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經濟辦調查報告5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79W

在形式結構上來看,調查報告主要由標題、前言、主體和結語構成,通過寫調查報告我們能夠及時分析出調查中存在的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經濟辦調查報告5篇,感謝您的參閲。

經濟辦調查報告5篇

經濟辦調查報告篇1

一、村級集體經濟的基本情況

1.村級集體經濟資產情況。鄉村級集體經濟總資產20xx萬元,主要為村民自籌、財政投入和社會資本,主要包含:集體林地1.2619.08萬畝、土地706.2畝、農業種植機械設備4套,流動性資產約302萬元。

2.九環沿線的3個村主要以旅遊觀光產業為主,村民建立合作社與社會資本合作發展,採用股份制管理模式,年底合作社和公司按比例分紅,高半山的2個村主要以蔬菜種植產業為主,黨員幹部帶動村民建立合作社,統一購買和銷售。

3.5個村均為合作社代村民管理集體資產。

4.經驗啟示

20xx年起,各村積極落實松潘縣委縣政府建設國際旅遊勝地戰略部署,黨支部帶領黨員幹部羣眾,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自然環境和獨特的文化優勢,積極爭取項目資源,紛紛成立專業合作社,作為產業發展的實施載體,採用“支部+農户+公司”模式,規範旅遊市場,降低經營風險,拓寬就業渠道,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條羣眾自籌一點、政府補貼一點、企業投資一點的“三個一點”現代農村產業發展道路。

二、堅持黨支部帶動引領

近年來,各村黨支部鋭意進取,不斷創新,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並重,以黨的組織建設理念抓合作社管理和人才建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和管理能力提升,為以黨建促發展找到了契合點,為深化黨的先進性建設搭建了平台,村支部的創新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實現了管理有序。

三、堅持黨員幹部帶頭示範

羣眾看幹部,幹部看黨員,黨員看組織,越是在發展集中的地方越是需要有一支強有力的黨員幹部隊伍。黨員幹部大力支持合作社發展,發動羣眾積極響應、踴躍參加,在建設過程中堅決服從組織領導,在半農半牧的基礎上建立了旅遊服務產業主導,實現了幹部有為。

四、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戰略

依靠產業支撐,突出基礎先行,為重構產業發展秩序,圍繞一系列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做好推進服務工作,帶領全村羣眾堅定推進幸福美麗家園鞏固提升工程、大骨節病試點成果鞏固提升項目、民族團結進步中藥材種植項目、安全飲水項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等一系列重點工程項目,實現了基礎先行。

五、堅持強化村民綜合素質能力

為走好鄉村生態旅遊這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嚴格規範村民議事規則和各項管理制度,所有重大事項均召開班子會議或村民大會一致通過決定。合作社還通過帶動部分貧困户參與旅遊經營,解決閒散勞動力就業,為貧困户脱貧致富奠定了基石。注重通過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村民素質,鞏固發展成果,多次組織外地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廚藝、家政、禮儀培訓,按照“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統一接待、統一收入、統一宣傳、統一培訓”的管理模式,提升川盤整體形象。注重維護團結穩定局面,以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切實轉變幹部作風,努力解決羣眾實際困難,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維護全村和諧穩定,近年來從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刑事案件及涉穩事件,實現了社會和諧。

(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制約因素

近年來,各村各項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但與經濟發展需要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受氣候影響,高原地區各項基礎建設使用壽命有限,後期管理維護往往難以跟上,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使用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在當前全國安全生產總體形勢下,對鄉村旅遊服務業的規範和監管存在一定真空,受發展規模影響,各村難以開展民族傳統食品和酒類的文化體驗等經營活動。

(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政策建議。

進一步加快道路、飲水、排污、用電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涉旅產品質量監管,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擴大旅遊品牌宣傳,推動農村產業健康發展。

經濟辦調查報告篇2

活動目的:瞭解深圳社區文化建設情況,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培養並提高社會交往、分析思考、實踐創新能力。

活動形式:深入社區,為社區服務,與社區人員交談,做調查。

活動地點:深圳市文華社區,西坑社區,文錦海渡關,北斗片區,錦聯片區 活動時間:20xx年7月14日到7月22日

這次社會實踐,我們主要是通過在社區協助樓長選舉來調查社區文化生活情況。雖然這次社會實踐僅僅幾天的時間,但是我們團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我們在社區協助社區社工出海報、資料宣傳、訪談、服務孤老等等,同時還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如下: 本次發放問卷50份,回收45份,有效35份。

調查年齡在10-20中有11人,20-30中有8人,30-40中有11人,40-50中有4人,50以上有1人。

社區作為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是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依託。社區是社會組成的細胞, 是社會穩定的根基。社區文化是指以小區或街道為單位的有組織的區域性、多層次、多形式的橫向網絡文化活動, 社區文化的發展是城市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評價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尺度。深圳屬於一個移民城市,外國人口、港澳台及其他城市的外來人口較多,文明程度和素質高低各不相同,所以在各個方面比較複雜。調查顯示:

1)

2) 社區普遍重視社區文化的建設,能讓居民感受到社區文化活動的存在,並且達到一定程度的滿意。 社區居民普遍在意社區所舉行的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一旦有空或者符合興趣便會參與。

3) 各個年齡階段都有關注社區文化活動,只是在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時間上,50歲以上的人羣佔有優勢,而50歲以下的人羣因為工作或學習的原因普遍沒有更多時間去參與社區文化活動。

4) 社區文化設施的投入每年都有增加和添新,滿足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 社區文化由多種文化共同構建,如家庭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娛樂文化、校園文化等。在文化建設方面,40%的居民覺得應該加強娛樂文化建設工作,23%的居民覺得應該加強家庭文化或廣場文化建設工作。隨着社會高速發展,居民生活節

奏加快,對於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漸增,社區文化應以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重發展。經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偶爾或極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因為沒有時間或活動組織宣傳不力,且他們瞭解的社區舉辦文化活動的頻率極少,大家也都是抱着娛樂感參加文化活動的,社區舉辦的文化活動對象多為老年人和兒童,所以社區文化建設具很大的重要性:

1、在大力提倡提高都市文化品位的宗旨下,社區文化建設已成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普及提高與組織引導,積極有效地開展文化活動,讓社區成員在潛移默化中,寓教於樂,提高素質,陶冶情操;

2、通過各種文化活動來增加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和親和力,有利相互瞭解與溝通,從而增加社區的凝聚力;

3、利用資源共享這一優勢,通過文化活動,促進社區經濟建設,樹立自身的文化品牌;

4、在綜合能力發展的今天,社區文化通過求知、求美、求樂活動,來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社區文化有它潛在的重要的意義。

社區文化活動具有形式多樣性、創新性,社區居委會和社區義工時常組織開展的趣味運動會、書法繪畫攝影比賽、棋類比賽、露天電影、文藝演出,創建文化活動室等多種社區文化活動,對社區居民有更多的吸引力。同時重視對社區文化設施的投入和環境建設;重視城市社區精神風貌的建設;重視社區各個團體組織作用的發揮;重視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管理手段的更新,通過文化活動中心開展各種文學藝術活動,吸引廣大社區青少年參與,提高他們的寫作、繪畫、音樂等文化技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進取心。社區圖書館也為居民的學習、生活和文化素養的提高帶來很大的益處。

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有利於增強城市社區成員的城市社區意識,激勵其共建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城市社區成員的文明交往方式,培養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滿足城市社區成員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羣眾的綜合素質和文化品位,形成濃厚的城市社會文化氣氛,以社區文化建設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是社區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深圳市屬於移民城市,人口複雜,所以要建

立多元化的社區文化投入機制,並對相關社區文化項目進行產業化動作,用各種形式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社區建設,鼓勵各種民間組織進入社區文化建設,成立社區文化發展資金的監管機構,建立資金募集和投入信用,對各種文化活動進行創新,通過多種渠道加大宣傳,以滿足各個層面的居民文化需求。調查顯示100%的社區居民都願意與左鄰右舍認識或來往,相互串門,見面打招呼,也願意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社交活動。居委會為居民提供交流場所,也方便調解鄰里糾紛,搞好社區老年人照料、青少年教育、優撫救濟、心理關愛等工作,使鄰里關係更加和諧,社區文化建設管理更方便。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調查,我小組粗略瞭解到深圳社區在社區文化建設方面所做的良好工作,社區的整體也因為社區文化建設的普遍到位而有和諧的氣氛,這種和諧對於社區而言是極其重要的狀態,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必要前提。但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文化強市建設的大背景下,根據社區實際,目前文化建設中仍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是社區文化活動室很擁擠,遠遠跟不上社區居民文體活動和文化培訓教育的需要;二是社區沒有造血功能,社區搞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資金沒有保障;三是社區文化活動在宣傳方面不着力,居民參與度較低。

當然,除了對於此次社會實踐的調查主題的更多的瞭解之外,我小組每個成員都在調查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鍛鍊。我們在協助社區社工做樓長候選人工作時,也瞭解社區基本管理,居民基本生活情況及居民對樓長的不同看法。有的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有點則是不“惹禍上身”,避免被抱怨,但也有熱心的居民以一腔熱血自願參加樓長候選人,為社區做貢獻。樓長的選舉體現了社區走向民主自治,讓政府對社區的管理由指令式向指導和輔助式轉化,充分發揮社區業主自組織的能力,讓社區文化建設更廣泛持久、可持續發展。

經濟辦調查報告篇3

農民是核心,農村是基礎,農業是關鍵。農民、農村、農業這一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也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對農村的實地調查我們發現,農業基礎薄弱,農業效益比較低下,農民收入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貧富差距大,農村經濟的總體實力不強。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

一是中國小辦學條件差。部分學校還存在髒亂差現象,一些中國小校舍簡陋,教師學歷層次較低。二是衞生基礎設施落後。鄉鎮政府所在中心醫院的醫療衞生設施相對較好,但大多數農村僅有一兩家個體性質的私人診所,,技術落後,只能治療頭疼感冒之類小病。三是公共文化設施不足。農民科技知識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現代文化設施如公共圖書館、公共娛樂室、網絡建設等均非常稀缺。

2.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

水利設施抗災能力弱,目前的農田水利設施大多是在人民公社時期集體興建的,因此多數設施呈現老化狀態。許多水利設施因為缺乏維修和保養,功能逐漸退化,使得農業抗災能力下降,大量的水利設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澇設施老化,農業抗災能力弱。

3.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業效益低下

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村落後的生產經營模式,農村生產力水平低,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分散的農户家庭經營為主體,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生產技術含量低,勞動者素質低。農業結構單一,沒有形成特色化農業生產結構。

4.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農村基層運轉困難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沒有後勁,村級公益事業長期投入不足,生產和生活條件難以得到改善;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村級經濟及社會各項發展緩慢。村幹部工作積極性不高,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造成農村基層組織運轉困難。

5.勞務輸出整體素質不高,農民工就業增收能力不高

農民工整體素質不高,獲取市場信息和外出務工渠道狹窄,農民工收入偏低,工資待遇低、勞動強度大、權益難保障,應對風險能力較弱。由於文化素質的欠缺,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競爭力不夠,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

6.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

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開發,發佈渠道不暢,信息內容與現實脱節、針對性不強;農業基礎研究投入不足,農業科技人員緊缺;農民瞭解農業新品種、種植養殖技術、農業病蟲害處理等方面信息來源渠道過於狹窄,過於依靠農民自身的經驗和途徑,政府未能提供相應的輔導培訓和技術支持;農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農民生產沒有總體性的指導。

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統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道路建設。繼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加大路網建設,方便羣眾生產生活,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交通環境。二是農田設施。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加強河流溝渠治理,配套田間水利設施,加快發展節水灌溉,整體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確保基礎水利設施安全有效運行。三是電力通訊。大力開展信息入村入户工程,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電話、寬帶網絡等設施建設,進一步拓寬農村信息渠道。

2.促進農村鄉鎮企業發展,推進工業化進程

促進農村鄉鎮企業發展。促進產品生產多樣化,擴展鄉鎮企業產品銷售市場。引進先進生產機器和技術,提高管理者才能,進行加工、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形成科學合理的供產銷產業化鏈條。

3.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業,焦點在農村,因此必須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立足實際,發揮區域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嚮導,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作強,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以規模化養殖為重點,加快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畜牧業是實現糧食轉化增值、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要大力發展規模經營,搞好農產品深加工。

4.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是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確保糧食、蔬菜等豐產豐收,增加農民收入。二是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三是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市場。四是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

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力的轉移力度。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5.選優配強村級班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必須首先着眼於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選好村領導班子,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具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強烈意識、開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辦事的人選進班子。實行村領導班子年輕化,有計劃地培養一批熱愛家鄉,紮根家鄉,立志於改變家鄉面貌,事業心和責任感強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輕一代。同時,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幹部的培養教育。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的資源優勢,大力加強資源的整合力度,發揮好遠程教育的作用,培養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從而帶動農民羣眾科技致富的積極性,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

6.落實中央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一是加強農村各項事業建設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實行教育救助;繼續搞好農村合作醫療,提高農民參加率,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發展農村衞生事業,改善農村醫療條件,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科技、衞生、文化“三下鄉”活動,傳播先進文化,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改變農村面貌。二是廣開創收渠道,化解基層債務,增加財政收入,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調動幹羣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三是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投機行為,完善農資流通渠道,降低農資價格,切實給農民減負。四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落實涉農優惠政策,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經濟辦調查報告篇4

一、周邊羣眾對園區的認可度:通過對周邊三個村750户羣眾的調查,有80%的羣眾認為,園區成立近十年來,對周邊羣眾的影響是積極的,羣眾種田的科技意識因園區得到了一定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有17%的人認為,園區的建立對周邊羣眾影響不大,是可有可無的;3%的人對園區的存在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園區佔用羣眾的土地,又拖欠地租,使個別承包主得益,使多數羣眾的利益受損。

二、對園區現有項目結構的評價:調查中,多數人認為,園區現有的項目結構對周邊羣眾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強。園區的項目示範性很好,但是,羣眾由於技術、市場等原因無法效仿。園區項目的建設應考慮與羣眾利益相結合。

三、羣眾參與園區建設情況。

1、發展與園區相關的項目情況:在調查的三個村750户羣眾中,依託園區發展與園區相關的花卉,苗木、特色蔬菜等項目的有48户,這些户人均年收入均在xxx元以上,高出普通户一倍多。如,崔營村羣眾陳書法,利用嫁接技術種植菊花和培育海棠等盆景,結合植物造型技術,每年淨收入xxx元;閆莊村羣眾閻遂山,依託園區發展綠化苗木,每年淨收入近xxx萬元;閻敏山依託園區發展草坪,每年淨收入xxx多元。

2、服務園區建設情況:調查中發現,周邊三個村的羣眾,在參與園區建設,為園區項目户不定期做零工的人約佔三個村勞動力總數的10%以上,尤以婦女為多。如,崔營村六組,全組有60户人家,232人,常年在園區幹零活的有40多人,月均工資300元,單此一項,該組人均年增收近600元。

3、通過園區學習技術並發展家庭產業情況。通過近幾年園區項目户的用工培訓,周邊三村有30%以上的人掌握一至幾項農業先進技術。如閆莊村李金華等六位婦女,通過新天地公司組培中心用工培訓,目前已成為組培方面的技術骨幹,被新天地公司聘用後,月工資400元。再如,通過市林業局杏李育苗用工培訓,崔營村有200多人掌握了嫁接育苗技術,部分人員利用這項技術繁育其它苗木,形成了家庭支柱產業。通過調查發現,有5%的人員通過在園區學習技術後發展起了自家的家庭支柱產業,大部分人員雖有技術但沒有派上用場。

四、羣眾對園區發展的建議和期望。

羣眾盼望園區有大的發展,並有好的項目引導他們發展家庭產業。具體建議如下:

1、希望園區能發展與羣眾互動的項目,即由專業公司牽頭,實行公司加農户的方法,帶領農民一起發展項目。

2、希望園區各項目户與羣眾之間能信息互享,實行幫帶活動,幫助農民與市場接軌,減少羣眾生產的盲目性。或由園區成立信息服務中心,指導農民發展項目的方向。

3、希望園區能引進一些適合羣眾在家中操作的小型項目,並能定期培訓技術,統一回收產品。

4、希望園區能夠發展好旅遊業及餐飲服務業,特別是農家樂性質的服務業,讓農民能夠共同參與。

5、建議園區在公路邊建一個花卉、苗木、種子、化肥、農藥交易市場,以便更好的服務羣眾,服務客户。並設置醒目的廣告標牌,讓客户從路邊過一趟就知道園區內有什麼東西。

6、建議園區能從羣眾方面考慮,協調項目户提高一下地租。

五、園區發展與羣眾發展的思考

園區發展十年,雖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模式,但是也存在許多限制園區發展的因素。具體表現在:

1、土地問題:園區發展需要擴大面積,如果仍實行“租賃”形式,就形成了園區發展與農民爭地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讓羣眾參與園區建設,象鄢陵、潢川等地一樣,由政府引導,園區做示範,按照某一模式,讓羣眾自願發展,共同形成某一優勢產業。

2、市場問題:園區發展至今,某些技術及產品在國內領先,但是就是形成不了市場,有些即使形成了市場,但市場範圍很小,有一定的侷限性。其原因就是缺乏跑全國市場的專業經紀人。因此,培養市場經濟人非常重要。

3、項目結構問題:項目配備要考慮因地制宜,在考慮本地羣眾能否接受的同時,兼顧外地市場需求,避免出現“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

4、導向問題。要想讓羣眾參與,關鍵在於市場引導,正確的引導可減少羣眾的盲目性。如崔營村五里堡羣眾金建玉等人,前幾年由於對市場調查不夠,盲目種植楸樹60畝,樹儘管長的很好,可就是賣不出去。這樣,就打擊了羣眾參與的積極性。

經濟辦調查報告篇5

7月13日,xx大學精儀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趕赴河北南馬莊鄉。進行了為期一週的社會實踐調查工作,此行,我們帶去了33個貧困國小生的學費,共計3036元,餘件衣物及三台電腦,還有在南馬莊當地進行健康和法律宣傳的宣傳冊200餘冊。在那裏,我們對當地的學校和貧困學生進行捐助,幫助這些家庭緩解經濟壓力,同時我們進行了當地農村經濟和教育問題的調查,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實踐小組進行了討論,得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也給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一、合併學校的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我們走訪了南馬莊鄉所有村落,當地有一條國道,國道附近的幾個村交通還算比較方便,孩子上學也可以到就近的幾所國小,但當我們來到處在山裏的樺木溝村時調查發現,該村竟然沒有一所學校,我們採訪了該村的村支書,他告訴我們,樺木溝村本來是有兩所國小的,一個在上莊,一個在下莊,孩子們上學都可以就近,而自從幾年前縣裏下了合併學校的通知後,這兩所國小都被取消了,這個村的孩子上學只能去離這5~6裏地的謝台國小,樺木溝村到謝台村全是山路,孩子們每天上學都要家長陪同步行去,我們親自走了一趟,這一趟山路下山都要一個小時,還是我們走得比較快的情況下,每位家長每天接送孩子往返就要四個來回,這極大地佔用了家長們的勞動時間。

而在離鄉政府最遠的桑樹堰村,情況比這還要糟糕,桑樹堰在離鄉政府十幾裏地的大山上,該村沒有國小,孩子如果要上學,只能到十幾裏地外的小關城村,同樣只能走山路,所以村子裏有孩子的家庭都搬到了其它村子或縣城裏,該村的人數也越來越少,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該村未來很有可能面臨消失的窘境。

若果説這些國小校是通過合併來使有限的教育資源集中起來形成更大的教育規模和提高教學質量的話,我們還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接下來的調查發現的問題就讓我們很難接受了。

南馬莊鄉僅有一所中學——馬莊中學,當地的孩子國小畢業後都要在這裏念國中,而從今年開始,這所中學不再招收七年級學生,原因同樣是學校合併,當地的國小畢業生如果要上學的話就要去北城鄉的一所中學或是縣城的新源中學,這些學生在那裏只能住宿,無疑又曾大了日常開銷,這給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又添上了沉重的負擔。我們在入户調查時瞭解到,一個國中生的每年學雜費是720元,再加上吃住的費用,一些條件還可以的教庭都吃不消,更別説那些佔當地人口多數貧困的家庭了,而這些孩子所面對的只有殘酷的事實——輟學。

採訪回來,我們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眼睜睜的看着一個個稚嫩的臉龐,本來應該坐在灑滿陽光的教室裏認真地聽老師講課,而這些孩子卻要過早的離開那裏,去面對艱苦的生活,他們面對的卻是我們不能承受之重。當地教育部門想提高辦學質量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提高辦學質量和讓所有孩子都上學,孰輕孰重?我想任何教育主管部門是絕對不能以犧牲孩子受教育的權利為前提的。教育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辦的事業,一個只有國小文化的人,又怎麼可能能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所以我們認為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應對此項決定慎重考慮,應該多聽取學生家長意見,結合當地實情,有針對性地所制定方案,當地中學應儘可能保留。其次,當地政府應該儘快集資,將當地一些偏僻山村的路修建起來,解決當地孩子上學難的問題,這才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一步!

二、“一費制”的問題

按照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的要求,自秋季開始,在貧困地區中心國小試行“一費制”收費辦法,具體做法是:在嚴格核定課本費和雜費的基礎上,中和考慮兩項費用制定一個合理的收費標準,只向學生收取一次費用,不再收取任何其它費用。該舉措是中央為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規範農村教育收費,更好的治理亂收費現象而出台的。據瞭解,全國人大已作出決定,今年下半年開始,全國貧困地區普遍推廣一費制,並計劃在某些特定地區實行義務教育免費制。

我們這次來到南馬莊鄉,我們資助的每個學生捐助92元。我們調查時看到他們這學期所交的費用單據上寫着92+38+50=180元。92元為一學期學費,38元為雜費,50元為微機費,也就是説我們的資助解決了他們的學費,而剩下的由他們自己承擔。雜費38元還是可以接受的,那剩下的50元微機費又怎麼解釋,而我們在來之前的準備過程中,當地校長也沒有和我們提到過這件事。我們在調查中得知,微機課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開設,每週兩次課,上課時多是練習打字。我個人認為,當地學校提前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知識的初衷是好的,可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孩子們連學費都交不起,這50元的微機費更讓他們難以接受,而且購進10多台電腦的費用,足可以好好改善一下學校的設施,有的孩子連坐的凳子都要從家裏帶過去,這種情況下,開設微機課實在是不能讓人理解的。再有,此類課程如果真非開不可,那在國中或高中階段開設也是不晚的,每年為這門課程交100元,大概能抵上一學期的學雜費了。而和當地老師及校長的談話中,他們説這門課完全是自願的,之後詢問孩子家長時,他們卻並不知道是自願的,孩子聽老師的話要交錢就回來向家長要,而在農村家長並不清楚上的課要教些什麼,以為是課就要上,而且別的孩子都上,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太委屈了,只能東拼西湊把錢交了。這在富裕地區也許並不算什麼,而在如此貧困的地區,教育部門應當考慮一下當地的實際情況。

據我們瞭解的情況,實行一費制後,國小生一學期為360元,國中生一學年720元,這個數目在大城市裏也算很高了,雖然實行了一費制,但費用沒有明顯降低,作用並不顯著,而且國小升國中由於費用增高,所以輟學率依然很高,這的確是一個應該重視的問題,我們真不希望看到能保證孩子上學的“一費制”最後只變成了“一廢紙”!

三、辦學經費的問題

和當地中心國小校長的談話中,我們瞭解到,當地國小教師的工資由縣裏統一發放,基本保持穩定。但國小校的辦學經費少得可憐,一年只有500元,當我們來到學校看到實際情況後,真如校長所説的,殘破的教室,損壞嚴重的課桌椅,孩子們經常因為椅子散了而摔到地上,地面凹凸不平的小操場,只有兩個快散架的籃球架,學校裏沒有什麼體育器材和實驗教學的教具。當我們把我們捐贈的足球交到校長手裏時,校長臉上閃過一絲無奈的笑容,和我們説這些東西我們還得鎖起來,不然孩子們不小心打碎玻璃我們都沒有錢換,聽過這些,我們心裏又是一陣心酸。

針對這些現狀,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第一、要加大教育投入,畢竟教育是一項沒有錢都要搞的事業,縣鄉兩級政府更應注意對農村加歐語的重視程度,真正把農村基礎教育擺在發展的優先地位,加大對農村學校的投入力度,要把學校的辦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時劃撥給學校,以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展開。

第二、注意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學校一方面可以積極爭取社會力量辦學。另一方面,要採取措施,積極開展勤工助學活動,拓展創收門路,增加收入以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各級政府也要積極為農村學校勤工助學創造條件。

四、農村學校教師素質的問題

五、山區農民的收入問題

這可能是我們來到感受最深的一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在縣城作了幾份對比性的調查,縣城居民主要是工人,或從事第三產業和服務業,平均年收入在1000~元左右,對於當地的物價水平可以接受。

當我們來到南馬莊鄉,作了近百份問卷調查後發現,當地的貧困農民的情況是如此一致,人均五分地,一個四口之家可耕地兩畝左右,農作物清一色全是玉米,偶爾有人種馬鈴薯和豆類,但產量很小,一畝玉米地平均打七八百斤玉米。令我們驚訝的是,他們收穫的農作物從不做現金交易,全部都用來自己家吃,偶爾換一些細糧吃(當地145斤玉米換50斤大米,100斤玉米換50斤白麪),一年到頭下來,如果這個家庭只靠種地根本見不到一分錢,甚至連來年的再生產都無法保證,當地可耕地面積少,土質不好,農作物單一是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農民日常其它開銷都是靠在農閒時間打零工,但因為沒合法手續,他們的工資經常被拖欠,有的在外面辛苦一年竟然一分錢都拿不到,還有的在山裏家裏騰不出多餘勞力的,只能靠養幾隻雞或豬,或者是上山採藥,同樣是辛苦勞作一年,這些農民一年下來不是收入很少僅二三百元,就是一份收入都沒有,有的甚至還要拉債。看到這些情況,對我們這些去調查的學生觸動很大。

自從農業税減免後,每家每户都省了二三百元,確實讓農民把勒緊的褲腰帶送了送,之後的糧食提價也保證了農民的利益,而在當地的農民所面對的問題,卻不僅僅是幾項政策就能解決的,這還有待對當地經濟進行更深入的考察,去尋找問題。

六、貧富不均的問題

在當地,貧困是一個很廣泛的問題,在廣泛調查這些貧困農民的情況後,我們也對村子裏一些比較有錢的人進行了訪問,希望能從他們那裏得到一些致富的經驗。例如,我們來到一個村子,該村村支書很熱情地招待我們,我們中午飯就是在他們家吃的,來到他家時,感覺他家的建築很扎眼,和其它岌岌可危的房屋形成鮮明的對比,高大寬敞的小樓房更像是一所別墅,家裏電器一應俱全,衞星電視裏的竟然能收到國外的頻道,這和我們在村子裏看到的其他人家真是天壤之別。在我們對他詢問一些情況時,他卻是閉口不談,我們只知道他開了一個礦,是礦主。但之後發現的情況令我們異常氣憤,當他家的孩子過來和我們見面時我們發現他竟然是我們資助的33個貧困生之一,因為貧困生名單是當地學校提供上來的,可見在確定名單時,這裏面肯定在村支書和校長之間存在問題。這頓飯是我們來到應該是我們吃的比較好的一頓飯,但我們大家的心情卻十分沉重。

其實,我們想反映的問題並不是這個村的村支書致富的方法是否光明正大,我們只希望作為一個村的書記,應該想着怎麼樣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帶領全村的村民共同奔向小康,要造福人們,而不是隻造福自己。以上我所説的畢竟是我們看到的一些個別現象,其實我們到的村子大部分村幹部都是不錯的,例如,桑樹堰村,是給我感受最深的地方,那裏交通不便,人民生活都很貧困,當我們來到書記家裏時,看到的情況讓我們很感動,一件幾乎不能住的破房子,一年800元的工資,書記孤身一人,但和他的談話中,我們卻絲毫感受不到書記對自己家情況的不滿意,他和我們始終在談修路的事情,打通一條唐縣和縣之間的路已經成了書記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正是有這樣一個人民公僕在農民中間,始終想着農民,我們的農村才會有希望!

七、對當地政府的一些看法

對於南馬莊鄉貧困的問題,我們覺得政府在這方面應該有所作為,畢竟當地人民靠自身條件搞發展的機會和可能性都很小,政府應該主動給與當地人民一些行之有效的指導或是資金方面的支持,而我們在對當地人民進行調查時得知,當地政府從沒有主動給當地農民以幫助,也從沒搞過一些致富的方案。當地農村農田沒有任何灌溉設施,農民每年只能靠天吃飯,村民種地也只是憑自己的經驗,沒有任何科學種田和管理方面的知識,因為種田知識上的不到位經常會造成減產,鄉里也從沒派來過技術員到農户中去,一些偏遠山村根本沒有像樣的路,大運輸車開不進去,商品交換都成了問題。也許政府資金緊缺可能是這個問題的理由,可僅僅是被動等待是不會有發展的,當地政府應主動聯繫渠道、籌措資金、制定方案、合理有效開發當地礦產和旅遊資源,這都是積極可行的。若果當地政府仍然不作為,當地貧困問題是得不到根治的。

這次社會實踐歸來,大家的心情都很複雜,我們都想伸出幫助之手去幫助這些貧困農民,可我們畢竟只是大學生,我們沒有大量資金去資助他們,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去發現問題和反映問題,這也是我們這次社會實踐的最重要的目的。希望我們所作的努力能夠得到大家的關注,我們的力量是微小的,但社會的力量是強大的。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其中八億多是農民,農民問題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問題,如果農民自身的根本利益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這個社會的根基就不紮實,其他的發展又從何説起?我們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這個問題,解決它。作為一個學生,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會有自身的侷限性,得出的結論也是不成熟的,但我們仍願意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Tags: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