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關於鄉村振興戰略個人心得體會2篇範文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6W
鄉村振興的實施是為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吸引力,構建新時代鄉村可持續發展機制。本站小編分享了這篇《關於鄉村振興戰略個人心得體會》,以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鄉村振興戰略個人心得體會2篇範文
關於鄉村振興戰略個人心得體會1
  
  “四月春光好,正是讀書時”。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交通大學學習,五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彷彿經歷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場視聽盛宴。培訓結束後,仍然回味悠長,也引發了我對於鄉村振興的一些思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鄉村振興就是要以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我認為建設美麗鄉村始終都離不開文化。
  
  文化是生態宜居的守護者。習總書記説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的青山綠水是我們耐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遵循自然法則而生存。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生態文明觀,讓人們懂得“仁民愛物”,發自內心崇尚自然,珍惜環境,才能從根本上守護住我們的青山綠水。
  
  “鄉愁”對於鄉村來説是對鄉土文脈和故土文化的記憶。鄉愁可能是一棵長在村頭的古樹,可能是一間破舊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鄉的戲曲,還可能只是一位兒時的玩伴。這就需要加強對遺址遺蹟、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開發保護,傳承鄉村文脈,讓村民在精神上有歸屬感。讓更多鄉賢回到故土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承,建設美麗鄉村。
  
  文化是產業興旺的金鑰匙。鄉村產業無論是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需要注入文化內涵,否則就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我們平利是女媧故里,中國名茶之鄉。當我們的茶飲產業注入文化內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絞股藍和綠茶也會像西湖龍井、武夷山大紅袍一樣名揚四海。到那時,我們賣的就不僅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談到鄉村振興就會想到鄉村旅遊。而鄉村旅遊的持續蓬勃發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內涵。一個地方的歷史積澱、氣候環境、風土人情、飲食起居,風俗習慣等等構成了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而這種文化帶給人們的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精神體驗。譬如,有人喜歡“大漠孤煙直”的蒼涼,有人喜歡“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讓每一個來平利旅遊的客人感受到這片土地與眾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鄉風文明的約束力。“仁義禮智信、誠孝檢勤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藴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在鄉村振興中,如果我們充分發掘鄉規民約、族譜家訓這些道德資源,發揮身邊榜樣的力量。讓向善向美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心、引領道德、淳化民風,那麼“路不拾遺”、“夜不閉户”、“鄰里和睦”等等都會成為村民發自內心的尊崇。
  
  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高鄉村文體活動質量,讓廣大村民在豐富的文化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周易·賁卦·彖傳》中解釋文化,“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無形的,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着我們的“三觀”和生活方式,要想振興鄉村,就得以文化鑄魂。有了靈魂的鄉村便有了和活力,有了青山綠水和鄉愁,有了希望和未來。
  
關於鄉村振興戰略個人心得體會2
  
  我是一名金融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之前在一家知名通訊公司做業務員。2009年,因為母親生病,我放棄20萬元年薪的工作回到老家松林村,種植銀耳和食用菌。2012年,我成立了黔江區義相食用菌種植股份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 農户基地”的產業生產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實行集中經營、抱團發展。2017年,我創辦的合作社種植菊花300多畝,種植銀耳2萬袋,純收入70餘萬元,帶動當地建卡貧困户增收2500至3000元。我覺得,年輕人在農村廣闊的天地中大有可為,大有奔頭!當看到周圍羣眾也跟着富起來,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
  
  這麼多年在鄉村,一直有個問題在心中縈繞,那就是如何發揮松林村的固有優勢,從有限的土地資源中獲得更大的收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我這幾年在農村的深切體會。我所在的鄰鄂鎮松林村海拔1100餘米,山高坡陡,人均耕地少,冬天寒冷,實施機械化耕作的難度高,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在我看來,向綠水青山要效益,利用閒置的土地資源,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山地特色效益農業,是當前高山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前段時間,我有幸作為鄉村振興報告團成員列席了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當聽到會上提出“生態振興要在統籌‘三生’空間上精準發力”“發展山地高效農業、加快農產品品牌建設”時,我倍感鼓舞和振奮。
  
  接下來,我想在發展立體效益農業方面進行探索,如將玉米、高山馬鈴薯與冬桃進行套種,同時發展林下土雞養殖,實現“一塊土地、多次收益”。依託高山氣候發展菊花種植和特色食用菌產業,利用農户廢棄的稻草、玉米芯、玉米稈,按循環農業的現代化方式生產食用菌並利用烘乾脱水生產菊花茶,實現廢棄資源的再度利用。突出生態綠色特色,以“康養”市場作為產品的主攻方向,打造“容仙”生態產品品牌。着手打造1000畝菊花基地,建設集賞菊花、飲菊花茶、吃農家菜為一體的鄉村旅遊點,建設一個有影響力的立體效益農業示範基地。
  
  發展要依靠鄉親,發展成果要惠及鄉親。鄉村振興戰略的出台,讓我和鄉親們對未來的信心更足了,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家園的宏偉目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