),14名創業青年眾籌資金15萬元,佔股60%。隨着公司發展壯大,20餘户村民增資入股,目前已擴股到300萬元。公司採用公私合營模式,現金入股,獨立經營,獨立核算,青年創業團隊負責公司管理運營,村集體選派一名幹部作為副總經理,負責監督公司業務經營和重大事項決策。公司擁有鄉村民宿、農家餐廳、知青酒吧、鄉村馬場、電商平台、農產品銷售門店等多個盈利項目。全村已有22家民俗客棧,5家農家餐廳,標準客房100餘間,月營業額可達l萬元以上,經營收益由公司與加盟農户按3:7比例分成,實現了合作共贏。
 
  二是成立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村集體以財政資金30萬元入股,引導村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合作社採用市場管理運作模式,建立了公司化運作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成立“本土管理團隊”,聘請老村長擔任總經理,選聘部分村民小組長擔任副總經理;成立理事會,負責決議重大管理事項;成立監事會,負責監督管理工作和財務情況。一年來,合作社整體流轉耕地600畝,同時開發廢棄多年的荒山、陷田,新增有效耕地400餘畝,種植了100畝無花果、200畝湘蓮、300畝向日葵和4萬棵黃花菜,栽種1100棵櫻花、桂花、大櫻桃等花果苗木。土地合作社的發展,有效盤活了閒置的土地資源,調整了種植結構,打造了一系列鄉村休閒旅遊景觀。合作社用工崗位優先選用村內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户,人均年增收6000元。  三是成立紅色民俗文化餐廳“大隊食堂”。村上有一所廢棄多年的老學校,改造成為紅色民俗文化餐廳——大隊食堂。大隊食堂以傳承紅色文化和鄉土文化為主題,打造充滿鄉土鄉情和紅色記憶的主題餐廳,既滿足到村遊客的餐飲需求,又作為紅色民俗文化展廳,將鄉村影吧、鄉村茶室、鄉村文化藝術創作室、鄉村皮影展、文化沙龍、創客營地等囊括其中。該項目由5位村民眾籌90萬元資金建設,村集體拿出20萬元支持項目配套設施,其中10萬元摺合為村集體股份,佔股10%。大隊食堂於xx年初正式營業,可同時容納至少300人就餐、會議、活動。項目開業一個月,營業額就突破了20萬元。
 
  四是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隨着遊客紛至沓來,各農家餐廳農產品需求大增。村民邱積良放棄在外的塑膠生意,回來發動5位村民成立雙峯寨種養合作社,流轉800多畝土地,種蔬菜、養土雞。村集體安排項目資金20萬元,支持修建機耕道,由合作社建設管護。這20萬元不是無償投入,而是折算成合作社10萬元股份,作為村集體股權,同時支持邱文安等貧困户入社。不到一年,僅邱文安一户,就出籠500多隻土雞,活雞賣六十元每公斤。“這日子有盼頭了!”邱文安説。  
 
  三、幾點啟示
 
  我們認為,橫衝村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通過財政引導,股份合作,建立發展集體經濟的嶄新機制,激發羣眾創業活力,進而實現共同富裕,其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鑑。具體有以下三點啟示:
 
  1、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關鍵是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好扶貧攻堅戰,主戰場在農村,重點是增強“造血”功能,提升內生動力,解決脱貧可持續的問題。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形式,在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領農民共同致富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集體經濟實力強的地方,往往能夠凝聚人心,黨的基層組織戰鬥力強,農村社會管理也更加有序。因此,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增強貧困村貧困羣眾自我發展能力,是助力脱貧攻堅、實現農村長治久安的一劑良方。
 
  2、變政府主體為農民主體,關鍵是要建立一套好的機制。事實證明,當農民羣眾認識到是為自己而奮鬥時,往往都是很積極的,組織凝聚力是很強的,關鍵是要有好的制度能夠讓他們參與進來。在當前推進新農村建設、脱貧攻堅和涉農資金整合等工作中,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發揮其主人翁責任感,防止出現政府包辦、代替農民選擇的傾向。一是在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中,繼續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這一深受農民歡迎的制度維護好、發展好,村事民議,民辦公助,並逐步把相關經驗、機制、做法推廣到其他涉農涉村項目中去。二是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以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為契機,完善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集體股份合作機制,讓村集體與村民形成利益共同體,建立緊密聯結機制,確保村民參與權、決策權和收益權,激發羣眾創業活力。三是在充分發揮村支兩委核心作用、扶貧工作隊帶動作用的基礎上,建立農村“雙創”促進機制,支持大學生、退伍軍人、農民工等下鄉返鄉創新創業,培育農村經濟發展帶頭人。  
 
  3、變大包大攬為引領撬動,關鍵是要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在財政新常態下,增支減收壓力巨大,藉助市場機制和市場力量來破解資金瓶頸,由財政“大包大攬”向財政投資引導轉變,十分必要。過去涉村資金偏重於硬件項目建設,在集體經濟發展方面施力不夠,難以增加村級財力,項目資金無償投入,項目後續運營管護反而成為村集體負擔;產業扶持資金主要對口農業企業,村集體和農民也無法廣泛參與和受益。現階段需要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採取市場化的支持方式,將財政資金量化為村集體的股份投入各類經營主體,財政投資形成的配套基礎設施交由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建設管護。以股權為紐帶,整合農村、政府和社會的各種資源要素,形成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使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最大效益。
 
  貧困村經濟發展調查報告2
 
  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邊學習、邊調研”的工作要求和縣委關於縣級領導學習實踐活動調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牽頭組織農發辦等部門對我縣貧困村建設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我縣貧困村基本情況及成因分析
 
  我縣總人口xx萬人,農業人口xx萬人,耕地xx萬畝,水田xx萬畝,水澆地xx萬畝,水平梯地xx萬畝,80%以上屬中低產田,人均耕地xx畝。目前,全縣未通過上級驗收的貧困村尚有xx個,貧困人口xx萬人。這些貧困村大多位於邊遠山區,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條件、人居環境、醫療衞生條件差,文化落後,精神生活貧乏。貧困村致貧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開發難度大。我縣貧困村主要分佈在大巴山區和秦嶺山系的邊遠山區,山大溝深,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由於這些地區通路、通水、通電、通訊、上學、就醫等設施改善投資大、成本高、難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會發展邊緣化。致使這些地區信息閉塞、文化落後、觀念保守、與外界交往溝通難,謀生髮展能力低,脱貧致富無門路、無條件、無能力。據對關口鎮乾溝村的調查:該村有xx户xx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雖有耕地xx餘畝,xx畝以上聯片耕地幾乎沒有,大部分是幾分或是幾畝分散在一溝兩岸的山坡上;雖然修通了簡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溝而上,到了夏季洪水沖刷便沒有公路,農用物資還是靠肩挑背馱;九十年代,農户集資拉通了兩相照明電,由於線路老化,年久失修,線路損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頭上電燈,桌上油燈”。
 
  二是人口素質低,文化觀念落後,發展步伐太慢。貧困地區不少農民對商品經濟至今還很不習慣,他們一貫視農為本,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冒險出外經營工商業;許多農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爺”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持,救濟的“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為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願接受新技術,甘願受窮。根據貧困户建檔立卡資料表明,全縣貧困户勞動力受教育面很小,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數佔勞動力總數的27.6%,由於勞動力素質低,只能從事簡單或低收入的生產活動,收入水平低,難以脱貧。
 
  三是自然災害頻繁,低收入人口返貧率高,脱貧難度大。我縣處於秦巴山區,氣候多變,災害頻繁,特別是高山貧困户所在地更是生態環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凍、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不僅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無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時刻受到威脅。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來形容自然災害對農民的危害程度。據xx年對xx個貧困村xxxx户的調查,因自然災害致貧達xxx户,佔調查總農户數的9.2%。
 
  四是疾病、傷殘、弱智、子女上學成為貧困的重要原因。我縣農民大部分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剩下的那一少部分正好是貧困户。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不管不問的貧困户在農村比較常見。特別是貧困户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負擔,一年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病稍大一點,一般農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據xx年對xx個貧困村xxxx户的調查,因疾病、弱智致貧達xxx户和xxx户,分別佔調查總農户數的12.9%、11.3%。自90年代以來,農村家庭子女上學已成為家庭貧困的又一因素,大多數農村家庭對子女考上大學既喜又憂,喜的是隻要孩子考上大學,就能擺脱貧困,憂的是考上大學學費高卻供不起,要想上大學,只有依靠借債,借債又導致這些家庭步入貧困行列。
 
  二、近年來我縣扶貧開發的主要措施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扶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農村工作全局,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温飽問題和貧困人口收入增長為目標,以扶貧重點村建設為主戰場,以產業扶貧和職業技能培訓為兩翼的扶貧開發戰略,積極落實移民扶貧、信貸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等綜合措施,切實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加快貧困人口脱貧致富步伐,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為貧困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夯實扶貧責任。我縣堅持把扶貧開發成效作為考核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要依據,把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以推動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關鍵環節來抓。縣委、縣政府將扶貧開發列入農村工作重點,全面落實了縣級領導掛聯鄉鎮和扶貧重點村(特困村),縣直部門包扶重點村,鄉鎮幹部狠抓落實,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縣扶貧領導小組每年至少召開3次以上會議,專題研究扶貧開發工作。各鄉鎮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從宣傳政策入手,積極引導和組織幹部羣眾投身於扶貧開發,紮紮實實搞好新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
 
  二是堅持政府統籌,實施資源整合。我縣對列入計劃的貧困村建設,逐村規劃,集中投資,先難後易,分批實施,力求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一方面堅持“政府統籌、項目捆綁、部門聯動、羣眾參與、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的原則,突出主導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治理、技能培訓四大重點,做到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五到村。各相關部門以重點村為平台,依照立項銜接計劃的要求,科學編制貧困村建設規劃,逐項落實扶貧資金。另一方面由縣扶貧辦牽頭,農業、水利、林業、交通等部門共同參與,把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和重點村項目建設的扶貧專項資金、以工代賑資金、水利資金、國績資金、交通補助資金、退耕還林資金、農電資金、教育普及資金、衞生補助資金以及幫建單位的幫扶資金等集中捆綁使用,從而形成了共同支持貧困村建設的強大合力,確保啟動一個、建成一個、脱貧一個、驗收一個、出列一個。
 
  三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各地以整村推進為契機,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烤煙、蠶桑、林果、中藥材、勞務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在良種引進、推廣先進技術、培訓技術人員、扶持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培育農民經紀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據統計,xxx個整村推進扶貧重點村產業建園xx餘萬畝,人均達到xx畝以上經濟園。xx鎮xx村發展獅頭柑xxxx畝,僅此一項每年户均收入過萬元,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產業化格局。貧困村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脱貧步伐。
 
  四是創新扶貧機制,注重扶貧效果。在嚴格執行省市有關政策和《xx縣扶貧資金管理辦法》、《xx縣財政扶貧資金直通車管理辦法》、《xx縣重點村和移民搬遷管理辦法》、《xx縣重點村和移民搬遷建設驗收辦法》等文件規定的基礎上。我縣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實行了縣級領導包抓扶貧村落實“三個一”制度,聯繫扶貧村的縣級領導每年召開一次項目建設辦公會,每季度到村察看一次項目建設,每月過問一次項目進展情況;對規劃內新啟動的扶貧重點村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要求參與竟標村各類捆綁資金不得低於xxx萬元,並結合村級班子情況、村民意願和投入能力情況、鄉鎮過去已啟動重點村規劃項目完成情況、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實施效果情況,進行綜合評議確定下年度的重點村;充分發揮人民羣眾的主體作用,貧困羣眾全面參與扶貧項目選定和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工作,項目實施嚴格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扶貧資金、項目和貧困户名單在村內張榜公佈、公示,接受羣眾監督,不斷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強化督導考核,確保任務落實。今年,縣上將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工作作為縣對鄉鎮年終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縣扶貧辦制定了詳細的縣對鄉鎮扶貧開發考核細則,明確了每一項工作的階段目標和完成時間。縣扶貧辦內部也制定了崗位目標責任考評辦法,嚴格實行幹部職工連片包鄉制和績效考核獎懲制,將扶貧工作同個人業務一起納入績效考核範疇。
 
  三、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
 
  據xx年統計調查,農民人均純收入在xxx元以下的貧困村xxx個村(不包含xx年確定的xx個特困村)、佔全縣xx%,貧困人口xx萬人(不包括五保救濟户),佔農業總人口的xx%。其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xxx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xx萬人,佔農業總人口的xx%;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xxx-xxx元之間的低收入貧困人口有xx萬人,佔農業總人口的xx%。xx年以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突破發展這個中心,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脱貧為目標,克難奮進,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村貧困人口從xx年的xx萬下降到xxxx年的xx萬。截止目前,在規劃的xxx個扶貧重點村中,全縣共啟動建設扶貧重點村xxx個(含xx年新規劃的xx個特困村),已通過省、市驗收xx個,在建xx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xxxxx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xxxx萬元,部門捆綁資金xxxxx萬元,羣眾自籌(含投工投勞拆款)xxx萬元。
 
  一是貧困村建設態勢良好,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我縣各級各部門以實施整村推進為平台,緊緊圍繞修路、引水、通電等與羣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不斷加大扶持投入力度。據統計,啟動建設的xxx個貧困村,新修、改造村組道路xxxx公里,硬化村組公路xxx公里,完成農網改造xxx杆公里,建成人飲工程xxx公里,新修水窖xxxx口,使貧困村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二是產業扶貧初顯成效,貧困人口逐年減少。多年來,我縣堅持以產業開發貫穿扶貧工作始終,走出了一條“因村制宜選產業,項目配套促產業,信貸扶貧扶產業,完善機制保產業”的產業扶貧路子,各村堅持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煙、桑、畜、礦、姜等主導產業,人均達到1畝以上經濟園,拓寬了農民增收來源,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增收問題,貧困户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數量逐年減少。我縣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xxxx年全省百萬貧困户增收工程現場會推廣了我縣貧困村產業建設的經驗。
 
  三是技能培訓得到加強,貧困户素質有所提高。工作中,我縣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扶貧先扶智的理念,本着“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緊緊圍繞不同區域、不同主導產業,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加大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使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在啟動實施的重點村中,80%以上的貧困户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輸出xxxx餘人,穩定並擴大了就業人數和就業渠道。達到了培訓一人、輸出一人、就業一人、穩定一人、脱貧一户的預期目的。
 
  四是貧困村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啟動建設的貧困村能夠以“四改三建兩通一推廣”為抓手,狠抓以改灶、改廁、改圈、改院為主的舊房改造,“圈、廁、沼”三位一體的沼氣建設。啟動建設“四改三建”示範户xx萬户,新建沼氣池xxxx口。使原來重點村的“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人居環境大為改觀。據調查,xx鄉xx、xx、xx、xx、xx、xxx個貧困村,四改三建示範户建家xxx多户,佔x個村總農户數的xx%以上,成為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起到典型示範帶動作用。
 
  五是貧困村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修繕、新建校舍xx所xxxx平方米,為貧困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夯實了基礎。新建村級醫療室xx個xxxx平方米,普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就醫難問題。新建村級活動室xxx個xxxx平方米,為村級兩委提供了活動場所,促進了村級自治能力。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和社會救助體系,這些都為貧困村加速脱貧創造了條件。
 
  四、貧困村建設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是增加扶貧重點村的數量,提高扶貧重點村財政扶持資金。我縣十年規劃有xxx個扶貧重點村,當時全縣有行政村xxx個,沒有列入規劃的村xxx個,這些村仍有相當多的貧困院落和貧困户,他們也需要相應的投入扶持,建議縣上向中省爭取,將這些村列入扶貧計劃。“十五”期間,我縣實施行政村合併,合併後的行政村人口大部分都在xxxx人左右,一個行政村面積一般在xx平方公里以上,加之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差,建設任務十分堅巨。目前中省下達每個重點村xx-xx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不足修一條几公里的村組簡易公路。多年來實踐證明,一個貧困村建設需要投入至少xxx萬元左右,建議縣上向上爭取,提高扶貧重點村財政扶持資金。
 
  二是繼續加大項目資金捆綁力度。扶貧重點村大多處於高山區,基礎條件惡劣,羣眾收入不高,缺乏建設資金,雖然縣上落實了“整村推進,資金捆綁”的資金投入機制,但貧困村多,項目資金有限,在整村推進扶貧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資金捆綁難的問題。各部門由於各種原因限制,項目資金捆綁難,落實更難,單靠扶貧部門給每個重點村xx-xx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很難解決貧困村的突出問題。
 
  三是加大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貧困村貧困的主要根源是貧困人口勞動力素質底,沒有一技之長。多年實踐證明,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是扶貧治本之策,是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充分開發利用貧困村勞動力資源、提高勞務輸出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因此,要進一步擴大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規模,轉變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貧困村經濟發展調查報告3
 
  根據年度工作安排,區人大常委會農業和農村工委在章嶽定副主任的帶領下,組織部分區人大代表對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先後走訪了區農業局、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以及轉塘、留下、三墩、雙浦等鎮街和近20個行政村,深入基層開展座談交流,廣泛聽取了包括區人大代表在內各方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緊緊圍繞“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全力推動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農村集體經濟保持穩步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均超過預定的工作目標。  (一)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建立村級運轉財政補助機制,2009年開始連續8年對行政村實行運轉補助,累計投入金額1.36億元,有效確保了行政村的正常運轉。加大對農村地區環境長效管理和農村河道保潔的經費保障力度,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河道路網環境衞生清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利等基礎設施長效維護,進一步改善和提高了農村地區人居環境。積極落實保障“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xx年安排資金856萬元支持11個村級公共設施項目建設,加快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延伸,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二)實施農村環境整治。2011年開始,區政府制定實施三年美麗鄉村行動計劃,xx年對龍塢茶鎮10個村實施美麗鄉村升級版的整治建設,xx年又啟動周浦片5個村、三墩鎮2個村的全域化美麗鄉村建設,周浦、袁浦小集鎮綜合整治也帶動了三陽等7個村的整治建設。農村地區的環境面貌、設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為壯大集體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從今年年初開始,在三墩、雙浦地區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累計流轉土地約2.52萬畝,並已引進兩家規模企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通過現代產業園的引進帶動,將提升村集體建設用地和現有房產的潛在價值與經濟收益,為村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拓展了渠道。  (四)啟動整村連片搬遷。近年來,區政府花大力氣、大手筆對雙浦、三墩部分行政村實施整村搬遷,着力通過引進大項目、大平台,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西湖大學、雲谷產業園、雲谷國際公學等項目已經確定落户山聯村和雙橋村,銅鑑湖景區打造和雙浦新區建設將覆蓋銅鑑湖村、浦塘村等。通過整村搬遷後大項目的引進,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當前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較突出,這已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部分村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收支難以平衡;村集體負債,“剛性”支出在不斷增長;增收來源乏力,相關機制仍需進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收支難以平衡。xx年全區36個行政村村集體可分配收入約6292.9萬元,平均每個村約174.8萬元。其中50萬元以下有3個村,最低的雙浦桑園地村25.1萬元。50萬元至100萬元有10個村,100萬元至200萬元有8個,200萬元至300萬元有12個,300萬元以上有3個,最高的留下東穆塢村732.02萬元。xx年村級集體總支出約8842.03萬元,村均支出約245.6萬元,27個村出現財務赤字,合計赤字總額3132.5萬元,平均赤字約87萬元。xx年區級財政投入村集體補助資金4298.48萬元,平均每村獲得補助收入約119萬元。依靠較高的財政補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實現收支平衡,但繞城等10個村仍收不抵支。
 
  預計xx年全區36個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xx年有所降低,約為5507萬元,但總支出較xx年將出現較大增長,約為9839萬元,預計將有33個村出現財務赤字,合計赤字金額4332.4萬元,其中21個村在加上補助收入的情況下仍收不抵支。
 
  (二)村級集體組織“造血功能”相對不足,收入來源單一。一是政策因素對村集體收入影響較大。房屋、土地租賃收入普遍為各村集體的主要收入。但隨着近年來土地、規劃等政策的調整與收緊,原先部分村“打擦邊球”搞違建提高集體收入的行為難以為繼,部分村集體收入出現斷崖式下降,甚至出現負債難還的狀況,直接影響到了村集體組織的正常運行。二是保值增值缺乏有效途徑。大部分村拓寬經營渠道發展的能力不足,自我營收能力較弱;有些村有資金卻因缺乏有效投資的渠道和方向,難以實現資金向資產的轉變。三是項目落地較為困難。根據《杭州市區村級留用地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村集體可預支15畝留用地指標,但該指標絕大部分村都未能落地;雙浦地區被劃為杭州的飲用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生態公益林保護區,各村在土地利用、開發建設、招引企業等方面受到了嚴格的限制,村集體經濟發展難度極大。
 
  (三)村級集體組織“剛性”支出逐年增加,村級運行壓力增大。一是村級日常支出負擔加重。村集體經濟除承擔村組織的管理運轉費用外,還需要承擔本村的社會管理服務職能和公益福利事業的供給,各項開支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部分村因賬上無錢導致村幹部工資長期無法發放的情況。xx年36個村總支出較xx年增長約10.1%,預計xx年較xx年增長11.3%。二是長效管理支出大大增加。美麗鄉村建設後,村莊環境面貌大大改善,而需要開支的公益設施維護、綠化養護、環衞保潔、路燈電費等費用也大幅度上漲。據瞭解,轉塘外桐塢村的長效管理費用支出從風情小鎮打造以前的每年41.5萬元上升到xx年的156萬元,是原來的3.7倍;三墩2個村美麗鄉村建成瀝青路面24萬方,公共綠化面積25萬方,庭院河道綠化35.5萬方,路燈1746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終端38個,僅靠村自身將難以維持長效管理的費用支出。三是村級債務負擔過重。xx年共有25個村揹負債務,累計負債7972.2萬元、村均318.8萬元。沉重的債務也帶來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轉塘何家村債務總額1000餘萬元(含部分預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50餘萬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僅約50萬元。  (四)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制度不夠完善,可持續發展缺乏後勁。一是村集體資產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一些村撤併後存在“並村不併賬”問題,村裏大部分經營收益仍歸老村(組)所有,新村村集體大多無經營收入,只能靠補助收入維持村級組織運轉,要想發展集體經濟更是“小馬拉大車”。二是扶持機制不夠完善。近年來區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發展集體經濟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在項目建設、土地保障、物業租賃等方面還沒有一套更加系統有效的配套政策。三是對村幹部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一些村幹部對發展集體經濟的動力不足、信心不強、辦法不多。不少村幹部思想上過分依賴通過留用地開發建設這一條路徑,而對其他增收渠道則探索不足。特別是近幾年來,區級財政的補助力度不斷加大,一些村幹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所欠缺。  三、對發展壯大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的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部署,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根據這一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進一步發展壯大我區農村集體經濟,提出如下建議:
 
  (一)轉變發展觀念,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
 
  一要高度重視。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確要求,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事關我區“三全”目標以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現。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中央有要求,農村有需求,農民有呼聲,必須引起各級的高度重視。要深刻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緊抓好抓到底。二要明確目標。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杭州擁江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目標:讓今天的短板變為今後的強項,讓當下的價值窪地變成未來具有獨特優勢的聚寶盆,讓綠水青山同時擁有金山銀山,讓美麗鄉村成為西湖最耀眼的明珠。以此為目標,要精心制定新時代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明確發展任務,選準發展路子。要認真分析每個村的發展條件和特色優勢,探索發展適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三要精準施策。要切實加強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問題的調查研究,廣泛傾聽農村羣眾訴求,提出壯大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的對策措施。當前我區已大部分完成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相關部門和鎮街要及時轉移工作重點,調整工作方式。在工作精力上,適時從整治建設轉移到產業發展上;在幫扶方式上,要從單一財政扶持轉變為政策、財政、智力等綜合施策上;在工作主體上,要充分尊重農村集體組織自治原則,尊重農民意願、保護農民利益、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組織的主觀能動性。四要強化指導。要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部門、鎮街以及各級領導的重要工作任務,大力推行領導幹部聯繫經濟薄弱村、部門和企業聯村結對等制度,持續對各村進行指導與幫扶。要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積極向各村提供切合實際,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準指導,幫助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二)拓寬發展思路,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途徑
 
  一要整合資源增收。深入做好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綜合整治、旅遊全域化發展與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區化標準統一規劃布點各村設施配套,切實為村集體發展旅遊、服務村民、壯大集體經濟提供空間支持。要指導各村深入挖掘當地人文、歷史、民俗、特產等,發展生態遊、故地遊、創意農業、民宿休閒等產業項目。如龍塢茶鎮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和優勢潛力,日前已順利通過省旅遊局4A級景區旅遊資源評估。要積極鼓勵指導村集體充分利用4A級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開發或者參與開發西山健身遊、探險遊、觀光遊、鄉村避暑遊和鄉村特色小吃遊、鄉村民俗遊等特色旅遊產品。讓村集體參與到鄉村旅遊中來,讓村集體在發展“龍塢旅遊”中有所作為、大有收穫。二要依託項目增收。要加快雙浦新區建設進度,積極招引符合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顯、環境效益好的大企業、大項目落户。要切實加快兩大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步伐,穩妥做好後續幾萬畝土地的流轉工作,儘快形成農業產業的集聚效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三要挖掘潛力增收。緊緊抓住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綜合整治契機,加快對村級農貿市場、物業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強商業綜合體能力,着力實現業態轉型,提高村集體收入來源。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支持和鼓勵村集體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緩坡等資源,增加村集體收入。四要合作發展增收。支持和引導村集體以土地、物業等資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穩妥參與景點打造、產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投資多元化發展,實現資產管理向資本運營的轉變,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村級集體預支留用地指標的落地政策,及時調整布點規劃,努力實現指標落地。對各村現有被閒置的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全面梳理,區政府要制定出台集體建設用地開發建設政策,按照每個村規模大小,允許相應的建設用地用於產業佈局,既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又減少土地浪費。要注重發揮“一事一議”的作用,對於有利於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在不違背政策的前提下,儘可能通過“一事一議”“幾個一點”的辦法,成熟一個、上馬一個,幫助村集體突破政策瓶頸,拓寬增收渠道。二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美麗鄉村需要財政轉移支付和反哺。要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區鎮兩級對村級的專項投入和各類補助要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要加快制訂出台美麗鄉村長效管理辦法,制定補助標準,明確經費投入來源,確保長效管理落實。三要加大向上爭取力度。加強與上級相關部門的聯繫溝通,加快符合條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強與市人社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將區內超齡農民視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徵地農民,允許一次性繳納養老經費,享受職工基本養老金。加強與市相關部門的聯繫對接,爭取將綠化、保潔、路面養護等美麗鄉村長效管理經費納入城市綠化保潔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經費體系,減輕區級財政與村集體的開支負擔。  
 
  (四)健全長效機制,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後勁
 
  一要規範“三資”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三資”平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級財務公開制度,推動村集體經營管理的公開化、透明化和規範化,及時、真實地公開相關信息,接受村民監督。加強村級民主管理,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民主決策機制,規範和完善民主決策的內容、形式和程序,不斷提升村集體經營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學性。逐步合併村級賬目,加大村集體資金資產融合力度。要加強對已有留用地開發建設的村的監管力度,確保村級資產保值增值增收。二要建立典型帶動機制。要立足區內實際,突出增收特色,指導各村集體組織提煉總結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着力形成適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強農村集體之間的溝通交流,鼓勵先進村集體“現身説法”,努力通過典型示範,整體推動全區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三要防範風險,建立村級債務化解機制。要嚴格落實債務化解責任制,控制新增債務,建立健全舉債申報審批制度、債務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規範舉債行為,堅決防止盲目舉債,嚴防發生新的不良債務。同時要加大村級債務的化解力度,積極利用好省市區財政扶持化解村級債務的各項政策,採取有效舉措努力化解村級債務,着力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營造寬鬆環境。對何家村等負債特別重的村,要採取“一村一策”的辦法,儘快幫助解困。 
      
      (五)加強基層建設,加快農村集體經濟自我發展
 
  一要強班子。加強對村“兩委”班子領導發展集體經濟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能力,着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適時組織村黨組織書記、村主任到先進地區進行考察學習,開拓發展經濟思路,增強致富帶富本領。二要抓考核。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納入對村班子和村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獎勵政策,落實獎懲責任。要探索建立村幹部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發展、集體積累的增加有機掛鈎機制,激發“兩委”班子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三要重自治。進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將美麗鄉村建設長效管理納入村規民約重要內容,明確獎罰舉措,引導村民樹立主人翁意識,轉變生活觀念,消除亂扔垃圾亂吐痰等陋習,減少村級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導村民羣眾樹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負責”的觀念,自覺做好門前屋後衞生“三包”,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