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農村養老保險調查報告範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25W
       社會養老問題是全民關注的焦點之一,那麼下面本站推薦一篇關於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農村養老保險調查報告範文
篇一
 
為了推動我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年初工作安排,從5月下旬開始,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城關、毛壩、漢王、繞溪、高灘、高橋等十個鎮及部分村組和人社局、考評辦、財政局、審計局等四個部門,採取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個別走訪等方式,對我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繼20xx年實施農村醫療保險後,縣委、縣政府又於20xx年x月啟動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各鎮和相關部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積極引導,廣泛發動,認真實施,全力推進,連續兩年完成市政府下達的任務,考核位次名列全市前茅。
 
﹙一﹚縣委政府重視。一是成立由縣長擔任組長,人社局、組織部、宣傳部、財政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結合縣情出台了《xx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和制度;二是及時召開了動員會議,對全縣養老保險工作進行了精心部署,並將其列入20xx年度20項重點工作之一;三是與各鎮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將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納入縣委政府年度考核目標。
 
﹙二﹚強化工作督導。縣人社局實行領導包片、幹部包鎮的責任制,經常深入鎮村,走訪瞭解工作開展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縣考評辦加強督查,強化考核,先後四次組織人員進行督導檢查,促進了工作的開展。截至20xx年x月底,已收繳保險基金1645萬元,繳費人數達到13.8萬人,參保率達到98%,實現了參保率達到95%以上的目標,率先在全市實現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
 
﹙三﹚各鎮狠抓落實。各鎮按照“早謀劃、快推進”的工作思路,一是結合鎮情制定了《實施方案》,狠抓政策學習和相關培訓,使鎮村幹部熟悉政策,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二是按照包組聯户的工作要求,主要領導積極主動抓落實,鎮村組幹部,深入農户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序開展養老保險調查摸底、養老金的收繳和兑付工作;三是採取召開羣眾會議、印發資料、發送手機短信等形式,多渠道宣傳政策;四是以村為單位對參保繳費情況和待遇領取人員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和羣眾監督。
 
﹙四﹚積極兑現待遇。及時兑付養老金,讓參保羣眾及時享受待遇,贏得了廣大羣眾的信任。一是財政部門加強資金調度,確保了養老資金按時到位;二是各鎮及時收集上報申領人員資料,縣經辦中心快速審核批覆,經辦銀行及時辦理兑付手續;三是對在領待遇人員實行動態管理,縣社保中心和各鎮社保站嚴格審核領待遇人員變動情況,杜絕了養老金的流失。止x月底,全縣領取待遇人員4.3萬人,佔應發放人數的100%,上半年累計發放養老金1986萬元,佔應發放金額的100%。養老金的及時兑現,打消了羣眾的顧慮,調動了羣眾參保積極性。
 
﹙五﹚加強資金管理。一是開設了基金收入户、基金支出户、財政專户等三個基本賬户,實行嚴格的分户核算管理,確保了基金安全平穩運行。2015年度累計結餘基金3030萬元,採取定期存款的辦法,實現了基金保值增值;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項業務經辦制度,參保繳費、待遇申報、審核發放、內控稽核等各項業務工作均實現了規範化運行;三是2015年度參保人員的個人信息、參保信息、繳費信息全部錄入陝西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系統,2015年度信息錄入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二、存在的問題
 
我縣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我縣農户居住分散、外出務工人員多、實施時間短等因素,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夠到位。一是個別鎮領導思想上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把該項工作看成是一項短期的突擊性的工作,認為只要把款一解,考核不受影響就行了,沒有站在講政治、重民生,促和諧、保穩定,拉內需的高度去認識國家實行這一政策的目的和深遠意義,工作落實停留在文件上、會議上;二是少數幹部不認真學習,對國家政策一知半解,沒有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複雜性,不深入細緻的做宣傳動員、調查摸底、登記造冊等基礎性工作,反而埋怨縣上下達的任務量大、人數多,對自己所包聯村組究竟有多少參保對象、哪些人應該參保,説不清道不明。三是部分羣眾對養老保險政策認識不夠,年輕人説“我還早”,老年人嫌錢太少;有的怕政策變,擔心幾十年之後是否能兑現待遇;還有的存在嚴重的等靠要思想,總想政府大包大攬,主動參保的意識差。
 
(二)宣傳工作不夠廣泛。一是全縣上下還沒有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沒有把黨和國家施行養老保險政策目的意義、現階段經濟基礎與國家每年巨的大財政支出矛盾、農民參保後的好處等,給幹部羣眾宣傳到位,羣眾知曉率僅在47%;二是縣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專題宣傳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節目偏少;三是大部分鎮村沒有形成有效的宣傳機制,沒有建立固定的宣傳欄和公示欄,沒有在集鎮、要道口刷寫永久性宣傳標語,沒有利用好養老金髮放、集鎮逢集和典型事例進行宣傳;部分鎮村沒有召開村組幹部會和羣眾會議,僅靠打電話通知羣眾,宣傳效果差。尤其對外出務工人員這一參保主體,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宣傳辦法,將政策及時傳達給他們。加之部分幹部的政策理論水平有限,解答不了羣眾提出的問題,致使部分羣眾的參保積極性還沒有真正調動起來。
 
﹙三﹚檔案管理不夠規範。一是部分鎮沒有按照縣上的檔案管理要求,統一規範檔案內容,造成了檔案內容不統一,材料收集不齊全,反映內容不完整,繳費數據不清的現象;二是部分鎮經辦機構沒有固定的檔案室,少數檔案保存在經辦人員手中;三是參保繳費證發放速度慢,羣眾意見較大。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使利民政策落到實處。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各鎮和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從思想和行動上,把養老保險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把政策的落實放在執政為民、和諧民生的高度,專題研究部署,常抓不懈,切實推進該項工作有序健康發展。
 
二要強化工作措施。各鎮要根據本轄區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思路。建立和落實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包村聯户幹部的工作責任制,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獎罰到人。
 
三要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落實國家“個人繳費、集體幫助、政府補貼”政策,對參保的殘疾人、優撫對象、獨生子女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員,縣財政、民政、計生等部門給予補助。
 
四要加強基層建設。加強縣、鎮、村三級經辦人員隊伍建設,對基層經辦人員實行縣人社局和各鎮雙重管理,確保在編人員專人專崗,並保持相對穩定。要切實解決鎮經辦機構和村級代辦人員的辦公經費和勞動報酬問題。對經辦人員要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將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績效考核範圍,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滿足羣眾的需要。
 
五要完善考核機制。繼續推行縣級年度目標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考評辦法,科學確定考核內容,加大考核力度,硬化獎罰措施,確保各項保障措施落到實處。
 
﹙二﹚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使利民政策深入人心。
 
要積極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各鎮要深入落實幹部包組聯户工作機制,結合三問三解、作風轉變年活動,走村串户,深入田間地頭,宣講政策,及時解答問題,使政策家喻户曉,人人皆知。縣廣播、電視、網站要適時增加宣傳農村養老保險工作的節目,相關部門要組織編排文藝節目到城鄉演出。各鎮要利用集鎮逢集、養老金集中發放時間,向羣眾現場講解政策,宣傳典型事例,講解辦理程序。在鎮村公路要道口刷寫永久性宣傳標語,要編印通俗易懂的宣傳單向羣眾發放,消除農民參保疑慮,使羣眾放心投保。
 
﹙三﹚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使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一要加強檔案管理。各鎮和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檔案管理工作,牢固樹立無檔則亂的思想,按照統一領導、逐級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把檔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納入主管部門和各鎮年度目標考核。要加快檔案管理電子化建設進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參保人員檔案始終保持安全、完整、真實、有效狀態。
 
二要優化辦事程序。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細化養老金申領、審批、發放等辦事程序,規範經辦銀行的服務內容,簡化相關手續,方便羣眾辦事。
 
三要加強基金監管。縣經辦機構要切實履行基金的監管職責,嚴格執行基金內審稽核制度,對基金收繳、管理、發放等過程定期自查。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基金監督和審計,確保養老資金專款專用,防止養老金流失。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弄虛作假、貪挪用等行為,要嚴格依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確保資金安全。
 
篇二
 
隨着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健金的農村養老體系由自養層次和公共層次構成,個人、家庭、集體和國家都在其中各盡所能。但在現實條件下農村養老體系的每個層次都存在缺陷。本報告經過多次實地調研,走訪調查不同村組老年人的保障制度、收入來源、住宅問題、代際互動、文化生活及老年人生活期待等內容,運用隨機抽樣法、訪談法、現場觀察法、文獻法等調查方法,旨在瞭解大陳莊村老年人生存現狀,剖析老齡化背景下大陳莊村人口老齡化給農村養老機制帶來的壓力和問題,找出真正適合大陳莊村特點的農村養老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我國農村養老的現狀
 
1、家庭養老是主要形式。調查資料顯示,目前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95%的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1990——1995年全國敬老院年均2.08萬個,老人院老年人只有30多萬,僅佔農村五保老人(保吃,保住,保醫,保葬)的13%,而全國五保户老年人總數僅佔農村老年人總數的2.78%。這表明了家庭養老在農村有巨大的優勢。在我國廣大農村中,老年人多數仍與子女孫輩們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據2000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全國有老年人的家庭中,老年人與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有6871萬户,佔有老年人口户的73.83%,其中三代居住的佔大多數。另外一種情況是老年人與已婚子女分户居住,同時子女仍提供生活照料。一種是喪偶獨居,一種是配偶共同居住。無論是那種居住形式,都是在老年人有勞動能力前提下的,經濟來源靠老人勞動獲得和子女供養。農村的老年人將擁有的土地分配給子女耕種,這樣就理所當然地獲得子文提供的生活費用。很多家庭雖然是分户居住,但老年人家庭與已婚子女家庭同住一個地區,距離較近,在生活和精神上有着密切的聯繫,出現“分而不離”的現象。
 
2、社會養老是補充形式。我國農村的社會養老保險,是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提供優惠政策為特色的。民政部門從1991年開始,根據國務院的決定,在農村經濟發達和比較發達地區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根據農民自願、在政府組織引導下,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國家予以政策扶持,實行儲備積累的模式,建立個人養老保險基金帳户,但要避免摧毀原有的家庭養老模式,根據積累的資金總額和預期的平均領取年限確定養老金的領取標準,交納標準和支付標準實行多檔次。再有是五保供養,它的經費在鄉鎮、生產隊統一經營時,主要從集體公益金中開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供養五保户的經費和物品,主要從村提留或鄉統籌費中列支。部分地方用鄉鎮1企業上交的利潤或集體經營的項目中提留經費,政府也從救災救濟款中安排一部*王超,男,1993年生,江蘇省南通市人,xx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力系統2012—(1)班,電話:xx-xxx-xx。
 
1
 
xx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分經費,用於供養五保户或興辦敬老院。1998年全國有222.6萬人享受五保供 養,其中62萬人由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還有一部分農村老年人在優撫保障中享受優待撫卹金。優撫保障的對象包括對國家革命事業或國-家-安-全作出貢獻的軍人以及家屬。1998年全國支出優撫保障費用72.8億元,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47萬人。有一部分農村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國家的補助和優待。
 
二、目前我國農村養老出現的主要問題
 
1、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受到的衝擊
 
第一,老年人家庭地位的下降和多子女家庭養老責任分散。農業技術的提高和農業耕作的半機械化和機械化,使老年農民的傳統農業經驗的價值嚴重縮水,再加上老年農民體力的衰退,他們對農業家庭的作用就越來越小,農村老年人家庭地位日益下降。因而他們在家庭中的傳統家長地位和權威地位必然會喪失,相應地就失去了對家庭財產的實際支配權。在多子女家庭中,由於有多個養老責任主體,就會產生相互推諉責任的可能,出現誰都不養老年人的局面,同時在多子女家庭中其養老行為和水平容易向下攀比。這兩種情況都導致了家庭養老問題的出現。
 
第二,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農村勞動力的流動。當前鄉村經濟的不斷髮展,使我國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大批農業勞動力從農業生產轉變到了工業生產中來,我國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迅速加快,使原先隱藏在集體出工勞動方式中的大量勞動力開始湧現出來,呈現出從不同地區向城鎮湧入的趨勢。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勞動力的不斷流動弱化了土地作用,改變了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影響了勞動者作為養老義務承擔者的角色,家庭養老模式受到了衝擊。
 
第三,農村家庭規模的縮小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隨着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和老年人口壽命的延長,“四、二、一”式的家逐步形成,同時也出現了家庭小型化。以我大陳莊村所屬的海安縣為例,1997年海安縣總人口99萬,2015年底海安縣總人口93.42萬人,人口出現負增長。家庭規模的縮小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家庭養老功能,造成代際之間關係在照料方式、供養方式等方面有所變化。加之,農村老齡人口規模龐大,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快。由於人口老齡化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老年人又失去了勞動能力或大部分工作機會而成為社會純消費人口,又由於人口老齡化有階段性和累進性的特點,在某些發展時期可能會超越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和養老體系產生巨大壓力。這兩種現象給家庭贍養老年人帶來了嚴重影響,一些家庭貧困的農民很難盡到贍養老人的責任。 2、農村社會化養老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農村集體養老力量薄弱,農民養老資金來源不足。目前敬老院是我國農村老年人集中養老的主要形式,但農村敬老院只是對農村的部分老年人實現了集中養老。以我大陳莊村所屬的曲塘鎮為例,整個曲塘鎮就一所養老院,
 
150多個牀位,而2011年末全鎮人口為103936人,顯然不能滿足全鎮老人的需求,根據蘇政發[2015]155號《江蘇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辦法》規定,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户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基礎養老金標準每人每月最低為60元,地方政府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標準,提高部分的資金由地方財政支出。而我大陳莊村每人每月為70元,顯然無法滿足一個月基本生活開銷。
 
第二,政府承擔的責任不夠。社會化養老的主體是社會,是以社會運作的方式實現的,能夠代表社會、管理社會的.主導者是政府,並不是個別的社會組織和家庭。從近年來農村社會化養老發展過程來看,我國政府力圖避免發達國家“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但政府不應該放棄或者規避社會保障責任,在某些改革措施中,增加個人的責任是正確的,但是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不明確。當前我國的農村養老模式不能讓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截然分開,二者是相互補充,相互交融的。有效的途徑是實現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而實現結合的主導力量是政策,即政府通過法規、政策、管理來實現的。這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養老模式政府工作的重點,也是適應市場經濟化和生活化的必然要求。通過走訪和調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農村養老模式制度還有很大的改善提高空間,我想用自己有限的知識為農村養老制度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三、對農村目前的養老制度的觀點和建議
 
1、大力增加農民收入
 
第一,轉變農民觀念,加大農村科技教育力度。提高農民市場化水平,培養農民的市場意識。以我大陳莊村為例,我大陳莊村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因此必須加強農村教育投入,努力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農業技術技能培訓。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科學應用先進農業設備,科學種田,要通過一切有效途徑,幫助農民認識市場、接受市場,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以市場為導向,遵循市場規律,把“效益優先”和“市場需要”放在第一位,以市場取勝,提高他們適應市場的能力。
 
第二,大力發展農業合作制。在當前我國市場經濟不發達,農民組織化、市場化程度還相對較低的情況下,走合作化道路更是提高農民市場化水平的重要的組織保障。以我大陳莊村為例,我村絕大部分人蔘與桑蠶業。每到蠶繭成熟之際,海安縣鑫源絲綢有限公司會組織人員下鄉收購蠶繭。這就是“公司+農户”型,即龍頭企業帶動農業户型。這種形式公司降低了交易費用,農户也提高了與公司談判的能力,增加了收入。
 
第三、發揮政府職能,有效降低農業經營風險。農民作為分散的經營主體,自行進行信息的蒐集整理,難度大、成本高,客觀上要求政府應作為信息服務的主體,為農民提供準確、及時、有效的市場信息,減少農民生產經營的盲目性,降低經營風險。政府必須最大限度的降低由於制度的不穩定對農民的不利影響,保持相對穩定的農村經濟制度,特別是農村土地制度,降低農業制度風險。通過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保證農民對經濟制度的信心,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為提高農民市場化水平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
 
2、加強農村養老建設力度
 
明確政府職能,加大財政投入,確保養老金能保證老人正常的生活需求。大力加強養老硬件設施建設,尤其敬老院的建設,確保這個區域的每一個有需求的老人在敬老院有牀位。通過一切有效途徑,轉變老人的養老觀念。以我大陳莊村為例,“四、二、一”式的家庭已經佔多數,這樣會加大年輕一輩的養老壓力,將老人交予敬老院,有利於利用社會資源贍養老人,減輕年輕人的負擔,更好地履行養老責任。加強養老法制建設,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四、結語
 
通過一番調查和訪問,我感覺我國農村養老問題的解決越來越變得緊迫,任重而道遠。然而我相信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指引下,我們應根據現實農村的實際情況來解決養老問題,建立更完善的養老機制,使老年人在一種經濟寬鬆的條件下愉悦的養老。
 
篇三
 
農村養老問題是關係到數億中國農村老齡人口的重大問題,也是黨和政府密切關注的社會問題。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既是尊重歷史,積極面對現實的需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由於中國所倡導的家庭倫理觀念濃厚,在過去的農村養老過程中,家庭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然而,由於農村社會結構的變革,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極大的挑戰。因此,找尋新的農村養老模式成為黨和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調查目的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國家。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展帶來深刻影響,也給養老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當前表現出“兩高、兩大、兩低”的基本特徵,即高速、高齡、基數大、差異大、社區養老社會水平低、自我養老和社會養老意識低,與經濟較快發展的態勢相比,社會老齡保障事業顯得明顯滯後,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尤其突出。
 
隨着經濟的轉軌和社會的轉型,農村正面臨着城鎮化、老齡化和家庭 結構核心化加速發展趨勢,這一發展趨勢帶來的是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家庭規模趨小,農村養老資源的減少,使得養老成為農村當前極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此我們小組通過深入農村實地調查,瞭解當地的老人贍養狀況以及養老模式的調查,對農村多樣化養老方式進行了解。
 
二 調查內容
 
吉林省安圖縣德化村老人贍養情況和養老模式的調查。
 
三 調查時間、調查地點
 
時間:一月十五號左右(那個時候正值假期,而且是農閒時)
 
地點:吉林省安圖縣德化村
 
歷史沿革
 
1913年安圖縣屬奉天省東 路轄,1914年6月屬奉天省東邊道 。1929年1 月隸於遼寧省,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後,1932年屬偽奉天省,為丁等縣。1934年12月1日劃歸間島省,1943年10月屬偽東滿總省間島區 域,1945年復歸偽間島省 。安圖縣於1946年3月解放,隸于吉東分省。同年5月吉東分省劃分為延邊、吉東(後改為吉敦)兩個專區,安圖屬吉東專區。1947年10月11日,吉 敦、延邊兩個專區合併稱吉東專區,專署駐延吉,安圖屬之。1948年3月吉東專區改為延邊專區 。1952年9月3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成立 ,1955年自治區改為自治州,轄安圖至今。
 
安圖縣礦泉水資源十分豐富,截至2015年,安圖縣共發現礦泉53處,日總流量為15.27萬立方米。其中偏硅酸型礦泉水日總流量9.75萬立方米;碳酸 型礦泉水日總流量 0.0916萬立方米;其他日總流量 5.43萬立方米。該區礦泉水資源是我國少有的飲用天然礦泉水集中分佈區之一,具有儲量豐富、單泉流量大、
 
類型多樣、水質優良、生態環境優越等特點,其水 質被德國弗萊森研究所確認為世界一流的礦泉水。2003年,安圖縣被省政府命名為“長白山大型礦泉水基地”。2015年,安圖縣被中國礦聯命名為“中國礦泉水之鄉” 。
 
四 調查對象
 
吉林省安圖縣德化村老人,村幹部,以及年輕人。
 
五 調查方法
 
對於調查對象的選擇,我們採用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調查,其中通過問卷調查與實際訪談調查的方式結合起來瞭解內容。
 
1.調研,親身走進農户,詢問農户提前設計好的訪談問題,用通俗的語言和簡單語句,使得被詢問人瞭解問題並作出更直觀的回答。同時到村莊中的村幹部家中瞭解情況,將所有了解到的情況加以總結,得出結論。
 
2.調查,發放200份問卷,其中包含老人,年輕勞動力,以及村幹部,將有價值的問卷收集並做出彙總,直觀的瞭解到調查內容。
 
六 調查結果
 
1.根據調查問卷我們得到以下內容:
 
2.根據走訪居民家通過訪談了解的內容如下:
 
(1):年紀小於45歲:其中有一小部分不是很願意與老人居住在一起,認為平時農務或者外出打工較為繁忙,沒有更多的時間與老人一起,更很少有時間為他們養老。
 
(2)年紀45~65:其中調查到的由於子女在外打工,認為子女工作很繁忙,也不希望和子女住在一起害怕打擾到子女或者麻煩子女,願意接受社會福利性質的養老院。
 
(3)年紀大於65:老人認為自己年紀已經很大了,有時候生病也不願意麻煩子女,自己吃藥,有時候就自己扛着,熬着就過去了。
 
老人反映到,農村醫療水平較低以及日常能夠供老人休閒娛樂的方式很少,老人日常生活很單一,很乏味。
 
七 養老面臨的問題
 
1.農村老人生活艱辛
 
大部分農村老人的生活水平比平均水平還低,他們仍然過着養豬為過年,養雞下蛋稱油鹽的日子。由於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老人要耕種自己的、兒女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可奈何。人老了,各種疾病相繼出現,農村老人收入不高,藥費又貴,一旦生病,往往就是“土單方、引子水” 。
 
2.農村社會化養老存在問題
 
第一,農村集體養老力量薄弱,農民養老資金不足。農村社會化養老只對農村部分老年人實現了集體養老,雖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很好的解決了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但是我國社會化養老的供養能力還不足,而且農村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對那些經濟收入較低的農民來説,經濟基礎薄弱,沒有條件拿出足夠的資金對未來養老進行投資。第二,政府承擔的責任不夠。我國政府為避免發達國家的“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放棄或者規避社會保障責任。
 
八 提出建議
 
1.建立農村完善醫療保障體系
 
政府應以農村初保為基礎,以合作醫療為保障,建立起點高、標準規範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一是重點解決好農村特困五保老人的醫療問題,二是適當提高合作醫療的範圍和大病救助的標準,將農村困難老人常見的慢性病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就個人住院小額醫藥費免交大額部分按制度規定執行。
 
2.加強農村老人生活保障制度
 
大力宣傳國家有關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提高全社會的守法意識與公德意識。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體系,把老年人維權工作落到實 處。要加強基層老齡工作,培育村級老年協會,使有自養能力的老人做到自我管理,對不能自理的老人和百歲老年人(可含90週歲以上)定期給予生活補貼。
 
3.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我國農村應該加快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觀念上要從以城鎮和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為重點向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制度轉變。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需建立三方籌資方式。這個制度的核心就是:建立農民個人帳户,以支定收,個人繳納,集體補助,國家按比例補貼,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在全國農村中,可以以身份證為基礎,實行統一的養老保險號碼,政府為農民建立養老保險帳户。
 
4.建立農村養老協會,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農村老年協會是黨委、政府聯繫老年人的橋樑和紐帶由於其成員直接來自農村老年羣體,因此,他們最瞭解老年人,最關心老年人。目前,我市6鎮(區)均設立了老齡工作委員會,各社區村都有老年協會,全市各級老年協會注重抓好自身的建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功能明顯增強。為了促進老齡事業的發展,我市建立健全了符合本市實際的激勵機制,並
 
在全市開展創建敬老模範村、敬老模範社區活動。特別是我市依靠基層老年組織,啟動了《家庭贍養責任書》工程,促進了農村和-諧社會的建設。實踐證明,農村老年協會不僅有助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提高農村養老質量,也有利於各種鄰里互助活動的開展,從而形成人人關心老年人、人人幫助老年人的良好社會環境。
 
九 總結
 
通過實踐調查可以發現,當代中國的鄉村養老問題,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歷史課題,需要採取許多方面的努力。而任何傳統的、單一的養老模式,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養老問題。但就目前而言,最好的方式是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首先要制定基本法,並根據自身情況採取相應的改變,政府適當予以調節和補貼,切實保障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以立法的方式來確定和保護農村養老保障的順利實施,有利於轉變幾千年來人們“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利於進一步減輕農民對土地的依賴,促進土地的規模經營,有利於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綜上所述,把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和現代社會化養老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起一個適應新型的,有助於我國養老保障的新體系。在不斷地實踐中探索出更加適合農村養老保障的新途徑,以立法來保障其發展,是農村的社會保障更加貼近民心,在中央倡導和扶持農村發展的同時,建立起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以適應人口老齡化社會發展 的需要,積極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