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7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93W

大家在工作生活中一定都有遇到寫調查報告的情況吧,為了確保調查情況的真實呈現,調查報告的寫作是不能忽視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7篇,供大家參考。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7篇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1

一、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含碳量較高的用品(煤氣,化工製品等)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世界人口的激增,大工業對自然資源造成的污染,生態環境的破壞,氣候變化的異常等等對人類的生存條件產生了嚴重的危害,導致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大部分農村及城鎮居民缺乏環保意識,或者在環保方法措施上存在盲區,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更為嚴重。“低碳生活”對普通人來説是一種態度,是願不願意和大家一起創造低碳生活的問題,什麼是低碳生活方式,普通民眾對這些低碳方式的認知和實踐狀況又是如何,哪些方面仍需大力宣傳和積極實踐,都是我們急需瞭解與解決的現實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我校化工系團總支通過調查研究,從多角度瞭解普通大眾對“低碳生活”的認知和實踐情況,並取得一定成果。研究意義:

在生態危機日益嚴重的今天,尋求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模式迫在眉睫。而“低碳生活”作為一種有效且簡易的發展途徑,日益被大家關注與認可。與此同時,“低碳生活”有助於改善環境污染,潛移

默化中改善人們的身體健康,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產生對社會有利的良性循環。因此,研究“低碳生活”,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及實踐意義。

二、調查詳細説明:

通過對承德市市民對“低碳生活”的認知和實踐情況的調查,在市民中廣泛宣傳,保護環境,爭創新型國際旅遊城市的重要性,呼籲市民重視生活低碳性,享受低碳生活。同時,提高農村及城鎮居民的環保意識,為“共建小康,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調查方法:

深入城區及鄉村進行問卷調查及宣講“低碳生活”方式方法。調查過程:

活動宣傳:

☆於承德市中心廣場進行大型環保宣講活動,耐心向市民宣傳,低碳環境對個人生活,健康的好處;

☆廣泛邀請市民參與到活動中來,大家積極互動讓市民更多,更全面的瞭解打造新型國際旅遊城市的重要性以及低碳生活的益處。真正讓市民及同學投身到保護環境,低碳生活的行列。

☆開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低碳生活走進社區”活動,深入社區挨家挨户宣講低碳生活,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調查問卷:

通過對承德市區及農村300位不同職業、不同年齡階段的市民進

行問卷調查,瞭解市民對“低碳生活”的認識,根據調查結果,有目的性的對市民進行宣傳,讓大家在回答問題、互相交流的基礎上,加深對“低碳生活”的認識。

調查結果分析:

20xx年,“低碳生活”成為一種時尚。無論從交通旅行到家居生活,從辦公場所到餐飲娛樂,“低碳生活”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我們一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其中有用問卷287份。被試中,男性195人,女性22人。學歷漫衍情況為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79.8%,本科以上學歷11.2%。年齡情況為20-30歲63.3%,30-40歲23.6%,40歲以上13.1%。

經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72.34%的被試表示瞭解低碳生活;17.23%聽説過,但不瞭解;而剩下的10.43%則表示從未聽説過相關新聞。同時,20-30歲的在校學生都多都選擇了了解低碳生活,而40歲以上的中年人則偏重後兩個選項。這説明低碳生活的宣傳還不夠廣泛,力度還需加強;在校學生對於相關信息瞭解較多,學校為大家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但其他社會羣體,尤其是年齡較大的人羣卻所知甚少,關注不高,應該加大在公司及社區中對低碳生活活動的推廣和宣傳。

2.不同性別整體在衣、食、行三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存在差異,我們通過圖表可以發現

其中,女性在“食”與“行”方面好過男性,女生比較注重飲食康健,樂於接受清淡飲食,去超級市場購物時也時常自備購物袋,能做到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男生則在“衣”方面明顯做的比女生好,對於服飾所表現出的佔有慾遠低於女性。

3.低碳消費步履滯後於看法有87%的被調查者表示願意實行低碳生活,但是目前的衣食住行各項實踐度得分卻處於中間水平,遠低於意願分數,知行偏差較大,低碳步履滯後於看法,這與一些生活習慣成定勢一時難於改變有關。下面是我們對低碳生活踐行度繪製的圖標,在圖標中可以清楚的看見我們的現狀,所以,推行低碳生活任重而道遠。

4.在不同教誨程度這一維度上,本科以上學歷的被試對低碳生活的瞭解度和實踐度明顯高於本科以下被試。主要表現在“食”與“住”兩方面,前者在節水節電節約紙張方面做的比後者要好,同時,也更加註重飲食康健,油煎、油炸食品都是有節制地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受教誨程度高,便宜力與社會形態責任感強。

從回收的調查問卷來看,大多數人都支持“低碳生活”,認為低碳生活有意義、有必要。但我們仍從中發現一些問題:

☆在我們的建議裏,我們提到,儘量使用公共交通。但從現情況來看,很多人覺得不方便,所以不願意做或做不到。這説明我們的城市目前公共交通發展還不夠完善,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我們也經常注意到有的線路公交車很擁擠,而有的線路卻在空跑。這不是浪費嗎?依靠現在的科學技術,根據需要更靈活的調度公交車,均衡公交資源,應該並不是難事。

☆大家更希望可以降低“低碳生活”的成本,而不希望“低碳生活”影響現在的生活質量。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2

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全民素質,是二十一世紀科技時代國家強大的基本體現,因此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們對知識的苛求程度越來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然而大多數人卻忽視了農村教育的重要性。

毋庸直言,新世紀的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處在非常重要的時期。目前,我國農業在總體上實現了温飽、進入小康的前兩步目標,已經開始向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邁進。然而,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目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較低,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需要的狀況,這將成為阻礙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這樣,如何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新時代農村人材,適應農村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為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而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普及農村義務教育。

應當承認,新中國成立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作出了《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規,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勞動者。但是,由於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教學內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教育作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標,忽視中國小畢業生對生產知識和技術的需要。於是,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投入農業生產第一線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平較低(文盲、半文盲,國小、國中流失生或畢業生),農村吸收運用科學技術的能力較弱,貧困地區尤其突出。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農村教育管理體制上,長期是教育部門一家管教育,對農村的需要考慮較少,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羣眾生活脱節,造成教育在育人、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影響了廣大農民參與辦學和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科教興國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基礎是教育。任何一個取消絕對平均主義政策的社會,人口素質的差異都1

將直接導致效率的差異,進而導致收入結果的差異。

結合我國農村教育的大好形勢,本人在新學期之初對我縣部分農村國小進行了深入地走訪瞭解,從中總結出我縣現階段農村教育現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學校辦學經費緊張。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學校辦學經費主要由上級主管部門按照學校學生人數撥給,但農村學校規模較小,生源有限,回撥經費往往是杯水車薪,根本不足以維持學校正常辦公辦學。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於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層層剋扣,造成辦公經費更加緊張。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卻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國小、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揹負沉重的負擔。更有些學校為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鉅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農村國小教育的課程不完備。由於鄉村國小比較分散,加上經濟的制約,農村國小課程除語文、數學之外,往往缺少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或有開設但無專業教師任教,甚至由主科老師將所有課程一手包辦。但主科老師因缺乏足夠知識水平,無法進行正常的教學,所以往往這些本該開設的科目就成了一種擺設,每天的課程表中雖説有這些科目,但結果上的卻是語文課、數學課或自習課,結果嚴重影響了國小生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配套設施不完善。由於鄉村經濟的不發達和學校辦公經費緊張,使許多必備的體育器材,實驗設備,音美工具等嚴重短缺,甚至是沒有,造成國小生的音體美髮展不平衡。如科學課上,經常是老師照本宣科,把這一節課的內容從頭到尾講完就算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但學生卻無法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來了解一些基本自然現象,這樣就制約了學生對大自然事物的認知能力。在國小英語教學中,以聽和講為主,但學校因缺乏聽力器材,學生根本就無法通過聽來較對所講的內容,所以有的學生把英語單詞讀成漢語拼音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在體育課上,因無體育器材,我們就只能看到整班的學生在操場上滿場飛奔的體育課。由於遠離城鎮,科技,通訊設備缺乏,諸如電腦多媒體教學等高科技產品和高科技知識亦無

法在鄉村國小中普及開來。這些必備的體育器材,實驗設備,音美工具等配套設施的短缺,也是拖慢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客觀因素。

四、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農村學校任教的老師有很多是民辦教師或代課轉正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國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由於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是少之又少,月工資收入大多在一千至一千五百元左右,至於其他如考核獎,崗位津貼,職位補貼等其他福利則無談起,這樣就給教師的生活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農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徵訂,繼續教育或參加種種培訓學習,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容不得教師反對,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由於受我縣經濟水平發展滯後的影響,政府在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沒有較好的吸引力,很多當地專(本)科師範畢業生畢業後根本不願意回鄉任教。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大多數從事鄉村教學十幾年的老教師,缺乏現代高科技知識,連普通話都講的不是很標準。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其中問題最大還是在於農村學校教師編制存在着嚴重的不足,幾乎所有的農村學校都面臨着教師緊缺的情況,這樣就造成教師的工作量不斷地增加。據統計,很多學校平均每個老師一星期要上18節課以上,而且還要兼顧不同年級的主副科教學,甚至是雙主科。老師們的精神壓力和工作壓力是越來越重,精力上也有些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課堂的教學質量也肯定會隨之下降。因此,解決農村教師問題是改變我縣農村教育現狀的之根本。

五、資源分配不公平。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鎮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國小中我看到一種現

象:籃球場是黃泥地,操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麼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國小,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説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為什麼?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六、輟學率居高不下。農村農民收入的影響對兒童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關係,有些家庭的經濟拮据,使兒童很早就離開學校,外出打工,流失率不斷升高。據很多學校校長反映,在農村學校中,一至六年級在校生人數都是呈現金字塔形的比例,越往高的年級,學生的流失就越大,其中約70%的為女生。如何控制學生不斷地流失,降低輟學率,這也是擺在教育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雖然我縣農村教育中存在着種種不同的問題,但我們還是要欣喜地看到我縣農村教育也有着獨特的優勢:

一、自然環境優勢:農村廣闊的土地,多彩的森林,連綿的山脈,蜿蜒的河流,使得農村學生掌握了好多課本以外的知識。

二、社會環境優勢:農村學生遠離繁華的城市,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比起城鎮學生來説相對較小,不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和事物的腐蝕,能夠在一個相對健康的社會環境中成長。

三、農村人民的淳樸,善良,勤勞,勤儉的優秀的品質,從一點一滴中對鄉村兒童進行言傳身教。

總結:

我縣農村教育,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國小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許多問題,影響了廣大的農村兒童全面的,健康的持續發展,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然而我們並不能因為存在困難就畏手畏腳,全盤否定。我們還應該看到樂觀的前景,許多新畢業的青年教師正在鄉村國小教師隊伍中不斷壯大;各種教師培訓課程更加完善;教育投資不斷增多,新的國小課程像英語,體育等正在逐漸開設。諸如此類的現象正在農村教育改革中日漸成效。特別是從國家實行了農村學生免費入學,以及國家正大力實施農村教

育兩免一補等優惠政策,我相信我縣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會慢慢消失。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3

外出打工成了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近20多年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加,流動人口主要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的青壯年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佔全部流動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普遍出現了“留守家庭”問題。目前,在與留守家庭有關的諸多問題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後,他們整日忙於打工,大多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更無法關注。有的即使想關心,限於經濟等條件,他們也無法更多地給孩子打電話或者經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於夫妻一方長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農村家庭的破裂,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留守孩子由於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勢必會形成下面一些問題:

1、學習上缺人輔導。留守學生多發生不完成家庭作業、逃學、輟學等現象。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佔大多數。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2、生活上缺人照應。留守兒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務工的父母寄錢回家或者在家的臨時監護人提供。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比較貧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極其艱辛。更有部分留守兒童的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

3、親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兒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邊,缺少應有的關愛。父母在外務工,大部分身心疲憊,與家人聯繫較少,骨肉分離,與子女缺乏交流和溝通,親情失落。在調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學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失落和孤獨感。有的父母外出時間長達多年,從未回家,也無電無信,無從談上親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幫助。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的缺陷,與外界不願接觸或接觸太少,大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對集體漠不關心。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生活、衞生習慣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鬥毆。

6、行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外出,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被缺乏正確判斷的他們接受。他們逐漸養成許多不良行為,有的沉迷上網無法自拔;有的好吃懶做、小偷小摸;有的時常不回家,打架鬥毆。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兒童面臨玩耍、勞動、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因其監護人不力或無臨時監護人常發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認為,為構建和諧社會,緩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併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應該採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長的教育素養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學校要主動負起指導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馬卡連柯所説的:“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農村學校必須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低起點,高效率,靈活機動地開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二是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於文化輔導;三是幫助家長全面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理性地去開展家庭教育;四是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情感交融,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點,引導同輩羣體的交往和活動

同輩羣體雖是孩子自發的組織,但只要引導得當,它會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誠的關心贏得孩子的信賴,掌握同輩羣體交往的“小祕密”,尤其要與羣體的“小首領”交上朋友。其次通過交談、遊戲、討論等形式引導孩子們妥善處理羣體內的矛盾,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增強孩子對不良社會誘因的“免疫力”。最後通過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閒暇教育,吸引羣體成員投身於集體生活,彌補孩子的親情缺憾,創建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羣體文化。

(三)發揮農村優勢,充實孩子的課餘生活

學校的社會職能決定了學校在教育網絡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對家庭和同輩羣體加強指導外,還應從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區的優勢,開發活動課程,愉悦留守兒童的身心,填補他們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動為平台,構建留守兒童“手拉手”體驗教育互動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隊組織的經典項目,已有眾多少年兒童從中受惠。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樣可以利用這種平台,構建起兩種“手拉手”的少年兒童體驗教育互動模式。一是在農村學校內部,構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利用同輩羣體在少年兒童社會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隊輔導員帶領和倡導非留守學生與留守學生交朋友,儘量打破原來留守學生一般只和留守學生交朋友的現象,讓留守學生積極融入到班級、少先隊或校團委這樣的大集體中來。二是構建城市少年兒童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手拉手”活動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人到生動有趣的“手拉手”活動之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鄉不同生活環境中成長的未成年人,培養他們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優化社區育人環境

社區環境對兒童少年乃至成人來説,是最直接、最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社會氛圍。一般農村人包括一部分農村教育工作者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環境的教育功能,因而優化農村社區育人環境,首要的是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強化大教育觀。要提高社區領導(在農村一般是村級領導)對教育的關心程度和參與意識。由學校、村委、家長代表組成聯合教育委員會,校長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開會,關心留守兒童家庭中出現的問題,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協調作用。通過有線廣播、文藝宣傳等形式,向廣大農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知識。爭取人人都成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抓手,形成科學文明的育人氛圍。結合農村税費改革,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建好村級圖書室、文化室,用豐富的書籍和科教影片、娛樂活動吸引農民,為留守兒童開闢活動園地。

(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農村生活

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轉移。將農村勞動力就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改善小城鎮的投資環境,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就業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週期。加強農村吸引外資力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儘量減少留守兒童。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4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在我省廣大幹部羣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表示,要結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指示內容和精神實質,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持之以恆強化作風建設,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紮實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一針見血、切中時弊,豐富、要求明確,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之以恆正風肅紀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採取過硬措施,堅決加以整改。”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朱會佔説,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強監督執紀問責,盯住一個個時間節點,從一件件小事抓起,堅決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不斷鞏固和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深化作風建設的動員令,為我們馳而不息糾正squo;四風squo;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省委省直工委常務副書記張力紅表示,要組織省直機關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斷提高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員幹部日常教育、管理、監督、考核、評議等各項工作機制,鍥而不捨地抓好作風建設。省質監局副局長劉朝申説,質監繫統將緊盯“四風”新形式、新動態,以各級領導幹部和重點崗位工作人員為重點,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築牢思想防線。聚焦“四風”,深入查找行政審批、執法監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強化日常監督,從嚴問責,形成合力,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持續深入加強黨的作風建設。

解決“四風”問題、加強作風建設,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抓住“關鍵少數”。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副教授楚建義認為,當前重點是要聚焦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着力整治、抓出成效。平山縣委書記李旭陽表示,作為革命老區的黨員幹部,縣委常委會要帶頭講政治、帶頭守規矩、帶頭轉作風、帶頭抓落實,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堅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着一級幹,始終把全面從嚴治黨牢牢抓在手上。

“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抓好作風建設。”邢台市紀委副書記趙會新表示,要緊盯“四風”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表現,圍繞忠誠擔當、調查研究、服務羣眾、履職盡責、作風紀律等10個方面,深入查找存在問題,着力抓整改抓落實,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反腐,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糾“四風”,對發現的“四風”問題嚴肅追究問責,持續形成震懾。石家莊市欒城區委書記張旭説,欒城區將圍繞省委提出的“十查十改”,成立區“督考問”辦公室,開展“督考問”活動(督查、考核、問責),從羣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羣眾最關切的地方抓起,讓羣眾感受到基層幹伍看得到、摸得着的變化。

“小角色擔當大責任,一根針穿起千條線,基層幹伍的作風建設至關重要。”張家口市橋東區五一路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李偉説,他們要學習好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結合正在深入開展的“入黨為什麼、當官為什麼、執政為什麼”大討論活動,用先進典型事例正面教育引導,也要以反面例子進行警示教育,紮紮實實把作風建設推向深入。河間市景和鎮黨委書記趙玉增説,作為一名鄉鎮幹部,時刻與羣眾打交道,更要大力轉變作風,緊密結合脱貧攻堅、環境污染治理、項目建設、安全穩定等重點工作狠抓作風建設,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體系。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5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城鎮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伴隨着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羣體———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羣體中最為突出,導致大部分留守兒童在道德品質、學習成績、身心健康等方面出現諸多問題。為了更多地瞭解、關注全縣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分析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對策。近期,許昌縣教育部門組織人員深入河街、艾莊等鄉鎮開展了調查活動,現報告如下。

一、總體現狀

截至xx年6月,該縣共有中國小生76071人,留守兒童12751人,佔學生總數的16.8%;其中女生5818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45.6%,男生6933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54.4%;國小留守兒童9190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72%,佔國小生總數的17.2%,中學留守兒童3561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8%,佔中學生總數的15.8%;寄宿生6468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51%,非寄宿生6283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49%;父母雙方中一方外出的7398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58%,兩方均外出的5353人,佔42%。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習教育問題突出。一是留守兒童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監護人因年齡、身體、文化水平等方面原因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二是學校教育泛化,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狀況缺乏有針對性的關注和關愛。三是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教育經費相對匱乏、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水平和教育設施較落後。四是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等原因,導致在校留守兒童學習的總體成績低於城鄉、農村正常家庭孩子。

(二)身心健康發展存在諸多缺陷。一是人格發展不健全。從個性特徵上看,留守兒童常常會表現為兩種傾向:要麼內向、孤僻、不合羣、不善與人交流;要麼脾氣暴躁、衝動易怒;或者過分淘氣,做出一些特別的舉動,來吸引老師注意自己。二是性格有明顯缺陷。監護人管不了、不會管,外出父母則管不到,致使留守學生幾乎生活在“無監護”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三是道德行為規範失常。監護不力、自控能力較差,留守兒童無法抵制各種不良誘惑,使其道德準則下降,容易出現厭學逃學輟學、打羣架偷盜等不良甚至違法行為。四是身體健康狀況差。由於農村醫療條件相對差、留守兒童生活衞生習慣不當等原因,造成他們身體素質較差,飲食和營養狀況不佳。

(三)良好行為習慣難以養成。一是飲食起居、清潔衞生等生活行為有待規範。80%的留守兒童生活質量較差、無規律,在個人衞生、文明禮貌等方面存在問題。二是組織紀律、學習方式方法等學習行為方面有待規範。留守兒童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比其他學生差,缺乏學習熱情,消極、被動對待學習。三是加強身體鍛鍊、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等方面有待規範。

(四)安全保護有待提高。由於學校與家庭之間安全紐帶銜接不上,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之留守兒童自我保護意識較差、防護能力弱,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三、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從社會角度看,大量農民工進城以及城鄉壁壘的存在是農村留守兒童形成的根本原因。城鄉流動人口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二元結構、户籍制度以及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使進城務工人員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給予照顧,高昂費用、升學考試、各地教材版本不同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羣體的產生。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6

為弘揚社會責任,體驗農村生活,提高個人素質,更好的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貌,我們赴新鄉延津縣魏邱鄉“450行動計劃”科技支農服務團就朱寨村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進行了瞭解,並結合當地實際探究了一條適合當地的農村養老模式。

一、社會實踐背景

20xx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32億,佔目前總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續增長,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我國已完全邁進了老齡社會的門檻。隨着中國的老齡化進程,老年人問題層出不窮,尤其在農村,生活條件不適,醫療疾病困擾,精神文化缺失等問題顯得較為突出。此類的問題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適度和滿意度,而農村老年人的問題關係到農村穩定和社會長治久安,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好壞。所以及時有效的發現和解決中老年人問題,建立適合當地情況的農村養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我們國家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現狀

通過對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訪,我們對該村的老年人生活條件、醫療健康狀況、文化娛樂休閒狀況等方面有了初步瞭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況不容樂觀。

(一)生活條件

1、居住環境:

該村大多數為瓦房,不少家庭條件較好的住上了樓房或平房。而對於老年人,尤其是於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務工的老人,他們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於農村人特有的生活習慣,院落中的物品擺放較為雜亂;現在大多數家中電視已經普及,但通過走訪,發現一些老人獨居的家中並沒有電視,所以他們的精神生活可以説還是一片空白。該村實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資400元,其餘由政府補貼),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難,但在走訪中也發現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總的來説,該村老年人生活條件還行。

2、收入與支出:

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説,其收入主要來自於勞動收入(個人積蓄)。據調查,該村人均耕地1畝左右,玉米和小麥為主要糧食作物,除去口糧、税糧(現已取消)、牲口食糧外,以市場價出售,年户均糧食收入約3000元,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僅有幾百元,這就是大多數老年人用以養老的資本。對於那些身體尚好或有手藝的人(大多在60-65歲之間)他們還會向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以增加收入。除勞動收入外,老年人資金來源還有子女供給、政策扶持,然而,這些都是有條件的。如,子女於老年人的關係是否融洽,子女經濟條件,子女是否有尊老愛老意識願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獨生子女計生補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條件,需要評選過程客觀公正。

目前,農民的花銷相對較少,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説,其花銷部分主要用於生活生產消費和醫療保健支出。生活消費支出的主要用於購衣,食品,沼氣,自來水,電費等。用於生產消費的主要是糧種,花費,機械,農藥等的購置。隨着物價的上漲,這些方面的花銷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在醫療支出這一塊,據調查發現,村中一家小診所,村民有頭痛發燒小感冒一類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這家小診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發展。另外農户家中也有常備藥,因此,小病對村民的負擔影響尚輕。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處於疾病多發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還是佔有相當比重。雖然農村新型醫療合作在農村較為普及,但據村民反映,由於體制原因,報銷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醫院,不同病情報銷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藥價虛高,醫患關係緊張等原因,農民從新農閤中獲得的實惠並不多。

(二)健康狀況

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説仍然適用。

1、身體健康

血壓是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醫療組成員利用隨身攜帶的電子血壓計為村民進行了免費測量。在幾天的測血壓活動中,他們共測量了238人(其中有複測者)。統計數據顯示,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高血壓比率不斷攀升,依次為12.6%(≤50歲)、16.3%(50――60歲)、23.8%(60――70歲)、54.8%(≥70歲)。由此可見,高血壓在老年人羣中是易高發的。當然血壓高低受時間、季節、運動、温度、環境、精神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盡力確保測量數據的科學性,可靠性。但從這一數據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問題。此外,通過走訪發現中老年人羣中還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風濕類風濕等,這些疾病都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不容忽視的問題。當然,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多數老年人的身體還是健康的,人的壽命大約在75――80歲(該村有一93歲高齡的老人),但以上所反應的問題仍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外部環境,隨着現代社會生活頻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區社會尊老養老風氣的退化,一些人見到老年人不會主動打招呼,視而不見,這對老年人心理籠罩了陰影使之產生了社會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認為老了無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負擔,使其生活相對比較封閉,缺乏與外界交流,這一點尤其表現在80歲以上的身上。二是來之於家庭內部,老人與子女關係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對老人的關心,子女忙於事務對老人關懷不夠入微等都使老人謝了產生失落感。同時,年輕一代對老年人行為不理解也極易對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創傷,相對應,老年人對年輕人的行為也存在困惑。

3、飲食健康

通過走訪發現,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飲食並不科學,這對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產生一些影響。對於農村人來説,他們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種的。雖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證,但基本上是種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廣泛搭配。肉製品由於物價上漲,物源減少,農民對其望而卻步,加之農民生活較為儉樸,經常改善生活的相對較少。據調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約佔50%,每週一次的約為25%,約14%的人平時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樣化,很難保證營養的供應。水果方面,村民平時水果的攝入量比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經常吃的佔34.4%,偶爾吃的佔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經常補充水果在農村尚未真正實現。另外通過走訪發現,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飯鹽味過重,這長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壓,危害身體健康。

4、生活方式

通過走訪發現,該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對較為科學,但也有一些不科學的習慣充斥其中,影響着人民的身體健康。從睡眠來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習慣,大部分村民能保證每天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晚11點――早6點),個別能喲8個小時,睡眠較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較累,二是無事可做。在體育鍛煉方面,有70%的村民能進行體育活動(多為年輕人),而剩下的30%多為老人,他們很少鍛鍊或從不鍛鍊。在於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農田――住宅的生活路線,於外界交流僅限於本組內部,鄰居之間二老年人,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現在飲食不衞生和在飲酒、吸煙上。

由於農村生活條件相對有限,蠅蟲較多,很難保證飲食衞生。在走訪的男性人羣中,50%的人抽煙,且煙齡較長,抽煙量較大,這在老年人身上表現尤為突出,對身體造成危害。飲酒方面不太嚴重,約60%的人不飲酒,在量上把握適當。這些習慣不利於健康,但由於長期的生活習慣和經濟因素,健康觀念等的制約,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還需要很長時間,需要積極的引導。

(三)文化娛樂條件

由於農村物質生活條件、村民思想觀念、政府組織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農村文化娛樂,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娛樂精神生活相對枯燥,條件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屬於後者,但仍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

1、現狀

從硬件設施來看,該村建無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枱,籃球架,體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從軟件來看,通過村民反映,本村過去有腰鼓隊,舞獅隊等文藝隊伍,從中有一些具有唱戲、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隨着時間的發展,文藝隊處於解散狀態,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無人引導,村裏文化活動並不活躍豐富。農閒時,住的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婦女)一般會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將,打牌,這些活動雖無大害,但浪費了大量時間,且長時間坐着對身體也不利,另外也不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還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裏,不願參與任何娛樂活動,這極易造成思想封閉。

2、原因分析

通過分析,該村文藝活動之所以行不起來,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①缺少合理引導。作為政府,對村民文化活動這一塊重視相對不夠,在資金、技術、人才開發與培養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據村民反映,文藝隊解散後器材歸個人所有(而其不能調動村民),村民對此意見較大。作為村民,對公益事業的熱情消減,人們顧及經濟利益,加之村民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沒有人願意出面組織出面開展活動,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另外有些時候內容不健康(麻將、紙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動)。

②人才斷層。熱心於公益事業的人多數為老年人。他們有原文藝隊成員,有的會唱戲、扭秧歌。但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不能再重現年輕時的輝煌,他們不能再進行腰鼓,舞獅等劇烈活動。而年輕一代對這些傳統活動不感興趣,不願去學習,且大多數在外務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組織也沒人會參加這些活動。

③精力有限。該村一種植業為主,玉米、花生等種植需要人力精力,農活較多,沒時間和精力去組織參與於學習文藝活動。對於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無精力去做。

④認知和條件的限制。生活在農村的人信息相對閉塞,封建的傳統文化道德觀念長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村民特別是老年人對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認識程度,或多或少地給農村文娛事業帶來阻力。

三、農村養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為例)

(一)理論分析

農村養老是人口老齡化之後中國凸現的問題之一,目前,農村養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社會化養老(農村養老保險養老)等。

家庭養老作為傳統養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員對其上一輩老人提供衣、食、住、行、醫直到死後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慰藉行為的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作為由家庭養老向社會化養老過渡的一種形式,是以社區為單位對老人進行集中供養的養老方式。是一種以社會救濟為主要特徵的社會保障制度

農村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指我國農村的非城鎮户口人員(包括鄉鎮企業職工)支付一定的勞動所得,在喪失勞動能力時從國家和社會取得幫助,享受養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是一種社會化的養老模式。

分析這幾種形式的不同與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是大多數學者的共同目標。

由於中國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還相對處於落後貧困的狀態下,家庭養老模式的地位很堅固。結合朱寨村實際,我認為家庭養老是適合該村的養老方式。這主要由於現階段,農村養老的人力資源豐富,雖然計劃生育政策制定並且貫徹多年,但由於傳統觀念的限制,在農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時,中國農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顧方面很欠缺,而社會化養老很難實現這一目標,所以,家庭養老成為首選。此外,由於資金的限制,中國農村養老機構大多處於初級階段,很難得到與家庭養老一樣的精細照料。家庭養老仍然是為中國農村老年人提供經濟來源、補償精神空缺的最佳辦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數會選擇在家中養老的原因既有受傳統文化影響,即“家”的觀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觀上,家庭養老在中國農村是優於社會化養老的。

當然,家庭養老對有子女家庭是比較合適的,但對於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進行社區養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給與關懷,如建養老院等)。

(二)實際操作

從理論上找到了答案,在具體操作中還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作為村兩委:

一要加大宣傳,形成氛圍。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尤其是村民喜聞樂見的戲曲,小品、相聲等形式加大對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種尊老愛老的良好氛圍,使村民形成一種尊老愛老意識。要加大對尊老愛老典型的宣傳,樹立典型。該村的“好公婆”、“好媳婦”暨“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要繼續開展下去,但要更加公開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發揮出來。

二要真説實幹,做出成效。要加強對關愛老年人這一塊的資金、技術投入,成立老年人組織(如剛剛建立的老年人協會,還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組織)配置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器具,書籍,使各種設施充分利用起來,組織老年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繼續把老年人藝術隊扶持下去,培養扭秧歌,銅器,舞獅,旱船,太極拳等民間藝術繼承人,給村民進行培訓。鼓勵村民開展文娛活動。

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點。要加強對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關愛,幫助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經常性的走訪慰問,使之感受到社會的温暖。要對家庭不和諧的進行批評教育。

其次,作為村民:

一要努力樹立感恩意識,養成尊老愛老習慣,在生活當中給予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

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細緻關心四時冷暖,為老人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努力解決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難。

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點,不急躁,細心傾聽老人心聲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豐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勵老人蔘加娛樂活動等,力求做到老有所樂。

五要與村民和睦相處,見到老人熱情主動,幫助老人,正確處理與老人的關係,不能嫌棄老人。

六要相互學習,向先進典型看齊。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看法,具體實施還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難,年輕人合老年人的關係將會有所改善,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一定會得到合理解決。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7

消費是人類通過消費品滿足自身慾望的一種經濟行為。消費是一個社會人必須經歷的一種社會過程。消費的含義是指所有能促進和帶動消費者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各種消費行為和心理的綜合。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直接影響着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大學是一個學校向社會轉型的過渡階段,處在這一階段的大學生,也經歷着從學生走向社會的轉型過程。因此,我們關注大學生的消費觀,有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通過調查研究數據,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總體上是科學、合理和理性的,但是由於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消費中還面臨着一些問題和誤區,制約着大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形成。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總體上看,理性消費是主流,價格、質量、潮流等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中國的大學生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消費能力有限,價格和質量成為大學生非常關注的內容。

另外,追求時尚和名牌也成為部分大學生消費的重要因素,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電腦,隨着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蘋果手機電腦等一度成為中國人追求時尚的標誌,其品牌效應也影響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念。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問題和誤區

大學生經濟來源比較單一,經濟獨立性差,消費能力有限,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很好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

此外,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相當一部分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的影響。

部分學生個性自覺引起的消費自主心理導致學生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強。部分學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異心理。大學生消費易盲目衝動,消費中從眾現象突出,鋪張浪費嚴重。

三、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引領消費時尚、改善消費構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他們的消費現狀、消費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

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

針對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費、攀比消費、趕潮消費、 “面子”消費等高消費甚至浪費的不良現象,我們應加強合理儲蓄觀念。作為大學生,我們要樹立自己的合理消費觀念。反對過度消費、高消費、超前消費,提倡“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有計劃地消費;強調節約、勤勞儉樸等節儉消費觀 。 強調理性消費、理性行為,反對非理性的盲目消費,包括盲目攀比、盲目從眾的病態消費等浪費現象。充分利用校內大眾傳媒,引導高校消費輿論,培養合情合理的消費習慣、消費理念和科學的消費觀,促進大學生的合理、適度消費,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消費輿論,把大學生消費行為引向正確的方向.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對大學生消費狀況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對於大學生理性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心理,有了更深的認識。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對其人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增強理性消費,合理消費的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Tags: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