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8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1.24W

事蹟材料可以為後人提供瞭解特定事件或活動背景和發展過程的重要參考依據,一篇有效的事蹟材料能夠起到宣傳典型,評選先進用用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8篇,感謝您的參閲。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8篇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篇1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為新時期的國小生,要把這種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我是聽爸爸媽媽講“孔融讓梨”、“卧冰求鯉”的故事長大的。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們和睦相處。我從心底就種上了孝老愛親的“種子”,隨着我的成長這顆“種子”逐漸的發芽生根。人類的愛首先是愛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裏,我盡最大的努力幫爸爸媽媽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好吃的,我會像孔融一樣先讓爸爸媽媽吃;在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時候,我會給他端上一杯熱茶,在媽媽忙完一天的家務活後,我會給她端來一盆洗腳水。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不在家,所以我接受了照顧媽媽的任務,給媽媽端水喂藥,第一次用電飯鍋給媽媽熬粥。當媽媽端着我煮的粥時,眼淚流了下來。我看到媽媽喝着我為她煮的粥,非常開心,心裏很自豪。

在小區裏,我見到認識的叔叔阿姨我都會主動向她們問好。主動幫老爺爺、老奶奶拎東西或攙扶行動不便的人,與鄰里和睦相處。在外出的時候我會主動給老爺爺老奶奶和比我小的小朋友讓座。他們都誇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會以此為鼓勵繼續努力,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團結鄰里的優秀小公民。

在學校,老師教育我們做人要講道德,懂禮儀,教育我們以熱愛國家、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做為日常行為的準則。我謹記學校老師的教導,尊敬師長,和同學們團結友愛,熱心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去年軍訓的時候,我上鋪的一位同學的手不小心劃破了,我們趕緊帶她去醫務室包紮,安慰她不要害怕,在晚上洗漱時,怕她的手沾水幫她打洗臉水洗臉,看她露出了笑容,我也很開心,並體會到了幫助同學後無比快樂的心情。類似的是事情很多,這讓我和同學間的友情更加深厚了。在假期裏,我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社區活動、慰問退休老教師,給他們送去温暖、帶去快樂。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深深地體會到,孝老愛親是温情、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座人與人之間架起的愛心橋樑。我會以此為起點,更加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孝老愛親的美德少年。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篇2

她叫王xx,今年48週歲,是一名從事二十八年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共有兩個子女,女兒患先天性精神發育不全,今年二十一歲,生活不能自理。結婚二十四年來,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間相處非常好,她的家庭曾先後3次被評為本村“文明示範樣板户”。她在照顧好自己先天殘疾的女兒同時,她還把贍養老人作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動力,竭盡全力用真情去幫助老人,用仁愛去伺候老人,用愛心去善待老人,大愛無疆,真愛無言,二十四年來,她用博大的胸懷和仁厚的摯愛,換來了人間至純至愛、至善至孝。

婆婆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還有多年的寒腿病,生活不便,也給家人帶來痛苦。二十四年來,她一邊工作一邊不厭其煩的陪着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王老師深知:贍養老人,孝敬老人的責任重大,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有付出沒有回報。那是20xx年4月26日,婆婆又因腮腺炎手術住南樑鎮醫院。困難來了怎麼辦?王老師白天上課託付醫生看液,放學再去醫院照顧。跑前跑後半個月,出院後第三天,婆婆又因昏迷送進縣醫院,檢查結果是貧血和小腦大面積堵塞,醫生説很嚴重需要轉院。她將婆婆送到慶陽市醫院。甭提王老師多難受了,婆婆需要照顧,學生需要上課。急得她不知所措,既舍不了學生,又放心不下婆婆。沒辦法只有週六週日看望她老人家了。半個月過去了,病情稍有好轉,由於腦堵塞老人記憶力嚴重衰退,已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生活了。她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俗話説:七分病三分養。她每天像呵護小孩一樣照顧她,從不嫌麻煩,每到吃飯時,先把圍裙給婆婆圍上,吃過後再摘下來,晚上睡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長,20xx年春季婆婆又患上偏癱,右身子和右手不靈了,需要輸液。這又是個難題,王老師白天不能耽誤課呀,只能利用放學後的時間,一邊做飯一邊看護。一天、兩天、二十天過去了,婆婆的手腳還是不靈活,生活不能自理。怎麼辦?她先讓老人練習抓核桃,再抓玉米粒。為了不讓老人寂寞,她抽時間坐在炕上哄,給老人唱歌,和老人一起打撲克,逗老人笑。親戚朋友説:“xx你真是太孝敬老人了,你比親閨女還親呀!”。可她想:能讓老人快樂才是自己真正的快樂。

去年放暑假,王老師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不料婆母突然病情加劇,不會説話、不會走路、連吃飯都吃不下去,更不用説大小便自理了。王老師心如刀絞一般,她與婆婆的真情已到了無法割捨的地步,她不甘心婆婆的病情,又把婆婆送到縣醫院做檢查。這次她真的失望了,醫生説治不了,連藥都沒開,就讓送回家。面對婆婆嚴重的病情,她祈禱着,暗暗下着決心,一定要讓婆婆在有生之年快快樂樂生活。暑假的50多天裏她儘量讓婆婆吃好。每天五餐,食品搭配講求營養,定時定量。每天攙扶婆婆在地上轉,沒等坐穩就又得起來。為了讓老人減少痛苦,她每天這樣反反覆覆,那付出的汗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她還要洗衣服、搞衞生。王老師知道,照顧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吃喝拉撒睡你都要考慮周全。如果十天八天、一個月兩個月還好,可時間長了,一年、兩年……,伺候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給老人洗臉、換衣服、餵飯、洗衣服、吃藥要付出多少。日夜的勞累和操勞她見瘦了很多,但她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擔起照顧婆婆的重擔,自己只有選擇堅強,堅強就是家中的希望。她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自己的決定就是婆婆的生命,這是一種孝心,更是一種責任。這也是一個為人師表的人民教師光輝形象的真實寫照。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篇3

每當提起朱貴珍,左鄰右舍總是交口稱讚,敬佩她是一個敬老愛幼、善良博愛、教子有方的好母親。作為一名母親,她用無私的母愛、悉心呵護着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影響和教育者他們。多年來,她用自己的愛來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把工作與家庭的關係處理得協調有序,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對公婆敬如父母,對早亡大哥的遺孀視若姐妹,對大哥的一雙子女視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貴珍出生於1965年1月,門前地以村村民,丈夫遊明康原是四川洞南縣人,1992年來到門前地做了上門女婿。從此朱貴珍夫婦與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兒侄女組成了一個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貴珍和丈夫一邊種地一邊打工,還生育了兩個兒子,日子過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哥哥不幸車禍身亡,為了不讓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兒侄女傷心,她對嫂嫂和侄兒侄女關懷備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什麼活她都搶着幹,有好吃好穿的總先留着給她們。嫂嫂在外工作的時候,這一去就是好幾年,她幫忙照看哥哥的一雙兒女,還要贍養兩位多病的老人,還需撫養四個年幼的孩子,她任勞任怨,不僅把孩子照顧的衣食無憂,更教會他們要真誠待人、心懷善意。四個孩子不僅學習上進,品德也很好。村裏的人一傳十,十傳百,人人都稱讚她無私有愛,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敬愛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孩子和父母,關心體貼丈夫,並不因辛苦而有絲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貴珍總會和丈夫回到四川燒上一手父母喜歡的可口飯菜;逢年過節,她總是省吃儉用,自己捨不得買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給二老買些禮物。二老年紀大了,她們每年回家一兩次,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點福,她就承擔起家務和照顧孩子的義務。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緊了弦的發條,無論多累她都咬牙堅持着。她和丈夫深知父母喪子的悲痛,為此夫妻二人更加關愛父母,將心比心,對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經常説寬心的話安慰父母。父母漸漸從失去兒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來,她説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父母和孩子能快樂幸福,她付出什麼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願。二十餘年來,大家庭和睦相處,互敬互愛至今,在門前地村傳為美談。和氣生財,全家成員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鎮婦聯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儉持家。種地務農無法照顧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決定外出打工。他不怕髒累,幹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當粉刷工。經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時吃飯,經常飢一頓飽一頓。一年四季從來沒有穿過幾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頭土面,皮膚也變得非常粗糙,每當想放棄的時候,她想想四個孩子和四個年邁的老人,她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父親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可是她對父親的關愛有增無減,無論是日常起居還是看病吃藥她都十分上心。都説久病牀前無孝子,可朱貴珍從無怨言。20xx年她父親因病去世,朱貴珍傷心之餘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終還清了父親看病欠下的外債。她省吃儉用,但是卻很捨得花錢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勞付出變得更加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兒子已經23歲,現在四川省重慶航天大學電腦系就讀,小兒子在散旦讀中學。朱貴珍母親八十五歲了,由於母親年事已高,生活時有不便,深怕母親受到委屈,朱貴珍親力親為,伺候母親起居,一天兩餐,從無怨言。她還經常教育孩子要孝順,要常懷感恩之心。她説孝順,不僅僅是養老送終,更多體現在對老人日常生活的關愛。她言傳身教,父親辭世後,朱貴珍怕老人孤獨苦悶,常陪伴她聊天,經常帶孩子來看她,讓孩子講>故事給她聽,讓她感受天倫之樂。看到老人的笑臉,她如同吃了蜜一樣的甜。幾個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十分孝順長輩。

她深知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分,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親對自已的孩子都會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可以犧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愛是一種勝於一切的感情,是一種甘心付出、蠟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貴珍不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還養育了兩個兒子,照料了哥哥的一雙兒女,將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紅紅火火,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讚和好評。甘心付出、不求回報、母愛勝天的行為,實現了春風細雨播灑愛,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麗。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篇4

xxx,今年30歲,是xxx縣小xxx村一個普通農民家的孩子,xxx年國中畢業以後就到城裏打工。xxx年開始自己做生意,這十多年的時間裏忙於工作,幾乎很少回老家。去年5月份xxx第一次接觸到xxx開展“四德”工程建設的相關內容,便被深深的感動,她感覺這幾年xxx的變化太大了。

後來xxx決定回鄉創業,回鄉後的她首先為爺爺奶奶翻蓋了六間新房,還在村委書記的幫助下,把大隊中心的房子裝修好,安裝了電視音響等設備和健身器材,成立“小xxx村人民活動中心”,讓老百姓有了專門的休閒娛樂場所。她還利用暑假期間在村裏教孩子學習《弟子規》,跟他們講解如何孝敬父母長輩。每逢過年過節她還給村裏人發禮品,包括八月十五發月餅,請老師去村裏為老百姓講家庭倫常道的課程等。讓老百姓精神物質上都得到滿足。

為了讓孝德文化在村裏更好的傳播,去年年底xxx出資舉辦了xxx村第一屆《家和萬事興》評選活動,鼓勵年輕人要多孝敬老人、關愛老人。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就是家裏的根,就像一顆大樹一樣,想要長的枝葉茂盛必須要把根紮好,孩子就是樹葉。由於第一屆的評選活動深受老百姓歡迎,在今年二月份又舉辦了第二屆《孝老愛親暖人心》活動,選出了一大批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婦、好孝子。在xxx的帶領下,現在村裏沒有一個不孝敬老人的人,家庭和睦,鄰里和諧。

通過學習《弟子規》村裏的孩子變得比以前有禮貌、孝敬長輩、為家人分擔家務,看到孩子們的變化,xxx覺得孝德應該從娃娃抓起,於是通過和學校的溝通,《弟子規》被送進當地的呂莊國小,現在學生們每個星期四都有兩節傳統文化課,全校師生素質和精神面貌比之前都有很大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孩子們變的很聽話,放學回家知道幫家長做家務,不再隨便要零錢花。為了把這種孝老愛親的精神傳承下去。現在xxx村正在籌建《聖賢院》,目的就是為了弘揚孝老、敬老、助老的孝德文化。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篇5

韓xx,今年13歲,是xx區xx國小六年級二班的學生。在校他尊敬師長勤奮好學,是一個獨立自強的一名好學生;在家裏他替媽媽分擔家務照顧弟妹,是個有擔當的好兒子。

韓xx是家裏最大的孩子,妹妹上三年級,弟弟上二年級,母親靠打零工來維持生活,而父親在幾年前的車禍中失去了生命。從小圓璋就是大人眼裏最為懂事的孩子。當鄰居家的小朋友還整天在媽媽懷裏撒嬌哭鬧時,他就在許多方面學會了自理自立。從三四歲起,他就學會自己洗腳,以後就從不用爸爸媽媽幫他洗腳。上幼兒園後,其他小朋友整天哭哭啼啼,他卻從不哭鬧,還會幫老師哄其他小朋友。每次去接他回家老師都給媽媽誇他一番。在家裏,他總是幫媽媽照顧着弟弟妹妹。大人給他的小食品他從來都捨不得吃,有一次媽媽收拾他的小抽屜,看見裏面有一些吃的,媽媽問他:“你怎麼都沒有吃,把吃的放到抽屜裏幹啥?”他説:“媽媽我不想吃,弟弟妹妹不聽話的時候我拿吃的可以哄他們”,聽了這番話,媽媽心裏一陣酸楚一陣感動,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替媽媽分擔這些。

上國小後的他更加懂事了。由於爸爸一直忙着做生意,家裏所有的活都媽媽承擔。媽媽除了接送弟弟妹妹上下學還要買菜做飯,洗衣拖地,還要輔導圓璋的功課,很是辛苦。懂事的小圓璋每天一放學回家就認真地做作業,不讓媽媽操心。做完作業就開始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洗菜,掃地,收拾房間,帶妹妹弟弟玩。晚上,媽媽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痠背痛,他就給媽媽端來洗腳水讓媽媽泡腳,泡好了他又幫媽媽捏腳,讓媽媽的勞累因為有了他的關心而減輕了許多。每次,媽媽生病了,他總帶着弟弟妹妹守在媽媽跟前給媽媽拿藥倒水。

這樣的生活雖然清貧簡單倒也甜蜜。而幾年前的一場事故,徹底讓這個家庭遭受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故,小圓璋的爸爸離開了。人們都説爸爸是天,現在這片天沒了,媽媽工作更加辛苦了,每天天不亮上班,晚上很晚才回家,因此,照顧弟弟、妹妹的任務就落在了韓圓璋的身上。每天早上起牀要給弟弟和妹妹做早點,帶着弟弟、妹妹上學,中午放學在校門口接弟弟、妹妹回家,回家後還要給兩個孩子做午飯,家裏的家務他全部包攬了,這樣媽媽才能更有精力工作。然而,韓圓璋其實也不過是一個13歲的孩子而已,父親去世對他的打擊很大,可是他卻不能將悲痛顯示在臉上,因為媽媽、弟弟和妹妹還需要他。他説:“我是家裏的男人,我得照顧家裏的女人和小孩”。這樣一句話從13歲的孩子口中説出來,讓人有幾分心酸和心疼,而就是這麼一句簡單的話,卻顯示出這個孩子的堅強和擔當。

媽媽一天要工作將近十二個小時,晚上回家後累的腰都直不起來了,韓圓璋總是很晚才睡,他要等媽媽回家,幫媽媽準備熱水洗臉、洗腳,幫媽媽捶背捏腰,鍋裏也總是給媽媽熱着晚飯,等媽媽吃了晚飯,洗臉洗腳睡着之後,他幫媽媽洗工衣、洗襪子,然後才睡覺。週末的時候,媽媽還要上班,他在家監督弟弟、妹妹寫作業,打掃衞生、洗衣做飯,中午做好飯帶着弟弟、妹妹去給媽媽送飯,晚上會在家門口等媽媽下班。有時候下雪、下雨了,他會帶着傘去接媽媽下班。姥姥身體一直不好,總是腿疼,媽媽工作很忙,不能經常照顧姥姥。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圓璋就幫姥姥洗衣服,收拾屋子,還會最好飯菜給姥姥送去。

韓xx的生活是忙碌的,每天六點鐘起牀,晚上十一點左右才能睡,雖然要從早忙到晚,但家庭的重擔並沒有壓垮他,在生活中她仍能保持微笑。他曾説,他的微笑能讓媽媽看到希望,也能讓自己不絕望。對於這個13歲的少年來説,微笑背後承載着常人難以想象的悲傷和苦楚。畢竟,這樣的年齡原本不應該承受這麼磨難。

有一次他問大姨,小孩到了多大年齡就可以打工,大姨隨口説,十八歲就可以了,他説如果是十四歲就好了,大姨問他為啥十四歲就好了,他説如果是十四歲,他在放假的時候就可以打工了,可以幫媽媽分擔一些壓力了,可以給妹妹交舞蹈費。大姨聽了對他説,你有這些想法是對的,但是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就好好學習,等你長大了,有了好的工作就可以幫媽媽分擔了。他説他一定好好學習,將來自己考上好的學校,他就會找到好的工作,就可以掙很多的錢,給媽媽,還能給妹妹交舞蹈費,可以幫妹妹完成她的夢想。他的這些話,讓媽媽和大姨聽了都感動不已。

在學校裏,韓圓璋是個開朗樂觀的孩子,成績雖然不是班裏的拔尖,但是每節課他都認真聽講,作業也很認真的做,雖然每天寫作業總是在夜深人靜時,但是他從來沒有拖拉不交作業。班裏的同學都很喜歡他,因為他對待每一個同學都友善,總是幫助同學們,這樣一個開朗的少年背後卻是繁重的家庭負擔,誰能想象就是這樣一個個子不高,有點瘦弱的孩子在幫助媽媽支撐着家庭的重擔;又有誰能想象這樣的生活壓力堆積在一個13歲少年身上是怎麼樣的艱難。

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坎坷和艱難,韓xx的人生才剛剛踏出第一步,他的人生還很長很遠,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相信一定會更加堅韌,將來的他不一定能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但一定是一個有擔當、堅強、不屈不撓的具有高尚品質的人。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篇6

劉xx,男,現年41歲,是一名普通機關幹部。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劉勁同志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為人子、為人夫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着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作為一名兒女,劉勁對妻子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父母親苦了一輩子,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起碼的標準,孝順不僅僅要記在心裏,更要落實在行動上。”他這樣説,更這樣做。

逢年過節,他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帶着妻女陪伴在父母身邊,總要給父母裏裏外外換個新,老人家嘴上説不要亂花錢,但心裏卻樂開了花。都説女婿難做,可劉勁的岳母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有這樣的好女婿,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家中老人由於長期的辛苦操勞身體落下了多種疾病,只要父母身體感到不適,劉勁總是第一時間趕到他們身邊,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醫院做各項化驗檢查。父母住院期間,穿衣、洗漱、餵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這些勞累繁瑣而又必須的日常護理工作,他總是任勞任怨。因為患病,老人胃口不好,劉勁總是費盡心思迎合老人的口味,不重樣地給老人做飯菜,讓老人們吃好。

20xx年底,爺爺病重,醫院建議放棄治療。望着卧牀病危的爺爺,劉勁不願放棄一絲希望,強忍着淚水堅持陪護在爺爺身邊,陪他度過了人生中最後一段時光。辦完爺爺的喪事,懷着悲痛的心情,劉勁立即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勤勤懇懇、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事務。

20xx年,劉勁和愛人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十多年來,他默默無聞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着,妻子的工作異常繁忙,為最大限度的支持好妻子的工作,他義無反顧地挑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做飯洗衣,照顧老人、料理孩子,他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作為一位父親,他深知做人和知識的重要性,即使再忙再累,也從不放鬆對女兒的教育,在他的影響下,女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學校是好學生,在社區是好孩子,得到學校老師、同學和廣大鄰里的一致好評。妻子常説,我所取得的榮譽有一半是我老公的。

已進入不惑之年的劉勁,誠信熱情,敬老愛幼,樂於助人,不僅對家人這樣,對親戚鄰居也是如此。這位普通機關幹部,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愛事業,他多年如一日,用自己那顆最善良的心懷温暖着老人和妻子。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温馨,充滿了幸福。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兒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無私奉獻、積極樂觀、勇擔責任的優秀傳統美德。他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築了一個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蹟,可他卻用實際行動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展示了他孝老愛親,愛崗敬業的高尚品德。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篇7

馬俊喜,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在特殊家庭狀況下,用一雙辛勤的手和她那顆善良的心,積極弘揚家庭美德,受到了民眾的好評。

每天清晨或黃昏,在馬城村的鄉間小路上,常常會看到一年輕女子攙扶着一個步履有些蹣跚的青年在散步。她就是馬俊喜,每天都會攙扶着自己的丈夫——馬城村小夥兒劉亮散步。

提起這個姑娘,知情的人都豎起大拇指,發出由衷讚歎。馬俊喜和丈夫劉亮有着極其不平凡的戀愛經歷。2005年,劉亮從部隊復員後,到天津塘沽區康師傅集團打工,與同在該廠打工的馬俊喜相識相愛,兩人情投意合很快談婚論嫁。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6年11月2日,劉亮遭遇嚴重的車禍,由於傷勢過重,醫生告訴馬俊喜,劉亮可能成為植物人。這晴天霹靂給熱戀中的俊喜以極大的打擊。這是個倔強而堅強的姑娘,她經過深思熟慮,擦乾眼淚,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辭去了月工資2000多元的工作,到醫院照顧劉亮。從那以後,馬俊喜肩負起了照顧劉亮的責任。從出事後,劉亮就人事不省,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馬俊喜省吃儉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戀人身旁,每天早上5點,她便準時起牀,以打果汁、煮粥作為一天的開始,在晨曦中帶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趕到醫院,為劉亮洗臉、刷牙、按摩、擦拭身體、餵食……她每天都跟劉亮説話,呼喚着戀人意識深處的覺醒。兩個月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功夫不負有心人,奇蹟出現了!兩個月後,劉亮甦醒了!俊喜和家人欣喜若狂,此後又住院兩個多月,劉亮的父母為給他治傷,變賣了所有值錢的家產,還負債近30萬元。俊喜也花去了自己3萬多元的積蓄。

四個多月後,俊喜陪劉亮回到了家鄉馬城村。在俊喜的精心照顧下,他慢慢地能下牀走路了。俊喜每天攙着劉亮進行鍛鍊,由慢到快,由近及遠,持之以恆。純潔高尚的愛給了劉亮強大的精神力量,漸漸地他能自己單獨行走了。如今,劉亮已基本康復,仍然天天堅持鍛鍊,俊喜用瘦弱的雙肩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變着花樣給劉亮做好吃的增加營養。2008年春節前,善良的俊喜與劉亮在馬城村舉行了婚禮。鄉親們都趕到婚禮現場祝福這對有情人。

婚後夫妻二人一直與家裏老人在一起生活。馬俊喜對老兩口非常孝順。從過門到現在三年了,她從沒有跟老人頂過嘴、吵過架、耍過脾氣、紅過臉,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動徵求老人的意見。劉亮行動不便,她就無怨無悔地扛起了照顧公婆的任務。2009年他們有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養育兒子、操持家務的重擔也落在了俊喜的肩上,無論春夏秋冬,每天早上起來,馬俊喜總是先想到丈夫、兒子、公婆,幫丈夫穿衣、洗臉,把公婆服侍好了,又去做早飯,讓家人吃好、喝好,一日三餐做飯洗碗、洗衣拖地而無怨言!全家人的衣褲被褥,她總是拆洗得乾乾淨淨。一年四季,春種秋收,她起早貪黑,既要照顧家裏,又要下地幹活,左鄰右舍都説馬俊喜是一個打着燈籠都難找的好媳婦!

坐在屋外曬太陽的婆婆説起自己的好兒媳,話匣子就打開了:“要是沒有這個好兒媳,我這把老骨頭可就沒有這麼舒服了!以前日子窮,為了這個家,我和老伴小病小痛都沒錢吃藥。現在

小病都拖成了大病,老倆口天天與藥打交道。多虧了我們家兒媳婦,要不是她在飲食上變換着口味,在生活中無微不至的照顧,我這把老骨頭早就散架了!”

別人問她累不累時,她總是樂呵呵地説:“怎麼能不累呀,可人都有老的時候,孝敬老人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俗話説:生兒才知育兒苦,養兒才知報母恩。自己的言傳身教都是孩子的榜樣,我們也有老時,我們也有兒女。所以説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不管富貴,或者貧賤,這輩子她都會全心全意為了這個家忙碌。

哎,説起她的好,真是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啊!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篇8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靈慰藉,為老人排解憂慮,分擔愁苦,與老人默契溝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細心家長,知己摯友,對老人真心呵護,她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東經路社區海寧路的居民張靜蘭。她直爽熱情的性格以及幾年如一日侍奉父母的行動成為大家傳送的佳話。

張靜蘭是東經路社區的一名退休黨員,現年62歲,一直置身於社區的公益活動,支持社區工作,但她照顧父母大人的行動更是叫大家敬佩。這得從張靜蘭伺候父親説起,她的父親是一位從部隊離休的軍隊幹部,老人88歲,因為早年參加革命,身體落下來不少的病根子,老人身體很虛弱,作為女兒的她只要有時間就要回到父母的身邊,給父母料理一些家務,做頓可口的飯菜。

到2008年的時候,父親的心臟病突然加重了,住到281軍區醫院,她更加忙碌了,白天陪護,給老人做飯送飯,晚上陪牀,一連多天奔波在自家、母親那裏和醫院,自己的女兒看到母親忙的都心疼,勸她休息一下都不肯,默默地奉獻着孝心,直到她父親住院一個月後安詳地離開人世。她父親走了,父母那裏剩下了一個90歲的老母親,兄弟姐妹有的在外地工作,只有退休的她天天守在母親身旁,她父親的離世給母親很大的打擊,因為他們相濡以沫幾十年的感情很難割捨,母親的情緒十分低落,很長時間不能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

對母親的情況,她非常擔心,怕時間長了壓垮了母親的身體,便經常陪老人拉呱、開玩笑,讓老人開心。俗話説:老小孩小小孩,最難照顧的就是老人,90多歲的老人,身患心臟病、高血壓、自己已經不能自理了,怎麼也不能讓老人自己生活的,生活離不開子女的照顧了,張靜蘭本人還有很嚴重的糖尿病,連帶眼睛視力都下降了,自家裏老公患有腦血栓後遺症,身體也需要照顧,即使這樣她和老公商量,照顧母親義不容辭,堅持照顧,還是堅持北戴河和秦皇島兩個區來回奔波,每次坐車來回都得2個小時的路程,往往是給老人做好了飯後,再坐車回到北戴河海濱給老公買菜做飯。

2009年春天,張靜蘭年時已高的母親摔倒了,胳膊摔成了骨折,張靜蘭為了兼顧母親和老公想把母親接到自家裏來一起照顧,可是母親不來,沒辦法,張靜蘭就把精力放到了母親那裏,每天給老人買菜洗衣做飯,給老人做愛吃的菜飯,買愛吃的水果,把老人的生活料理的有條不紊。

由於胳膊的骨折,每天還得給母親洗臉穿衣,每頓飯都是她一口一口給老人喂下去的。記得有一次張靜蘭已經給老人做好了飯,但是老人不肯吃,一問才知道老人想吃餃子,張靜蘭二話沒説就給母親包餃子。老人的行動不便,甚至大小便都得有她伺候,根本離不開人,就連自己的女兒做了流產都照顧不了,只好叫女兒住到姥姥家,老人和孩子一起照顧,她的行動得到了自己女兒的理解。就是這樣,她一點怨言都沒有,她常説老人為我們付出那麼多,照顧孝順老人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90歲的母親在她的照顧下身體已經好多了,骨折的胳膊也康復了,老人見人就誇自己的女兒孝順。街坊鄰里都羨慕老人有一個孝順的女兒。

張靜蘭不但是父母的孝順女兒,也是街坊鄰里的熱心人。張靜蘭是小區的樓長,轄區內的大事小情都愛給大家提供幫助,如轄區一位70多歲叫高秀梅的老人要調轉户口,她就親自給老人到社區開信到派出所辦理。2008年城鎮居民醫保,她幫助年近90歲的常鳳蘭老人辦理醫保手續,親自去市醫保中心取卡。2010年區裏給70歲以上老人每人55元的生活補貼,她在逐一通知大家的同時,還親自給他們填表準備申請的資料,帶着大家到銀行取錢。社區每次組織活動,她管轄的片區參加人數的都居多,並且都是一些老年人,一路上她都細心照顧大家,叫大家注意安全。她的實際行動,得到了街坊鄰里的尊重和愛戴。

張靜蘭就是這樣敬老愛老的,她的行動影響着社區的每個人,是社區居民的學習的榜樣。